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小根機受權教畏懼大法,新發意菩薩聞教法憶持, 親近善知識一切說法處,初心一念勤修向正道法。』
要用心!『小根機受權教畏懼大法』。佛陀循循善誘, 但弟子就是守在自己,心無法啟發出利他、大根機的心態, 一直都在小根小機之中,所接受的就是權教。佛陀教育, 隨順他們的根機,他們也就這樣守住了,『我歡喜,我願意, 我就是這樣修行,安住自己,不要再來人間,人間苦不堪啊! 只要能逃避不要再來人間,這樣就好了。』這就是小根機, 獨善其身。
佛陀時時都是在施大法,小根機的人卻一直不敢接受, 因為他畏懼大法。佛陀為上根機的人開示利己利他, 自己自修還要廣度眾生,修善法,持善戒。儘管佛陀四十多年來, 不是沒有應上根機的眾生說法,也有這樣的人也能接受,發大心。 但是偏偏就是隨佛受教在僧團裡的,總是啟發不起來。
因為僧團中人人都知道,輪迴於六道或五道四生,很辛苦, 由不得自己將來是在胎生或卵生,或者是濕生之中, 一不小心就容易落在四生五道中,他們知道這是很苦的事情。『 一失人身,萬劫難再』,他知道,他就是盡這個身形, 希望能去除煩惱,不要再結緣了;萬一與眾生攀緣得不適當, 情脫軌,緣脫序,就容易再墮落。所以他們覺得:自己守好, 不要脫軌序,不要脫了規戒,與眾生攀這種纏綿的緣。這樣的思想, 所以他們就不敢去接觸人群。
這是小根機的人,了解佛法,『知其一』, 知道就是這樣輪迴生死苦,『不知其二』,不知道應該要再鍛鍊。 鍛鍊,最好的道場是在人群中,你怕眾生,才要入眾生群去, 在眾生群中去自我磨練,遇到這樣的境界,我是不是有能力, 有堅定的信心,守護自己的心,不會受外面誘惑了。今生此世, 自己應該了解道理了,才要趕緊入人群中去磨練。
如常常譬喻的,要成就一個很尖端、精細的物質,必定要經過火煉, 哪一件東西沒有受過洪爐熱火呢?鐵類、五金等等, 都是要經過洪爐熱火,才有辦法變成很精密儀器, 這樣精密的器具沒有一件不是經過洪爐熱火。
在人群中就如洪爐熱火一樣,我們有如金屬、鐵類, 同樣要經過鍛煉才有這個質,若是沒有經過洪爐熱火, 無法完成精密的東西。我們修行也是一樣,我們有真如本性的本質, 為了將無明煩惱雜質去除,我們才要入洪爐,去受熱火捶打, 讓我們完成了這麼精細、有價值的東西。
同樣的,鑽石、寶玉等等的要展示出來給人看,或者是要標出價值, 這也是要經過石頭來磨、刀來切,若不是石磨、刀切, 哪有辦法有這麼價值連城的寶石呢? 我們人人含有這麼有價值的真如寶藏在內心裡,卻是只用其形, 沒有用其質。我們的質本具佛性,我們的形是隨著因緣, 生生世世在五道四生中形態的變。其實人生才幾十年, 其他的生命更短。
知其一,不知其二,知道輪迴苦,不知道究竟的樂。 究竟的樂就是要磨出我們的本質,回歸我們清淨的本性, 讓我們的性能夠回歸虛空法界,無事不知,無物不曉, 這才是我們的本性。但是我們現在開始修行,在小根機中受權教, 我們一直就是這樣。有緣的人,接受佛陀的教法,在分段生死中, 有段段結緣的導師帶我們,才有辦法今天還坐在這裡聽法, 若沒有這樣一段一段的結緣導師, 可能我們今生此世還不知道人在哪裡呢。
所以能夠聽法,就是還有因緣,利根機的人聽得進去, 是長久鍛鍊來的。我們每一生世要很用心, 好好將這粒種子收入我們的八識田中, 期望有朝一日能回歸到第九識。這必定要進入大法, 所以菩薩發心於菩薩道。每一生世都要發心,當我們發大心時, 那就是新發意菩薩,我們已經開始讓佛法入心來了。
新發意菩薩就要聞教、受法,時時憶持所聽的教法,一定要入心, 將法度入心來,常常要記得,不只是記得,還要信受奉行。 我們的信根要深,且拳拳服膺,舉手動步、開口動舌, 要常常記得我們所接受到的教法。如何說話,是該說的話嗎? 就應該要說;不該說的話嗎?時機未到,就不能說。
這在前一段時間就說過了,︿譬喻品﹀也說非人、非時、非地, 不該說的法也不能說。因為眾生根機不夠,你一下子就跟他說了, 他修養不夠,知其一,不知其二,他根性淺薄,了解到的訊息, 就到外面去散播。我們過去說鈍根,很遲鈍,『五鈍使』與『 五利使』,這樣的眾生雖然學法,但他還無法很了解。鈍根者, 他接受到法,若一點點偏差,就會『差之毫釐,失於千里』, 或者是借此法就去應用在其他的目的。所以, 我們講法必定要好好地憶持,受法的人也要好好地憶持, 該說或者不該說,我們都要很用心。
新發意菩薩,同樣有『鈍使』、『利使』在內心裡,這個意念, 煩惱還未盡除,所以接受的法,我們要能了解。對人、對根、對機, 佛陀就要用很多心對根、對機逗教,何況我們面對著芸芸眾生, 自己若沒有很小心說話,或者是對方的滿滿煩惱還未除去, 我們隨便說,有時候也會敗壞了他的善根,或者是再傳出去, 有時候就會生起誹謗。所以,說話、聽話,要對時、對機、對地, 這就對了;若不對人、對時、對地,有時候也會被誹謗, 我們要很小心。
我們是新發意菩薩,我們要發心,我們聽法、受法,聞教受法, 我們要好好用心憶持,常常記得。跟你說的,記住喔!該做、 不該做,該說、不該說的,大家要好好記住,這樣我們才能很平順, 走過這分受法亦度眾。我們若不接受法度入心來, 如何施教於眾生呢?所以新發意菩薩也要很用心。
既然發心行菩薩道,必定要時時親近善知識,善知識說法的地方, 我們一定要親近。我們要『親近善知識一切說法處』。 現在有人來了,有人在聽,我們應該要好好把握機會來聽, 別人怎麼問,怎麼答,現在的時代、現在的人間, 有很多很多人事物的過程,無不都是法。善知識,不論是當機者、 啟機者,他們在問的,這些都是善知識;回答的, 人與人之間互相啟發,這也都是善知識。
聽法之後,大家再來讀書會,讀書當中互相啟發, 這也是互為善知識。『我聽,我的感覺是這樣,你聽, 你的感覺是那樣。你的譬喻很好,你能受用的,可能我也能受用。』 讀書會也好,或者是聽法之後,彼此分享,我們能多聽、多了解, 大家的感受、彼此的心得,這都是善知識,我們要多親近。 在親近法、接受法之後的心得分享,這都是『善知識一切說法處』, 不是三姑六婆,傳播是非,是真正聽法,彼此分享的感受。
『初心一念勤修向正道法』,我們初發心這一念,就是要長長久久, 要勤修、要精進,要向正道法,必定要很用心。看看人生無常事多, 若能每一個行業,除了對眾生有利益外,又真正勤修精進, 對人間有助益,救人、救世,這都是善法。
聽聽,一百多天前,四個多月前,八仙樂園粉塵爆事件(編按: 二0一五年六月二十七日),那段時間,為了這件事, 驚動了社會多少人。一時的無常,瞬間粉塵爆, 四五百位年輕的孩子身體損傷,四五百個家庭的父母心痛。 四五百個患者要分送到不同的醫院裡,每一家醫院的醫護團隊, 要如何發揮他們搶救生命的良能呢?
那一分愛心,要對準這種傷害,如何為已經面目全非的全身治療, 皮膚都破壞了,外在的感染,讓他內在器官慢慢在敗壞中。 外在的痛苦不堪,能夠想像那好比剝皮地獄。地獄中有剝皮地獄, 寸寸的皮被剝,每天的換藥不就是剝皮地獄嗎?那之痛、之苦啊! 痛與苦,如何承受?
受傷的人是這麼痛苦,為他治療的人也不輕鬆,壓力更是大, 生命在搏鬥,他就是要非常謹慎、用心地投入在這樣的生命中。 臺北慈院接受了十三位重傷患者,全身百分之九十多、 百分之八十多、百分之七十多面積的燒燙傷,想想看那壓力。 光是一床,要為他換藥、治療,就要十多位的醫護人員。
那一天行腳到臺北慈濟醫院時(編按:二0一五年九月二十二日), 醫師群、護士,醫療團體共聚一處,描述那時候照顧患者。 其中有一位(林思葶)昨天出院了,她已經住院一百二十五天了。 開始那段時間,X光片拿出來看,內臟,肺部還是很乾淨, 不到一天,再看X光片,肺部整片白, 這就是表示生命現象已經到達了危機,等於是敗血症開始現前了, 體內感染了,整片肺才都白了。
我們的大醫王,整個團隊凝聚起來,每天每天都是為了生命在搏鬥。 幾十人在那空間擠得滿滿的,一天兩次的會,報告如何治療、 如何用藥,一直用到真真正正是『鑽石級』藥品,很貴! 這種藥能預防病毒,一支藥十五萬元,一天要用兩支,三十萬元。 生命不是用錢來評估,該用就要用。像這樣,發揮良能, 為了搶救生命。
我們的醫生分享,他說每一位大醫王就如船師,為了病苦、 傷病的人,要如何拉拔他,度過生死河。他用佛法來比喻他的使命。 多少團隊合成一大團隊,為了搶救一個人的生命, 何況是十二個病患呢?原本十三位當中, 有一位到院就已經宣布沒辦法,還是一直照顧到三四天後,她往生。 活下來的這十二位,也是很嚴重,想想看,有多少人在搶救。 實在說來話長啊!
分分秒秒的時間,寸寸的地方都擠滿了人,『葉克膜』(編按: 體外循環維生系統,ECMO)用了一段很長的時間。『葉克膜』 就是代替維持他的生命,生命線上若不是很急需要的,不會用到『 葉克膜』。反正全身都是管路,整個床邊都是儀器, 要多少人去照顧,去操作,多少人在身邊?在窄窄的幾尺寬, 擠了十四個人(醫療人員),周圍又都是儀器。所以,寸寸地方, 分分秒秒,無不都是為了這個人在生死河拉拔, 真的是發揮了這一分守護生命。將佛法用在傷與病, 用在生命內外的搶救。
所以說,初發心一念勤修,一群的大醫王,醫療團隊、白衣大士、 麻醉、營養師以及藥師等等,全部合起來,一大群人各盡他的本領、 盡他的使命。這種勤修,不斷不斷要再去了解到底還有什麼藥, 到底要用什麼方法,用正確的方法來搶救一條條的生命。終於昨天( 編按:二0一五年十一月一日)粉塵爆的病患全部出院了。
出院,我們還去看他家的環境,沒有安裝冷氣的地方要安裝, 空間要如何消毒,有障礙的空間如何補填、修整好,讓它無障礙、 無感染,還要有冷氣。我們去每一位患者的家裡,看他住的環境, 這實在是很用心,愛的能量真的是很高。所以說, 沒有一項不是在修行,我們時時刻刻要很用心。
人生都在險道上,我們要怎麼走?步步踏實。有的人很懵懂, 偏偏走在險道上,也要有一群人時時提醒著,時時將他保護著, 所以在險道上需要有導師,需要有帶人的人。人間道上需要有佛、 需要有菩薩,佛的教法一定要在人間,讓我們能走過險道,很平坦, 免得由不得自己在四生六道中輪迴,所以我們一定要將法聽清楚。
前日的經文,導師『善知險道通塞之相,將導眾人欲過此難。 所將人眾,中路懈退』。
在這當中,前面的經文,『白導師言』,走這麼久了, 我們大家很累了。
⊙『白導師言:我等疲極而復怖畏,不能復進,前路猶遠, 今欲退還』。《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而復怖畏』,不只是累,也是很怕,我們無法再走下去了, 因為前面的路還那麼長,大家很累了,向前的路那麼長,還要再走, 我們也很怕,所以想要停下來。這是昨天我們說過的。
接下來經文就說,『導師多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 云何捨大珍寶而欲退還?』
大家經過這個險路的目的,不就是要到珍寶處嗎? 就如很多人說要去探險,為什麼要探險?因為前面有寶, 甘願走過一段險難的道路去尋寶。以前常常有這樣的電影, 現在我就不知道了。同樣的道理,現在要找到我們的真如本性, 我們必定就是要走過這樣的路。路是長長久久、生生世世在走, 為了要找出真如本性,我們必定要走這樣的路過來。
所以,導師就想,用很多方便來讓這些人能再提起精神,再向前走。 所以『作是念:此等可愍』,這些眾生實在是很可憫、很可憐, 為什麼明明知道人生就是這麼危險,失去一念,那就是步步皆錯, 還是要再墮落?明知這種的險道,為什麼不謹慎地走,就能走過了, 為什麼要停下來呢?『云何捨大珍寶而欲退還』, 為什麼要停在半路?再進一步就能到珍寶處了, 為什麼不願意向前呢?
這是眾生覺得這條路還很長、還很遠,所以生起了懈怠、怖畏的心, 不勇猛向前走。
所以『眾生畏佛功德寶處之遙』。
⊙眾生畏佛功德寶處之遙遠難求,將欲棄捨而退墮於生死海中。
我雖然很想要求與佛平等的知見、智慧,但是距離還這麼遠, 那很難求。從凡夫地來看佛的境界,當然是很遠,不過, 你若不向前前進,永遠都在五道的這一邊,無法到佛的境界去。 但是眾生就是生起了畏懼,畏懼佛功德寶處還那麼遙遠,真的要求, 很難求。『將欲棄捨而退墮於生死海中』,甘願不如歸去。 這就是再墮落了。
所以『導師多諸方便』,譬喻佛的權教巧妙。
⊙導師多諸方便:喻佛權教巧妙運多方便慧。擬於火宅門外設三車, 方便中開三,四意具足,故多方便。
運用很多種方法、智慧,用方便智慧趕緊再來鼓勵大家。『 擬於火宅門外設三車』,如那位大長者在火宅外面設三車,『 方便中開三』,就是告訴大家,過去你是這樣修行, 未來你應該要再向菩薩道走。前面的羊車、鹿車, 已經都排在這裡了,但是這裡還有大白牛車。你們看, 你若獨善其身,道理就如羊車、鹿車是小道理,擺出來給你看, 大白牛車是大道理,現在你要聽的,是自己能自度,又能度他人。
佛陀來人間,在火宅外面設三車,大車在面前,大家若能知道, 回頭看,火宅已經焚燒起來了,要向前走,就用大車能自度度人。 用這樣的譬喻方法來開三乘,『四意具足』,用『多方便』。
『四意』是佛陀開方便法用四種心意。
⊙四意: 一、平等意:本懷。 二、別時意:五時。 三、別義意:機教。 四、眾生樂欲意:隨循根宜。
第一、眾生平等。佛陀所覺悟到的道理,就是眾生平等、 人人皆有佛性,應該要從我自己成道之後,遍虛空法界,這麼遼闊、 靜寂清澄,這種道理應該要讓大家都享受得到。
但是考慮到因為眾生的根機,不是有辦法接受, 所以他就要用第二種方法,就是『別時意』,那就是用『五時』。『 華嚴』是本懷,佛陀的本懷,已經體會到這個境界。但是, 評估眾生無法接受,所以他就要『五時』施教。開『阿含』、『 方等』、『般若』,再來就是『法華』,這種『五時施教』, 這叫做『別時意』。
第三、『別義意』,那就是隨順眾生的根機,隨機逗教, 佛陀一生教育弟子,不離開這樣的方式。
第四、『眾生樂欲意』。那就是希望眾生樂欲, 隨順眾生的根機與喜好,循循善誘,讓他們能好好接受, 到了最後的究竟安樂處,真正到達究竟的地方。
這就是佛陀的施教用心良苦,用四種心意,表佛本懷,設方便法, 循循善誘,教育眾生。
『而作是念:此等可愍』。
⊙而作是念,此等可愍:愍眾退心,所以作念,此諸小機, 甚可憐愍。
佛陀的本懷,看到這些眾生停滯,不願意再展開心胸,將法入心來, 再度他人,佛陀覺得大家怕菩薩道入人群,所以佛陀也是起憐憫心。 『愍眾退心』,不精進就是退,就是要再向前前進,有羊車、鹿車, 應該要再選擇大白牛車,大家卻在躊躇,所以佛陀起憐憫心。
『所以作念,此諸小機,甚可憐愍』。『憐愍』就是表示『哎呀! 怎麼這麼可憐,這樣說、這樣說,怎麼都聽不懂?』 心也是會覺得很灰心,但是我們不能說佛陀灰心了,雖然教得很累, 但還是要再接再厲。這是佛陀起憐憫心,看這些眾生怎麼這麼遲鈍, 怎麼這樣教不會呢?只是執著在自己,沒有想到別人呢? 心量怎麼這麼窄呢?習氣怎麼會這麼執著在自己?佛陀也是很無奈。
云何捨棄佛乘大寶藏。
⊙云何捨大珍寶而欲退還:云何棄捨佛乘大寶,於中路而欲退轉。
怎麼不懂得要再向前走,要在中路停下來呢?實在是很可惜。
佛陀絕對是不願意放棄,所以『作是念已』,就是這樣『以方便力, 於險道中過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眾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還!』
⊙『作是念已,以方便力,於險道中過三百由旬化作一城, 告眾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還!』《法華經化城喻品第七》
看到這段經文,終於心開了。一直走在險道,無處可以停下, 其實聽的人很累,說的人也很累,就會退大向小,怖畏驚恐, 不敢向前,這實在是很無奈。但是,佛陀來到這個地方, 開始就是有心要如何讓這些人消除他的疲勞,恢復精神,所以『 佛作如是心思念已』,這樣心念,想想, 還是用權巧方便三乘的力量。
⊙作是念已,以方便力:佛作如是心思念已,權以三乘方便之力。 導師念而愍之,此即其方便智。
導師的心念,就是憐憫眾生造作這麼多的業力, 一直在五道生死輪迴,真的是可悲憫。好不容易已經進到聲聞、 緣覺乘了,自己已經知道道理了,既然到了這裡, 怎麼可以半途而廢呢?這些人應該要發大心,投入人群去度眾生, 將自己歷練得心很自在,去來自如, 將自己的心歷練到有辦法抵抗外面這些無明煩惱。
常常聽說,身體較弱,抵抗力較差,會被不好的細菌感染了, 就是我們的體質不夠強健,我們應該要養好體質, 才能撥開很多的病毒。同樣的道理,我們要磨練自己的心念, 要磨練我們的心念,就要在人群中。導師也是以是念,有這樣的念, 才不會放棄他們,希望人人要再用心向前前進。
總而言之,學佛,我們要用心,時間是不會等待我們, 我們要一直向前走,若是有懈怠,有怖畏,我們就會停下來了。 導師、佛菩薩憐憫之心,他還是不會放棄我們。 就像醫師不放棄病人,病人就能健康度過他生命的難關, 所以幸好有導師不放棄,幸好醫師不放棄。總而言之, 我們人人如病患一樣,要靠醫師來為我們用藥,來指導我們, 給我們保護、保健之道,保護我們健康的道路要如何過。 所以時時要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