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慈濟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是培養品德、生活和全人的教育。林念慈小朋友從小在家裡就有傭人照顧,沒有機會學習做本分事。她四歲進入馬來西亞峇六拜慈濟幼兒園,在老師不斷提醒和同儕的陪伴下,她漸漸學會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過程中也學到待人處事的方法,更在生日當天發願要跟同學好好相處。
「你今天要不要做禮儀小天使?」「要!」林念慈小朋友歡天喜地地穿起小天使圍裙,跟同學一起把小桌椅搬到幼兒園大門口前,耐心等待其他小朋友報到,準備幫他們量體溫、查指甲、做記錄。
馬來西亞峇六拜幼兒園的小朋友每天進入幼兒園以前,必須測量體溫和檢查指甲,除了方便老師了解每一位小朋友的身體狀況,也讓小朋友學習服為別人服務的精神。念慈是五歲班的小朋友,每天載她到幼兒園的大愛媽咪說,做禮儀小天使是她其中一項很大的改變:「念慈以前不喜歡做禮儀小天使,因為她害怕自己不會帶小朋友上樓。經過老師多次邀請,她終於提起勇氣試試看,就做到現在了。」她喜歡乘搭大愛媽咪的便車來幼兒園,因為這樣才可以提早到幼兒園,做她喜歡的禮儀小天使,為其他同學們服務。
◎ 傭人打點一切 不需學習自理
念慈的母親是國小老師,父親是工程師,家裡從小就有傭人打理一切,包括幫念慈洗澡、穿衣、追著她餵飯、收拾她的玩具,所以念慈不需要學習照顧自己。2011年她來到慈濟幼兒園四歲班,開啟了她人生第一個挑戰。
◎ 慈濟教育 著重內在美
慈濟幼兒園是證嚴上人創辦,著重“品德教育、生活教育和全人教育”。證嚴上人示:「當今教育偏重於智識的給予,然而慈濟教育著重培養“內在美”。內在要有良知,而不只是智識。智識只是聰明,發揮出來的是功能,只求滿足私欲;良知就是智慧,發揮出來就是良能,能造福人群。」慈濟幼兒園教孩子要學會照顧自己,透過服務付出,讓孩子從做中學習感恩、尊重、愛。
◎ 學生個個大不同 老師耐心溝通
在家裡樣樣都依賴傭人的念慈,在幼兒園也依賴老師和助理老師。老師請她學習做好本分事,她總是有很多奇特的想法,老師分享說:「有一次她不小心把襪套弄丟了,我問她襪套跑哪裡去了?她說襪套有腳跑掉了。」念慈也很挑食,她常說:「這些菜不好吃!」,然後就只吃自己喜歡的食物。班上小朋友有時候不小心碰到她,她就會跟他生氣甚至吵架。
老師遇到念慈的天馬行空,有時候真是哭笑不得,但這卻讓老師了解到,每個小朋友都有不一樣的性格特質,應該以不一樣的方式跟不同的的孩子溝通。她常常為念慈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例如告訴她哪些菜有營養,吃了會健康,應該要多吃;流汗對身體好,要多活動保持身體健康等等。幼兒園的小朋友每個星期五上課前要學習做環保分類,有天天氣很熱,念慈流了一身汗,她很高興地對老師說:「老師,我流很多汗,我身體健康!」。念慈吃飯喜歡跟同學比賽,比輸了卻責怪別人。現在她不會責怪別人,反而改變自己,她說:「你看我安安靜靜的吃,這樣更快。」而且,她也不挑食了,因為老師告訴她,把食物吃光光,才能做個健康的素食寶寶。
◎ 自理能力 從生活小動作開始
慈濟幼兒園小朋友入學的第一年開始,每天都在培養自理的能力。每個小朋友早上抵達幼兒園,跟父母道再見後,老師會教導他們自己脫鞋子穿襪套,進入教室第一件事是把自己的餐具整齊放在櫃子裡,再與師生互動;吃中飯後他們要學習自己洗碗、刷牙、抹身、褶衣服、鋪床睡午覺等等,這些都是小朋友每天重複練習的小動作,除了讓這些本分事養成生活習慣,他們也在同學間的互動過程中學習體諒和互助,未來他們不但能夠自理,還有照顧別人的能力。
◎ 照顧自己 服務別人
現在念慈五歲,在慈濟幼兒園學習已有一年的時間。剛好他們家裡的傭人回印尼了,念慈把在幼兒園所學運用在家裡的日常生活中。她開始自己洗澡、穿衣服、吃飯,也會自動收拾玩具。小朋友在生活教育中,學習獨立自主、自我負責的態度。透過生活中的人群互動,慢慢摸索出一套待人處事的方式。今年念慈的生日,老師請她在發願卡上寫下自己的心願,她寫道,“我發願要和小朋友相親相愛”。
小孩就像一張白紙,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會累積成人生的價值,成為他生命的導航。為孩子的未來打好基礎,得從生活教育做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_DRR8j9U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