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情牽絆 四十七哩路的醫療關懷

往診拉近了志工與村民的距離,圖為醫療團體向家庭主婦伊琳(Elin)介紹慈濟的緣起。【攝影者:王素月(明淯)】

Community:
Branch:

往診拉近了志工與村民的距離,圖為醫療團體向家庭主婦伊琳(Elin)介紹慈濟的緣起。【攝影者:王素月(明淯)】

馬來西亞吉打分會人醫會深入柏魯區義診邁入第十九年,隨著當地醫療服務提升,人醫會議決將定點義診重心「轉型」成往診服務,以期通過醫療諮詢加強互動和關懷之餘,也滲透每家每戶宣導環保理念和竹筒歲月精神,淨化環境與身心。


柏魯區位於泰國南部與馬來西亞北部的交界處,因偏遠市區導致醫療服務缺乏和健康意識不高,慈濟志工自1999年起定期都到柏魯區丹絨村(KAMPUNG TANJUNG)

舉辦義診,為遠在47公里路的暹裔村民定期把關健康。十幾年來的送愛不間斷,志工也見證了當地居民在健康意識、環境保護到投入慈善方面的成長。


◎ 定點義診「轉型」成往診

吉打人醫會副負責人莊菀佳(慮昶)也是腎臟專科醫生說,將義診重心轉型成往診的主要宗旨是想通過醫療管道來宣導慈濟的四大志業,並將介紹 證嚴上人、慈濟創立初衷、竹筒歲月緣起和環保概念等列為推介重點。

「我們覺得有點遺憾的是,慈濟義診在這裡進行多年,但卻有90%的村民不知道慈濟團體和上人,為此,趁著這次義診我們決定把慈濟緣起納入往診的任務內,期望為村民看診的同時也能以誠與情的方式讓他們認識慈濟團體。」

走訪中,莊菀佳發現不少人之前都有投竹筒,但因沒後續跟進,造成竹筒最後形成擺設品,沾滿陳年灰塵。

「這也是我們需要用心去做的部分,接下來的往診任務都會依循這種含不同功能的小組方式進行,讓志工與村民互動之時了解竹筒歲月,並有機會共種福田祈求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難。」

這項第四十二梯次的柏魯義診活動是於2018年6月29日,早上8點30分許在村內的毗庫達拉染佛寺(Wat Phikulthararam)舉辦,同時也分派六個小組登門往診。當天共有38醫護人員和31志工為76戶及100位村民提供醫療服務。為使看診流程順暢及提升服務質量,人醫會提早於一星期前到村內挨家沿戶宣傳、登記戶口和記錄健康狀況。

總協調陳湘寧醫生(明誠)表示,這次的定點義診活動包括了基本健檢、醫療諮詢、物理治療、中醫療法、藥物配發和拔牙等六項服務,讓有該服務需求的村民上門問診。

她補充,往診就像是第一階段的看診和醫療諮詢,若發現居民需要如牙醫、推拿、物理治療和藥物等方面的特別服務或專業諮詢,我們再推薦他們到定點義診處。


◎ 不同功能的關懷小組

為讓行動不便者及無暇出門的家庭主婦也能享有這項服務,人醫會特別將村落劃分成六個往診區塊,再分別由醫生、志工、翻譯、記錄員和真善美人員所組成的小組負責深入該區看診。陳湘寧說,小組的成立除了可拉近距離看診和勘察村民的環境衛生之餘,也藉此機緣向他們推廣慈濟,進行菩薩大招生活動。

「我們特別印製介紹慈濟緣起、創辦人 證嚴上人肖像和四大志業的宣傳冊子,讓窩在屋裡的居民也能加深對慈濟團體的認識和概念。」

早晨的陽光暖熙,總協調陳湘寧醫生在定點義診處向大家作出簡短叮嚀後,拿著工具的六人醫療組就各自出發走進民區。見到醫療團隊到訪,抱著6個月大幼兒的家庭主婦雅莉莎(Arisa)把投了半年的竹筒交給志工。

「去年11月我懷孕時人醫會有來關懷過,當時他們檢查後發現我有高血壓,並給我叮嚀。他們告訴我每天投一點錢也可以做慈善,那時起我就開始投竹筒直到現在」靦腆的她如是說道。

此外,經過上次往診後,雅莉莎也在志工宣導環保概念後回收塑料罐,等量滿後就拿去暹廟回收點。

志工剛從雅莉莎家出來,就遇到剛割膠回來的鄰居艾祥(Ai Siang)。特地趕完工作回來看診的他向醫生表示,他的視力有點模糊,看不到遠物,但幾經檢查後仍查不出結果,如今的他晚上根本不能駕車。醫生檢查後,認為他患上白內障的機率高,建議他到定點診區做進一步的檢查,切勿再拖延。

在定點診區,牙科部是最忙碌的服務區,由5個牙醫駐站。牙醫郭廷勁表示,村民多數是蛀牙、牙齒鬆脫和牙齦問題,今天他們共為26個村民服務。

其中來看牙醫的51歲村民依克恩(Ikerm)已牙痛月餘,他是在往務農的途中看到醫療團體而順道停下看診。十年前的一場車禍傷及他的牙槽骨,導致他牙齒嚴重脫落,只剩四顆牙。今天看診後牙醫告知他有兩顆蛀牙需要再拔掉。

「政府診所是不遠,但我怕看牙醫,所以牙痛發作時就強忍,直到今天看到醫療團隊我才匆匆停下來。」剛打麻醉藥準備拔牙的依克恩以流利的福建話說道。

柏魯村村民多是勞動階級的農民,來支援的檳城中醫師蕭玉雪表示,來看診的村民多是患有腰酸背痛,操勞過度及陳年舊傷等問題。

「我通過拔罐、針灸和推拿來幫他們祛風、疏通經絡和活血祛瘀。此外,也指導他們做針對性的運動。」

醫療諮詢部,陳含宜醫生將信交給一位男性村民,一再叮囑他趕快到醫院檢查耳朵,勿再拖延。原來該村民的耳蝸已生膿一年,雖之前曾去診所檢查但藥物無效後就沒再繼續複診,情況令人堪憂。

「我幫他檢查後發現耳膜已嚴重阻塞,我勸他需趕快到醫院檢查,以免細菌感染耳骨,影響聽力。」直言首次在病患中發現耳疾如此嚴重的陳含宜如是表示。


◎ 往診帶來不同體驗

這次人醫會改變策略著重「往診」,讓曾參與過柏魯義診數次的物理治療師德瓦瑟南(Devasenan)直呼「意外收穫」。

「這次走入村民住宅看診,讓我見識到數宗不同的病症,這對我來說是完全不同的經驗。我很感恩有這樣的機會來到這裡付出,經過登門拜訪我也發覺很多老人都很需要物理治療的幫助,比如其中一位患有慢性阻塞性呼吸的村民很需要呼吸系統治療法和其他加強肌能的運動來恢復健康。」

充當翻譯和推廣環保的泰裔腎友陳南鸞(Lamduan)是志工與村民的溝通橋樑,對於自己能發揮良能,她歡欣地表示:「這機會很難得,我做得很開心。心情開朗也比較有利健康,在付出時沒覺得自己是病患。」

總結這次的義診心得,第二次參與柏魯義診服務的陸忠平醫生表示,比起被動式的定點義診,他發現本次的往診更能發揮醫療的多項功能,如為村民看診和提供醫療諮詢的同時,也可關懷其他家庭成員、宣導衛教、募心募愛和推廣環保教育。

「村民告訴我們,他們不會去定點義診,因為覺得身體沒問題,其實這是大家普遍的健康迷思。因這次義診團隊是走入居家環境,所以能更主動關懷他們。另外,基於本地的政府醫療設備已提升,我想或許人醫會可以扮演配合政府醫院的角色,著重宣導衛教和灌輸預防勝於治療的思想,這可加強他們的保健意識。」

以誠與情走入柏魯鄉區,人醫會多年來本著父母心為村民把關建康和送暖,期待植入他們心裡的慈濟人文,日後能牽引出一條康莊大愛路。

 

出發前,總協調陳湘寧醫生(明誠)向大家做簡短的叮嚀。【攝影者王素月(明淯)】 往診將鄉區劃分成六個服務區塊,再由醫療團隊分別走進民宅看診。【攝影者: 郭健祿(濟恕)】 牙科部人潮較多,圖為牙醫正為村民依克恩(Ikerm)檢查牙齒。【攝影者:王素月(明淯)】 物理治療師正為脊椎骨稍微彎曲的村民做針對性的治療。【攝影者:王素月(明淯)】

 

映像新聞:《吉打分會柏魯區義診(定點義診)》

映像新聞:《吉打分會柏魯區義診(往診)》

映像新聞:《吉打分會柏魯區義診(環保篇)》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