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2月20日】轉法輪度諸苦

Community:
Branch:

「大聖乃大覺能說法之人,法輪乃能轉所說之大法,法有頓漸性相隨機演說,度苦眾生離諸苦得法樂。」
 
這段文,我們能知道,能說法者與所說的大法,就是要與眾生對機。大聖就是大覺,能說法之人就是佛;已成佛了,透徹虛空法界天地萬物的道理,所以期待人人都能夠和他一樣。佛本身的過去現相人間,同樣示現了任何事情都是要學,學了之後所瞭解的,人生的不公平、人生的苦、人生的階級等等,他想要讓人人都能夠得到很平等、快樂、自在的生活,但是談何容易啊!這不是少數人,應該是要讓天下人人有共同的觀念,才能夠打破階級觀念。
 
要打破階級觀念,還是要從啟發人人的愛心,提高慈悲,所以說「慈悲等觀」。要如何能夠透徹瞭解慈悲、人人平等,必定要以法宣導,讓人人能夠瞭解道理。道理很深,不過,道理是在日常生活中。從日常生活中要來分析生死大道理,不只要說今生此世,還要說過去生與未來世等等,這麼微細的道理,難道社會一般的人都能聽得進去嗎?
 
所以佛陀必定要用種種的方法,現出了修行的過程。苦,受到苦,這種人生的苦,一直到如何能透徹道理之後,大自然界這種春、夏、秋、冬,是冷,如何來忍這個冷,度過寒冬;是熱,要如何忍得度過夏季。這天地之間氣象不調和,自古以來就有,如何能在生活中所面對的大環境,以及人與人之間互相人事物的「生忍」,大忍才能大徹大悟。
 
修行的過程,佛就是這樣走過來,讓我們看,讓我們瞭解這叫做修行。在修行中,在人群中去體會種種生活上所遇到的忍,以及天地萬物自然界不調之時的苦,寒霜雪凍要如何忍過來;缺了物質,不是用物質來滿足,是要如何在自然界中度過。很多,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過程。
 
一直到天地萬物、人事相等等都體會透徹,心也靜下來,覺悟的那個瞬間,心門一開,與天地宇宙會而合一,天地一體,這叫做覺悟。大覺者,他就能說法,轉大法輪,說天地人間諸事物理,很多的道理,從他的覺性慧海中綿綿不斷地來說法,這叫做轉法輪。
 
「法輪乃能轉所說之大法」。法雖然是自然界,也是人生界的自然法則,也是從人心一念微細的無明起,大的大到虛空法界,小的微細到我們的起心動念,這無不都是法。所以要如何將法轉動起來,讓人人能體會瞭解萬物之源,天地宇宙萬物的道理。要如何讓大家瞭解人人本具佛性,就是這一念無明使得眾生各有不同的習性,不同的習性就成為「法有頓漸性相」。
 
佛法就是要應機。眾生根機各不相同,各人都有不同的習性,所以就要用法來對根機。根機若是鈍劣,就要耐心用小教慢慢牽引他。若是利根的人,他聽一項就能知道其它的事相了;舉一件人、事、物,他就瞭解了。所以過去常常說,學木工的人,這張桌子是方形的,方形的桌子要如何裁切尺寸,這個角要如何轉。
 
譬如現在我面前這一張桌子,不只是簡單的四個角,桌邊還有一點造型,將四個角磨圓,圓又是圓得有凸出,在方中有圓,很美。若是想學這造型工夫的人,只要學一個角的做法就可以了,這個角的做法若學會了,其餘三個角都是同樣的方法。
 
所以說「舉一隅以三隅反」。就是舉一個角,你若學會了,其他幾個角,你都有辦法用這個功夫去做;不只是同樣的功夫,還能夠變化的功夫。這叫做頓根,頓就是很利,頓悟。我知道了,我聽懂了,我開始就會畫圖,不只是畫圖,我還會做。這就是舉一隅為例,即使三四個角、多個角都是同樣的方式。
 
以前學徒在學功夫,也有人:「我就只有學東面的一角而已,西面要再怎麼做?」師傅就告訴他:「就跟你做東面的方法一樣。」「不一樣呢!這面是這一角,那面是那一角。」這叫做「漸教」,師父就要再耐心地解說,「好,這面的這一個角,它的方向是這樣,所以兩邊對角,你就這邊這樣轉,那邊就這樣轉。」
 
現在又要做那面呢?「師傅,東面的這個角呢?」「一樣啊!」「但是不同方向。」「不同方向,來、來、來!再教你一次。」東、南、西、北應該功夫是一樣,卻要每個方向、每個角這樣親手教他,那就是「漸教」啊!
 
同樣的事情,我們若能通達,「一理通,萬理徹」,何必讓佛陀這麼辛苦?法華會是亦漸亦頓,是一個圓融的教法,佛陀為什麼要等到四十二年後呢?那就是我們眾生的根機不整齊,佛陀要等、等,等到大家的根機整齊,才來講圓教,讓大家眾志一同,眾心一致,大家的心與志願力都要共同。
 
所以我們現在在講<化城喻品>,看,東方、東南方,還有南方的諸梵天王同時發現了光,他們在不同的角度,所接受到光照的方向就不同。發光的原點是同一個定點,但是它能四面八方發散出去,受光的點也就不同了。東方的梵天王就要向西來找,南方就要向北來找,再來,西方、北方,他們所要找的方向都不同,但是那個源頭不動,就是法源都一樣,只是看見法的人方向不同。「哎呀!我們的看法不同。」就是這樣的道理。這有頓、漸有別。我們若是利根,我們就明白。
 
要不然,在北邊的人要往哪個方向找光呢?東邊的人說:「我是向西邊去找光。」南邊的人說:「不對,我是向北邊找,因為光是從北邊來的。」東邊的人說:「不對,這個光是從西邊來的。」到底是東邊的對,或者南邊的對呢?
 
其實,不論是東或是西,關鍵就在於源頭沒有變,是他們從四面八方不同的立場來看這個法。我們大家若能夠共同一個方向,這個道理,這個原理,它四面八方就是圓。圓,地球不就是圓的嗎?這就是一個圓。佛陀所說的圓教,就是要從時間看看漸、頓,這個根機差不多有認同方向的時刻。因此,諸梵天王請轉法輪,大通智勝佛也是「默然許之」,屆時會說,還是要看各方的人,頓漸的根機整齊了沒。釋迦牟尼佛等待四十二年後才開始講說《法華經》,就是要等根機。
 
所以法有頓漸,是因為性相,眾生的習性和根機各有不同,所以佛就要用種種法,適合眾生的根機、性相的事物,這樣來教育。這叫做隨機逗教,應機說法。目標是什麼呢?「度苦眾生離諸苦得法樂」,這就是最大的目標。
 
說法之前就要有這麼多功課。本來是這麼簡單,但是世間人的心性、根機實在複雜,所以天地人間都變成了大乾坤、小乾坤不調和。要如何來調和?這就是法要如何使用在大乾坤之下,普遍在人世間。這就是要很用心去體會。
 
世間就是這樣的輪轉。人口愈來愈增加,性相習氣愈來愈多,眾生愈來愈多,生活愈來愈複雜,所造作的污染濁氣愈來愈重,所以氣候愈來愈不調和。
 
昨晚十一點多開始下雨了,雨聲很大,很令人擔心啊!是不是「天鵝」颱風的方向還沒轉向?因為昨天一整天差不多都在原地踏步,行進速度很慢。只是一直虔誠地盼望它能趕快轉個方向,往東偏一點再北轉,遠離花東陸地,這樣就是在海面上,就能消失,不會在陸地造成災難。
 
半夜聽著雨聲,很擔心。但是現在看起來風平浪靜,不過,我們要很虔誠。回想過去,一九八六年有一個「韋恩」颱風,也是在八月二十二日登陸。這個颱風的路徑很奇怪,它在海面上轉啊轉,那段時間在臺灣二次的登陸,三次的警報,有四次的轉向,也為臺灣帶來不小的災難。記得當時我人在臺中,聽說北部好像災難很大。我從臺中趕到臺北的災區去,災情很大。我們今天同樣是八月二十二日是嗎?對啊,所以想到一九八六年的今天。
 
我們現在雖然是風平浪靜,我們還是要戒慎虔誠。因為現在的颱風比過去更增加,氣候變化多端,我們更要戒慎虔誠。幾天前才過去的「蘇迪勒」颱風,受苦的人,受驚、受怕的人還未平息下來,後面的「天鵝」颱風又生成了,這苦不苦呢?苦了眾生。
 
要如何離苦法?唯有人心調和,人人每天都用歡喜心。如何才能歡喜?感恩、尊重、愛。人人若能學會感恩、尊重、愛,就是最平和的心,社會就能祥和。所以我們要社會祥和,人人愛人、愛物,對人與物都懂得珍惜,自然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懂得調整生活,沒有浪費,就不會污染大地、污染空氣,自然天下就能夠平安。說不完,天地人間的事物道理,我們要用心。
 
前面這段經文,「爾時,諸梵天王偈讚佛已,各作是言:惟願世尊轉於法輪,令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皆獲安隱而得度脫!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這位妙法梵天王,他對人間的一切就是這麼關心。要知道,有很多法需要的就是佛陀用心趕緊轉法輪,希望天與人、龍天八部都能受法得安穩,能得解脫。這是妙法梵天王他們用心來請法,人人「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偈文再說,「惟願天人尊,轉無上法輪,擊於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度無量眾生。我等咸歸請,當演深遠音」。
 
妙法梵天王他們請法,就是期待佛陀趕緊能轉無上法輪。眾人共同一心虔誠來請法,請佛轉法輪,就是大家的心願。
 
⊙惟願天人尊,轉無上法輪:一心虔誠請法,惟願諸天人所尊敬大覺者。能為人天演說大法斷惑,名轉法輪。
 
所以,「惟願諸天人所尊敬大覺者,能為人天演說大法斷惑」。唯有大覺者有辦法來說法、來轉法輪,唯有大覺者說大法度斷惑,這叫做轉法輪。
 
妙法梵天王,他們過去在人間修上上十善,也持上上戒,他們對法也都很清楚,只是還有少分的惑未斷,所以生死未了。為他們自己,也為所有的天龍八部、人間請法,所以很特別的就是請佛「說大法斷惑」,就是請佛轉法輪,期待能斷惑。惑,就是很微細的塵沙惑。這種煩惱無明,粗相的,他們梵天都瞭解,就是微小的惑還無法透徹。
 
⊙擊於大法鼓:四大,堅質物。四大交擊,發出音聲,大法能警醒沉溺生死之長夜,故以譬於鼓。演說諸法,名擊於大法鼓。
 
替大眾請法,期待佛「擊於大法鼓」。鼓要如何能響呢?我們一大早就聽到鼓聲了,不是鼓自己響,是要有人去用兩支木棍去搥、去敲。每天叩鐘、擂鼓,就是這樣去擊。所以「堅質物交擊」。鼓也是用皮繃起來,裡面是空的,外面的鼓皮要繃得很緊,才會硬,再用硬的東西去敲,這樣叫做「堅質物交擊」,硬碰硬。鐘也是硬的,銅啊、鐵啊,很多種金屬的成分,都是很硬性的成分在其中。叩鐘也要用硬槌才會響。所以說,是堅質物相擊而發出的聲音。
 
「大法能警醒沉溺生死之長夜」。我們昨天也說長夜的漫漫,茫茫在黑暗中,誰有辦法來啟發他的光明呢?我們黑暗的心室,唯有佛的教法才有辦法打開我們的心門。要開心門之前,就是要先去除無明煩惱惑,所以唯有佛法,大法能警醒。
 
一早三點多,敲板了,大家要起來。接下來叩鐘、擂鼓,大家趕緊準備入佛堂,這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所以,「大法能警醒沉溺生死之長夜」,我們若是貪睡了,時間就是這樣空過。貪睡不打緊,還貪吃;貪吃不打緊,還貪享受,你想,這個人生是什麼樣的人生?無用的人生。所以我們要趕緊警醒。
 
在這種「沉溺生死之長夜」,唯有大法能啟光明。「故以譬於鼓」,以鐘鼓來敲打,譬喻鼓來警醒大家沉迷在茫茫長夜中,就是需要演說種種的教法。眾生根機不同,所以佛陀必須應眾生機說諸法。諸法,就是很多很多法,對鈍根的人要「漸教」,要漸漸讓他瞭解。若是利根的人,就是用「頓教」。所以「演說諸法,名擊於大法鼓」,這樣叫做「擊大法鼓」
 
⊙四大:地、水、火、風。
 
前面有說,四大,堅質物。什麼是「四大」呢?地、水、火、風,就是「四大」。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東西,不論是硬的、軟的,沒有離開「四大」。
 
⊙四大之一:地大,性堅,支持萬物。
 
第一,是「地大」。地大的性是堅,堅質的東西,所以它能支持萬物。我們若沒有土地,一切都沒有了。如我們坐著的大地,它也是堅質,你們坐著的蒲團軟軟的,其實這也是在大地生出來的,不論是什麼材質,是棉質,或是石油提煉的材質,同樣是大地中所取來的東西,所以大地能支持萬物。桌子是來自樹,樹是種子入大地,因緣就是陽光、空氣、水分、土質,讓樹的種子長大。這就是大地支持,若沒有大地,哪有樹呢?鐵類、金屬類,也是從大地生出來。「地大性堅」,它不只是硬而已,是很堅韌,經得起軟硬,這就是地大。所以我們要很疼惜大地,它能支持萬物。
 
⊙四大之二:水大,性濕,收攝萬物。
 
第二,就是「水大」。水性是濕,能收攝萬物。想想看,我們人若沒水,是要如何生活呢?人體若缺少水分,我們就活不下去。地球也是水分占多數,海洋的面積比大地山河還大,何況地下含藏著水。所以水大是收攝萬物,除了供應人、供應天地萬物成長,若沒有水分,這顆地球也沒有生物。因為地球有水、有濕,才有生物。
 
幾天前在烏來、龜山里,大家去為受災戶打掃。它是水與泥造成了災難。要將水與泥清出去,也是需要水來沖洗乾淨。看到慈濟人穿著雨鞋踏進泥土中,全身和雙腳都沾了很多土,他們若看到溪水,就趕緊去洗一洗,減輕他腳上所穿雨鞋的重量,舉步才會輕快。
 
所以說,「水大」若是不調和,所造成的災難,災況要清除也是需要水。腳上沾了污泥,他們也還是要用水洗,這就是萬物不能缺水。
 
⊙四大之三:火大,性煖,調熟萬物。
 
第三,火大,性煖,能「調熟萬物。我們人的身上也要有溫度,不能失溫,否則人也活不下去。當然也不能溫度太高,要調得剛剛好。其實,陽光照耀大地,讓大地有暖氣,這就是「火大」。若是缺陽光、缺熱能,萬物不會生長,所以一定要有溫暖、暖氣,調熟萬物。
 
⊙四大之四:風大,性動,生長萬物。
 
第四,風大,性動,生長萬物。風就是動,若有空氣,水才會流。看看我們在倒茶,茶壺上要有一小小的洞,茶才倒得出來。若缺少壺蓋上那個洞,沒有一點空氣給它,水就倒不出來。所以說,要有空氣流通,它就會動;空氣若不流通,它就是不動。這就是物理,這是「風大」。
 
我們現在很擔心的,海面上的颱風到底動向如何?這要看氣流的動向,就影響這個颱風的動向。
 
所以說來,我們的人生不能缺少「四大」,但是要調和。「四大」若調和,人類、大地萬物才能平安,資源才會豐富。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
 
⊙此實之四大,以造作一切之色法,故謂之能造四大。其體觸處所攝,唯為身根所得。身根觸諸色而覺知堅、濕、煖、動。
 
「此實之四大,以造作一切之色法」。地、水、火、風,「四大」是實,能造作天下萬物。因為有這「四大」,所以你能看出天地萬物的形相,各個不相同,所以叫做「能造四大」。這是很實在的道理,我們應該要能體會得到。
 
「其體觸處所攝,唯為身根所得」。這麼多東西,都是我們的身體去接觸到的,那種感覺出來,這「四大」。這是我們人人每天都有感覺,「今天怎麼這麼熱?」「今天的風怎麼這麼大?」「今天的雨怎麼這麼大?」等等,這都是身所感觸。吃飯,今天是什麼菜,什麼口味,這都是我們的身根所接觸的。所以「唯為身根所得,身根觸諸色而覺知堅、濕、煖、動」。接觸才能知道這是堅、這是濕、這是煖、這是動,都是我們人這樣去體會的。
 
總而言之,很多的法都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好好用心體會,就知道為什麼諸天王一直請佛轉法輪。這麼的微細,但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感受,卻是我們不知覺,我們都是在長長的黑夜中過,需要佛來轉法輪,需要擊法鼓、吹法螺。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