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娑婆堪忍持經難,不若一心安忍住,末世弘通聖法難,示顯三軌弘經教,入如來大慈悲室,著如來柔忍辱衣,坐如來諸空法座,發弘誓願勤持經。」
用心來體會,娑婆世界是堪忍世界,我們常常都是這樣說:堪得忍耐。這個世界很複雜,不只是人複雜,其實人心更是複雜,所以人生、世間,苦難偏多。世間幾十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時間分秒過去,秒是很短暫,這個短暫綿綿密密,無形無蹤消逝過去。人生世間雖然是說幾十年,這幾十年何其短暫!好好思惟,實在是很短暫的時間,尤其是這麼複雜,人心就是不斷變化多端,各人的想法各不相同,很複雜。因為這樣,在人間就有很多的煩惱無明,就不斷複製了。人,不只是為了生活,是為滿足欲望,欲望是無底深坑,怎麼地填,都填不滿的欲望。就像我們每天在吃,吸收食物,一天正常三餐,也是很快就消化掉了,很快就沒了;幾小時後,又是要再一餐,一頓來。簡單的生活,夠嗎?不夠!山珍海味,吞食了一切眾生命,滿足了嗎?還不滿足。這就是我們人生,只是一個口、一張嘴,他就怎麼吞食,永遠都不滿足,這就是人生。欲望比這張嘴更深、更大,永遠永遠…。
一個事業很好,賺錢很多,一個家庭生活很富有,夠了嗎?不夠!把握這個機會,正是賺錢的時候,所以我就要再連鎖下去。連下去就鎖住了,鎖住他這一念心,永遠就是這樣無止境,就是一直連;無止境,就是鎖住了,這樣無止盡一直連鎖下去,變成了欲罷不能。其實,這就是去惹來了,很多不忍不行的,總是哪怕不斷為了名,要負擔很多的債物,也要做出好看的名,一直連鎖下去,這樣的人生,比比皆是。名很大,很富有,事業很多,其實這內心也是很辛苦。這就是在娑婆世界。但是,有的人確實是苦,生、老、病、死。就像我們醫院要準備評鑑,各人有各人準備的方式。在開會當中,聽起來,就知道用多少的心神,要如何讓一間醫院很鞏固的,而且又再品質很好。這種不只是顧病人,還要再教育;不只教育,還要再研究,不只研究,還要…,很多,要發明等等,永遠永遠,好像無止境。
在報告當中,有的人就用很活潑的方式。其中一間醫院,在報告開頭,聽到很悠揚的音樂出來了,在賣「燒肉粽」,是一首歌,正在唱時,突然間整個人倒下去,趕緊,以為扶起來就好,不是!就要急救,趕緊送醫院,急救已經無效了。很有名的一位,竟然在臺上唱一首歌,在很輕鬆的氣氛中,這樣倒下去,這是發生什麼事情?他就再繼續報(告)。還有就是在醫院急診室,又看到一個人,好好的人,就是這樣來到那裡,這樣走來走去,忽然間,也是這樣就倒下去了。幸好是在醫院裡面,趕緊扶起來,趕緊急救,趕緊送入開刀房,原來是心肌梗塞,就是這樣,整個血通不過去,這樣就倒下去。
問:「這到底是什麼事情?」「沒有啊,平時他自己就常常來醫院走走。」不是患者,但是自己本身也是一位醫生。外面的醫師,若有空就來走一走,就在那裡,雙手背在後,優哉游哉在那裡走。看他這麼一回頭,走幾步,倒下去了,這樣趕緊急救,一檢查,原來已經血管都塞住了,這樣趕快馬上為他裝幾個支支架,人生就是這樣,能等到老嗎?看他差不多,才五十多歲出頭而己,還不算老。時間,讓他這樣讀書、當醫生,看別人的病,卻是沒辦法看自己的病。常常來我們的醫院走一走,竟然,幸好,就是這樣在醫院裡面倒下去。這也就是聽他們在報告當中,這種無常剎那,很快,轉一個身,這樣就倒下去。
前面在說龍女成佛,大家不相信,畜生類的龍女,她怎麼可能能夠成佛?怎麼可能,能夠接受這個法?這是畜生類,尤其是女人的身上,怎麼可能這樣,這麼有魄力,能夠接受這麼大的法,智積不相信,舍利弗更加不相信,但是龍女就說:「你看,我獻寶珠給佛,佛陀馬上收下,你感覺快或是不快呢?」「很快啊!」「是,你看我成佛,比我獻珠,佛納受,還要更快。」轉一個身,成佛了。我看到那一位,他也只是轉一個身,走幾步路,就倒下去了。這人生。要成佛,是一念心,但是無常發生,也是瞬間的事情。這個無常發生,心血通不過,他自己不知道,就這樣倒下去了。龍女是累積累生累世修行過來,所以「六道」、「四生」,她全都度過眾生,她自己知道:我這樣「因圓果滿」了,我要成佛就是這樣轉一個身,就能成佛。
凡夫,沒有修行的人,在這個剎那剎那的過程,不知道這個剎那間是很快,就是人生這樣過。這樣在過,就是在迷茫中過,不知道時間,這樣很快速累積,很快,起一個心念,欲念一起,就造作很多煩惱、無明、業,就累積那個種子。種子不斷累積,累生累世,因緣果報,就是都在剎那分秒中,累生世所造來的。聖人呢?賢人、聖人把握時間,就是在剎那分秒,無不都是記憶求妙法,把握時間,入人群度眾生。同樣是時間,凡夫是這樣空過浪費,聖人就是這樣累生累世,不論是什麼樣的身形,就是度眾生,因行圓滿了,趨果覺悟了。這就是我們要知道這一念間,一心,是很重要。我們凡夫處在娑婆是堪忍,這個堪忍的世間,現在我們發心,我們要承擔起佛陀如來家業,談何容易啊!「娑婆堪忍持經難」!佛陀所說的教法,我們要將它承擔起來,聞法者、說法者、傳法者,將這個法,要入人群去,這談何容易!所以說,知道世間堪忍是這麼多,很多,我們若很不小心,我們一念偏差,千里錯誤,就一直去了,這就是最苦的事情。
我們就是這樣,所以造就了生生世世的苦。那要怎麼辦?要堪得忍耐;要堪得忍耐,「不若一心安忍住」,那就是菩薩,明明覺覺來好好修行。明知娑婆世界是堪忍,他倒駕慈航不斷來人間,不斷在六道中來度眾生。所以,我們應該要抱著一念心,雖然明知道要承擔如來家業,不是簡單,但是,我們要發心,「一心安忍住」,我們要很用心。何況「末世弘通聖法」,這真的是很難。這個末世,這是五濁惡世,法已經一直要消失了,叫做末世。道理一直要消失掉了,在這世間所留下的,都是濁氣很重。所以,這樣要來弘經,弘通經法實在是很困難。聖法,聖人的教法,要將它流傳下去,真是不簡單,真的是「末世弘通聖法難」。
「示顯三軌弘經教」。佛陀開始教導我們,在<法師品>裡,就有「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所以入如來大慈悲之室,我們要弘傳這部經,將佛陀的教法在人間,來教育眾生,救度眾生,救世的方法,唯有在這部經的方法。要怎麼樣來承擔,這部經能夠在人間普遍?那就是要「入如來大慈悲室」。<法師品>,佛陀已經教過我們了,還要著如來忍辱衣。我們要知道,我們要用柔和忍辱衣,穿在我們身上。看看大家多麼整齊,這個團體,人間菩薩的團體,我們是在學,學菩薩道。我們是在學中,所學的課程是菩薩道的課程,像學校,學生也是要穿學生的制服,有規模的公司,上班也是要穿他們公司的制服。我們既然學佛,行菩薩道,同樣,柔和忍辱衣,我們要穿。
不是穿這件衣服下去,才來忍辱,不是哦!這是一個譬喻,在我們人與人之間互相對待時。人很複雜,各人的脾氣不同,各人都有各人的習氣。我們的生活中,對方和我們不同的習氣,脾氣都不同,要怎麼辦?我們就要心寬念純、心包太虛,我們雖然很不喜歡,不過我們也要學會「忍」。我們會忍,忍下來,這句話,我不喜歡聽,現在辯解無效,忍下來,等候對方氣若消了,有機會再來向他解釋;或者是他誤解我,解釋沒有用,我做給他看。就像龍女,智積菩薩懷疑,希望文殊菩薩來解釋,龍女不用勞動文殊菩薩解釋,她就用行動來表達,這就是行動表達,智積了解了。舍利弗也是,比智積菩薩的懷疑還更深重,就要來問難。但是龍女不用解釋,她用行動,獻珠,佛陀納受,用行動來表達,不用辯解,辯解也沒有用,所以同樣的道理,「著如來柔忍辱衣」,柔和,我們就用柔和的態度,來面對人間。你對待我怎麼樣,沒關係,我就是這樣這麼柔和、忍辱,我用我的行動來證明給你看。這就是要柔、要忍,不論人對我們怎麼樣,有侮辱到,我們也要吞忍下來。
小孩子都做得到了,還記得嗎?一群小菩薩,她都懂得說:「他一直拉我的頭髮,我不能生氣,我要吞忍。」她也這樣說。這同樣的道理,「柔和忍辱衣」,就是在我們的態度中,我們待人處事、接物,全都要「柔和忍辱衣」,就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形態,我們一定對人要和氣,這就是修養。「坐如來諸空法座」,如來諸法空為座。我們學法,我們要很用心來體會,人間不用計較,一切皆幻化,短短的幾十年,時間是來不及了,所以我們要好好趕緊把握時間,不要再像凡夫,累生世在分秒間起心念,複製煩惱,我們應該把握時間,求佛法,度眾生。這同樣用時間,我們若不要執著在人間種種,自然我們的時間要用得很落實,要不然,我們全部,就是世間的事情貪不完,也做不完。
滿足這個心欲,絕對滿足不滿,我們就要知道,人間如幻如化,如露亦如電,一切世間苦短。就像不能讓我們說:「我還沒有老。」剛才說的有兩位,一位也是這樣,看起來還不老,很有名,在臺上獻唱,「砰」一下,瞬間人就倒下去。這是不是幻化無常?醫生很有名,了解生理的構造,但是不了解自己的身體,到底是如何,就是也是這樣,走一走就倒下去。人生苦短,幻化無常,所以「諸法空為座」,我們要趕緊,唯一一項就是把握時間,法要聽進去,要用出去,用在人群中,利益人群,這才是我們真正應用時間的價值。所以要「發弘誓願勤持經」法,這部經真的是我們要好好用心把握。
前面的文:「爾時,藥王菩薩摩訶薩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與二萬菩薩眷屬俱,皆於佛前作是誓言。」
爾時
藥王菩薩摩訶薩及
大樂說菩薩摩訶薩
與二萬菩薩眷屬俱
皆於佛前作是誓言
《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佛陀從〈法師品〉開始,為法募人,藥王菩薩就是在〈法師品〉,佛陀以藥王菩薩為當機者,向藥王菩薩來解釋,法師持《法華經》的功德,大家應該還記得。前面剛才解釋過「三軌」,應該大家還知道「三軌」,那就是「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這叫做「三軌」。所以,藥王菩薩,那就是佛陀講出了這麼多,教育我們的妙法,就是以藥王菩薩對機,佛陀這樣為他介紹。
因為藥王菩薩持《法華經》,是很精進的人,我們下面若再接下去,就可以看到藥王菩薩,持《法華經》是捨身命,所以他就是這樣領著大眾。還有大樂說,大樂說是在〈見寶塔品〉時,要求能看到多寶佛的全身,佛陀就回答他:「我要把分身佛都召集來。」那就是因為大樂說菩薩。
這兩位菩薩,都在很重要的時間,他們當機了,當機者,就是這樣,承擔起請佛說法的菩薩。他們就是帶著,「二萬菩薩眷屬俱」,他們所教化的。因為這兩位菩薩,都是持《法華經》,佛陀的教育,他們就是很用心,所以,他們所教化的眷屬,也是都稱為菩薩。已經發心,稱為菩薩。所以有「二萬菩薩眷屬俱」,「皆於佛前作是誓言」。
接下來這段文,再說:「惟願世尊不以為慮!我等於佛滅後,當奉持讀誦說此經典。」
惟願世尊不以為慮
我等於佛滅後
當奉持讀誦
說此經典
《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這就是藥王菩薩,大樂說菩薩,加上二萬位菩薩現前,趕緊要來安慰佛陀不用擔憂,我們大家在佛滅度之後,人人都能奉持、讀誦、說此經,我們就能來讀,能誦,能講這部經。這是這些菩薩要來安慰佛,不用擔憂,「您若滅度之後,我們大家會承擔。」
惟願世尊
不以為慮:
願佛世尊
不必以謂無能弘經
而為憂慮
所以「惟願世尊,不以為慮」,就是希望佛、世尊,不用擔憂我們無法持這部經,因為我們大家,全都心裡有準備了,所以「惟願不以為慮」,不用擔憂,不用掛心,這個聖道都已經在未來,會放在經典裡,這個法,未來都會記載在經典中。大家讀到這部經,「恢弘力在智者」,那種開闊的心胸,立弘誓願的力量,有智慧的人,這他們就能來弘揚這部經。只是擔憂「若未得其人,則微言絕矣」。人啊,若是不用心,不肯發願,若像這樣,雖然聽,雖然講,但是那個願力還是很微細,這樣講的法也是無力,很輕微,久而久之,法就沒有了。
雖然二萬菩薩請佛不用擔憂,雖然經典會記載於未來,但是,經典記載於未來,也要有發大心、立大願的智者,才有辦法把這個經典,不只是讀誦,不只是講說,必定要身體力行。若是得不到這樣的人,言就輕微了,儘管願意去講話說法,也是帶不起這種力量出來,這就是佛陀所擔心的。
惟願世尊不以為慮:
謂聖道載於典籍
恢弘力在智者
若未得其人
則微言絕矣
使斯文不明之於其人
復不得行之於其世
今既克任此事
故願聖心無慮
所以,「使斯文不明之於其人」。若是得不到發心的人,這種經文傳在後世,儘管你讀經、誦經,但是這個文,不明,讀誦經典不了解,不明白,「復不得行之於其世」,也無法把這個法在世間,讓大家感受得到,能夠做得到,真的很難。「今既克任此事,故願聖心無慮。」意思就是說,我們大家會承擔,這個文會流傳下去,我們都發願了,大家都恪盡責任,使命感,我們都要承擔起來了,所以「願聖心無慮」,請佛不用擔憂。雖然佛陀擔憂後繼無人,而我們已經出來了,未來有這個願力來奉持這部經,身體力行在人群中,佛不用擔憂了。
我等於佛滅後
當奉持讀誦
說此經典:
我等諸人
當任此弘經之責
此方持
謂即於娑婆世界
五濁惡世中
奉持是經
所以,「我等於佛滅後,當奉持讀誦說此經典」。所以佛不用擔憂,不用考慮,我們大家都能夠擔任。大家發願了,承擔起了這個責任,我願意弘經,弘化這部經典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娑婆世界。我們大家願意堪得忍耐,在這個娑婆世界,我們大家一心一意,絕對能夠這樣把經典弘傳下去。因為我們都知道,知道要用「三軌」來弘經。「三軌」就是那三種方法。因為佛陀在〈法師品〉,所講的「三軌」,藥王菩薩他都很謹記在心裡,用「三軌」來弘傳,「入如來室,著忍辱衣,諸法空為座」。他們願意在此方娑婆世界,他願意這樣面對著剛強的眾生,我們有覺悟,我們要擔起這個責任。「即於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中」這樣來「奉持」來傳經,持這部經。這就是在解釋立弘誓願,請佛不要擔憂,我們會好好持這部經。我們能夠把這部經,這樣永永遠遠,保持弘法在人群中。
此釋立弘誓請持經
藥王與大樂說
為二萬菩薩之上首
以佛於前品歷述
濁世奉持是經之難
故今與諸菩薩眾
同時作大誓願
守志持經弘妙法
請釋尊勿以為慮
「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菩薩的心願就是要成佛,必定「佛道無上誓願成」,這部經,我們一定要奉持,要行菩薩道。藥王菩薩與大樂說菩薩,為二萬菩薩之上首。這二萬菩薩,是這兩位菩薩所教化過來的,所帶動過來的,也就是領導二萬菩薩的上首。
所以,「以佛於前品,歷述濁世奉持是經之難」。因為前面,佛陀一直說,從〈方便品〉開始,就講這部經甚深,甚深,微妙甚深。要講這部經,要運用智慧,要因人,因時,因地,講說這部經,尤其是對人在講,若不是對機,你講這部經,反作用,會受人誹謗。若不是對機,你想要領導大家去做好事,那會同樣惹來了,很多負面的言詞。
總而言之,我們在五濁惡世,奉持經典實在是很困難,佛陀從前面的經文,就一直、一直警惕我們,警惕我們要提高警覺,因為要講說這部經,要持這部經在人間,這要運用大智慧力,也就要堪得忍耐。要「大慈悲為室」,要「柔和忍辱衣」,要「諸法空為座」,「處此而說法」,這部經才有辦法在人間,發揮它救世的大功用。
這是佛陀在前面很多品,其中都有這樣說,所以「前品歷述」,「前品」就是在這一品之前,「歷述」就是已經,經歷了好幾品,佛陀都有這樣講。在這個濁惡的世間,堪忍的世界,要來持此經,實在很困難,我們要好好運用智慧,要堪得忍耐,要有弘傳的魄力,要堪得忍耐的「柔和忍辱衣」。我們更要再看得開,「諸法空為座」,這全都是持經的人一定要有的,要很清楚明白。
所以「故今與諸菩薩眾,同時作大誓願,守志持經弘妙法,請釋尊勿以為慮」。這就是藥王菩薩、大樂說菩薩,這兩尊菩薩帶領著,已經發大心的菩薩,在佛的面前,向佛陀表達他們的心意,他們不是不了解,要在娑婆世界久通此經的困難,不是不了解,是他們已經立弘誓願,願意持「三軌」了,「入大慈悲室,著忍辱衣,坐空法座」,他們都已經心理有準備了。「故今與諸菩薩,同時作大誓願」,要守志,「守志奉道,其道甚大」,過去不是和大家常常說過嗎?要守好我們的志願,我們要立弘誓願來持經,尤其是《妙法蓮華經》。所以「請釋尊勿以為慮」,不用擔憂。是啊,不用擔憂。
但是,是不是真正發弘誓願,或者是聽一聽而已,碰到人我是非就退縮了,道心就退轉了,是不是這樣呢?這就要自己時時自我警惕,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