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處眾入群無礙,入塵勞中不染,善學利益眾生,必假方便為行,應世大事度眾,善施方便應機。」
用心想,也要用心聽,更要再用心體會。行菩薩道必定是不離人群,「菩薩所緣,緣苦眾生」,不要忘記了,這就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育,也是對弟子的期待,這是一大事啊,所以我們必定要在人群中,所以我們要時時鍛鍊出,這分「處眾入群無礙,入塵勞中不染」。
我們要知道,世間人群,人人各有人的觀念、見解,各人的觀念、見解,都是各不相同。凡夫的見解全都是去染著塵勞,在塵勞中,「塵勞」就是紛紛擾擾的世間事,哪一個人沒有受到,這紛擾的世間事,來染著我們的心呢?人人都有啊!但是,我們要很清楚,塵勞中我們被染著,煩惱、無明重重疊疊,所以我們一直在無明中,因為這樣,我們不得覺悟,因為這樣,我們每天的心,都是隨著人、事、物,煩惱、無明,這樣起起沉沉,起起落落,很辛苦,所以我們要學佛。
我們既學佛,就是要受佛的教法。佛法譬如清水,淨水能來洗滌我們無明垢穢,所以這種紛擾塵勞世間事,唯有佛法能來幫助我們,洗除我們這些煩惱、無明。法,要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法,要在我們的心裡。不論是看到人、聽到聲音、接觸的事物,我們必定內心的法要存在,聽一些無明、是非、煩惱,我們要用,我們所存在內心的法去應對。煩惱、無明來了,法水將它洗除了,自然眾生拋出來的煩惱,法水應對,就將它洗除掉了,能夠幫助眾生洗滌種種的煩惱。我們用這個法去幫助他,幫助完了,煩惱過了,我們的心清淨無染著。我們就要學這樣的功夫,所以我們必定要法常常在心裡,我們才能善解,我們才能智慧了脫。所以,善解就是覺悟的道路,我們不善、不解,煩惱一直就是,囤在我們的心裡。所以常常告訴大家:「善解啦!」善解,煩惱就去除了。善解,我們才能提出一股的力量,眾生的苦難,眾生的煩惱、無明造成的苦難,我們要如何去幫助他們呢?我們要保持著內心這念,一股的法水清泉,要如何保護我們的心不受塵勞來感染,我們還會,我們的法水清泉,也能去洗滌,對方那個心靈的煩惱,這就是我們要學。
接到慈濟人在塞爾維亞,難民發放的情形。因為歐洲的慈濟人在那個地方,是當地的時間,(二0一六年)三月十日了,這一天他們工作的過程,寫回來報告。這天在塞爾維亞的報紙大篇幅,在頭版大篇幅刊登著,慈濟人在塞爾維亞,在那個地方發放。塞爾維亞報紙刊登出來的,是希德那個發放站。人與人之間很溫馨,幫助人的人,那個態度是那麼的低調,那麼的放下身段,充滿了彼此的笑容;接受的人,那分感恩的態度;付出的人則是充分友善的愛。看到那個畫面,整張報紙,差不多都是在報導志工,就是在塞爾維亞與難民互動。
它的內容這樣說,它說,慈濟已成立五十年了。這是塞爾維亞的報紙,這麼報。它說,任何一個國家有了災難發生,慈濟的志工,就會投入救災的工作。它又說,這次敘利亞難民的危機,慈濟的足跡,就是足跡,已經在約旦、在土耳其,還有德國,都可以看到慈濟,在敘利亞難民群中,這樣在付出的足跡,現在還在塞爾維亞這樣在付出,當然,整大張報紙的報導。可見十天的時間,他們從關關卡卡,很多不好走的路,但是他們也是這樣這麼順利,一關一卡這樣走過來。
就如那一天我向他們說:「大家辛苦了。」他們的回答我,就說:「身體雖然是累,不過我們大家很歡喜。」確實看到大家很歡喜,在視訊裡面看到人人席地而坐,這樣坐得滿滿的空間。十二個國家的志工,在那個(視訊)畫面上,集合在塞爾維亞,看起來,人人每一個面孔中,都是散發出了那分慈祥、歡喜,那個面孔,大家都是很燦爛,真的表達出歡喜。所以,這次他們在塞爾維亞,關懷難民,當地的難民委員會,他們幫助我們很大,而他們也很感動,所以慈濟志工很順利,在這十天的時間已經發放出,二千多(套)的衣物,在一個一個的難民身上,親自披上了溫暖的衣物。
他們說,他們在這逃難過程中,增添了他們一分的溫暖。這是在他們這樣逃難的過程中,所得到這分如親友的關懷,這種的溫暖,這種的友誼,真的很寶貴。二千多人,所以在這當中,這個地方的市,市府(斯雷姆斯卡米特羅維察巿),就是市長等,希望能與慈濟人互動,想要了解慈濟人如何能做到,到底是如何運作。這是市政府有這樣的要求,要與慈濟人見面,所以在(三月)十日這一天,慈濟人就要,距離,搭車還要一個多小時,德國的范居士(范德祿),還有英國,還有法國,還有……,總是幾個國家的代表,就這樣一輛車去拜訪市府。因為塞爾維亞也是同樣下雨,下大雨,到比較中部,就是大水災,市長也是下鄉關懷,所以他們到的時候,市長不在,不過是副市長來接見。看到那個相片(簡報),市長室是在樓上,我看到范居士,德國范居士,還有楊居士(楊文村),一群人要上去樓上。大家當然沒問題,范居士要走這樓梯,實在很吃力。楊居士就這樣很溫馨的,把他牽著很親,一家人,互相疼惜、照顧,這樣陪伴。所以我們自己的人,就是這樣表達出這分人與人之間合和互協,我們自己就是一群的一家人。這種疼愛、互動,看在他們的眼裡也是很感動。
所以到了那個地方,真的他們很隆重,這樣來招待我們,他們也是一群人要來了解,我們慈濟到底是如何運作,能在國際間任何一個地方,所付出就是全都一樣,這分誠意,這麼的溫馨。不論是在約旦、在土耳其、在德國,也是一樣,現在來到塞爾維亞還是這樣,他們見識到了,慈濟人就是這樣處眾入群。哪怕重重的困難,在他們這分誠意的心也是無礙,無礙到他們的心境,而且付出是那麼細膩,給災民的東西,總是那麼合身,人人穿著、戴著都是很滿意,所以他們很感動。
在這難民委員會,還有市政府,向慈濟人要求,是不是慈濟,能再增加幫助的範圍呢?他們所要求的,就是為難民設想,換洗的內衣物,希望慈濟能提供。再者,他們在那個地方,停滯在那裡,吃那麼久的乾糧,吃得很痛苦,希望慈濟是不是能,幫助他們換一個口味,讓他們吃得歡喜一些。慈濟人這些都接受,所以他們已經去採購了。採購不同的口味,採購可以加熱的食物,衣服等等,有求必應,只要是災民需要。
本來兩三天前的視訊,他們就有這樣提起了,衣服是可以,食物可能有困難。現在他們已經提出了,我們是不是能夠提供,這樣這樣的食物給他們呢?我們去採購之後,又拿來給他們看:「這樣這幾項可以嗎?」可以!我們就開始可以發放了。又有提出要求,因為往南部;就是他們現在,是在他們的國家北部裡。他們說:「這樣再往南,雨下很大,有水災,希望慈濟是不是能去勘災?是不是能夠去幫助他們呢?」當然,那一天聽到中部有災難,我們也是想,是不是有辦法勘災?剛好在當地三月十日這一天,救災委員會也有這樣的提起。但是我們在那個地方的,歐洲慈濟人紛紛,;所訂的時間,十天,必須要回去了,所以留下來的有十六人。十六位就開始,按照要怎麼做的方式,那就是繼續,多數都是波士尼亞的志工,這實在是因緣不可思議啊!看到他們在那裡做到可以這樣,和難民這樣打成一片,在希德(火車站難民營),那個地方,有的人留在那裡,停滯在那裡的難民苦不堪,他們就與他們在一起。
因為這幾天進出的人就很少了,要出去的無法出去,要進來的無法進來,他們就這樣,在那個地方,和那些難民打成一片,孩子很愛這些人,我們的慈濟人,像一家人一樣。進到他們那個,暫時安頓的帳篷裡面,很多人,都是淋濕的衣服,都是這樣披掛著,人也是躺在那裡,衣服都是濕的,看了是不捨。難民的生活,苦、苦,苦不堪啊!這群慈濟人來自遠方,遙遠的地方,不同的國家,他們千里迢迢,來到那個地方會合,只有一個目的,為了進入難民群中去。所以,處在難民群裡,這十幾天的時間很辛苦,但是他們還是歡喜,看到大家得救濟了,看到大家的苦難,知道自己的福。所以「處眾入群無礙,入塵勞中不染」。因為他們有的人要回去,他們就回去,也有不少人回去,現在剩十六個人在那裡。當然,回去之後還會有人來接,視環境需要,他們會再這樣繼續輪流進來。輪流進來、輪流回去,所以來去都沒有障礙,出入也不受什麼樣的煩惱污染,只是多付出,增長一分的慧命,得一分的法喜,所以這就是「入塵勞中不染」、「處眾入群無礙」。這就是菩薩,「菩薩所緣,緣苦眾生」。
要能做到這樣,任何一個國家,付出都是一樣,那種真情禮義,那個誠之友誼,這不是容易。所以,塞爾維亞,他希望能夠了解慈濟,運作的方式,怎麼能這麼多國家,接觸到慈濟人,都是這樣的評語呢?就是對慈濟的印象會那麼好。這就是要「善學利益眾生」。我們就要學,學方便法,就是「必假方便為行」。「假」就是借,借這方便法來走。這就是佛陀的智慧,教育我們眾生,給我們的法就是這樣。教育我們,法真誠入心,要用真誠的大愛去付出,借這個人間的道場,來磨練我們菩薩的真心。這就是要借方便,借這個人間道場,來成就我們的道業。
所以說「應世大事度眾」。我們應這個世間的大事情。看這難民潮,不就是大事情嗎?天災人禍,這就是人間的大事啊!在這種人間大事,能有人間菩薩,應這大事而入國處眾。不論它是什麼國家,他們能看了感動,自動發給你們NGO的證件,又要學我們怎麼做,這不就是,這個好的方法,愛的,已經度入他們的心了,如何去繼續愛人,用這個方法,來面對著最需要幫助的人,這個法,他們也得了。
所以「善施方便應機」。這個機會、這個時代、這件事,這一大事,我們應這個機會去付出,這也是佛法中,希望我們做得到,「利益眾生」,借重人間道場,來成就我們的菩薩道。這群菩薩,我也是很感動。一直到了要離開時,他們沒有忘記了,那時鍾居士(鍾家隆)回來花蓮時,就託他五十周年的徽章,請他帶回去。他也是做到了,大家要離開時,他就發,一個一個,所有志工五十周年的徽章,還有師父的感恩信,一封信,這樣感恩他們。大家離開雖然依依,卻是皆大歡喜。這是要回去的人,雖然依依不捨,也已經十多天了,應該要回去,再來,這是大家約好了。這幾個國家,大家要輪流,因為之後,在(塞爾維亞)中部、南部的那個災難,水災過後,還需要繼續下去,所以他們的行程,先回去再來。進出自如無礙,這是很感恩,這叫做菩薩道。
來,我們來看前面的(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諸比丘諦聽,佛子所行道,善學方便故,不可得思議。」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諸比丘諦聽
佛子所行道
善學方便故
不可得思議
《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釋迦牟尼佛,讚歎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叫大家要好好聽,佛子,那就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以及發大心、行菩薩道的人,總是都這樣走過來的,他們大家都是「善學方便故」。這是「佛子所行道」,所有的菩薩走過的路就是這樣。「善學方便故,不可得思議」,這不是普通人有辦法了解得到。
來,接下來再說,這段(經)文:「知眾樂小法,而畏於大智,是故諸菩薩,作聲聞緣覺,以無數方便,化諸眾生類。自說是聲聞,去佛道甚遠。」
知眾樂小法
而畏於大智
是故諸菩薩
作聲聞緣覺
以無數方便
化諸眾生類
自說是聲聞
去佛道甚遠
《法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這段(經)文,我們要知道,「知眾樂小法」,像富樓那,或者是在弟子群中,也應該有不少,已經發大心,立大願,同樣他們還是同事度,同樣在比丘群中在生活。光是舉富樓那, 他就已經發大心了。所以,他們了解眾樂小法,「知眾樂小法」。大家知道我自己是發大心,不過,大家還是停滯在小法裡。發大心,要如何能發大心?「大心佛子」,就是佛陀的弟子已經發大心,因為他學會佛陀,「廣大之智慧,通達一切之事物諦理」,這都是已經通達佛陀他的大智慧,而且一切事物諦理都很清楚了。
大心佛子
廣大之智慧
通達一切之
事物諦理者
普入佛慧
通達大智
本行皆成就
佛陀的智慧,虛空法界、宇宙天地間,哪件事他不清楚了解?佛陀還是一樣,用他內心要說的話,布達給大家了解,聽懂的人都能清楚了,佛陀的心胸就是廣大的智慧,通達一切事、物的真理,這是佛的智慧。這些大心弟子,發大心的佛子全都能了解,「普入佛慧,通達大智」。同樣能體會佛陀,這樣,通達了這個大智慧。「本行皆成(就)」。其實,這些發大心的弟子,與佛心已經對等起來,差不多與佛的心同樣,只是還沒像佛大徹大悟而已,但是這念心已經與佛心對等,接近佛所體悟的道理。
言大智者:
是佛大悲智
諦解苦空無常
佛大慧心
體眾生具真如深廣
故名大智
因為佛的大智已經體會了,人間一切都是苦,都是空,是無常。佛陀的大智慧體會得到,瞭如指掌,這是大智。智是分別智,能通通了解,分別人間苦、空、無常,這種真諦的智慧。再了解「佛大慧心,體眾生具真如」。佛陀的智慧,這個慧是平等慧,他體會了眾生人人本具佛性,本具真如,人人都有這個深廣的真如智慧,所以這些佛的大弟子,也就是佛子,已經過去生中無量數劫,都是這樣不斷不斷在行佛道,入人群,同樣都能體會到。所以,佛子的心,已經通達佛的大智,大悲智體解苦空無常」,也能了解,「佛大慧心,體眾生具真如深廣」,所以這叫做大智。大智,就是這些小乘法的人很怕,怕了解這麼多事情之後,自己若做不到呢?所以他們就是畏。雖然知道,但是怕做不到。所以「知眾樂小法,而畏於大智」。
知眾樂小法
而畏於大智:
大心行者
知眾小畏大
大智方能荷擔大法
是菩薩事
聲聞小法獨善易修
諸菩薩知眾樂小
故隱其圓極而取證
知眾畏大
故亦作聲聞
於菩薩法不生好樂
知道這些人都是這樣,所以不敢接近這個大智慧,所以「大心行者,知眾樂小畏大」。「大智方能荷擔大法」,這樣叫做「菩薩事」。真正的大智慧,才有辦法去承擔如來的家業,行菩薩事。菩薩所要承擔的事情是這樣,我們剛剛說過了,如這樣入難民群裡去,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環境裡,要能做到這麼圓滿,皆大歡喜,這種的菩薩事豈是那麼簡單呢?所以,人間的菩薩做到了,當然這不是行不通的法。佛陀來人間說法,就是我們都行得通,只是一念心,願意做,沒有行不通的法。所以「聲聞小法獨善易修」。聲聞小法,他只是「我了解這樣就好,我這樣修行比較簡單」,這是獨善其身的人。
所以「諸菩薩知眾樂小,故隱其圓極而取證」。這些菩薩知道,本來他們早就能脫穎而出,但是為了要與這些人在一起,要不然他們已經,所修的行,早就得佛授記了,本來他們的內具菩薩行,已經所修的是很圓滿,極圓滿了,應該能取證覺悟,就是為了要和大家在一起,要來度大家。這是發大心的菩薩,願意這樣隱大現小,隱著菩薩的行,現這聲聞身同伴。所以「知眾畏大,故亦作聲聞」。知道大家都還很怕,怕佛陀點他們人人要當菩薩,所以知道他們怕,所以他們大家,這些佛子,發心行菩薩道的人,還是一樣現這個聲聞的身。
「於菩薩法不生好樂」。同樣不敢展現出「我要行菩薩道」,大家靜靜,默然,不敢接受,他們也是靜靜,默然,不敢接受,用這樣。其實已經平時就是,做佛想要做的事,說佛想要說的話,都在外面這樣在度眾生了,所以這就是慈悲,回到僧團,就要與僧團同樣的生活,出去到外面,就有這種大將之風,可以去度化眾生,這就是很了不起。
下面說,「是故諸菩薩,作聲聞緣覺」。是因為這樣,才會他們的身行,現在還是聲聞、緣覺,這就是「菩薩化身,示現作聲聞、緣覺」,其實「內祕菩薩行,外現是聲聞」。
是故諸菩薩
作聲聞緣覺:
菩薩化身
示現作聲聞、緣覺
聲聞之人
怖世間生死之苦
願求真空之涅槃
是名聲聞畏苦障
「聲聞之人,怖世間生死之苦」。這些聲聞很怕,怕這個世間還有來來回回,輪迴在這六道裡,他們很怕,所以他們才會,一直守在獨善其身,不敢入人群,擔心被人群影響、受染,所以他們一直不敢踏出去。所以「願求真空之涅槃」,只想要求個空。這就是「聲聞畏苦」,障礙他們再踏出一步,行菩薩道。這就是大家很怕辛苦,再來人間真的是苦、空、無常。
「菩提薩埵」,就是「大覺有情」。
菩提薩埵:
大覺有情
覺有情等
謂是大心求大道之
大覺有情人
又薩埵為勇猛之義
勇猛求菩提
故名菩提薩埵
又譯作
開士,大士等
我們世間人,菩薩不是泥土塑的、木料雕刻的,不是,他是人,「大覺有情」,還是有情的人。就是「大心求大道之,大覺有情人」,這叫做「菩提薩埵」,就是菩薩,覺悟的有情人。再者「薩埵」,就是勇猛的意思,就是敢走出去的人。這覺有情,眾生苦,不忍心,所以很勇敢走出去,叫做「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非常的勇猛精進,求「我絕對要成菩薩,行菩薩道,到佛的境界」。這是很勇猛,有智慧、勇猛的人,叫做「覺有情人」,也就是「菩提薩埵」,翻譯作「開士,大士」,都可以說。我們說「菩薩」,我們也能說「開士」,已經開悟的人,或者是說「大士」,已經超越一般人的見解,也是做超越一般人不堪做的事,他能堪得忍耐去做,這叫做大士。
以無數方便
化諸眾生類:
以諸無數萬億方便
化誘一切眾生之類
「以無數方便,化諸眾生類」。用種種的方便,「無數萬億方便」。這個方便法很多,「化誘一切眾生之類」。
所以「自說是聲聞,去佛道甚遠」。自己一直都說:「我就是聲聞。」了解這就是聲聞,離佛道還很遠,他不敢說:「我已經發菩提心了,我已經行菩提道。」他不敢這樣說,因為他很自謙、禮讓,在人群中、僧團中,他還是同樣口說:「我是聲聞,我所體解的是聲聞法,我離佛道還很長。」其實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已經行在大智、大覺悟的境界裡,得到佛陀這麼的讚歎,所以我們應該也要讚歎。讚歎身體力行,為苦難眾生付出的人,我們也是要好好讚歎,我們自己也做得到,要自我勉勵。時時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