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4月13日早上,馬來西亞檳城三間慈濟幼兒園的師生,一起回到慈濟馬來西亞分會巡禮,透過各種活動的參與,讓孩子更加了解上人的慈悲喜捨精神,也期許他們能夠把善與孝,落實在生活的每一天。
慈濟馬來西亞分會靜思堂是檳城慈濟人的家。2012年4月13日,馬來西亞檳城慈濟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與大愛媽媽的陪伴下,回到了靜思堂這個家。早上十點整,分別來自檳城、峇六拜、北海及高淵四校共257位幼兒園師生,浩浩蕩盪地抵達靜思堂門口,像一次大型家庭日一樣。每年的四月份,靜思堂都會格外熱鬧,因為慈濟周年就坐落在四月,是全球慈濟人普天同慶的日子。
幼兒園老師楊妙雲說:「小朋友們回來靜思堂,讓他們了解,這個就是我們大家的家。然後通過一些活動,讓小朋友對他們的師太,有更深入的了解,從中就能夠學習 證嚴上人的慈悲喜捨精神。也期許他們通過活動的體驗,能夠把善、孝落實在他們生活的每一天。」
當天,靜思堂充滿著小朋友們的活力氣氛。小朋友們以四歲、五歲、六歲分組。除了靜態活動如製作撲滿及手套以外,也有靜思堂巡禮及炒師太飯等動態的活動,每一個有趣活動背後,都蘊含著特別的意義。
◎ 上人故事 學習典範
「從小,師太就很乖巧、貼心、孝順父母……」小小主持人拿著麥克風,娓娓道出上人的故事。台前幾個小朋友現場演出故事內容,一點都不缺場。上人小時候孝順父母精神,是小朋友們學習的典範。以戲劇的方式深動演出,表演者和觀眾更能深刻體會到故事所帶出來的意義。除此之外,小朋友們列隊整齊,兩邊的小朋友手握竹筒搖啊搖,其他小朋友舉起小手,稚氣地隨著“竹筒歲月”的音樂比手語。要比手語,必須先理解歌詞的含義。小朋友們年紀雖小,卻一字不漏地沒有跟丟,歌詞的含義如同上人的話,早已住入心裡。
◎ 播下善種 傳承護愛
要怎麼讓小朋友了解行善的重要性呢?老師與四歲的小朋友們分享其他小朋友的故事,讓他們了解,並不是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像他們一樣,上學讀書。有的小朋友因為家境貧窮,而沒有能力到學校上課。
「小朋友們其實都有這種善念,他們希望說,自己有這種機會來行善,然後建了學校,可以給一些貧窮的小朋友一起來讀」楊妙雲老師表示。
因為這樣的善念,小朋友們利用回收來的寶特瓶,親手製作撲滿,以後每日投入一角錢,希望幫助貧窮的小朋友也有機會到學校上課。小朋友們心中萌出善的嫩芽,期望嫩芽變成大樹,把愛傳出去。
◎ 效仿師父 克己復禮
一日不做,一日不食,這是花蓮慈濟精舍常住師父,堅持自力更生的生活態度。小朋友要學習的,是師父們克己的精神。老師們帶領學生製作手套,讓他們把手套帶回學校,並用這對手套來種菜或拔草,就像精舍常住師父每天都要做的事一樣。
◎ 孩子惜福 師太飯真好吃
楊妙雲老師解釋說:「師太飯就是我們拿這個糙米,放醬油這樣子炒而已,沒有任何的青菜,也沒有任何的料,配料全部都沒有,就是飯炒跟醬油,就這樣子吃而已。」大愛媽媽演出戲劇“師太飯真好吃”,讓小朋友知道上人行腳的時候,因憂心而常茶飯不思,所以都以簡單的醬油拌飯果腹。小朋友了解師太的用心後,燒柴生火,手握鏟子,醬油拌飯,開始炒了起來。老師引導,同學協助,一大碗熱騰騰的師太飯就炒好了。雖然只有簡單的材料,但小朋友們都吃得很開心,而且一粒不留,這是師太所教導的惜福。
◎ 一草一木 人文教育
灰灰褐褐的慈濟靜思堂,其實每一個小角落,都是慈濟人文的精神。靜思堂外觀的洗石子牆面,樸素沉穩,融合在大自然裡;靜思堂內地板淺溝裡的相思豆,慈濟人稱為想師豆,即想念上人的意思……這一些小小的東西,都有其很大的意義。在巡禮的過程中,老師一一為小朋友解釋。最後,老師帶領小朋友到戶外寫生,主題是靜思堂。透過畫畫,小朋友對他們所看所學的,印象更加是深刻。
「(為什麼要畫電腦?)因為可以給師太知道哪裡發生地震。(為什麼師太需要知道哪裡有地震?)因為她要去救人。」幼兒園學生張晶柔說。
幼兒園學生黃思瑜也說:「(你在彩什麼顏色?)灰色。(做麽要彩灰色?)眼睛才不會痛。」
四月是全球慈濟人普天同慶慈濟周年的日子。趁著四校齊聚馬來西亞分會靜思堂,大愛媽媽與老師們代表上人,送給小朋友們一人兩顆壽桃,祝福小朋友在慈濟人文的教育裡,健康成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t8kj3sL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