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2012年4月13日,檳城靜思書軒舉辦了一場新時代健康講座,主題為“孩子生病了,怎麼辦?”,分享孩子生病時,父母應該做些什麼。講座以問答的互動方式進行,讓在場的父母對兒童照顧有新的認知。
你知道,發燒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嗎?2012年4月13日慈濟幸福人生講座,讓馮慧徵醫師來告訴你,這個很多人都不知道的醫療常識。馮慧徵醫師是慈濟人醫會的成員,她畢業於檳城理科大學,目前在檳城醫藥中心教導醫学生。晚上八點,大約三十五位家長與小朋友,耐心期待講座的開始。
輕微發燒 不一定是壞事
“孩子生病了,怎麼辦?”,這是馮醫師在講座當天要告訴大家的,也是講座的主題。講座一開始,馮醫師就向現場觀眾拋出一個問題:「孩子生病了,你會馬上帶他去看醫生嗎?」。馮醫師分享說,發燒不一定是一件壞事。當遇到壞細菌侵襲的時候,身體本身會製造抗體來抵抗壞菌。她說,在抵抗的過程中,體溫會上升,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發燒。如果每一次身體都能成功抵抗細菌,每一次的發燒都會讓抵抗力增加,身體會越來越強壯。
林佩蒔聽到馮醫師這麼說,心中的疑問馬上有了答案,她說:「今天就听了這個醫生的提議,就覺得說,抗體是我們自己體內有的抵抗力,就是說我們自己體內都能夠有這樣的抵抗力,能夠自己產生,所以就應該避免(吃抗生素),最好還是吃這個蔬菜水果多一點,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多元分享 父母受益良多
馮醫師除了利用照片及影片,還帶了溫度計、量杯及一些常見的藥物,讓觀眾深入了解。一問一答的方式,觀眾更加投入,現場發問不斷,有的觀眾還認真做筆記。馮醫師也現場示範簡單的檢查方式,及各種溫度計的運用方法,現場觀眾馬上跟著練習。
投影片裡出現綠色、橘色及紅色三個區塊。馮醫師利用三種顏色,區分兒童生病時的三個階段,分別以臉色、動作行為、呼吸、水分等,來判斷兒童疾病的嚴重性,並教導觀眾在什麼情況下應該就醫,或可以自己照顧。除此之外,馮醫師也跟民眾分享,在照顧兒童的過程中,什麼事應該做,什麼事千萬不能做,例如發燒時要在通風的地方休息,不能穿很厚的衣服等等。馮醫師認為,日常生活中小小的習慣,會造成大大的病痛,所以她呼籲人們要預防勝於治療,不管兒童或成人,都應該要常常洗手,保持自身與環境的清潔。
因為孩子常常生病,莊健銘與妻子推著六個月大的孩子,前來參加講座。講座結束後,他學會了透過孩子身體狀況,來判斷是否就醫,或可以自己照顧。他信心地說:「行為正常、呼吸正常、水份、吃東西也是正常,這樣子就ok,可以在家自己照顧。然後如果有反常的話,就要去看醫生,或者是入院。」透過這場講座,他學習到很多,他覺得每個家長都應該要出席這樣的講座。
為了孩子 辛苦不是問題
講座當天,許多家長是牽著孩子,或推著嬰兒車前來參與的。「因為只有父母親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是比較輕微,或者是比較嚴重的狀況,我們都應該可以了解得到,就是要多關心我們自己的孩子。我通常都是多陪他。」跟女兒一起前來參與的林佩蒔分享。即便不方便,家長們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不管多辛苦,還是前來參與。
講座結束後,一群家長圍在馮醫師旁邊,繼續跟醫師請教孩子的問題,他們都希望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生活。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OvURlBx7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