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8月25日】滅八大苦得無上覺

Community:
Branch:

『修道進德在人間,精誠信願成菩提,一乘實法無二三。』
 

我們要常常記得,我們是在修行,修行就要行在菩提道上,這條路要步步踏實走,向前前進,如此內修外行,這是我們人人的本分事。在人間要感恩,有了這人群,讓我們體會到很多無量的道理。所以我們要精而不雜,誠而無偽,要很精、很清淨的心,就是用精純修行之心,用很虔誠、沒有污染的那種單純來對待人。
 
我們在修行,面對法要深生敬心;信得深,對佛法才能很深的信願。願,是我們從內心發出的希望、目標、方向,這就叫做願。我們既然深信立願,在此菩提道上要步步精進,這條路走過來,盡頭就是我們的心願,就是我們的目標。
 
所以,一乘實法無二、無三。我們前面不就是這樣說嗎?佛陀是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他是為說一乘道而來人間。所以,佛陀來為我們開示,讓我們瞭解。我們如果只執著於有為的事物,起了貪、瞋、癡、驕慢、懷疑等等,如此就看不到道理,卻是造就了很多的業。所以佛陀要我們看到道理,不要只在那裡執著於貪、瞋、癡。所以,知道道理,他就不會再去生煩惱。這是佛陀在人間的目的——『皆說一乘道』。
 

『一切諸世尊,皆說一乘道。今此諸大眾,皆應除疑惑,諸佛語無異,唯一無二乘。』
 

一切諸世尊,來人間做什麼呢?
 

⊙一切諸世尊:諸佛以悲智等法,破除貪瞋癡等諸不善法,滅生死八大苦,斷分段變易生死,得無上覺。
 

『諸佛以悲智等法』,佛陀的慈悲,不捨眾生,無始劫以來,來來回回於娑婆世界。因為他是娑婆的教主、四生慈父,已經累世累生來人間,對眾生的愛是永恆。
 
眾生的一生一世,只不過是短暫。佛陀永恆於人間娑婆世界,他發揮慈悲,看到眾生一生再一生,一輩子來人間,為了人、事、物種種的『有為法』,在那裡造業。很快這樣就過去了,過去的人生又再來,來哪裡呢?四生。四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這四種的生態,就是我們一輩子如何造的業,隨著這『四生』的生態而去投生。
 
佛陀看了不忍——為何化生在地獄呢?為何化生於微生物呢?為何化生……?化生於天堂,或者是地獄,這都是化生。你捨此投彼到天堂,成為天人,那就是這輩子造十善業,所以化生天堂。又是化生地獄,那就是因為這輩子造十惡業,捨此投彼就化生在地獄。這種化生。
 
或者是胎生。胎生,來人間,還是中等的善,善惡雜揉著,所以來生人間。有的來人生,是受盡了人生的折磨;有的來人間就是受享樂,這是不同。還有卵生,雞、鳥等等就是蛋孵化的。還有濕生,出生就在水裡。這樣稱為『四生』。
 
『四生』就是在五趣之中,這五趣,就是因為我們眾生所造的業很複雜,所以叫做『五趣雜居』。這種『五趣雜居』的眾生,百年的人間,實在是很少,要能到一百歲是不容易,你想,人生是不是很短暫呢?
 
這麼短暫在造業,在『四生』的生態中,如此來來回回。佛陀不捨,所以他隨著眾生,有時候現生人間,他為我們說法,讓我們能瞭解;有時候很明顯的名相,讓大家知道。
 
是佛出世了,降兜率、入皇宮,從幼小一直長大,與我們人人都一樣的生活。同樣的,他每天也要去托缽,要乞食來營養生命。同樣也有老、病的時候,也同樣在人生的最後就是圓寂了。這是他現『有為法』的人世間相。這段時間,他的思想、他的觀念,將他內心所瞭解的法、所得到的覺,覺悟於『有為法』中含藏著『無為法』的道理,很詳細來為我們解釋。
 
這就是諸佛,是佛以悲智,種種的法,為一個目標,就是要破除貪、瞋、癡。
 
眾生就是因為貪、瞋、癡,在有形相的物質、名稱,在那裡執著、在那裡起心動念,心靈不得安頓下來。
 
最近我們不是常常看到,在媒體報導天下事。看,人類這念的貪、瞋、癡。貪,國土互相佔領,哪一個國家礦藏豐富;一切的石油、金、鐵、銅、礦、寶石等等,有的國家是礦藏很豐富,蘊藏於大地、蘊藏於山河裡等等,為了要去侵佔為我有,所以彼此就會爭起來。世間多少的戰亂不都是為此嗎?這有形的東西,貪名逐利。
 
所以,貪不到就起了瞋。若沒有瞋怒之心,不會發生戰爭。又貪又瞋,所以不顧一切,殺害生靈,傷害大地山河。大地也是被傷害了,何況人類。這都是因為貪、瞋。而貪、瞋是從何起呢?是癡。
 
因為眾生癡迷,將這種短暫的人生,以為是有形,一輩子這樣爭、爭、爭。人生多麼愚癡啊!迷啊!這種癡,沒有透徹道理,為了短暫的人生,為了佔為己有,因而貪、瞋、癡,破壞人間、生命、大地等等,這都是從『癡』字開始。
 
所以,『諸不善法』,這是佛陀想要破除的,破除種種不善法,要『滅生死八大苦』。一輩子的生死,除了貪、瞋、癡,那種霸權互相傷殺以外,一般人還是在『生死八大苦』中。
 
生、老、病、死,就已經有四苦了,再加上『求不得苦』。有的人很幸福,樣樣都很圓滿,就是還有求不滿足的苦;求來了,就有得失之苦。
 
所以『怨憎會苦』。無子的人,求子;孩子有了,得來的時候,孩子會乖乖的嗎?財產,五家共有中,其中就有不肖子女之一項。一輩子賺錢,勞勞碌碌,不是自己所有,是五家共有。其中,不肖的子孫也是帶來了人生的苦,所以『怨憎會苦』。
 
愛,卿卿我我,愛得很辛苦,好不容易能結婚,組織一個家庭。沒多久,金屋藏嬌、紅杏出牆、婆媳不合等等,這種家庭的『怨憎會』;還有朋友、親戚等等,很多的『怨憎會苦』。還有『五蘊熾盛苦』。
 
『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此四苦,與生、老、病、死四苦,加起來『八大苦』。偏偏我們眾生都不去了解這些事情,只看眼前,等到遇上時,那個時候在苦,該怎麼辦呢?
 
佛陀就教我們,讓我們了解,這些道理如果看得開,就不需在那裡求啊、求啊,為了求,造了多少的業。為了求名逐利、為了求子孫、為了求……等等,『求不得』之時,真的是苦不堪。了解道理之後,順於自然,知足、感恩,就不會有『求不得』的苦了。
 
『愛別離』,人生自然的法則,我們就是造這樣的因、結這樣的緣來,會合時我們就疼惜,和合歡喜,天倫之樂。若是因緣,自然的法則來時,順其自然,就沒有『愛別離』那麼多的痛苦了。
 
『怨憎會』,想,何必呢?人生短暫,計較什麼,何必與他結怨連仇?『因果,我知道』,退一步,海闊天空,就沒有這種『怨憎會』。
 
最重要的,『五蘊熾盛(苦)』。常常《心經》中:『五蘊皆空。』若看得透,我們就是沒有什麼好執著了。這種外面的五塵:色、聲、香、味、觸,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呢?也是沒什麼。外面的五塵都沒有什麼,我們不需要在那裡貪著。很多很多,就是外面的境界讓我們惹上了很多的苦難。
 
佛陀以種種道理為我們分析,甚至已經了解了;了解之後,我們修行。修行,知道前面那些『八苦』,了解苦、集、滅、道,聲聞(阿羅漢)斷『分段生死』,不要再來人間了,『我不要再與眾生結那麼多的惡緣,我要獨善其身』,所以這『分段生死』要將它了斷。
 
而辟支佛,他體會到無常因緣觀,也是獨善其身。他比聲聞更上一層樓,知道如何斷『分段生死』,就要去了徹『十二因緣』。了解了,不過還有『變易生死』。
 
明明我們的心清清楚楚,了解道理,卻是習氣變易,心理的問題還是控制不住。這種也是我們的人生修行還要再努力。知道道理之後,我們要努力斷『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在這個道理了徹之後,我們要心完全清淨,靜寂清澄,要到這樣的境界。
 
所以,佛陀來人間就是為此,說種種的道理,破除貪、瞋、癡,就是希望我們能夠了解『生死八苦』。
 
生、老、病、死,這是自然的法則,但是『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或者是『五蘊熾盛苦』,這都是在我們自己的心態在造作。我們若能了解了佛陀所說的真理,自然我們就能滅除了這種,除了生、老、病、死,後面所說的四苦,我們能漸漸將之淡化,進一步才能斷『分段生死』。
 
『苦集滅道』很清楚之後,我們還要再進修『十二因緣』。『十二因緣』,這是來人生、得人生的過程。佛陀也是很詳細來為我們解釋,《法華經》中,之後還是會解釋到。所以,這是佛陀的目的,希望人人斷『分段』、『變易』生死,能得『無上覺』。希望所有的眾生都是一樣,能與佛一樣到這種不生不滅的境界。
 

⊙天人凡聖,世間、出世間等諸有情眾,咸皆敬仰尊重,故號世尊。
 

我們凡夫;六凡包括天、人。天、人,或者凡夫、聖人,於此世間,無論是世、出世間的有情眾都包括在內,『咸皆敬仰尊重』,所以稱為『世尊』。
 
世尊是為了要來解除眾生有這麼多不明白的道理,卻在那裡不斷造作無明煩惱。剛才我們說過,凡夫的『八苦』,生、老、病、死,大家都知道,但是『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等等,回歸於『五蘊』不斷在輪轉中,這就是我們要更了解的。
 
所以,我們人人用心學佛,不要受一念的無明,惹來了無量數人世間的禍患,所以我們要『修道進德在人間』,甚至要精誠信願來成菩提。佛陀來人間,只為一乘實法無二、無三,這是佛陀的慈悲,是六凡都應該要尊重的,所以稱名為『世尊』。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