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1月31日】清淨涅槃圓融無礙

Community:
Branch:

⊙清淨涅槃,具無量數,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淨若虛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佛陀向我們開示,無不都是希望我們人人能夠體會,自己的本性本來就是清淨,所以要再向大家分享清淨涅槃;[涅槃]就是清淨。
 
[具無量數],這種清淨的本性,開闊,非常的開闊。其實,無論多少的世界,各個世界都沒有彼此之間的干擾。這是我們應該要知道,你和我,他和你,彼此之間,各有一個如來本性清淨的世界。這是一個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淨若虛空,人人的本性就是這樣,這是無生無滅。而這種的境界要從何而來?那就是要修行,要具無量無數微妙的功德。
 
大家是否還記得?佛陀自己說,親近過百千萬億諸佛,這是生生世世不斷地精進,這就是微妙功德。不論多少的佛,無量數,佛佛道同,教化方便施巧。因為,佛是應世界所需要而來人間,人間各個時代、各個背景不同,每一尊佛面對不同的時代,他要對不同的眾生,施權巧方便之法。
 
所以,每一尊佛[權巧方便,適應機宜],適應那個時機、適應當時眾生的根機,所以叫做無量無數微妙之功德。我們若能堪得了用這麼長久的時間,能堪得受每一尊佛的教育,我們不斷接受,不斷去體會。若如此,就能累積很多的功德。
 
大家說不定會覺得,釋迦佛能遇到那麼多佛,那我們呢?哪一尊佛,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遇見過?我也不知道哪一位,他的法我能夠用?我們若有這樣的想法,就要告訴你們,你將每一個人都當成一尊佛。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善巧妙法,我們若好好用心來聽,聽他的觀念,聽他在對人處事的方法,他都是在教育我們。我們若用這種恭敬、尊重的心,就沒有遇不到佛的機會,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一尊佛。所以,我們要常常培養這分恭敬心。
 
所以說起來,要供養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並不困難。從他的身上學法,這也是很容易。這就是累積無量無數微妙功德。
 
我們在人世間,要到哪裡找那麼多佛來供養?倒是每一位[自性三寶],人人的身上都有給我們機會恭敬、尊重,讓我們修行的機會。所以,我們的心要常常保持這分清淨,清淨的心就是涅槃,就是對人圓、對事圓、理就圓,這就是真實的妙法。用清淨心來對待外面的人、事、物,都能夠圓滿,這叫做清淨涅槃;也就是[淨若虛空]。
 
我們的心,如來的本性,其實清淨如虛空一般,一切有情都是平等,每一種形態的生命都是平等。不只是人,你對其他生物尊重,一切有情都是我們修行的對象,何況是人類。所以,全都平等共有如來清淨的本性,所有的有情都是平等共有,因為[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涅槃]的意思,就是圓融、寂靜、清淨、無礙,這叫做[涅槃]。我們若對[涅槃]的道理很清楚,日常的生活中沒有一時刻用不到。所以我們若時時能夠用清淨心來面對一切,用恭敬心來面對一切,就如釋迦佛說的,他生生世世(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
 
所說的[生生世世],過去、現在、未來,我們也能說是生生世世。[過去]就是前世,前世與昨天差沒多少;這輩子與今天,也是一樣;或是下輩子與來日,都一樣。只要我們的心真的很清淨,就能知道,過去的因、過去的緣,所以我們這輩子和這些人造好因、結好緣,大家面對面都是很歡喜,有志一同,共同來完成一項事情。這就是過去清淨的因,現在清淨的果;現在大家共同來造福因,共同為未來結好緣、得好果。
 
若大家都能常常用這樣的心,來對待每一天、對待每一件事情,若如此,這就是[本寂]。[其性本寂]人人都做得到,不是不能,因為人人都有這本來清淨、寂靜的如來本性。所以這[涅槃]就是我們清淨的本性。
 
大家要用心,聽經不是光看文字,我們瞭解經義之後,我們要用於日常的生活,這才是真正[法髓]入我們的慧命裡。若將此法髓,自己要造血,才能養我們的慧命。所以希望人人要將這所有的每一句,我們要活用於人群、生活中。
 
下面再說:[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因為有這三乘的教法,聲聞、緣覺、菩薩,這三乘根機不同,施教的方法也不同。但是對聲聞、緣覺,佛陀就說[處處著],除了修行之人處處著,到處都是執著,所有的法都是偏小執空,何況是沒有修行的凡夫,執著就更多了。
 
所以,佛陀就對聲聞、緣覺說,要知道眾生就是這樣,處處都是執著。[處處]就是說時時、每個地方、每一件事情,無所不有的執著,所以叫做[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佛陀就是為此來引導眾生,無不都是要改除眾生的執著。這是佛陀來人間說法,施方便教法的道理。
 
所以下面接著說:[佛以方便力]。[方]就是方法,[便]就是便宜。這樣比較簡單,用這樣的方法,來對這樣根機的人,這樣比較通。所以這叫做方便,也就是[善巧施權說]。
 
 
⊙佛以方便力:即善巧施權說。謂如來說布施得大富,說持戒得生天,說忍辱得離諸瞋恚,說精進具諸功德,說:禪定得息滅諸散亂,說智慧得捨諸煩惱。
 
 
佛陀用很善、巧妙的方法,來對機說教。那就是說,佛陀會說:[布施之人能夠得大富。]所以眾生貪著,我要能如意、要很有錢、很富有。布施就能得大富,若這樣,我很甘願布施。
 
佛陀又再說:[持戒得生天。]若能持五戒、行十善,這樣的人一定會生天堂。大家若聽到這樣,就知道,這樣我要趕快持戒。人間的富,生命太短了,我應該要生天堂,生命長又享受多。所以我輩子要趕緊持戒、行十善。
 
佛陀又說:[忍辱得離諸瞋恚]。我們大家常常愛發脾氣,發脾氣很苦,脾氣發了之後真的是很不歡喜,心很不舒服。佛陀就進一步告訴大家:你若是要得到寬心、歡喜,唯有你要忍辱。退一步海闊天空,忍辱就能克服瞋恚。
 
佛說:[精進具諸功德]。大家要精進,精進能造很多的功德。就如佛陀供養過無量百千萬億諸佛,修很多種種的行,這就是累積功德。累積功德就是表達精進,所以精進能夠具諸功德。
 
又再說禪定,[禪定得息滅諸散亂]。有的人想要修行,但是一直無法專心,心都一直散亂。佛陀就教他要禪定,打坐、數息觀,或者是眼觀鼻、鼻觀心,很多種的方法。
 
但是,禪定,大家要很小心,禪定有方法,其實最高的禪定就是[挑柴運水無不是禪]。就是說,你的身體在做什麼事情,你的心就要用在那裡。我們若一點分心,說不定一閃失會造成了傷害。所以,禪定,我們無論在做什麼事情,無不都是要專心的意思。
 
佛說:[智慧得捨諸煩惱]。教我們,智慧能夠捨諸煩惱。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的控制好自己的心,做事情要專心,用智慧來分析一切。若能如此,這就是佛陀善巧方便說,這就是種種方便,為一般的凡夫所開的善巧。
 
若是對學佛的人,他就開[六度]的法門,用六種的方法,一層比一層更深,一層比一層對人間愈有益。這就是佛陀的方便法,用種種方便,開化眾生,無不都是為使令眾生能夠解脫苦的輪迴。這是佛陀用方便法,讓大家能夠漸漸精進。
 
光這[六度],六種的方法,從凡夫最不懂、最無法接受道理的人開始,開始為他說,說到讓他知道布施就能得大富。其實,大富,何謂富?常常說過,富有是在我們的心。不過,眾生的執著,他就要用這樣的方法來牽引他,一直一直到明白道理的人,開始就進一步告訴他,[貧中之富],哪怕是沒有錢,但是他能用他的心歡喜布施。
 
所以,布施其實是要度慳貪,持戒是要度毀犯,忍辱是度瞋恚,精進是度懈怠,禪定是度散亂,般若智慧是度愚癡。
 
 
⊙布施能度慳貪,持戒能度毀犯,忍辱能度瞋恚,精進能度懈怠,禪定能度散亂,般若能度愚癡。
 
 
這就是佛陀用善巧方便要來教度眾生,應眾生之根機,所以[示以三乘教]。三乘的教義就是[權說],全是用方便說,都還未到達最真實的一乘妙法。所以佛陀才要再費這麼多的時間,要將三乘根機拉平齊,要讓大家知道,知道不要再耽著於小果,大家要發歡喜心,要趣向大乘。
 
 
⊙示以三乘教:三乘教義悉是權說,皆未至說真實法。眾生耽著小果,不樂趣向大乘,故佛將以大法引之。
 
 
這就佛陀他所要教的,引導人人進入大法,就是[一乘實相]的道理。不是應個人的身,量身訂作的,不是。現在人人全都是要共同一個觀念,人人都有內心無限量數的真如本性,開闊的心胸。這種心胸無涯,清淨無染的佛性,這是人人本具。所以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