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身安心安意安,樂得安隱自在,不為五濁染著,不受八苦所危。』
身安,我們的身體健健康康,是人生最幸福; 身體健康也要心理健康,心理若健康自然就是安安心心。 人都是患得患失,心就不安;若能身心平安,就是『樂得安隱自在』 ,人生就能很快樂。除了人生快樂,我們還要通達道理, 選擇人生方向的道路。
學佛,是一項最能安穩我們的心的一條康莊大道。我們所選擇的,『 樂得』,很歡喜選擇這條菩提大道,可以得到安穩,與事無爭, 與人無爭,與世無爭,這不是很安穩嗎?
⊙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人與人之間沒有爭端,那就是最自在的人生,我們若能如此,自然『 不為五濁染著』。『五濁』是讓人很擔憂的事情,從我們的心開始, 就有了煩惱,在現在這個大時代裡,很多人的見解各不相同。 常常說,人單純就好。偏偏人就是不單純,不明大是非。 處在這個時代,無明的見解,造成了這個時代的污濁,所以叫做『 劫濁』。
全球是一個大空間,在這個時代的大乾坤已經不安穩, 所以四大不調;小乾坤因為人禍,也不得安穩。 這全都是人的見解所累積造成。各人有各人的見解,那就是煩惱。 你有你所要的,我有我所要得的,各人所要、所要得的, 自然就會起紛爭,這種的煩惱真的是造成了世間的亂象, 所以這叫做『煩惱濁』。
還有『眾生濁』。『眾生』是指有情界。人為禍端啊! 人對所有的生命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脅。人口多,所養的生物多, 被殺的動物也多。所以這個『眾生』,不只是人,人口多, 自然要供應給人類的這些動物,真的也是大劫難。來自眾生、 人類的見解與煩惱,貪著口欲,造成了眾生命不得安全。
所以說來,『五濁』的源頭就是來自於人。我們若懂得修行, 就能將心安住下來,看清這個道理,去面對正確的方向, 將濁氣淨化。我們自度之外也要去度他人,一起來淨化人心。 因為我們的心已經在覺道中,能夠淨化五濁,同時也不受五濁染污, 所以是『不為五濁染著』。
⊙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五盛陰苦。
『不受八苦所危』。『八苦』是什麼?苦,就是有生、有老、有病, 最終自然的法則就是死,這就是人生的根本四大苦。
還有『愛別離苦』。很愛的人離開了。這個時代,知識一直提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大家都想讓兒兒較幸福點,一開始就培養他, 小時候在身邊,長大後離鄉背井去國外留學了。會不會回來? 不知道。
或者是在我們身邊的孩子長大了,就要讓他們去建立自己的小家庭。 不論你有多少的孩子,到頭來也是孤老無依,這樣也很多。所以, 愛的人偏偏無法留在身邊,這個『愛別離』很苦啊! 但是不讓他到那麼遠的地方也不行,所以兩地互相牽掛,兩地相思, 真的是苦不堪!
『怨憎會苦』。我偏偏必須與不愛的人日夜在一起,看到了, 心就不歡喜,聽到他的聲音,一句好好的話,聽起來也很不歡喜。 像這種是『怨憎會苦』。愛的,得不到在一起;不愛的, 偏偏就是在我們的身邊。不論是我們什麼關係的人,這種『怨憎會』 ,看了就起煩惱、不舒服,這是『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人生有多少求不到的事情呢?所謂『不如意事, 十有八九』,你所要求的,不一定事事如意, 不如意的比如意的更多。那是為什麼呢?因為人的心欲太大了, 求得了一項,就想要再求,所要求的永無窮盡, 所以要求樣樣都如意,真是『求不得苦』。
常常說,我們若能有十就捐一,這個小小的『一』可捐。我有十元, 給你一元,容易;我若有一百元,給你十元,沒問題; 我若有十萬元給你一萬元,有多了一些;我若有一千萬給你一百萬, 這樣過多了;若是十億,給你一億,那哪有辦法。這真的是『 有一缺九』,大多數的人都是這樣。
所以,幾天前講起了烏拉圭的總統,他是有十捐九。 他認為自己得一分,其他的九分給貧窮困難人。難道他只『得一』 而已嗎?不只,因為他這種清高的品格,已經得到了國際間的稱讚, 得到天下人心的敬重。
所以,我們凡夫都是只要求自己得、再得, 都沒有想到生命是在呼吸間,沒有去想人生是無常。短短的人生, 想求多還要更多,意義何在呢?那個意義就只在人間一直求, 得到這種的人生,結果是苦,『求不得苦』。
再接下來『五陰熾盛苦』。『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 這全部合起來,『五陰熾盛苦』是人間八種的苦之一。所以, 我們若能每天在日常生活都很滿足,就能安住身與心。身安, 能夠每天在這樣的空間、這樣的生活,我都說我很滿足了, 每天在主堂這樣前後繞一下,不超過二百步,我也已經很滿足了。
所以能身安住在這樣的道場,我身安,甚至心安,因為理得心安。 每天都是在法中,人間法或者出世間法,每天心安、意安,所以『 樂得安隱自在』。只要你能夠日常的生活很滿足,接下來, 我們的心方向正確,在這個菩提道上,再來就是自然的法則, 生死自在。我們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沒有了。所以我們要用心, 在日常生活中,心不離法,法不離心。這就是我們每天在行菩薩道, 也就是在這個法中。
所以之前我們說過了,經文:『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於道場知已,導師方便說。』
再接下來經文:『天人所供養,現在十方佛,其數如恆沙, 出現於世間,安隱眾生故,亦說如是法。』
⊙天人所供養:供養者,謂因成就六度,以身心力行精進供養。 敬受佛教行菩薩道,感三寶恩,虔誠供養圓滿也。
『天人所供養』。因為佛陀是『四生慈父、三界導師』, 所以天人都恭敬供養。
昨天說過有三大供養──利的供養、敬的供養、行的供養。 每天二十四小時,我們的心不要離開法,讓『法入心中,法在行中』 最重要。所以『供養者謂因成就六度』,這個『因』 就是我們修行的『因』,我們要成就六度。我們要成佛, 必定要發心身體力行,不離六度。
這個『度』,從凡夫的此岸度到聖人的彼岸, 都離不開這六種的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所以一定要以身、心力行,精進供養。身、心力行, 也都不離開前面那六種的方法。
這種『敬受佛教』,用很恭敬佛陀所教的方法,所以我們要『 行菩薩道』。我們若聽經,聽到結束時,『信受奉行,作禮而退』, 每一部經都有這樣經文,來表達敬受佛的教法。 現在我們就要敬受佛陀教菩薩法,身體力行菩薩道, 這樣來感三寶恩,這樣來供養。
⊙現在十方佛,其數如恆沙:十方,猶言三千大千世界。恆河沙, 譬量之多難以計數,叫做恆沙。
『現在十方佛』,就是說人人本具佛性,除了釋迦佛以外, 還有其他十方世界的諸佛。十方世界的諸佛,包括人人本具佛性, 人人也是佛。我們若想遠一點,那就是十方世界的諸佛。
『現在十方佛,其數如恆沙』。現在的十方佛,遍布三千大千世界, 有很多很多的佛。小千世界就是千個日月為一小千世界, 千個小千世界就是一中千世界,千個中千世界合起來, 那就是一大千世界。『恆河沙』就是表示量很多,無法計數。 現在的十方佛,就是很多、很多,遍布了十方世界。 光說我們人間就已經有多少億的人口。有這麼多的世界, 真的無法去訴說它的數量出來。
⊙出現於世間:三界六道之眾生,有其所屬之身體,所依托之世界, 所謂依報之地。此之依正二報,自造因緣,自得依正果報定律; 能造之者,為所受之於現前與未來所感受者。
『出現於世間』,這麼多、這麼多的佛出現在人間, 知道現在五濁惡世,需要更多通達道理的人來人間。 這個三界之內的世間也叫做世界。這個世間,有『有情世間』與『 器世間』。
『有情世間』就是包括一切有生命的眾生,所以在三界六道。三界, 大家知道了,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個三界六道中的眾生, 全都有他所屬的不同的身體。牠的世界,要看牠的身形、牠的業力, 在哪個地方,牠所依止的世界。就是眾生有『正報』、『依報』。
不論是在色界、欲界都有諸佛在化度,尤其是在欲界之中, 眾生需要覺悟的人來付出。眾生不得安穩,佛心也不得安, 所以佛為了要安穩眾生,就要不斷出現於人間。
所以『安隱眾生故,亦說如是法』,說起了很多方便法,這樣來『 引領眾生導向安隱、快樂之處』;『亦則』是一直到達『 寂靜勝妙常樂』。『寂靜清澄』,就是我們心所想要趣向的地方。 因為世間的事情,世事實在是很紛紛擾擾不得清靜。 希望我們修行的心能夠安穩清靜下來,這需要依靠佛陀的教法。
『安隱眾生故,亦說如是法:引領眾生導向安隱、快樂之處; 亦則寂靜勝妙常樂。於世事多紛爭,能永息紛爭,即得安隱。』 諸佛只希望我們能夠安穩,希望我們能夠就軌道、行正法。 佛陀所期待的是這樣,我們若能夠以這樣的行為,那就是最好、 最上、至上的供養,所以人人要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