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5月22日】女身五障 勤修解脫

Community:
Branch:

「智積已解心疑,而舍利弗猶疑,故舉自心意念,謂龍女自述說,佛知其成道速,表明心有所疑,意謂我等秉丈夫之資,負拔俗之秀。終年幸聞此法,成道猶待多劫,況爾異類女質,視佛果若此易,恐大言傷誠實,取得正信良難。」

這就是文殊菩薩,與智積菩薩的對談中,智積菩薩的懷疑已經完全解釋了,因為龍女她現身在道場,尤其是龍女用很簡單,但是很深奧,那個心靈的境界,透露出了讚歎釋迦牟尼佛,尤其是所得那深遠智,能透徹了解眾生罪福相等等的,因緣果報;在因緣果報觀,同時含著很深意義。這簡單的偈文,就已經完全,智積菩薩已經了解了,知道龍女她體悟法,那個心境已經超越了,所以智積他的心,疑問已經解釋了。但是還有舍利弗,舍利弗無法了解。因為菩薩與聲聞,聲聞與菩薩來比,當然那個智慧還有差一點點,而且無明,聲聞的無明還是比菩薩還很多,所以菩薩清楚了,聲聞呢?還是有疑。所以舍利弗還是懷疑,所以表達出了他心有疑問,他就馬上接下來問龍女,說:「妳再沒多久就能成佛,這事我不太相信。妳自己也這樣說。」「自述」就是自己說,再不久也能成佛,「佛陀知道妳很快就能成菩提,妳自己這麼說,豈不會說得太過自大呢?」

昨天有說過了,這是怕妳若講得過頭,可能有失於實,與這個事實可能還差很多。妳說很快就能成佛,事實與所說的,還差很遠,妳說的會太過自大嗎?」這是舍利弗提出的疑問,所以他表明了心有所懷疑,龍女自己說的,說:「佛應該知道,我很快就能成佛。」這當中,舍利弗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那信心,還無法這樣接起那信心來,所以表達出這一段,所以說,意思也就是自己與龍女來比較,以他自己,他感覺和龍女,覺得龍女是畜生類,龍女是女身,所以與他是丈夫身,大丈夫身,就有辦法承擔很大的天下事,覺得他的智慧是第一,哪有可能無法了解佛陀的心意?哪有可能無法了解,佛陀智慧的意境?一個龍女就表達出了,佛內心的意境。他覺得心有不服,他表達他懷疑,他不相信,不相信龍女所說的,佛了解她很快就能成佛。他覺得這樣有疑問。

因為佛陀還未開口,還未講話,是龍女自已向佛陀說:「佛陀應該了解我,很快就能成菩提。」所以舍利弗很快就回答出來,那懷疑的意思,所以認為自己,他是一個大丈夫身,而且有負起了那「拔俗之秀」。他智慧第一,他能代替佛陀在外面傳法,能轉凡為聖,讓很多人接受佛法,脫離凡夫的心態,能去追求聖人的妙法。他覺得他自己有辦法代佛傳法,他是智慧第一,所以他無法相信龍女,能這麼快能了解佛陀的教法,而且,是自己說:「佛,您應該了解,佛應該了解這罪福相,這個罪與福的形態,你也應該都能了解,也了解我能在很快的時間內,就能成佛。」這都是龍女自己說,佛他能了解她。因為這樣,舍利弗他就持那個疑來問。

舍利弗就說:「我是大丈夫身,我能聞法,我能傳法,我終年都能很有幸,在佛的身邊在聽法,佛陀講的微妙法,我都聽了,大小乘法,我都聽了,我也已經得佛為我授記了,所以我應該很了解佛。我要成道,法聽這麼久了,要成道,就還要再等待,等待很長的時間,佛陀為我授記,還要等待那麼長的時間。何況好是異類,妳不是人,妳是畜生類,尤其是女身,女質的身體,所以『視佛果若此易』嗎?妳覺得能夠成佛,那麼簡單嗎?我堂堂的男子漢,我就要再等這麼久,妳是非人類,妳豈有辦法?真的成佛能那麼快嗎?那麼容易嗎?」

所以,「恐大言傷誠實,取得正信良難」。豈是這樣?妳這麼說,說佛陀能為妳證明,妳能很快就成佛,妳以為成佛那麼簡單嗎?妳若說得太快,恐怕說過頭了,有傷那誠實,我們說話要誠,要實在,誠正信實是我們修行的本分事,妳說得太過頭了,以為成佛那麼簡單,沒有那麼簡單啦!所以講話要負責任。我們要取得正信良難,我們要誠正信實,真正能夠成佛,其實很困難喔!

這是舍利弗對龍女,所抱著的懷疑。「修行,說話要真實,要讓人能相信,才是真正修行者,才是真正有辦法實,講法才能讓人相信,妳這個龍女說話,若讓人能不相信,妳要如何成佛?意思就是這樣。

這是前面的文,就是這樣說:「時舍利弗語龍女。」 

時舍利弗語龍女言
汝謂不久得無上道
是事難信
所以者何
女身垢穢
非是法器
云何能得無上菩提
《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這,昨天的經文。「汝謂不久得無上道」。「豈是這樣呢?豈有這麼簡單,有可能?妳自已向佛這樣說,妳再不久就能成佛,要佛為妳證明,是事難信啊!這件事情讓人很無法相信,我舍利弗智慧第一,我能聽法,我也能聞法,我也能傳法,我是一個大丈夫相,我就沒有辦法,佛陀為我授記還要很久的時間,妳是異類,妳哪有可能啊?」舍利弗就是用這樣來懷疑。又另外的懷疑,提出來說:「所以者何?」,「我不相信。」是為什麼呢?「女身垢穢,非是法器,云何能得無上菩提?」我不相信,那就是因為女身非是法器,因為女身有障礙,這個障礙很重,女人,除了生理上的垢穢,還有心理上的垢穢,還有在人間很多的禮教的障礙,這很多的障礙,女身哪有辦法這樣,很快就能成佛呢?這是舍利弗的懷疑,明說出來,就是有很多的障礙。何況無因無緣要佛陀為妳證明。

因為下面一段文這麼說:「佛道懸曠,經無量劫,勤苦積行,具修諸度,然後乃成。又女人身,猶有五障:」

佛道懸曠
經無量劫
勤苦積行
具修諸度
然後乃成
又女人身
猶有五障
《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這是舍利弗來說,佛道這麼遠啊!是很遠,要從多長久之前,無量劫以前就要開始修行了,要不斷發心,不斷在人群中修妙法,入人群,度眾生,要經過無量無數劫,要真正殷勤的去累積六度萬行,要修很多的因行,六度萬行,才有辦法成佛,何況女人的身還有障礙。這就是他舍利弗所說的,很遠,佛道真的是很遠啊!

佛道懸曠:
佛之道者
懸遠曠大
無量數劫
眾生愚痴身
曠劫來流轉

眾生愚癡,身形要經過了曠劫來,這樣一直流轉。我們眾生就是這樣,凡夫,何況龍女還是在異類,不是在人類,所以他把她列入異類,非是載道器。在六道,流轉很久的時間,要不斷修行,何況妳是畜生類呢?認為她很困難。所以要經過了無量劫,「勤苦積行」,要很勤。

經無量劫勤苦積行
具修諸度
然後乃成:
經歷多劫
精勤勞苦
積累功行
具足修行六波羅密
然後乃成

人類修行都要很勤,殷勤,要用長時間不斷累積修行,六度萬行都要很具足,然後才有辦法成,這就是表示要經歷多劫。我們常常講,成佛不是你信我,你就能夠成佛了,不是哦!你相信我所講的法,依教奉行,不是一生一世,除了去入人群,與眾生結好緣,成佛就要說法,若沒有人要聽你的法,你的法,在人群中,人不用,用不到,若這樣,你就沒辦法成佛。所以你必定要入人群中去結很多的好緣,然後要所有的行,「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具足。「六度」又再分,分成了很多眾生所需要,你要去適應眾生所需要的,所以,「這妳做得到嗎?妳現在還是異類啊?這不是這麼簡單做得到的事情。」所以這個「諸度」,要經歷了「諸度」,很多的方法,才有辦法。

諸度:
謂忍辱、布施等
即菩薩六度萬行
因此諸法大行
能度之通達廣遠
亦名度無極

諸度就是六度具足,光是忍辱,就不簡單了。眾生剛強難調伏,天下污濁,人心多變化,人事重重困難,這要入人群中,要很多堪忍。在這個堪得忍耐的世界裡,你豈有辦法,在這個堪忍的世界裡,這樣不斷長時期來來回回。所以,布施的忍辱行,你能做得到嗎?布施,眾生所需要的很多,心理需要的有多少呢?這個根機不同,煩惱複雜,你豈有辦法,有「法」去度化他嗎?這是眾生的心裡。還有眾生在這堪忍的世界,隨著他的業力因果來人間,受盡了苦磨,你豈有辦法應眾生的苦,一一去救度他呢?去滿足眾生所需求,所需要的,你有辦法去付出嗎?這就是布施。

其實,就是菩薩六度萬行,都要很具足。「你有辦法持戒嗎?你有辦法精進嗎?你有辦法定下你的心,開啟你的智慧?有辦法修很多,這些忍辱、布施的行,你自己的本身能夠精進不間斷,定著你的心力,你豈有辦法?」這是我們修行者很重要。不要說是禪定、智慧,光說精進,我們就很困難;說心要會定下來,這也不簡單。很多事情,在這個人間裡,我們也感覺這麼久的時間,我們要去付出付出,生生世世,長久的劫數,無量劫數,這哪有可能,我要怎麼做得到。〈化城喻品〉,「不如回去吧!」這種念頭,我們一輩子不知道起了幾遍?光是一輩子,要能夠,「我發心,我就心都沒有退,我精進,我都不會停下來。」這一輩子沒有這個念頭,都很困難,何況生生世世,長時間六度行,要能這樣繼續,這哪有簡單呢?很不簡單哦!

所以「菩薩六度萬行,因此諸法大行,能度之通達廣遠」,就要「有法度,有「法」度自己,能夠「六度」都很圓滿,我們自己有辦法這樣「度」過,這六度的方法嗎?我們是不是稍微做一下,就開始心就起懈怠呢?短暫的時間,心就起退道心呢?說不定我們自己也是這樣,我們要怎麼去度眾生?我們必定要具足這些法,一定要有這些法。「行因」,就是六度具足,這樣不斷一直走過來,這個種子生生世世不斷累積,這樣一直過來,所有的法,全都從小小的種子,能變成大因、大緣、大果、大報,我們一定要到這樣。「一」生無量,我們要有辦法,到達「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在《無量義經》也這樣說過了,這顆種子能夠到達一生無量。這樣才是真正通達廣遠的時候,這就是「(亦名)度無極」。「度無極」就是不斷不斷,生生世世不間斷,連連接接,這樣累世都是在度眾生,這樣叫做「度無極」,這就是我們要了解的。何況「又女人身,猶有五障」。

又女人身
猶有五障:
一、 女人多染
無明善變
二、 女人多欲
奢望驕氣
三、 女人軟弱
亦眾惡源
四、 女人妒害
妒賢嫉能
五、 女具煩惱
塵沙無明

前面說過了,女人的身有五障,一就是,「女人多染,無明善變」。女人的身很多的染著、污垢,尤其無明特別重。善變,女人要叫她堅定她的意志,真的是很難。女人多欲,因為欲念很多,尤其「奢望驕氣」,這就是女人的形態。「女人濡弱,亦眾惡源」,很多惡之源,很多惡都是從女人起,女人的心態生起了惡念。 所以,女人嫉妒,有妒害、有嫉妒,無明的心態,「妒賢嫉能」。女人還有很多煩惱、塵垢,塵沙無明,這都是女人的障礙在,難道不是呢?世間女人多煩惱,同一個身體,女人就特別愛美,愛裝扮,看看光是那個身體,花在她身上要多少的費用?化妝品是很貴,愈貴,她為了她愛美,化妝品消費很高。

所以在街道市面上,百貨公司裡面,女人的裝飾物是偏高。所以我們就知道,消費者多數都是女人,女人就是這樣,每天打開衣櫥,都是少一件衣服,每天都要逛委託行,光是為了她的身體,就是這樣裝飾。珠寶店,一進去,一粒珠子,一顆寶石,只是在手指上這樣甩一下而已,那是都要幾千萬元、幾百萬元啊,這女人多欲。而且奢望,真正的欲望很高,奢侈,真的是很大。生活很簡單就能夠生活了,她就偏偏要這麼多的裝飾品,在她的身上。尤其是嬌態,要依賴,依靠人,這樣妖嬌體態、撒嬌等等,這種的體態都有,所以讓人感覺女人很軟弱。

尤其是嫉妒心很重,嫉能妒賢,這就是女人的心態。所以,女人就是,內心都起很多的煩惱,煩惱好像塵沙一樣的無明,這也是女人的五障,五種障礙就是有這些,這五種的形態。舍利弗,他就是根據這樣,女人有這麼多的障礙,所以,舍利弗他有這種懷疑。

舍利弗不知
龍女是大乘根器
宿習圓因
而得成佛
以為例同
報障女流
故說女人
有五種障也

所以舍利弗不知,龍女是「大乘根器,宿習圓因得成佛」。他還不了解,龍女雖然今生,她現相在海裡,海宮裡成為龍女,其實,就像釋迦佛,累生世在六道裡,三途裡,佛陀也常常去啊,去是為了度眾生。來人間,佛陀現相人間,就是為了要度眾生,所以他成佛。所以,各種的形態,在不同的境界,菩薩的極因,「度無極」,已經完成,在任何一個境界,是他的最後身,開始在那個境界能成佛。龍女她是轉生在龍宮,接受佛法,在龍宮度眾生。因為文殊菩薩,來來回回在龍宮說法,龍女在龍宮接受佛法,也是現相在那個地方,龍宮修行、聽法,八歲就能體會佛法,現這樣稚,童稚的身態,接受深奧的教法,這也就是要讓大家警惕,佛性平等,不論是人的身形,或者是畜生道的身形,同樣都是有如來真如本性存在,這要讓大家了解,了解佛性人人本具。

不只是人類,人類不只是男人,即使是女身也能修行,也能說法,也能度眾生,也能成佛,這是龍女現為畜生類,在水底龍宮。尤其是女身,尤其是童女的身形。像這樣,都能來向佛陀說:「佛陀,你為我證明,我很快就能成佛。」其實,不是需要佛陀證明,是要讓大家了解眾生皆有佛性。因為佛陀講說《法華經》,就是要人人能成佛,不論你什麼形態,不論你是什麼樣的身形,只要你發心領悟佛法,同樣修行,同樣成佛,這就是《法華經》裡面,要講出了很多,讓我們大家能夠清楚。要不然,像多寶塔出現在人間,就是在靈鷲山,就是多寶佛為了聽法而來,過去佛為聽法而來,也是要讓我們知道《法華經》的重要性,多寶佛來證明。

其實,多寶佛是我們人人心中自有靈山塔,要向我們表示,這是佛陀的慈悲,用這樣的方法讓我們大家知道,原來人人都有這樣的靈山塔,靈山塔內有多寶佛,古佛,就是無始以來,這也已經和大家講過了。塔門要開,多寶佛就出聲音來讚歎,來證明,釋迦佛在娑婆世界,講《法華經》。甚至讚歎《法華經》是諸經之王,這也就是要讓我們體會,我們了解佛法,體會《法華經》,這些道理從分身佛,就是把法全都歸位來了,集中過來,多生多劫有修行過,長久的時間聽法過,這些法,法是佛的分身,我們全都體會了解,浮現在我們的心頭,在我們的心地,我們都體會了解了,就是人人心中的靈山塔打開了,多寶佛現前,這是這樣的譬喻。

一直到了〈提婆達多品〉,這個時候,提婆達多得佛授記,提婆達多已經墮地獄了,佛陀還是為他授記,就是善惡,佛陀已經心中沒有善惡的相在,還是用感恩心,提婆達多,是來成就他成佛的對象,所以還是感恩,為提婆達多授記。這樣差不多了吧?卻是智積菩薩要向多寶佛說:「我們是不是回去了,因緣已經完成,是不是要回去了?」釋迦佛將他留下來,才有這個因緣和文殊菩薩對談。對談,一個是懷疑,一個是解釋,懷疑的呢?解釋的,還沒有完全解釋完,證明就出來了,龍女剎那之間突然出現,這就是最好的證明。這就是要證明,雖然在龍宮,畜生類,和人類也是平等;雖然年齡是很幼小,和年齡很大,也是同樣,佛性平等,沒有年齡的差別;佛性平等,沒有畜生與人類的差別;佛性平等,所以沒有男女的差別。這在龍女突然出現,她已經表達出,她沒多久就能成佛。

所以,釋迦佛能證明。不是一定需要釋迦佛證明,原來龍女她早就已經修大乘行,她有大乘的根器,早先就一直有了。「宿習」,在很久累劫以來,已經圓了這個因,就是六度萬行,菩薩的因行,她都圓了,所以能得成佛果,本來她就能得成佛果。「以為例同報障女流」。舍利弗把她列入女人,是因為業,所以成為女人身,才來人間受人間的限制,受人間的制度來障礙,或者是在人類和畜類的中間,來分別。他以為龍女是這樣受業來報的,報在畜生類,這是舍利弗以為是這樣。既然是這樣,怎麼可以這麼快就成佛呢?這是舍利弗的懷疑,所以他就講出女人有「五障」,五種障礙。

然說此五障者
欲令女人生警惕心
知有此障
即當發菩提心
行大乘行
早求解脫也

所以「然說此五障者」,就是「欲令女人生警惕心」。其實,舍利弗難道真的不相信嗎?老實說,這也是在這個道場,也就是舍利弗是當機者。我們還記得在〈方便品〉開始,舍利弗是當機者,請佛講說《法華經》,佛陀「三止」,所以舍利弗就這樣,起來「三請」,請佛來把這個,甚深微妙一乘大法,請佛陀講,大家應該記得。

所以,到達在這〈提婆達多品〉,這個時間,舍利弗還是要把握因緣,因為龍女這麼快就能夠成佛,不是舍利弗在懷疑,是多數的人還有懷疑,智積菩薩先來啟疑,接下來是舍利弗代替凡類,就是比較凡夫類級的懷疑,再又提出,他就是故意提出女人的五障,有這五種的障礙,要讓女人生出了警惕的心。這就是舍利弗他的用心。

所以,要知道這五項的障礙,讓人看不起,對女人,就是有讓人看不起的地方,尤其是修行。所以要「知有此障,當發菩提心」,要自己懺悔,自己要趕緊修行,我們要有一個大丈夫相,我們要有真正,負起了天下的責任。舍利弗他能夠負起了這個脫俗,能夠講法,轉凡為聖,這種的大丈夫相。他說:「我都沒有辦法,妳哪有辦法這麼快就成佛呢?」這就是女人也能夠成佛,只要我們能改變,改變掉我們這分,女人的虛華的性質,改變女人這種妖嬌美態的心理,若能夠這樣,端莊,好好發菩提心,同樣能行菩薩道,早求解脫,這樣能夠這樣,趕緊求得解脫,這就是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

聖人,不論是聲聞乘,或者是菩薩乘,都是為了要成就眾生,了解、體會佛法,眾生的根機不整齊。菩薩,大根器的,有大根器的懷疑;凡夫呢?小根器,有小根機的懷疑,所以我們要很感恩。智積菩薩與舍利弗很用心,在這個道場,要成就天下更多眾生,來完成《法華經》,要很完整來解除眾生心理狀態,以及內心的懷疑,貪、瞋、癡、慢、疑,這部經若能好好用心,這貪、瞋、癡、慢、疑,都解除了,我們就能夠發大心,行大乘行,早求解脫,這就要看我們,是不是有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