飆風青年 學習為人著想

王暑淵看了《父母恩重難報經》手語劇 ,開始參加見習培訓,行善行孝的念頭開始在腦中扎根。【攝影者:陳亦珍】

Community:
Branch:

王暑淵看了《父母恩重難報經》手語劇 ,開始參加見習培訓,行善行孝的念頭開始在腦中扎根。【攝影者:陳亦珍】

喜歡飆車,罰單可排成一列,所賺的錢跟拿到的紅包,全部都成了罰款和修理費。王暑淵曾經是一位不顧性命死活的狂妄飆車者,幾次大難不死,撿回性命,總是花錢消災。日前他從馬來西亞前來臺灣,參與「2015年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戴著一副近視眼鏡,留著三分頭的,斯斯文文的模樣,實在無法讓人聯想他飆車的模樣。


◎年少輕狂 追求飆速快樂

現年三十八歲的王暑淵,十八歲考取駕照,誰知道一向乖巧的他,卻立下了這樣的志願「要當仁不讓,車速一定要超越、領先別人。」他以為這樣可以獲得掌控的快樂。

家中五個孩子,他排行老四,傳統的家庭,爸爸外出賺錢養家,媽媽在家教養孩子、做家事。媽媽管教嚴格,孩子得讀書第一,他一直是規規矩矩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或許是壓抑太多,當他可以駕車上路時,他就忘我地馳騁,置生死於度外的豪邁,不理會馬路是屬於大家的,更忽略別人的安全,簡直是把道路當成賽車跑道。

從小王暑淵家中原本就是佛教家庭,初一、十五都吃素,他也並不排斥素食,有天在一家素食館與人聊天,對方提到做環保,他覺得還不錯,後來知道那人是慈濟志工,也跟著做了幾個月的資源分類。又有一次去靜思書軒喝茶,一位志工說他們有歌謠班,問他有沒有興趣參加,他回應有空會去,與他分享的志工已有年紀,他對長者很尊敬,所以後來真的去了。

慈濟因緣從此開始,一次收到一個結緣品,是一個蘋果造型的吊飾,用「蘋」安諧音「平」安的意思。之後他每次開車時,看到那個吊飾,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父母,因為家在雪蘭莪,而自己在吉隆坡打工,想到父母的辛勞與擔憂,他下意識地減慢了速度。一、兩年之後,漸漸的也感受到「我可以選擇開快車,但也可以選擇開慢車。」


◎入經藏 體會親恩浩蕩

2012年,他看了慈濟《父母恩重難報經》手語劇,受到感動,開始投入慈濟的見習培訓,行善、行孝的念頭在他的腦中扎根。由於與姊姊感情很好,平日住在姊姊家,後來他買了房子要自立門戶,做父母的難免擔心,多講了幾句,聽到媽媽的叨念,王暑淵無明火又起,雖然姊姊在一旁開導,告訴他這是父母對他的愛,但或許從小他和父母溝通不多,只有聽命,一旦離開父母親的手掌心,他就根本不想再受到管束。

所幸姊姊是他的善知識,既支持他做慈濟,又幫忙他疏通與父母的緊張關係。而且王暑淵雖然難免和父母有些衝突,但對父母親的孝心仍然存在心裡,只是不曉得如何表達比較好。他有個心願,希望父母可以認同慈濟,走入慈濟,因為他覺得最大的孝,不是只給父母物質的享受,是要接引他們入慈濟,他會默默地朝這目標努力。慈濟是一個佛教團體,四大八法都是做善事,透過自己的身體力行,希望將功德回向父母。

在慈濟志工關懷的洗腎中心,他看到一些破碎貧病的家庭,感受到馬來西亞這麼富裕的國家,竟也有這種境況的人;看到敘利亞的難民兒童,失去教育的機會,所以他決定做人文和教育這部分。目前他在人文學校承擔機動,搬東西、陪伴孩子、開車等,因為現在父母多為雙薪家庭,陪孩子時間少,也缺乏耐心,他願意來彌補這區塊。

從年少輕狂的飆車族,到現在漸趨穩重成熟,王暑淵覺得雖然有時候價值觀和家人不盡相同,所以會被認為叛逆,但並不要緊,他會學習逐漸改善自己,多體會父母和家人的關愛,學習在自我與家人的期望間找到平衡點。

 

上人慈示:「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名師難遇。」慈濟人如今已全部遇上,更應該好好把握機會聽聞佛法,理解人世間的道理。【攝影者:黃宗保】 上人慈示:「慈濟發祥於臺灣,臺灣的慈濟菩薩是不斷在接引人間菩薩的菩薩,我們假如能接引到一個,讓這一個人用感恩心的受教,他們回去就是一棵大樹,纍纍種子就會從他這一棵種子化成無量種子,相信就能做到淨化人心、祥和人間的希望。」【攝影者:林宗興】 上人提醒人人時間的重要,應好好把握難得的人身,做正確的事。「記得,地獄我們不用去,我們守在地獄門,在人間,好好來淨化人心,這樣我們就不用跟地藏菩薩入地獄,幫助地藏菩薩早日成佛。」【攝影者:周幸弘】 如果帶著好因好緣的正報與依報,就會出生在好的家庭中,倘若過去生的因緣不佳,從小就會受到許多的苦難折磨。不論因緣好壞,既然受證成為慈誠、委員,則人世間任何一個人遭受苦難,都與自己有著密切的關係。【攝影者:廖佩珍】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