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認識和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台灣慈濟科技大學親善大使團,趁著今年暑假,來到馬來西亞展開人文交流活動。除了到新山的馬來文化村,親身體驗馬來同胞的衣食住行,也見識了印度文化的獨有魅力。
◎ 親手染繪峇迪布 製作時效成考驗
臺灣慈濟科技大學親善大使團,每年利用暑假,在新馬進行兒童劇巡演,來到新山站。演出前兩天,新山志工帶大家來到位於拉慶工業區(Kawasan Perindustrian Larkin)的馬來文化村(The Malay Cultural Village),認識及體驗馬來甘榜文化。
慈濟科技大學的學生們,頂著烈日,來到馬來西亞柔佛新山的馬來文化村。這裡空氣悶熱潮濕,完全沒有任何空調,只有幾把風扇,同學們都揮汗如雨下,更能感受大馬的「古早」氣息。
導覽員介紹南島文化中的傳統染布方式——峇迪(Batik,意即蠟染)布的製作過程,說明其用途及文化背景。聽完講解後,學生們大顯身手,在已勾勒出圖騰的布料上體驗彩繪蠟染,製作峇迪布。染繪過程講求速度和精準,大家第一次動手做,時間掌握成了他們最大的考驗。
完成後,再拿到太陽底下曬乾。工作人員繼續將完成的峇迪布裝訂好,讓同學們帶回家當紀念品。學生何軍佑說:「峇迪布很像傳統的染布,它是顏料這樣填過去,然後畫就會這樣暈開來,深淺度有點難掌握,那個蠟就是要很快,如果沒有很快的話,它就會糊掉。」
他也表示,來到馬來西亞,看到不同於台灣的多元文化,也一時難以分辨華人以外的族群。也看到同校的馬來西亞籍學生能說好幾種語言,讓他很想向他們學習。
◎ 馬來音樂 傳統舞蹈 豐富藝術遺產
同學們圍繞著舞台,聆聽著導覽員介紹南島文化傳統竹製樂器「昂格隆」(Angklung),並在馬來傳統樂隊的伴奏下,大家一起唱出馬來西亞家喻戶曉的民謠〈Rasa Sayang〉(意即感覺愛、疼惜)。接著,同學們被邀到舞台上,和馬來舞蹈工作者一起跳了一首馬來舞曲。
猛烈的太陽把馬來傳統高腳屋曬成了烘爐,同學們頂著高溫,依序進入皮影戲展示廳,導覽員向大家介紹南島文化中的傳統戲劇:皮影戲(Wayang Kulit)。了解基本的操作方式後,學生們還即興呈現一齣皮影戲。
同學們也玩起馬來傳統童玩——馬來播棋(Congkak)和丟沙包(Batu Seremban),感受到馬來民族獨有的藝術文化。學生胡孟慈就說:「能體會不同國家的文化風格,在自己的國家沒有看過,很特別。大家是不同種族,但還是在同一個社區一起生活,感情都是還很好,就像台灣也有不同的種族,大家還是相處很融洽。」
兩位同學被選中穿上傳統婚嫁禮服,大家感到新奇,紛紛與這對「新人」合照留念。扮演新郎的學生王俊泯分享,對當天接觸到的異文化感到新奇,像皮影戲,其形態、支架,都不同於台灣皮影戲;曾經接觸過藍染的他,也對蠟染的方式感到特別。
◎ 多元民族大熔爐 學習尊重與包容
回到新山靜思堂,同學們馬上變身,秀出大馬各式民族服裝,還跳起了傳統印度舞蹈。學生紀慈倫說:「以前都一直知道就是,馬來西亞有三個大民族,可是不知道,他們的服裝會變化那麼多,各有特色,可以穿到這些服裝,就是很難得。」
一趟文化之旅,除了體驗異國人文風情,也讓這群來自台灣的親善大使,見證人與人之間不分種族、和平共處的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