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法性實相名真如,實諦真理應萬法,泡沫波動不離水,隨緣所在覺群迷。』
『法性實相名真如』,我們每天都是真如在內心深藏,其實這是我們的清淨本性,真理存在人心,這叫做真如本性。『實諦真理應萬法』,我們若能了解真實的道理,存於心裡,應於萬法,在日常生活中,心的方向若正確,就能一切的道理都走得很順。
常常說,『事若圓,做人就圓;做人若圓,道理就圓。』一切都不離我們一念心,真如本性會合道理;但是,我們就是不了解。就像泡沫波動,其實不離水。
水泡,它的名稱叫做『泡』,為何會有水泡呢?大家應該都知道,因為有水,水沖激下來,水泡就起。『沫』,泡沫,也是同樣道理。『波』是什麼東西?波也是因為有水。
道理與這樣相同,我們的真如本性,同外面大家所說的物理、生理,或者天文、地理等等的道理,其實,這本來具有的真理,和我們內心的真如本性是合一。因為有了道理存在,才能成就了種種有形的物質。所以,有形的物質是有作為出來,有作為的東西就是產生於看不到、摸不著的道理存在。同樣的道理,看到泡,不要忘了水;看到一切方法能夠成就,不要忘了我們的本性真如。所以我們要用心去體會。
真如本性存在,天地真理存在,那為什麼眾生無明會這麼多?社會人類會這麼混亂呢?這都是一切因緣所造作。既然因緣造作了人類的困擾,也要藉重因緣來教化眾生,藉事來練心,藉故事來說法。我們昨天不就是用故事來說法嗎?
貧困的南非慈濟人,她們了解貧窮、苦難之苦,她們了解道理之後,認清了方向,所以從那個方向步步用愛鋪出去,再去引導其他苦難國家的苦難人,也給他們心靈的財富。這種『覺悟群迷』,讓大家不要貧中再帶苦,在貧中帶苦又再造業。貧,拔除他的苦難,就能付出豐富的愛,所以貧困的人也能付出悲智雙運。這昨天我們說過了。
所以我們要知道,佛性、真理、真如,是同樣一件事情;泡、沫、波動,不離開水性。所以,一切我們要懂得把握因緣,心中有法,自然行中有法。天底下,同一片天就是同一分的道理,真諦、真理就是應萬法,無私的大愛、清淨的本性,自然就福慧雙具。
前面的經文說:『未來世諸佛,雖說百千億,無數諸法門,其實為一乘。』
過去的諸佛,或者釋迦佛當時,或者現在乃至未來的諸佛,所說過的法很多,已經是百千億。所有的法,不離入法之門,很多法,就要開很多門,其實是為一乘。雖然開那麼多門,都叫做『方便法』,人人通過了那個法的門,了解了佛法的道理,佛陀再將它歸納起來,開除方便,說真實一乘之法。就是要讓人人知道,人人都能成佛。
『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
『諸佛兩足尊』,『兩足尊』就表示已經成佛,覺悟的佛陀已經福德、智慧兩具足;具足之後就要運行,所以要說法度眾生了。這就是佛陀,一生運用的就是福德、智慧。
釋迦佛若只有智慧,沒有福,和眾生無福的因緣,哪怕佛所說的法,也無人會接受。
福,就是和眾生結很歡喜的緣。眾生見了,就會起歡喜心,不論你怎麼說,他就是這樣聽;不論你怎麼教他,他就是這樣接受,這都叫做福緣。有福,也要有智慧,才有辦法讓眾生的方向正確,所以要福慧兼修,兩足尊。
不要只是人與人之間生活在一起,就缺少那一分的輕柔細語,這樣每天在一起,哪個人和哪個人有緣,哪個人和哪個人無緣,講話就會互相衝突。應該態度、語言等等都要謹慎,不要招惹來了我們來世修行的障礙,這種障礙的煩惱也是很煩。
我們此時明白道理,此時就要趕快修好緣,佛法要入心,培養福德、智慧,福與慧不斷累積起來,這樣才能『兩足尊』。所以要好好用心。
⊙兩足尊:謂佛福德、智慧兩相具足並運,是即為世人之所敬仰,尊無過上。因敬仰而生深信,依教奉行,福慧雙修,至究竟菩提。
佛陀就是福德、智慧具足,所以受世間人所敬仰。要有福、有智慧,所說的法,才能夠人人信受奉行,就是因為『敬』。我敬重你,你說的話,我能接受,所以是一位尊無過上。因為敬仰,所以生起了深信,才能依教奉行,我們才能福慧雙修。
我們現在要修行,不可輕視任何一種法。修福的法,要好好在人群中修;修慧的法,要在聞法中入心。所以,修福、修慧,內修外行,我們每一個時間都要很謹慎,福慧是在日常生活中修,一直到究竟菩提。
『知法常無性』。我們要了解,法無性,因為它無體,怎麼會有性呢?應該說,性是普被在所有的真理中,因為有這個真理,應物就是顯相,每一項物都有它的道理,歸納到道理。你說道理的性是硬的或是軟的呢?其實,軟硬是在物質上才能顯現出來。要如何讓物質能很硬?那就要人的智慧常識。鋼鐵,鐵就很硬,鋼是硬中帶軟,那就是從這個道理,用人的智慧,將『無為法』顯出了『有為法』的物質。
現在說『知法常無性』。既然法,我們已經知道『無為法』是遍虛空法界,到處都有,但是這個地方說『無性』,我們要用心去體會。
⊙知法常無性:知法中道,圓成一乘實法。一切諸法無實體,謂之無性。畢竟空中一切悉無,是名無性。
我們學佛的教法,佛法的真理,正法就是不偏。所以『知法中道』,我們要行正法,就是行在中道,不偏不移,沒有偏差,走在中道。
在《雜阿含經》中也這麼說,在一條溪河裡,有一支大木材很長,這條溪,水這樣流,這支木材一定要在水的中間,才能順著水直流下去。假如這支木材橫向過來,就會兩邊都卡住。所以,譬如我們的法要真正能通達,就要像那支木材在水中央,沒有卡到這邊、也沒有卡到那邊,在中央,這個道才能夠暢通無阻。就如我們開車在路上,若是開得太偏了,偏這邊是山崖,偏那邊是山壁,所以開車也要在路中間。
當然,若是別人也在中間,我們也在中間,該怎麼辦呢?所以就要開闢大道,開出一條大路,你是走哪個方向的路,他是走哪個方向的路,走在已經開好、準確的道路,我們按照這條道路的路線,走就對了。所以,知法中道。
我們過去有說過,佛法,『真觀、假觀』,『空諦、假諦、(中諦)』,這兩樣,這都叫做道理,你要用什麼樣的方法。空,你若執空,撥無因果;你若執有,迷得石頭也有神、草也有神,有的人就說:『若是這樣,菜也有神,該怎麼辦呢?』這就無法生活下去了。要用智慧嘛!所以我們要取中道。
所以說,要『圓成一乘實法』。空中妙有,因緣果報,這就是我們要修行,讓我們能向前走,有這個因和緣,你該如何造因,該如何了解因緣。佛陀從開始修行,就不曾離開因緣果報觀,他不執著,他開啟了清淨無染、真如本性法門呈現出來。這就是我們修行最重要的,如何圓成,在這個中道法,法就是要行在中道,『圓成一乘實法』。
所以,法常無性,一切諸法無實體。一切的物資都有方法讓它成就,桌子有桌子的方法,這張桌子,它的本質就是一塊大木材,這塊大木材是取自一棵樹,這棵樹過去是一顆種子,人間自然的法則,這種法相就是要有土、水等等,培養這顆種子。這到底哪個相才是真正這張桌子的相呢?所以說,諸法無實體,謂之無性。
這樣叫做無性。否則你們會覺得,『無性』到底是什麼呢?師父不是說嗎?真如本性,『人之初,性本善』,性常住,為什麼這個地方又說無性?就用一張桌子這個相,就是因為它有各種、各種不同階段,是種子嗎?是樹嗎?等等,這個性相就是要經過了造作而完成,所以叫做無性。不只是無性,也無相,所以『畢竟空中一切悉無』,我們若要將它追究到底,畢竟就是空。
一張桌子再追究過去、過去的過去,那顆種子,那顆種子的來源也是過去還有種子。種子長成樹、樹結子等等,就是不斷的循環,到底這張桌子的種子是哪一顆種子?真的畢竟就是空。但是,空中一切無,就是無,是名無性。所以那個妙有,妙有,你就是看不到(不變的存有),所以畢竟空,叫做無性。
⊙以此遍計之妄情,非我計我,執無為有,執非為是,恰如見繩謬為蛇,是名為遍計所執性。
各位,我們要好好用心,性,我們凡夫就是以此遍計之妄情,我們就是都這樣遍計。你認為這個水能用,現在樣樣用水,師父都一直說,水資源要珍惜。要怎麼辦呢?一水多用。我們用回收的水,污水過濾回收,用在洗地、澆花草等等,或者大小方便,都要用這個水。乾淨的水是用來吃的、用來喝的。
這就是我們要用什麼方法去應用水,而不要執著在『我非用這樣不可』,這樣彼此之間可能意見就不相同,又是惡因惡緣。因為彼此之間有衝突——『我認為我要用這樣的水。』『我認為你不能用這樣的水。』這樣該怎麼辦呢?
東西洗好之後,手再用清水洗一下,這樣不就是智慧嗎?世間的物資,我們怎麼省、怎麼愛惜、怎麼用,這都不要有『遍計之妄情』的執著。你若是每一項都要執著,每一項都和人家過不去,這很辛苦。總而言之,日常生活是最好修行的道場,所以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