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我每次都很虔誠地祈禱,只希望再多活6年。」現年五十六歲的韶芭吉安(Saubakiam)是馬來西亞吉打慈濟洗腎中心的腎友,已經洗腎六年的她不求長命百歲,只求老天爺再給她多一點點的時間完成唯一的心願,親眼見證四名孩子結婚生子。
◎ 無常病苦接踵而至 人生掉落最低谷
身材微胖的韶芭吉安,其實年輕時婀娜多姿。結婚後與丈夫育有一男三女,過著和樂的家庭生活。不如一般思想守舊的印裔家庭,婚後只能在家相夫教子,韶芭吉安的丈夫鼓勵她外出工作,多接觸外界。丈夫甚至特製了鐵架讓她可以開檔做生意,販賣傳承自媽媽手藝的印裔煎餅(Apom Lenggang)。
然而就在2012年,丈夫驟然離世讓韶芭吉安頓失依靠。強忍悲痛處理完丈夫的後事,還來不及消化傷痛的她在幾個月後,檢驗出腎臟衰竭。失去摯愛,還得面對病苦打擊,讓她原本彩色的世界瞬間只剩下黑白。
「如果可以,我想要跟隨丈夫離開,因為已經沒有生存的意義。」想起當年接踵而來的打擊,彷彿是昨日之事,眼角的淚水也隨之落下。
「媽,您只是腎臟出問題而已,只要進行治療還是可以繼續生活,也可以跟正常人一樣堅強。」就讀護理系的女兒杜爾佳(Dhurga)也常常鼓勵她要勇敢,不要被命運打倒。
不得已之下,韶芭吉安選擇了不需扎針的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詎料不久後她因身體出現狀況,被醫生宣布需改以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為了活下去,雖然我害怕打針但還是要接受,這就是我的命。」見證孩子們成家立業,成為韶芭吉安活下去的動力。害怕扎針的她克服心裡障礙來到慈濟洗腎中心接受全免的洗腎服務,每星期洗腎三次,而每一次都得札兩支針。殊不知,這不止是延續了她的生命,也成為她們一家人的轉折點。
◎ 真善美大家庭 用愛化解心結
「阿媽的傷口復原很好。」護理師洪佩雯仔細觀察腳上的傷口,隨後協助清洗及更換紗布。
「這裡的護理師都很好,我們的大小事他們都知道。因為我有糖尿病,只要我們的手或腳有傷口,護理師都會幫我們敷藥、包紮傷口等等。」慈濟洗腎中心的護理師,並不只是單純為腎友提供血液透析服務,她們關心每一位腎友的身心靈,甚至家庭成員的狀況。真誠的關懷,在不知覺中漸漸打開韶芭吉安緊閉的心房。
每當有新腎友加入中心時,她會主動協助他們熟悉環境,或者腎友必須注意的飲食習慣。常常以媽媽心關愛每一位中心的成員。久而久之,大家都會稱呼她「AhMa」(阿媽)。韶芭吉安說:「這裡就像我第二個家,護理師們都是稱呼我阿媽,其他腎友也一樣就算比我年長也是稱呼我阿媽,所以我真的很開心。」
也因為這裡特有的人文氣息,促使她有了想要接引女兒到慈濟志業體上班的念頭。
◎ 浸浴人文氣息 女兒改變習氣
「我告訴媽媽我不想在慈濟上班,因為我不忍心看見她被扎針,更何況有一天我也必須那樣做。直到她在家因為低鈣而昏迷,我才驚覺身為女兒,而我已經是一名護理師,也確定自己將投入腎臟專科,我就必須更堅強來到慈濟洗腎中心服務,也可以就近照顧她。」
杜爾佳是韶芭吉安排行老三的孩子,當初爸爸離世時,還在異鄉求學的她每天都會打電話回家與媽媽聊天。回到家鄉工作,與媽媽住在同一個屋檐下,她還是會在休息空檔與媽媽聯繫。即使現在嫁為人妻,她依舊還是持續每天至少一同電話,她笑著說這樣才能安心睡覺。
眼見脾氣暴躁的杜爾佳在洗腎中心服務期間變得更柔軟,就算遇到無理取鬧的腎友,她也能安然接受。這一切的改變與成長都讓韶芭吉安放心不少。隨著就讀教育系的小女兒麗拉瓦蒂(Leelavathy)畢業,韶芭吉安也鼓勵她到慈濟幼兒園任教。
◎ 自助再助人 善種子萌芽
「我的健康狀況有好轉,所以我就重新開檔做生意,就在住家附近賣印度煎餅,在那之前是另一個地方。這裡可以認識很多朋友,在談笑間也可以暫時放下煩惱,這就是我想繼續工作的原因。」在沒有洗腎的日子,韶芭吉安還是會早起到菜市場開檔販賣糕點,一直到中午才結束。回到家裡,她繼續忙著做家務然後再為孩子準備午餐及晚餐。
「慈濟人文改變了我們,感覺很滿足,我們彼此的分享都是真善美,媽媽也變得更開朗。」
杜爾佳感覺到那位熱愛烹飪的媽媽回來了,而且變得更自信獨立。每當洗腎中心辦活動時,韶芭吉安都會應志工的邀約承擔香積為大家準備食物。兩位女兒除了上班,也接受培訓成為志工,為有需要的人群付出。
「在這裡洗腎六年我常常記得,證嚴法師常說儘管生病了,要忘記自己是病人,同樣可以生活工作,想做什麼都可以。」手裡拿著孩子送的平板電腦,眼睛看著女兒杜爾佳年初結婚典禮的影片。
韶芭吉安一度以為自己就要錯過孩子人生重要的旅程碑,但她用行動告訴大家腎臟失能不等同人生失能。無論健康與否,大家都是在倒數生命,她相信只要用心把握每個過程,人生即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