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2月27日】一切眾會 見多寶佛

Community:
Branch:

「欲示無生滅法身,必有去來之應身,從法起應世之身,應周萬物歸一法;一念善能生無量,無量善法從一生,身口意念一動作,隨善惡造無量業。」

各位菩薩,心啊!要用心,心多了解,了解要從念念守護,法入心來,才有辦法體解通達,「欲示無生滅法身,必有去來之應身」。我們若能體會,佛,釋迦牟尼佛,就是為了要表達,將這個法,一生中的大事,開示悟入眾生,佛陀的知見,這一大事,總是要很清楚讓大家了解,人人本具佛性。我們的佛性,法身,就是無始以來,無生無滅,這就是我們永恆的法身,也就是真理,千古以來真理永存。真理,既然永恆在天地間,天地如大乾坤,人的身如小乾坤;大乾坤的真理永恆,我們人,人身的小乾坤,真如也是一樣永恆,道理要清楚了解。所以我們要知道,有大乾坤、小乾坤,這個小乾坤,我們的人身總是在人間,應世來人間;應世來人間,那就是有去來,有去、有來,因為我們小乾坤,人身,就是生在世間,有生、老、病、死。大乾坤它是塵點劫,是用算劫的大壽命,成、住、壞、空,時間是很長,是用劫來算,而我們的小乾坤是用歲數來算,我們世間的壽命數字。

所以在天地,他能從我們人間、人生來說,它是天長地久,就是大空間。而我們生命的小空間呢?那就是生命短暫。短暫的生命,有永恆不滅的真理,所以,人人都有來去,應這個世壽來去,有這個壽數,生命世壽的長短。佛來人間,與我們一樣,要度人,一定要人間同樣的生態,所以佛應這個世間的因緣,與我們眾生的因緣。因緣,依正二報,要依在什麼地方而出生,這就是叫做有去來之應身,不是一生來,滅度之後就不再來了,不是,有去來。佛,諸佛菩薩,一直就是這樣倒駕慈航,來來回回,就是要來教化眾生,所以說,「必有去來之應身,從法起應世之身」。為了法,真理,天地真理正,四季循環調和,而我們人呢?壽命短,但是還是一樣有真理存在。佛菩薩,他的真理明朗,真如本性明明歷歷,心沒有煩惱,沒有無明,沒有塵沙惑種種來障礙;我們人,凡夫,我們的心理不調和,人的心理常常在作亂自己,亂了自己的心,亂了自己的身行方向,這就是我們人的心理不調。

天地的真理不調和時,它就有四大不調,我們人也是一樣,心理不調,所以身就會起禍端,無明、
煩惱、災難,就這樣會從我們身、心起。諸佛菩薩是從法應世,他是因為從法起這個應世人間,不忍眾生受苦難。所以,諸佛菩薩就是應這個法,這樣來人間,所以說「從法起應世之身」。一大事因緣,他的法,那就是「開、示」,期待眾生能「悟、入」,這就是法。諸佛菩薩,尤其是釋迦牟尼佛,他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這是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化土,所以必定要生生世世,在這個世間來來回回。所以他要「從法起應世之身」。

「應周萬物歸一法」,要所有,天地宇宙之間所有的法,無不都是收納在他的一念心中。應周,「周」就是普遍,普遍,所有萬物來歸於一法。佛陀為我們說法,無不都是為我們分析,人生所生滅的相,就是歸於無生滅的真理,形象一定有生滅相,這是形象,但是它內含的真理,就是沒有生滅。就像我們人,人有「生老病死」,但是,真理,真如是永恆,萬物同樣,佛陀要讓我們了解,天地宇宙萬物,所有看得到的物體,無不都是在「成住壞空」中,無不都是生滅相,所以是幻化無常。道理,不斷用種種的事相,來讓我們會道理,讓我們能懂,了解這道理的真相是這樣,是空、是有,是有還是空?雖談空說有,但是這「有中真空,真空妙有」啊!這就是法的奧妙。

它的深是深在我們不明白,我們若明白,一切的道理就是這麼的平易,在我們的生活周圍中,只是我們沒有通達,我們若是通達,道理本來就是這樣,看清楚了,通達了解了,就沒有執著、煩惱、無明,種種來障礙我們。所以我們應該「應周萬物歸於一法」;這是一念,「一念善能生無量」,無量善法也是從一而生。很清楚,只是在這一念間,這念間若通徹了,「一理通,萬理徹」,道理就是這樣,這麼簡單。但是,凡夫將它複雜化了,那就是複雜。又回過來,在人的身、口、意,這一念中。我們的身體的動作,身體一切的動作,一念善,你身的動作就是利益人群;一念善,我們口中所說無不都是法。這個身、口,是從我們的意,意業緣境,外面的五塵境來緣,一念的動作,它就是會起心動念,這個意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五根緣著外面的五塵境,一念善,疼惜萬物,這五根、五塵,我們一念善,善意起了,這個善念生,天地萬物我們都會很疼惜,能了解。

看看我們環保菩薩,看到的東西到底多少?天地之間,大自然的東西或是人為造作出來的東西,我們回收回來的,這都是善的身,意業,從外面的境界,我們將它疼惜,這是身、口、意的一念善,這就是「一動作」。一念隨善惡而造,善,就是這樣造;若是一念惡,身體就是造惡,口言惡,惡口、妄言、綺語、兩舌,光是在這個口搬弄是非,顛覆倫理,這就是口業所造的,造很多的無明,讓人無法去分真或假,這是從口業生。這惡業就是這樣,光是在這意念,身、口就是在這意念,一善,所動作的一切皆善,皆是造福人群;一念惡,一動作,無不都是禍害眾生,擾亂人心,這造業就是無量的惡業了。這就是我們應該要時時警愓,警愓我們自己。

《法華經》無不都是,佛陀一生的教法,法所歸納回來,就是要讓我們很清楚了解,分明這個意念動作間,我們若能清楚,人生,將人做好,自然來去善業、福業、智慧不斷,生生世世累增,若這樣,這個善緣,生生世世來結善緣,生生世世求佛法、增智慧,這樣愈來愈明朗,愈來愈清楚。煩惱去除、無明減少,惡業不作、善業累積,若這樣,這個因,染因成為淨因,慢慢接近佛法,法,我們會愈來愈明朗,我們的真如本性愈來愈開通,道理愈來愈明白。

所以佛陀就是這樣來來回回,無不都是累生世隨著眾生,這樣六道中來教化眾生,一直到應世,要「從法起應世之身」。我們說過了,就是法起應世,要在什麼地方,應什麼樣的因緣,他的正、依,依、正二報在那個地方,這是應這個世間,來借因緣度眾生。總是菩薩因行,累生世一直到佛果,佛的境界,所以說現在也是應世,在人間成佛,人間說法。人間說法四十九年,將近五十年的時間,從小法一直慢慢,引進中乘而大法,《法華經》開演了,寶塔現前了,來證明釋迦佛講《法華經》,道理真實不虛,證明佛佛道同,現在已經塔出現了,佛陀分身佛也已經召集了,一群一群一直來,都已經齊集了,現在已經開始要開寶塔的門。

寶塔開古今二佛
同合一座位
從法而起
應攝意歸真如法性
諸法從一而生
無量法亦為一
去來之相
一多無礙空實合一
方得見法身之本體
恆無始終

我們昨天也說過了,佛升虛空,因為塔在空中,佛也是要升空,手指一按,塔門開了。這已經開始要完全顯示了,真理的實相,開始要啟開。

所以,寶塔開了,「古今二佛同合一座位」,再下來,我們就能看到了。所以,「從法而起,應攝意歸真如法性」。將這個意,我們現在應該要好好地,分身佛也全都歸位了,我們應該是攝意,現在開始要攝意下來,我們的意要歸於真如法性,應該要體會通達,要了解,我們法性真如,真如法性。他的諸法是從一而生,《無量義經》,就已經向我們說得很清楚了,一能生萬,無量從一生,無量的法也是從一。總而言之,無量的法,就是從這一念開始,這個真如法性開始。所以,「去來之相,一多無礙空實合一」。經的內容,大部分都是這樣,要向我們描述,因為一能生萬法,無量法是從一生。所以,去或者來的相,是一生或者是多生呢?一生,佛,在人間是一生嗎?多生啊!從過去的無始以來,在人間成佛,成佛之後的未來,還有,還有很長很遠的路要走,還有多生,在這大宇宙間的小乾坤,生生世世,天地間,這個時間內,還是來去自如,所以,「去來之相一多無礙」。

從二千多年前的釋迦佛,再來人間幾世呢?不必去執著幾世。「一多無礙空實合一」,是般若智慧,體解大道,發無上心,我們一切無上心,就是無有相,既然永遠都無相,這不就是無礙嗎?所以「一多無礙空實合一」,這個真理是實,無生滅就是實,所以不論是空,或者是有,在佛法中,那就是合一。所以,「方得見法身之本體」。我們若能了解,了解這「去來的相一多無礙」,我們若能了解,能體會,見這個法身的本體,「恆無始終」,永遠永遠無始無終,我們應該要體會、要了解。

想,昨天,看看昨天的法,經文這樣說:「於是釋迦牟尼佛以右指開七寶塔戶,出大音聲,如卻關鑰開大城門。」

於是釋迦牟尼佛
以右指開七寶塔戶
出大音聲
如卻關鑰開大城門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再下來的經文,這樣說「即時一切眾會,皆見多寶如來,於寶塔中坐師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禪定。」

即時一切眾會
皆見多寶如來
於寶塔中坐師子座
全身不散
如入禪定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塔門開了,我們即時間在那個大會,大家仰觀佛在虛空中,仰視著佛,佛這樣一指開了,那個時間,同時,那個大會的會眾,都已經一眼就看到了,看到多寶如來,那個塔中,坐在師子座上,真正「全身不散,如入禪定」。這很快這樣就看到,會中見佛,所以大家很歡喜,心歡喜,就如歡喜得在散花一樣,心花怒放,很歡喜。

即時一切眾會:
即時在會之眾
此釋會眾見佛身
散華讚歎

這就是因大家能看到,寶塔中的古佛,多寶佛,這樣如入禪定,全身不散,這就是大家看到的,全身不動,如入禪定。

皆見多寶如來
於寶塔中坐師子座
全身不散
如入禪定:
顯如來法身常住
圓滿寂滅之相

所以「坐師子座,全身不散」,就是顯出了「如來法身常住」。這就是要向我們大家再強調,如來法身常住。「如來」,常常說過了,應如是法而來人間,應世在人間,叫做「如來」,就是應如是法而來。修行成佛的覺者,這叫做「如來」。如來,他的應如是法,就是表示法,真實法常住,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真理常住。所以「圓滿寂滅之相」。應這個一生,應這個法而來人間,為了要一大事因緣,與人間一樣,有世壽的限量,與人間一樣,有生、老、病、死的生態形象,與我們世間都一樣。但是,佛的法是不變,身形有變,從孩童的時代,變成了少年、壯年、老年,同樣的,這個行蘊是在人的身體中,人形就是相,就是這樣,隨著這樣變,但是,法是常住不變。

佛一生中,該說的法也已經說了,已經是圓滿了,但是,是寂滅之相,法,雖然這樣四十多年說過來了,還是寂靜清澄,這個真實法還是到現在,讓大家能清楚圓滿。世間有很多形象,同樣是法,但是,議論紛紛,什麼才是真法?其實佛法來人間,就是要利益人群,要淨化眾生的心,在人群付出而無染著,這就是真佛法。佛陀就是為了這樣來人間應世,所以「從萬法起應世之身」,「應周萬物歸於一法」,要普遍萬物,世間種種的事情,人、事、物,人的苦難有很多不同,要如何去應人間的苦,去拔除眾生的困難?這要很周遍,天地無處不在,應萬物歸於一法,那就是救度眾生。所以,只是在一念間,佛陀就是這樣來人間,是為一大事,也是圓滿了。說法,還是心都在寂靜之相,法本身就是寂靜,不論多少的「論」,不論多少的對錯,在法,它有它本身的真如,寂靜之相。看看如何去論,但是法的本身,真理的本身,是永恆寂靜不變的道理,這就是要大家看得到。

眾會皆見多寶:
會中人眾
皆見如來按指
多寶塔開
人人皆見多寶如來

所以「眾會皆見多寶」,已經看到了。其實,就說過了,塔,塔中佛,應該就是在我們人人的真如,真如本性,希望大家能得見真如本性。所以再說,「會中人眾皆見如來按指,多寶塔開」,會眾,大家都是這樣看到佛,真的是手一指,整個塔門就開,就如開城門一樣,開一個世界一樣。所以「多寶佛塔開,人人皆見多寶如來」。這個塔門既開,人人就看到了。

人人皆有座靈山塔
塔中皆有多寶佛
只是現在自心佛不靈
不能隨心按指
故塔戶不開
自性多寶佛亦不現

所以「人人皆有座靈山塔」,人人皆有靈山塔,這是大家都要會背的偈文,「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這是本來人人都有,人人都有這座靈山塔。「塔中皆有多寶佛,只是現在自心佛不靈」。昨天也說過了,我們現在,人人凡夫,只是發大心開始,發大心開始,我們還有多長的路要走?菩薩因行,現在才要開始。所以還未到佛果的程度。所以「現在自心佛不靈」,我們自己還沒辦法,一指開寶塔門,我們自己還沒辦法,所以「不能隨心按指」。我們自己沒辦法,「故塔戶不開」。所以,我們現在,知道我們有座靈山塔,但是我們靈山塔的門還無法開。所以「自性多寶佛亦不現」,因為我們的門還沒開,多寶佛所以還未能現前。這就是表示,我們還沒真正體會到,我們的真如本性,我們還無法通達,因為我們還有煩惱,我們還有無明。所以,煩惱無明還覆蓋著,惑,疑惑還有,所以我們塔門還無法開,還沒有那個條件這樣一指,他就現出,塔門就開。

昨天譬喻電,現在告訴你們電若都通了,只要一指,在科技面板裡,大家手上拿的,一指下去,我今天要看,到底世界地圖有多大,世界哪一個國家與哪一個國家,它的面積有多大,世界的風景等等,無不都是呈現在這樣一指,影像就出來了,所看的,樣樣都全看得到。但是我們現在,雖然這些東西,都現前讓我們看到了,不過我們還無法真實入它的境界去。就像那天,兩天前臺北的(慈濟)論壇,將影像(指論壇網路直播)打開,一指開了,就到臺北去了。那個境界,看到人在那裡講話,有聽到聲音,有那個境界在我們面前的相,卻是我們在花蓮,還無法這樣走進去裡面坐著,還不可能。

但是在那裡坐著的人,現在回到這裡;問他:「什麼人說什麼話,那個境界到底是長得怎麼樣?」這是已經走過的路,一提起了那個境界,可能大家的心境,心境與他的身所處的,很快就合一起來;沒有入境界的人,就是一知半解,有看到這樣的人在那裡,有聽到這樣的聲音,但是真實的境界是如何,不知。所以只是一知,是半解。就如我們現在聽法,聽,也是差不多是一知半解,或者是一聽,全都漏掉了。這就是我們法要入心,很不容易。

接下來再說:「又聞其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快說是法華經,我為聽是經故而來至此。」

又聞其言 
善哉 善哉 
釋迦牟尼佛
快說是法華經
我為聽是經故
而來至此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坐在寶塔的多寶佛,門,釋迦佛開了,多寶佛開始再出聲,歡喜,「善哉!善哉!」「很好,很好啊!釋迦牟尼佛啊,您的分身佛,就是法,全都會合來了。我就是為了要聽這樣的法,所以我來了。」這就是為聽法故」,所以請釋迦佛要趕緊講。

又聞其言:
善哉!善哉!
釋迦牟尼佛
快說是法華經:
塔初現時以嘗讚歎
今塔戶開重複說讚
故曰又聞
所以歎佛為快說經

所以「塔初現時」,就是這樣開始,多寶佛來讚歎。所以門開,「重複說讚,故曰又聞」。這是多寶佛,前面佛塔到了,他就是為聽法故,現在為了證明,在塔中也是「善哉!善哉!」,為聽法故,現在門開了,也是這樣重複來讚歎。這就是聽到的,讚歎佛,請佛快說。

快說:
一、
證前暢欲演本懷
二、
開塔戶後
即時更須速說心意

快說,第一就是證明前面,佛,釋迦牟尼佛將要講《法華經》,要暢演本懷那個時代開始;第二,「開塔後」,開塔門之後,「即時更須速說心意」。既然暢演本懷了,很期待我們的真如,就是寶塔,這個門趕緊開,開了這道門,能夠這樣聽到,能夠真正體會通達。

所以說「我為聽是經故而來此」,所以說,「言我此來」是為了要聽經,表示他來,現在這個地上,浮在空中,是為了要聽經。其實我們的真如本性也是需要,需要覺者為我們開塔門,需要覺者發出了他的聲音,趕緊叫醒我們,讓我們的真如本性,等待已久,能夠完全明朗起來,這就是古佛,我們的與生俱來的真如本性。與生俱來就是古佛,但是都在塔中,封鎖在塔中。現在就釋迦牟尼佛,現在來應世人間成佛,為眾生一大事因緣來說法。這樣,我們要借重現在的覺者,來開啟我們封閉很久的心門。

不知釋迦佛是不是這麼容易,一指就將我們的心門打開,這要看我們是不是,有長久的時間不斷累積,這個分身佛,就是佛的教法不斷地教化,是不是不斷地教化,累生累世,佛陀教化我們呢?我們過去的法,是不是有現在這個因緣,再匯集過來呢?我們這輩子再接受佛法,過去我們所聽的,是不是有匯集回來呢?有歸位了沒有?我們若是歸位了,就如電來了,一指,門開了,一指,這個平版就會現出了,那個很多天下的形象(資訊),就現在面前。是不是有辦法呢?這要看我們的心,是不是有時時在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