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證嚴上人
攝影:陳友朋
證嚴上人,1937年生於臺灣臺中縣清水鎮,幼年時代承嗣給親叔父,後隨養父母移居臺中縣豐原鎮(註)。生性穎慧又是長女的她,未滿二十歲便能為父親分勞家業,同時亦協助母親處理家務。
佛門因緣
上人天性純孝慈柔,十五歲時,母親罹患急性胃穿孔,需要開刀。在那個年代,開刀風險很大,心急的她為母親祝禱、虔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並發願「願從此茹素、減少自己十二年的壽命,為母親增壽祈福」。或許是孝行動天,母親的病不必開刀,服藥而痊癒,她也因此開始茹素還願。
1958年7月25日(農曆6月9日),正值壯年的父親突然因病去世,從發病到往生僅僅不到二十四小時,這帶給上人莫大的衝擊;究竟生從哪裡來,死往何處去?也開啟她探索生命的契機,常到慈雲寺向修道法師探究佛法。
就在那段時間裡,上人體悟
到不是提得起菜籃有權利支配金錢的女人就叫幸福,「女人不單單只是為一個家庭付出,女人應該也可以和男人一樣,承擔起社會責任;把參與社會的悲懷推廣到整個人類,將每個人『愛家』的心,推廣到愛社會、愛眾生,這樣才是真正的幸福吧!」幾度離家棄俗不成,輾轉浪跡仍找不到棲身靜修之所,最後在花蓮縣秀林鄉下的小廟──普明寺安住下來,日子清苦,修學佛法的決心,絲毫不減。
1962年秋,二十五歲,沒有剃度師父,自行落髮,靜靜踏上僧侶修行的生涯。1963年3月,臺北市臨濟寺開壇傳戒,臨入戒場前,上人於慧日講堂禮上印下順導師為師,導師叮囑:「你我因緣殊勝,既然出家了,你要時時刻刻為佛教、為眾生!」並取了法名「證嚴」,字「慧璋」。行了簡單的皈依禮,即儘速趕到臨濟寺,順利地受了三壇大戒。
回到花蓮後,上人住進普明寺後只有四坪大的小木屋,開始禮拜《法華經》,研究法華教義。因為不受供養,生活很艱苦。1963年10月,移單至花蓮慈善寺講《地藏經》,前後約八個月時間,法緣興盛,目前靜思精舍多位資深的僧眾弟子即是當年的結緣眾。後來,上人帶著這幾位弟子回到普明寺借住,在殿後結伴修行。
上人自立修行清規,自力更生,直到今天,靜思精舍所有的開銷,仍是常住二眾弟子做蠟蠋、豆粉和出版品來維持的,從沒動用到慈濟基金會一分一毫的善款。1966年,上印下順導師應臺北文化大學禮聘講課,離開嘉義妙雲蘭若,希望上人能帶弟子們到嘉義主持蘭若。但是上人已在花蓮數年,平常跟隨他修行的兩位老人家及三十位信徒,都捨不得他離開,聯名上書導師挽留。上人陷入兩難的取捨中,但隨著因緣的牽引,終於還是留在花蓮,並展開慈濟會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