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證嚴上人4月25日志工早會開示】
今日(4/25)的志工早會上,證嚴上人感慨時間飛逝,「記得昨天、前天才剛過,哦!又是一個星期開始,好快!昨天星期四,今天星期五,明天星期六,大後天星期一,一二三四五六,周而復始,感覺時間越來越快,有來不及的感覺;這種『來不及』的感覺,總是期待人人真正把握時間。」
上人溫婉的話語中透露著深深的嘆惜:「人的一生才幾十年,其實幾十年能讓我們身心自如的時間,又有多少呢?小時候是懵懂無知,青少年是在求學充實智識,中壯年頂多二十年,接下來就要進入老年了。」
上人不諱言常忘記自己老了,但聽周遭的人說起老年的話題,深刻感受到「來不及」的迫切,「老來能做多少事啊?尤其老來的時候,總是混沌一點,走得很慢。」
善門開啟有情天 人間處處是溫馨
從大愛臺電視新聞看到一則溫馨的畫面,上人特別與眾分享:新竹有位水泥車司機,開車遇到紅燈時停下,他看到一位緩步慢行的老婆婆正要橫越斑馬線;水泥車駕駛下了車,攙扶這位老婆婆過馬路,兩個人就這樣慢慢走在斑馬線上,眼看號誌燈是可以前進的綠燈,但在後面的車輛駕駛人,都沒有人前進,也沒有人按喇叭催促,更沒有人指責水泥車駕駛。
「這樣的社會感覺多溫馨,也許這老人家跟這司機一點關係都沒有,看著這位司機打從內心敬老的心態,馬上停下來扶著老人家過馬路,看來好像很簡單,可是能起這念心不簡單,這樣的好事,有人將這段影片上網路,網路的回饋引起不少人按『讚』表達贊同,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卻可以人心開啟一善門,這都是要學習的。」
上人有感而發,「人心也是一樣,假如不調順,將引來社會不能祥和,是非不分,就會造成社會混亂,生活經濟大受影響,所以應該要好好祈求世界安和樂利,同時身體力行,這是人間的調和,都決定於每一個人的動作。」
天地人違和乏安 內蒙古地旱土裂
人心調和,人間自然祥和;氣候調和,人類的生活也才能平安無虞。新聞報導內蒙古氣候乾旱的景象,在大太陽下,居民沒有一點飲水,上人悲憫地說,「整片土地都是黃色,乾又裂,井水都乾枯了,民生用水都要到二十五公里遠的地方去買,連人要喝的都這樣,何況牲畜?何況大地呢?」
「人類的危機,現在已經浮上來了。」上人一語中的,「常說小三災起,一連串七年,滴水不落;一滴都不落,世界大旱的時刻,你再賺多少錢,也沒有水喝,我們需要的是五穀雜糧。」
天旱不只在內蒙古,遠在美國的新澤西也遭逢同樣的災難,「看到新聞畫面上,火像一條龍,竄在一片綠林中,還有不少人家的房屋在火災中被燒毀,幸好人已經撤離。」
由於乾旱的緣故,內蒙地區的河水或井水都已經沙漠化,這種惡性循環,導因於人為不斷地破壞山體,不斷地損傷大地,為了農作,使用了許多農藥、化肥,慢慢損傷了大地;「當乾旱不下雨時,拚命抽井水,連地下水脈也乾枯掉,所以變成沙漠化,風一吹,沙塵暴飛揚,北京整天濛啊霧啊!可見在人間大地裡,都已經違和不調和了,同樣是人類所造成的,所以大家看到驚世災難,大三災來自於四大不調;小三災的乾旱、飢餓、瘟疫,出現越來越多罕見病。」
大小三災隨處現 茹素淨念護地球
每日的志工早會上,常聽到各慈濟醫院的醫師們分享罕見病例愈見頻繁,病毒感染也不時發生,「現在人與牲畜病菌交叉,越來越容易造成傳染,像日本的豬瘟、牛隻發燒、雞瘟,牲畜一躁動,開始撲殺,因為牠們會傳染給人,傳染很快的,舉凡禽流感、狂牛病,或是口啼疫等,都是透過動物身上的病菌傳染給人類。」
上人期許,希望人人盡量茹素,減少飼養動物,「地球就這麼大,人口越來越多,現在人的教育,年輕人都是往他鄉發展,老人問題越來越多,造成惡性循環,人人要覺悟的時刻已經到來。」
這幾天來,慈濟全球各分支聯絡處紛紛送回四十八周年全程禮拜經文的同時,也紛紛舉辦活動宣導茹素,「希望人人從生活中做起,調和身心,讓社會祥和,啟發人人愛心,將慈濟精神理念推廣出去。」
索羅門暴雨強震 澳洲志工膚苦難
上人在晨語時特別提及索羅門群島的天災,幾周前當地慈濟人返臺參加董事會,18、19日才回到居住地,22日便踏上索羅門群島勘災,「因為索羅門群島只有一位慈濟志工,澳洲四位志工一起過去,他們看到原住民的貧苦,住的是違章建築,災難發生已經一個多月了,還在收容所裡;政府也開始要他們離開違章,因為土地都不是他們的,沒有所有權,現在赤手空拳無法復建家園,苦難啊!而且他們的小孩都很小,孩子都生很大一群,苦不堪啊!」
上人心心念念牽掛著受苦的人,「雖然我們跟他們非親非故,但是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澳洲的慈濟人搭好幾個小時的船才到索羅門,不是去觀光,而是要去勘災,這就是人間菩薩愛的付出,但願他們達成任務,回來的時候,大家再來評估如何幫助他們。」
上人開示,「人間真的很苦,氣候不調,人心也是不調,人間菩薩就是要在人間撒播愛的種子,還要身體力行,懷著感恩的心,投入苦難眾生的環境中去伸出援手。」
語末,上人感恩慈濟人落實社區關懷,幫助需要幫助的個案重新找回生命的意義,「今天慈濟人幫助他,總有一天他也可以幫助別人;我們希望任何一個人都有機會為大地付出,為人群社區做關懷,這是我們要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