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藏演繹 改變人生觀

Community:
Branch:

參與經藏演繹改變人生觀,開始嘗試改變飲食習慣,最後成為素食主義者,暴躁的脾氣也在茹素後獲得改善。【攝影者:蕭嘉明】

來自馬來西亞的曾憲豪,過去是一位不吃青菜的肉食主義者;參與經藏演繹改變人生觀,開始嘗試改變飲食習慣,最後成為素食主義者,暴躁的脾氣也在茹素後獲得改善。

◎飲食改變 脾氣大轉變

2006年,來自馬來西亞的曾憲豪初識慈濟,然而因為小時候參加佛教團體的經驗,他拒絕學長的營隊活動邀約。2009年,主動向學長詢問慈濟活動訊息,當時適逢《佛說人有 二十難》舞臺劇的演繹,學長再度邀約,憲豪成為該舞臺劇的工作人員。

當聽到《立願文》及《誠心祈三願》,憲豪的心中充滿莫名的感動,「不知道怎麼形容,開始想要去了解這個團體。」之後主動報名參加慈青生活營,想要深入了解及學習慈濟這個團 體。他並從生活營中體會到「行善、行孝不能等」,過去的許多想法也開始改變。

憲豪最大的改變是茹素。從前的他只吃肉,不吃青菜,即使有吃青菜,只固定吃高麗菜。茹素以後,開始嚐試各種不同的葉菜類,進而慢慢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

而過去嗜吃肉類的他,在脾氣方面也有所改變。「以前聽說吃肉的人會脾氣暴躁,我不相信。但是自從茹素後,我覺得自己以前的脾氣真的暴躁。現在的脾氣有很大的轉變。」

◎奉行 慈濟家風

目前尚在就讀博士班的憲豪,主要是進行有害昆蟲方面的研究。因應研究所需,要撲殺許多蚊子,茹素的他,並不因此升起殺生之意。「我不是特意要去殺害牠。因為我覺得如果我們 養小動物長大是為了去殺害牠,這樣對牠是不公平的。我也沒有權利去做這樣的事情。」

論及對克勤、克己、克儉、克難的慈濟家風,憲豪覺得是很好的優良傳統。他進一步舉出個人生活中的習慣:「譬如,我會在馬桶的水箱中放一瓶水,讓沖出來的水量減少。刷牙、洗 臉的時候使用漱口杯、臉盆,不讓水龍頭的水一直開著。小小動作,可以漸少資源的浪費。」

對憲豪而言,授證是要更能為師公上人承擔。同時,更重要的責任是要成為好的榜樣。他表示,曾經聽到有人批評某位慈濟人的四威儀不好,從此認定所有慈濟人的四威儀都是不好 的。「自己在四威儀方面做得還不夠好,有時候覺得自己不足以成為一個好榜樣。以後要更注意自己的四威儀。」

「看到資深的師姑、師伯往生,上人的心中一定很傷心。回來授證,想要向上人說『上人,您的孩子回來了!』請上人莫憂慮,我們在繼續傳承法脈,弘揚慈濟宗門。」

◎把握當下 學習放下

來自馬來西亞太平的李國錢,法號惟建,篤信佛教平時喜歡跟著法師唸經。從事建築工程的他,2006年因為工作計劃的緣故,必需離開故鄉到杜拜工作,他順手帶著檳城慈濟志工 贈送的慈濟月刊離開檳城,準備到杜拜拚經濟。

異鄉工作心靈十分空虛,李國錢拿出慈濟月刊,尋找距離杜拜最近的慈濟據點。於是,他主動電話聯絡約旦志工陳秋華,陳秋華在電話那端告訴國錢,約旦尚沒有聯絡處,活動都在自 家辦,由於單趟飛機時程約需三小時,待有大型活動會再通知他。

一年後,終於接到陳秋華的電子郵件,通知約旦有個大型發放,邀約他參加。李國錢立即安排行程並邀杜拜同事一起前往約旦,李國錢說:「從答應前往杜拜到完成發放,期間,受陳 秋華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短短三天發放與相處,我從中學習到很多、很多,讓我更堅定走慈濟這條路。」

一趟約旦發放之旅,讓原本以賺錢為目標的李國錢,重新思考人生的方向,應不止如此。以前喜歡跟著法師唸經說法,但慈濟是在行經,這才是他要的人生目標,方向確定就不再猶豫。

 

曾憲豪奉行克勤、克己、克儉、克難的慈濟家風,憲豪覺得是很好的優良傳統。【攝影者:楊宜勳】 2006年李國錢(中)因為工作計劃緣故到杜拜,因異鄉工作心靈十分空虛,與約旦志工陳秋華聯繫而參與發放。【攝影者:謝慶華】】 一趟約旦發放之旅,改變人生的方向,李國錢辭掉杜拜工作回故鄉工作。把握當下及學會一切放下做人生的註腳,投入慈濟志業。【攝影者:謝慶華】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