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5月01日】會道法華淨菩提

Community:
Branch:

以能斷盡諸煩惱
諸漏已盡心明淨
得為人天大福田
令心會道淨意澄

 

 

這也是要跟大家說,已經前面我們說到大比丘,它有破惡、怖魔、乞士,破惡,要破除一切惡習,怖魔,要超越魔的境界,乞士,我們就要能內調外緣,裡面調伏我們的心,外面能讓眾生有這分因緣,所以這必定我們要斷諸煩惱。

煩惱無明如果都去除了,我們的心境才能夠明淨,我們能夠心境明淨,才能堪稱人天福田,我們修行學佛,不就是要學佛嗎?這個大福田,常常說福田僧,出家乃是大丈夫事,出家棄捨煩惱,就是要用功,用功就是要耕心田,心田假如耕好,種子撒下去,粒粒都是可以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

好的法,佛陀的道理,都是在我們一念清淨的念,能夠生無量的法,度眾生,所以就是人天福田。

再來「令心會道」,我們的心要和道會,我們學佛不就是要走在佛道上,我們走的行動,如果和這個道遠離了,這樣心就不能清淨了,就沒有辦法與道會,心不與道會。

那就是因為煩惱覆心,所以我們,令心會道,淨意澄清,我們的意自然就能很清淨了,這就是學佛我們一定要有的。

前面已經(說到):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王舍城
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
萬二千人俱

 

《法華經 序品第一》從「如是」證信,再來「我聞」,聽是從佛,有一個時候,在某某地方,和一群大比丘,都是有修行的人,而且他的德行,又大,又多,又勝,所以人有多少呢?有萬二千人具足。

各位,出家眾到佛陀晚年的時候,在法華會當中,有萬二千人俱,這麼多人都能夠證實,佛陀在那個時候所說的妙法,這叫做證信。

證明我們大家能相信,這些人所證明的是所集妙法。

 

證信─
以所集妙法
為有名大德所同聞
可證此妙法為實當信

 

這就是在開頭的時候,先稱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這是最根本的,因為佛陀說《法華經》,也有八年,在他的身邊從頭到尾,同樣在那個場合來聽法的,有這麼多人,大比丘萬二千人同時來聽,這樣能夠證明妙法是實。

我們大家可相信,有這麼多人這樣繼續繼續,在佛的身邊聽法,所以阿難在集經典的時候,大家要相信,那個時候你也有聽,我在聽,你也有聽,這麼多人都在聽,所以可相信,這叫做證信。

能夠證實這部經,是佛陀在那個時候所說的妙法,有一萬二千人具足在那個地方,在那個會中。

 

皆是阿羅漢
諸漏已盡
無復煩惱
逮得己利
盡諸有結
心得自在

 

《法華經 序品第一》 這就是阿羅漢的境界了,已經證阿羅漢果,什麼樣的程度,可以證阿羅果呢?那就是諸漏已盡,現在成為阿羅漢。

 

「阿羅漢」有三種意義:
阿羅漢
一、殺賊
二、不生
三、應供

殺賊就是要殺:
殺賊者 殺九十八使煩惱之賊

 

殺掉「九十八使」,也就是殺掉九十八種的煩惱,這就很微細了,可見每天都跟大家說,我們要把心顧好,不要有外面的煩惱,來污染我們的心地,所以要時時顧好我們的心,這就是平時常常對大家說,要用心。

因為我們若不用心,很容易煩惱又再恢復過來,我們殺賊,必定要離煩惱垢染,我們的心要到達真正的清淨,法才能夠入心。
我們若是心不是很清淨,法進來,很快又被煩惱把它排斥掉,所以我們必定要,先清除心地(煩惱),我們才能夠法入心,住在心中,所以大家要記住,一念要殺賊。

在禪宗常常說,「魔來魔殺、佛來佛殺」,意思就是說,你的心靈境界,有時候很煩惱,讓你看到了很不順意,這個你稱為魔,讓你看到了很歡喜,很順境,你稱為佛,不管是歡喜、不歡喜的事情,我們都要很及時從我們的內心,把它清除出去,讓我們的心,不受外面的境染污到。

不要有執著,沒有執著才沒有染污,這樣才能心清淨,這就是叫做殺賊。

再來「不生」,不生就是見思塵垢脫落,所有的見思惑,都把它去除了,後不受生死的果報,來牽絆住我們。

 

不生者
見思塵垢脫落後
不受生死果報牽絆

 

我們人多數都是因為無明,所以我們在六道輪迴中,生生死死,永遠都沒有窮盡,所以我們必定要好好地,將我們的心,來去自在,我們的生與死就要學佛菩薩,諸佛菩薩來人間,是回入娑婆度眾生,這叫做倒駕慈航。

但是我們凡夫,都是因為業力牽引,因緣果報,什麼都沒有帶去,只是帶著業,來來回回,這種脫離不了因緣果報凡夫,這都是因為無明把我們牽纏住,讓我們在生死中都是在受果報,這樣把我們纏住。

記得嗎?不久之前也是跟大家說,人人都有自性如來,有佛的自性,所以所有的煩惱,我們一定要去除,我們一定要發願,無生,在心中無生無滅,因為本來就有清淨的佛性,既然本來就有的清淨佛性,我們怎麼可以讓它不見呢?所以本來就有清淨的佛性,這麼清淨,就是受無明把它污染而已,所以我們必定要有這分,清淨佛性如果浮現起來,去來自在,不會受煩惱把我們牽纏住。

再來就是「應供」,應供那就是具智斷功德,我們一定要具足到智斷,就是智德、斷德這兩種德具足,這樣才能堪稱人天福田。

 

應供者
具智斷功德
堪為人天福田

 

前面我們有說過破惡,有說過怖魔,有說過乞士,其實現在所提起的這種,殺賊、不生以及應供,這是同樣的意思,就是要去除煩惱,降伏了魔軍,讓我們去來自在,所以可以到這樣,那就是兩種德就具足了,那就是智德,智慧的德和斷德,斷諸煩惱的德。

上面比丘為因,還有羅漢是果,比丘就是發心要出家,落髮穿上僧服,但是是不是有修德?還沒有,但是他的形象已經是比丘,是不是有到上面所說的,已經破惡、已經怖魔、行乞士行?

乞士,(佛世時)比丘一定要去托缽,是不是內心有調伏了嗎?不一定,到了羅漢,那就是一定要具足了,所以一定具足,那叫做果,所以,智德、斷德,全都具足才能堪得稱人天福田。

因為我們若是有了,完全德行具足,才能堪受人的供養,供養有利供養、敬供養、行供養,過去曾跟大家說過供養,利的供養就是有物質的,衣、食、住、行,在家人對出家人供養,這叫做利的供養。

敬的供養,看到出家人就拜、頂禮,敬重你是出家人;行的供養,行就是出家人你給,他將物質供養你,敬重你的形象,到底你有法給他嗎?你若有法給他,他如法修行,這樣叫做行的供養。

以前也曾跟大家說過,可以不必利的供養,你不必一定要有物質的供養、「敬」是一種規矩,但是我們若是無德讓人供養,這樣也沒有什麼意義,能堪受人尊重嗎?

我們自己修行要知道,我們若是無德,我們受人利的供養,更是不對了,我們的德行不夠,只要叫人恭敬我們,這也不對。
但是,我們就是要期待能夠行的供養,看看我們的慈濟團體,(慈濟)委員、慈誠菩薩,真的出錢出力,甚至他們的心行,心和行為的轉變,過去還沒有接觸到佛法,還沒有接觸到慈濟之前的人生,與接觸之後,守慈濟十戒,他要見習、要培訓,然後受證。

這都是將他過去的習氣,慢慢一直改變、改變,改變到現在,這個時候身心供養,以和供養,以敬供養,以行供養,這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在家居士付出的供養,這很難得。

看看多少人以行動來供養,慈悲、喜捨,看到莫拉克颱風對台灣,帶來這麼多的災難,看,台灣所有的慈濟人,大家都動員起來,不只出錢,不只出力,這麼長這段時間一直過來,不捨苦難眾生。

看,這不就是人間菩薩,不只是台灣,只要是慈濟人,哪怕是最貧困的國家,人人都是要,盡他一分力量來付出,哪怕委員最少的,他也要捧著這個愛心箱,上街頭去向人勸募。

各位,這就是行的供養,付出無所求,不管是出家、在家,我們的法脈要傳,我們的法門要開,我們在這中間需要的就是要殺賊,也是要去除煩惱,「不生」我們沒有顛倒,降伏了魔軍,沒有煩惱入心來,開始我們「應供」,接受人人用心、用愛,合在一起,我們要有這分的智慧來領導,我們要有這分的果斷,不對的事情,去做就是愚癡,要趕快斷掉,該做的,應該要進行,這叫做智慧。

所以這樣才能夠,堪受得人天福田,這樣才是福田,福田,就是你能產生法,法能成為種子,「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我們如果可以這樣,才是真的達到,「殺賊、不生、應供」。

所以說,托缽要福利群生,但是我們是乞法,我們就是要利益眾生,所以智德和斷德,就是明白一切的真理,名為智德。

斷盡一切的煩惱,名為斷德,就是菩提涅槃的意思。

 

智德與斷德
明白真理名智德
斷盡煩惱名斷德
亦即菩提與涅槃

 

所以智、斷二德,那就是菩提,菩提就是覺悟,涅槃就是無生滅,我們的心,可以到無生滅的程度,那就是大阿羅漢了。

各位,「比丘、阿羅漢」無不都是要從心,去除一切的煩惱,培養我們的道心,行於我們的道業,所以大家時時要多用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KpcUwAIAHs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