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慈濟邁入54年,98個國家獲得援助,足跡遍佈57個國家。上人本着“信,願,行”,“為佛教;為眾生”在1966年成立了慈濟功德會。以“慈善,醫療,教育,人文”作為慈濟發展方向。以普世價值觀,不跟隨傳統,在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應時,應事,應心,步步落實了佛法在人間的人間菩薩路。即是靜思法脈所引領的勤行道,開啟了慈濟宗門的人間路。
上人奉行過秒關,步步踏實不空過。上人幫弟子走出了“靜思法脈勤行道”,“傳承法隨弘誓願”,“慈濟宗門人間路”,“悲智雙運無量心”更因“信”宣講了無數大聖經典。“四弘誓願” ,“四無量心”的“願”。而當中最為重要的是“行”-行菩薩道,菩薩道上難行能行。
上人的三願“人間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已然走過53載,間中的法髓與實踐,首重“經者道也,道者路也”。上人強調他不是帶弟子去深入鑽研佛學,而是引領弟子去學佛。方法是把經鋪在地上讓弟子一路走來聞,思,修。用經典指出道路,以單純心堅定方向,一心一志前進,絕不因起心動念而偏差。
經是一條菩提道,菩提道乃覺悟之路,看經如看路,若然有錯,就要及時把方向轉正。上人勸勉弟子用愛鋪路,而自己與常住師父則堅守自力更生,不受供養之路。精舍是慈濟人的家,守護心靈的磐石;靜思則是慈濟志業的後盾,人人有“家”的精神,慈濟志業方能永續發展。
每個分支連點都是菩薩道場,靜思堂是慈濟人的精神堡壘,是海外慈濟人的家。上人期許弟子“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法親之間縱使習性各異,但志向需篤定且一致,以和供養,做到人和,心和,腳步和,一同入人群,度眾生,做人間活菩薩,即是佛心也是師志。
慈濟團隊須有戒與律-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感恩,尊重,愛,把握當下,恒持剎那,凡是多用心!真正做到人和,事和,理和的和敬無諍共福緣。
林碧玉副總在連線分享中回憶921大地震那一年的慘況很是震撼,災區家家戶戶有人往生。就是那一年,菩薩從地湧出,慈濟人參與災難救助與重建。縱使建造大愛村曾面臨許多障礙,上人仍堅守敬天愛地的原則,也強調大愛屋必須讓災民有家的感覺,不僅安災民的身,更需撫慰災民的心。災難發生的三天后,只因悲心,上人的腳步不停歇,立即發起了建學校。認養二十八間無人認養的學校。一間間學校在種種難題下應地落成,學校設計以人為本,實用與藝術兼具,上人以其智慧參與其中。有關設計師,建築師,校長,校董無不讚歎!信己無私,信人有愛,最終竟然完成了五十間學校。
上人在連線開示中對於今日教育志業體的日趨成熟深感欣慰與感恩。慈濟的首十年著重慈善即濟貧,第二個十年著重于醫療,一座座醫院的矗立顯示醫療志業體的穩定。第三個十年則把重心放在教育與人文。不間斷的蓋幼兒園,小學,中學乃至大學,強調教育的延續性。教育志業的落實與壯大也顯示四大志業體的藍圖經過這幾十年的勞勞碌碌已點滴形成。適逢臨近端午粽葉飄香,上人巧妙把棕圈比喻為靜思法脈,竹繩與竹葉則為分支連點,殷殷祈盼弟子傳承法脈,堅守慈濟精神與理念。上人有感全世界最貧窮的首三個國家皆處於非洲,因為不捨,所以強調未來重點應放眼非洲的教育,只有通過教育才能遠離貧窮。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分享與上人開示后,林藝寧師姊為學員們帶來活潑有趣的有獎問答題,適時讓學員們舊法新知以免糊塗帶糊塗,越帶越糊塗。通過手工,師兄姐之間的互動,讓募心募款變得更得心應手。
學員李美美師姊認為慈濟是個簡單的團體,人員縱有來去,對於一些師兄姊的堅守崗位,令人讚歎!李琪琪師姊感動于這幾十年來慈濟所走過的路乃非一般。既然師父用力發聲,身為弟子的更應該用心聽與做。
柯慈林師姊在愛的叮嚀中分享了回台與上人短處的點滴。有感上人體弱仍努力說法,讓身為弟子的她很是不捨!
末了,與大家共勉-“命在呼吸間。骨髓長養生命,法隨滋養慧命。生命有盡,慧命永在。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