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人生的方向 職志合一步步實

張仁豪善於與人應對,會向店內的客人分享靜思書籍內容,乃至分享慈濟志業,是一位稱職的書軒同仁。【攝影者:顏如艷】

Community:
Branch:

張仁豪善於與人應對,會向店內的客人分享靜思書籍內容,乃至分享慈濟志業,是一位稱職的書軒同仁。【攝影者:顏如艷】

靜思書軒,從2000年開始,在馬來西亞檳城成立第一家店,如今已有109家,這個被譽為「社區客廳」的書店,不只是許多民眾沉澱心靈的地方,包括在書軒裡工作的員工,也有可能改變他們的一生。像在新山靜思書軒服務的張仁豪,過去總認為工作是為了生活,後來來到書軒工作後,他找到更值得他付出的志業,如今他參與志工培訓,希望職志合一。


◎找到工作意義 踏實付出日日歡喜

早晨七點左右,迎著晨曦,29歲的張仁豪,踩著他的自行車,穿梭在熙熙攘攘的車陣中,準備展開忙碌的一天。「起初我是騎機車來靜思書軒上班的,但機車時常會排出一些的廢氣,讓人感到不舒服,還會破壞環境,總覺得不自在。一次讀到證嚴上人的著作《清貧致富》裡面的一個故事,讓我決定改變我的代步工具。是說台灣一位汽車零件銷售商,雖然賣的是汽車零件,但他每次都是騎自行車外出執勤的,他都可以為了實踐環保來完成他的事業,我想說,那我區區十五到二十分鐘的車程(自行車),何不也仿效他的舉動?」

無論是騎四公里左右的路到靜思書軒新山店,或是六公里左右的金山園店,經過起伏不平的馬路,儘管偶爾感到吃力,可是為了實踐環保,心念一轉,他克服疲累,堅持到底。「不是有一句話說『小事不做,大事難成』嗎?我總會想說,如果連這個小小的動作我都做不到,那我要怎麼保持這個環保理念呢?一心念轉,就輕安自在了。」


◎影響最深一句話 暮鼓晨鐘深省思

兩年前的張仁豪,為了生活而工作,已然失去了人生目標,毅然辭職。然而,辭去工作,並無法就此解惑,茫然得自覺走投無路之際,翻閱了一本《慈濟》月刊,看到上面寫著:「工作,可以是一份職業,換取生活上的安定;也可以是一份志業,付出同時利益眾生。」

張仁豪被這些話給深深吸引,決定到靜思書軒新山店來應徵,「我本來想說碰碰運氣,沒想到傻人有傻福。」說話保持一貫的不急不徐,眉宇間卻是藏不住的笑意。


◎樂在工作獻良能 分享好書結好緣

就是這樣的態度,張仁豪進入新山靜思書軒工作,開始發揮他的專長。慈濟新山支會行政主任陳國平(濟旭)說:「總是保持他一貫的人文氣質,他很愛看書,樂於跟店裡的客人分享靜思書籍和內容,還會聊到其他慈濟志業的事情,這是一個我們期待的書軒同仁角色,他扮演得恰如其分。」

其實一開始,張仁豪是將靜思書軒,當成一般的書店或咖啡廳來看待:「工作了一段時間後,接受總店的培訓,當時的總店長就說:如果你是為了生活而工作,你會認為明天的工作是還『得』做;但如果是為了工作而生活,你則會想說,明天的工作還『想』做。這句話讓我思考了整個晚上,思考靜思書軒成立的目的,和我應該肩負的使命。」


◎人文深植入精髓 發心立志修福慧

勤奮負責的張仁豪,做事井井有條,如今還參與志工培訓,希望做到職志合一。這一切,新山靜思書軒店長王綏珠(慈嫣)都看在眼裡:「仁豪相當勤奮而不計較,雖然年紀很輕,做起事來卻很穩重,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他還可以不計較工作時數的長短。他成為同仁後不久,就報名參加志工培訓課程,如今還積極參與訪視和環保活動,增長慧命,可說是一個職志合一的典範。」

身體力行實踐環保,一直都是張仁豪堅持的。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在各個環保點展開的回收日,張仁豪因值班無法參與,因此在每個月一次的士姑來五福城廣場(Sutera Mall)夜間環保點,都能見到他的身影:「每個月的第四個星期五,我都會盡量提早結束當天的工作行程,去參與夜間環保點的回收活動,付出彼此的能力來幫助大家,幫助地球。」


◎專業人文並重 法水潤心能量滿滿

馬來西亞靜思書軒,在2015年過15歲生日,張仁豪對靜思書軒的未來充滿期待:「期許我們的靜思書軒能一直發展下去,希望我未來還有更多的15年,能繼續為靜思書軒服務。」隨著新山的第二間、全球第108間靜思書軒於11月初,在士姑來金山園開張,張仁豪也到那裡延續他的使命,而這分動力,也將讓他在工作上更得心應手。

 

早晨七點左右,張仁豪踩著自行車,穿梭在熙熙攘攘的車陣中,準備展開忙碌的一天。【攝影者:顏如艷】 愛看書的張仁豪,總會忙裡偷閒,翻閱靜思書籍,也樂於向民眾分享。【攝影者:顏如艷】 每個月的第四個週五晚上,都能在士姑來五福城廣場的夜間環保點,見到張仁豪的身影。【攝影者:翟佩庭】 接受志工培訓後,張仁豪與其他志工展開了每個月一次的家訪關懷,了解慈濟照顧戶有什麼需要,再給予適當的幫助。【攝影者:陳采荔】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