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馬來西亞慈濟洗腎中心的腎友陳亞惹,克服因病帶來的疲累和障礙,每個星期五用兩個小時搭乘公車、渡輪及走路,從北海跨海到檳城書軒當英語志工,為的是要讓更多只懂英語的人了解慈濟,在他們的心裡種下第一課慈濟的種子。她自己也在服務別人的過程中,更深入慈濟人文。
今天是星期五,她跟往常一樣,一身慈濟志工打扮,下午一點鐘從北海的家出門,目的地是檳城慈濟靜思書軒。今天天氣真熱,不過幸好沒有下雨。她撐著大傘加快腳步,十分鐘就抵達她家附近的公車站。她要搭公車到碼頭,乘渡輪跨海到檳城,三點以前要抵達靜思書軒。她是陳亞惹,每個星期長途跋涉趕這段路去當靜思書軒的英文志工,這是她每個星期五期待的事。
1786年英國殖民檳城喬治市的時候,留下了許多深具英國文化特色的建築物。這些建築物仍然保留至今,甚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世界有名的旅遊景點。檳城慈濟靜思書軒就位於這些文化遺產古蹟區中,所以常常會有遊客光臨。陳亞惹自小在檳城的學校受英文教育,英文是她的主要語言。有一次在馬來西亞分會靜思堂,她聽說檳城靜思書軒需要英文志工幫忙招待說英語的客人,從2012年4月開始,她便每個星期五,不畏路途遙遠地前來幫忙。
◎ 跨海當志工 單純的心力量最大
乘搭渡輪抵達檳城碼頭後,亞惹快步走向靜思書軒。馬來西亞的太陽大得她不得不撐開陽傘。轉個彎越過馬路,十分鐘就抵達書軒門口,可是她卻已經汗流浹背。亞惹是一位腎友,於1996年患上腎病,因緣牽引她到檳城和北海慈濟洗腎中心洗腎,她是馬來西亞慈濟洗腎中心第一批腎友,一洗就是16年。亞惹因為洗腎的關係,身體容易感到疲累,而且不能攝取過多的水分。她抵達靜思書軒後,卸下包包緩緩坐下,讓急促的呼吸順暢,補充流汗所流失的水分,她說:「患腎病這麼多年,我知道要怎麼控制,我知道我的身體需要多少水,但有時太熱了,我就多攝取一點點。通常我只喝一口,然後再喝一口。」
亞惹剛到靜思書軒當志工的時候,書軒同仁以為她只是偶爾來當志工,因為她身體的狀況和路途的關係。可是她的堅持成了她最大的說服力,書軒同仁陳芝璇更佩服她的毅力,她說:「她可以克服自己路途和身體上的困難,來這裡做招待服務,讓我們很感動。」她繼續說:「我們很好奇她背後的動力是什麼,了解之後才知道,因為這邊需要英文志工,她覺得能夠她就過來。就是這麽一個單純的動機,讓她每個星期都堅持來值班。」
◎ 多一個人了解慈濟 多一個救人的菩薩
亞惹說:「如果我們只懂中文,遊客不懂中文,這樣就無法溝通。如果我們能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就可以跟他們分享慈濟。」英文志工在靜思書軒發揮很大的功能,他們不只是招待,還可以深入分享他們在慈濟的體會和經驗。亞惹常常在心裡祈禱:當遊客回到他們的國家,他們可以到那邊的慈濟分會,參與那邊的慈濟,成為慈濟會員。」
剛開始的時候,亞惹也不知道要如何跟他們溝通。後來她從一些基本話題開始,例如他們來自哪裡?會在檳城多久?他們喜歡檳城的什麼等等,然後再跟他們分享慈濟的四大志業。她也會讓他們看證嚴上人的書籍,或為他們讀幾句靜思語,為他們種下與慈濟的因緣,「我記得有一次幾個澳洲人拿了幾本慈濟月刊,我告訴他們,慈濟在全球都有據點,包括澳洲。我讓他們看慈濟澳洲據點的地址,然後其中一位女士說:“對!我知道!澳洲假期的時候,或許我會過去看看。”」亞惹說。
◎ 遠在台灣的智慧 在書中找到
在繁雜的城市中,靜思書軒就像自家的客廳,在那裡可以找到一絲平靜。人們可以坐下來品嚐茶或咖啡,享受這樣安靜的空間。空閒的時候,亞惹會選一本展示架上的書,給心靈充充電。她最喜歡看證嚴上人的故事,這些故事她看了一遍又一遍,每次看都覺得很有趣。她感動於證嚴上人所做的事情,1986年第一間台灣慈濟醫院成立,雖然建設過程中面對種種困難,但是證嚴上人從來沒有放棄的念頭。這些故事激勵了她,她說:「證嚴上人堅持建立醫院,雖然對他來說非常艱辛,但他從來不放棄。我也是,當我很孤獨、寂寞、疲憊的時候,我沒有放棄,因為我是一個生還者,自從開始洗腎後,我的健康恢復了,也對生活更加積極。」
「我還在學習,我希望我可以進步。現在我更強壯,雖然每兩天都必須去洗腎,那對我來說不是問題。如果我完全健康,沒有任何病痛,慈濟要我做的任何事情,我都會去做,我會隨時待命。」
靜思語:所謂看開人生,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能及時行善;也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什麼都知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lJOzfTOZ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