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2011/04/04◎ 蘇金國、王棉棉/緬甸 報導
緬甸3月24日強震後,慈濟志工4月3日進行震後首次發放,在達樂市的兩間佛寺──達樂佛寺和馬安龕佛寺,共兩地兩場。過程中遇到運送物資問題,但在志工的用心下,也感動了飛機場的人員幫忙整理,讓物資儘快到災民手中。發放當天,志工還特別將上人慰問信翻譯成撣族語,讓少數族裔居民聽得懂,並相當感動! 緬甸志工以感恩、尊重、愛的精神,將物資呈給災民。 [ 攝影: 緬甸真善美團隊 ]
|
緬甸3月24日強震後,慈濟志工一行十二人,4月3日乘搭當地時間一點班機,前往緬甸東北部撣邦地震災區,準備進行震後首次發放。
發放前幾天,緬甸慈濟志工就已經開始準備,前往災區大其力市發放的物品。因每人只限於可以拿二十公斤的物品,每一項物品都得經過測重。
第一批賑災團人員自備糧食,包含:靜思天然食品(豆粉) 四十 包、香積飯(八包)、香積麵(十二包)、橄欖菜餅乾(四包)。同時也準備志工背心、帽子、發放金所需的紅包袋等。
4月3日出發當天,志工用接力的方式,將十七箱和十六包的毛毯搬入飛機場內。十六包的毛毯,每一包都有三條毛毯,每一位志工都得手提兩包。就在機場要將物品運送進入飛機艙的時候,卻遇到問題了。根據當地的飛機官員表示,十七箱毛毯、帆布雖然沒有超過重量,但飛機是小型的,空間不允許。只能帶十箱,九十件毛毯,七箱(剩下五十六件)卻要留下來。
然而這卻是緬甸志工第一次去救災,距離登機時間越來越靠近了,志工依然持續向機場內的官員請求,表示這些物品都是要給災民的。林銘慶師兄的助理陳水旅師兄,也忙著打電話聯絡在災區進行勘災的志工們。大家都在盡力想辦法,而大家話不多說,趕緊將自己帶來的環保袋,每人一個拿出來,一件可以帶也算一件,努力地裝進去。
志工的同心協力,為了緬甸東北部的受災災民而努力,在一剎那感動了飛機場的職員。因為感動於志工的用心和大愛精神,飛機場的職員,人人都來幫忙。打開每一箱的箱紙,想盡辦法將部份毛毯往箱子壓下去,減少紙箱的數量。有願就有力,在大家的努力之下,總算成功的帶上一百四十四條毛毯和二十二件帆布登機。
2011年4月4日第一梯次的發放,慈濟志工選在達樂市的兩間佛寺──達樂佛寺和馬安龕佛寺,進行兩場的發放。慈濟志工發放的情況,則是以受災損失的情況嚴重程度來處理,有罹難者的家庭、房子坍塌及房屋受損尚能居住者共分成三個等級:A是有罹難者的家庭,B是房子全倒或無法居住者、C是受損但尚能居住,分级來登記和發券。
三個等級的受災災民都會領取到的物品,包括:草蓆、油、鹽巴、蚊帳、水桶、肥皂各三百零三份,還有三百五十份男沙龍、四百零八份女沙龍、一百五十五份毛毯、二十四份帆布。對於等級A的災民,會發給十萬緬幣、帆布和毛毯;而等級B的災民,會發給五萬緬幣和毛毯,等級C的災民會得到兩萬緬幣。
災區和志工居住的地點有一定的路程,志工們要在凌晨四點出發。因當地的情況,一路上要經過好幾個檢查站和種種的關卡,很感恩的是在當地的一位新聞和民情區長的協助,一路協助志工們通過種種的關卡和開路,讓志工可以順利抵達發放現場。
在新聞和民情區長的協助下,志工們可以及時趕到第一個發放地點。在當地臨時召集的志工的配合下,大家清掃場地,搬動桌子佈置場地,受災的災民也陸續抵達現場。
志工們一切準備好後,簡單隆重的儀式就開始了。首先宣讀上人的慰問信,因為當地都是少數民族(擺夷族──總稱「撣族」),為了保留他們的傳統文化,除了行政人員受到教育懂得緬語外,其餘的人都完全不懂緬語,所以上人的慰問信,除了翻譯成緬語外,還得請會撣族語的曹盈盈師姊(先遣團隊人員之一)現場翻譯成撣族語。每位災民聽了都很感動,尤其是志工們唱了〈一家人〉的歌曲,大家都感動得哭了起來……
第一場發放在早上十點半接近尾聲,所幸因志工在清晨四點出發,因發放場地沒有遮陽的場地,在發放結束的時候,就沒有被太陽曬到。全部的發放結束後,大家再次整裝出發,前往第二個發放點──馬安龕佛寺。
志工們抵達第二發放現場,因山區沒有飲食供應,所幸有香積飯和香積麵解決了午餐問題。志工用過午餐後,開始發訪活動。現場有人打起了一個大帳篷,順利了進行發放儀式。當上人的慰問信,現場翻譯成撣族語後,現場很多人都很感動,〈一家人〉手語歌曲呈現,有人甚至感動得流下眼淚,全場人都一起比手語。
圖左: 緬甸發放團隊以接力的方式,忙著將一箱箱的毛毯帶入機場,準備運送毛毯去災區。[攝影者:緬甸真善美團隊] 圖右: 首次的發放在達樂佛寺,緬甸志工忙著佈置發放場地。[攝影者:緬甸真善美團隊] |
|
圖左: 當上人的慰問信,現場翻譯成撣族語後,現場很多人都很感動,〈一家人〉手語歌曲呈現,有人甚至感動得流下眼淚,全場人都一起比手語。[攝影者:緬甸真善美團隊] 圖右: 因為感恩,因為感動,這位婦女抱著慈濟志工葉慈靖師姊,哭了。[攝影者:緬甸真善美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