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學校六年熏陶 姊妹學習做小菩薩

2017年吉打分會人文學校結業禮上,葉宇巧葉宇千兩姊妹拿著麥克風,清純亮麗地站在臺前主持儀式。【攝影者:何義雄(誠瓛)】

Community:
Branch:

2017年吉打分會人文學校結業禮上,葉宇巧葉宇千兩姊妹拿著麥克風,清純亮麗地站在臺前主持儀式。【攝影者:何義雄(誠瓛)】

葉宇巧和葉宇千姊妹花自2011年在媽媽的陪伴下一起來到吉打人文學校上課,六年來,在慈濟人文的薰陶下,不只是孩子成長,媽媽也獲益良多。


◎ 人文學校六年熏陶  姊妹學習做小菩薩

10月27日,吉打分會亞羅士打聯絡處人文學校結業禮上,葉宇巧和葉宇千兩位姊妹小菩薩,綁著整齊的辮子,清純又亮麗地拿著麥克風當起司儀:「我們就是希望透过《一念之間》的演出,讓大家知道齋戒的重要,也讓大家很清楚《一念之间》的含義。期望這股綠色的行動力量,讓人人尊重生命、愛護生靈,進而影响人類飲食习惯,還給大地一座美麗的森林,讓整个生態圈平衡而改造整個大環境。」一字一句清晰的在字裡行間把在人文學校所學到分享出去。

宇巧是六年級生,今年十二歲,來人文學校六年了;而宇千四年級,今年十歲,從五歲開始就跟著姊姊和媽媽來人文學校。

宇巧從一個文靜內向的孩子,到她今天信心十足地站在台上主持結業禮儀式。
這一次,宇巧不僅用心學習,站出來,一開口,就有小小主持人的風範。受訪時,宇巧說:「我在人文學校六年學會尊重身邊的人,無論是父母、長輩或同學朋友。在家裡,除了幫媽媽洗菜洗碗,爸爸勞累一天回來後,我會給爸爸捧上一杯水。我謹記師公上人叮嚀的「行善行孝不能等」和「讓父母安心、歡喜,就是孝順」兩句靜思語。」

翠妮歡喜的分享道,孩子來人文學校上課後會更貼心,記得有一次自己不小心割到手指縫了幾針不能做事,姊妹倆會貼心的要媽媽好好休息,家務和晚餐都有她們來做。

妹妹宇千雖然小姐姐兩歲,可是在人文學校師長的眼裡,她是那麼地乖巧懂事。每年的結業典禮,她都有機會參加不同的經藏演繹。宇千說:「從《父母恩重難報經》、《行愿》、《無量義經》到今年的《一念之間》,我都有參加演繹。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演繹是《行願》,因為當時所有小菩薩形成一艘船,當中還有站在船中央準備東渡的鑒真和尚,我和朋友都是用力划船,以’我們要克服困難,不要被困難克服’的精神面對重重的障礙,讓師父能夠平安抵達日本傳法。」

2004年,媽媽蔡翠妮師姊懷了第一胎,從慈濟月刊看到檳城慈濟幼兒園的報導,初為人母的她也期待孩子可以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到亞羅士打慈濟會所詢問,只可惜當時吉打未有開辦幼兒園。直到宇巧七歲(2011年)上了一年級,得知可以上慈濟人文學校後,她便帶著孩子去上課。

吉打人文學校一年16次的課程,活動豐富多樣化 ,透過靜思語學習佛法,環保分類、孩子也從訪視貧困家庭中學習付出行善。六年來,翠妮都不會隨意請假因為她說:「自己小時候就接觸佛學班,一路走來,學佛影響了我的人生方向,讓我知道生活中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而持好一個家就是身為一個太太和一個媽媽的責任。」

翠妮師姊從家長的身份陪伴孩子上課,後來就承擔隊輔媽媽。這三年,更是稱職的副班主任,總是協助處理班上小菩薩的名單、名卡、聯絡家長等事務。她坦誠地分享:過去自己是蠻執著,脾氣也暴躁、凡事都要爭到底,在人文學校溫馨氣氛,志工之間的團隊精神,無形中也讓她學會聆聽、配合放下自己的執著,她沒想到陪伴孩子來人文學校,自己也獲益良多。


◎ 行孝是讓父母歡喜 行善是誠心助人

姊妹倆,在學校亦是老師的好幫手,除了當巡查員,也在課後協助低年級的後進生。宇千希望自己在生活上可以落實《慈濟小菩薩》歌曲里唱的:”義行雖然小,善心一樣大”,所以她毅然負起這份輔導同學的責任。除此以外,宇巧亦多次提及這些後進生雖然學習慢,可是她願意誠心付出課後時間來教導他們,也期許自己可以耐心教導,不對他們發脾氣。

上人說,「父母是孩子的模,老師是學生的樣」,願意恒持一顆學習心的翠妮師姊,也就培育了兩個願意用心學習,願意付出的小菩薩。

 

2014年,人文學校結業禮上的《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9歲的葉宇巧在台上扮演媽媽的角色。【攝影者:吉打分會提供】 翠妮師姊不只是以身作則,帶動兩個孩子學習當小菩薩,也接引家師兄葉圓磅一起投入人文學校的大家庭。【攝影者:王素月】 今年人文學校的《一念之間》演繹,也少不了宇巧宇千兩姊妹的參與。【攝影者:王素月】 結業禮儀式上,特別頒發結緣品給圓滿完成六年人文學校課程的葉宇巧,爸爸媽媽也一起上台。右邊是同樣完成六年課程的梅宇喆和媽媽方玉心師姐。【攝影者:王素月】

 

映像新聞:《吉打分會-人文學校結業禮》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