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12月10日】尊重普世 慈悲相融

Community:
Branch:

證嚴上人讚歎參與梵蒂岡青年論壇的慈青們:「這麼多的年輕人,這種對人類的愛、對生命的尊重,不只是尊重人類的生命,其他有生命的動物也要愛,他們(慈青)就送給大會一本四種語言,有德、法、英、義四種翻譯,還有送一個字就是『愛』,有英文的愛還有中文的愛,把它合起來表達慈濟精神理念就是『慈悲』、『愛』。」(歐洲慈濟志工提供)

【證嚴上人12月10日志工早會開示】
近日來,地震頻頻傳出,所羅門群島、秘魯、中國大陸新疆、美國北加州等地,都傳出規模六以上的強烈地震,其中以7日發生規模6.5地震的印尼亞齊災情較為嚴重,逾百人往生,超過二百四十五棟建築物毀損,當地人急需食物、醫療搶救和飲用水。 

天災過後信仰堅 尊重風俗行善舉

證嚴上人在今日(12/10)志工早會中,感恩印尼棉蘭等地的慈濟人當天即時投入勘災,第二天就開始聚集物資投入發放。

「我們也去瞭解當地的宗教信仰,多數都是穆斯林的信仰,一天有幾次的祈禱,在這樣的災情下,他們都是同樣宗教情操信仰,按時在祈禱,一天有多次的祈禱。比如說中午的時候,他們在祈禱,我們就要等待;準備好等待祈禱完了,我們就開始第一批的發放。」

9日開始,印尼慈濟人不僅一一恭敬地為受災鄉親送上棉被、食物等民生用品,以及禦寒衣物,並且也為受傷的鄉親安排義診活動,更配合當地宗教信仰及生活習慣安排發放時間及準備賑災物品。

「很感恩慈濟人能尊重宗教,都是配合他們祈禱時間,不打擾他們的祈禱,而且用恭敬心去付出,也要知道他們吃的習慣,吃米或是吃麵等等,都有尊重——先瞭解以後,然後去付出他們所需要的物資,我都很讚歎也很感恩他們的用心。」

陌生國度遇嚴冬 如親關懷倍感暖

除了印尼慈濟人忙於亞齊地震賑災之外,歐洲慈濟人日前也從12月2日至7日間,前往南歐的塞爾維亞七處難民營,在零度以下的氣溫中,為滯留當地的難民發放冬衣及提供熱食。

「他們六天難民營的發放都是很辛苦,有的路是很遙遠,最遠的還到塞爾維亞和馬其頓的邊界去,這都是有難民營的地方,有的難民已經是逃難幾年,衣物等等,經過許許多多的地方,逃難的生活,有的已經物資的慢慢地消耗掉,或者是無法帶得動的,到這裡來已經被凍結在這地方,所以冬天寒冷,他們的衣物沒有太充足,很寒凍,慈濟人到來,人給予他們冬衣禦寒,給予營養的食物。」

然而,就連要送過去的香積飯,慈濟人也是一樣先詢問瞭解當地的口味,希望提供的熱食就是他們最喜歡的食物。

「難民署的領導人期待慈濟能給予他們溫熱的飯,他們也在學習,因為慈濟在今年三月和他們互動後,他們認為這樣才是人性的溫馨,對待難民要發揮這一分的愛,所以難民署他們也期待慈濟能這樣飯食給予他們,他們會負責,如法泡製這樣的香積飯。」

短短六天中,歐洲慈濟人四處奔走於塞爾維亞境內的難民營發放,即使有些難民營位於山上,又剛降過大雪,慈濟人也是一樣踏著鋪滿雪的地面前往關懷。

「這些難民看到慈濟人總是展開笑容,而且拿到那樣溫暖的棉衣可以禦寒過冬,他們很開心,展開笑容。這是苦難眾生所需要的就是愛的能量,這都是人間的溫暖。真的很感恩,九個國家、三十八位的慈濟人,這樣會合起來在那裡也已經將近十天了,在那樣寒凍、陌生的地方,穿梭在難民營裡,也是很感恩、也是很感動。」

信仰雖異皆有愛 悲心相契相交流

歐洲慈濟人為了苦難眾生馬不停蹄,從塞爾維亞返家後不久,他們又即將前往義大利,為今年(2016年)8月至10月底之間,義大利中部多次強震受災的災民進行發放。同時,在前往塞爾維亞之前,他們亦曾代表慈濟前往梵蒂岡與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會面,談論慈悲的話題。

「11月初梵蒂岡,教宗也邀慈濟人到梵蒂岡去,期待慈濟人也能傳達『慈悲』、『愛』的精神,傳回來給我,我就說我們本來慈濟總是秉承著佛法,也都是以慈悲。今年(2016年)是天主教的『慈悲聖年』,期待因為現在天下災難偏多,希望天下人,人人提起愛心,都來關懷天下事,為天下苦難人付出;我們的回答是說,我們已經五十一年了,我們所做的是佛教所說的慈悲喜捨,而且是大愛的,跟教宗分享。」

那次會面之後不久,天主教教廷又再度邀請慈濟,參與11月28日起到12月1日,由梵蒂岡「宗座移民暨觀光理事會」(Pontifical Council for the Pastoral Care of Migrants and Itinerant People)邀請四十個國家、一百二十位以天主教年輕學生為主,及包括一位伊斯蘭教、一位印度教徒和四位佛教徒的國際留學生宗教交流會。

「這次是從宗教邀請慈濟人,期待是青年人,他們要舉辦國際間有信仰的年輕人到梵蒂岡去,希望大家來表達對宗教的信仰,因為臨時提出,所以我們(請)就近的年輕人去。」

時代青年良風範 入法能應世間相

慈濟推薦梵蒂岡附近國家留學的四位慈青與會,包括馬來西亞籍留學德國的留學生胡家健、留學英國的葉貽証,以及臺灣籍留學南非的吳文琦與黃柏榕。慈濟青年學生代表在十五分鐘的簡報中,分別就慈濟的歷史、慈青的活動、靜思語的由來、「八分飽兩分助人好」、竹筒歲月、佛法「苦、集、滅、道」的意思,向與會各國學生代表進行說明。

「他們介紹慈濟,很幽默,我們的慈青介紹竹筒歲月,也介紹慈濟在國際間怎樣救濟,也介紹全球人對慈濟的稱呼,『慈濟』這兩個字,好像對外國人很難發音,發音很難準,他就放了這樣的影片,讓當場的人看到了,當場年輕人也好、神父也好,大家看了很歡喜,大家發音各不相同,感覺到這些年輕人很幽默;還介紹了如何做環保,也放了手語歌來代表慈濟人在國際間如何付出等等。」

上人讚歎年輕人的確是未來的棟樑,而且感受到不同宗教的年輕人都很善良、很有創意,也能將愛的能量傳承下去,未來的人間讓人很放心。

「他們也提出個案,年輕人如何接觸苦難人,他們也有發一些照片,同時年輕人也在關懷氣候變遷,環保如何推動?要推動環保,改善氣候變遷,也在推素食,一切都在梵蒂岡表達出來。這麼多的年輕人,這種對人類的愛、對生命的尊重,不只是尊重人類的生命,其他有生命的動物也要愛,他們(慈青)就送給大會一本四種語言,有德、法、英、義四種翻譯,還有送一個字就是『愛』,有英文的愛還有中文的愛,把它合起來表達慈濟精神理念就是『慈悲』、『愛』,這教宗在推的天主教的聖年跟慈濟向來很合的『慈悲』、『愛』。」

關懷生命長慧命 實踐理想非空言

除了宗教精神的傳達之外,馬來西亞的慈青也將慈濟的慈善關懷的具體精神和行動,透過對全身長滿肉瘤的葡萄阿嬤黃佛嬌母女二代的關懷紀錄影片,傳達給在梵蒂岡留學生交流會的聽眾。

「慈濟人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發現她,陪伴她,總是讓這一對母女不孤單,也把慈青帶引到這個家庭,慈青就這樣一路陪伴過來,一直到葡萄阿嬤往生,葡萄阿嬤往生的時候很熱鬧,慈濟人的陪伴、慈青都到,好像一個大人物一樣,為她助念等等,人很多,這都是愛不分階級,現在剩下她的女兒,慈青還有慈濟人都沒有放棄,還是一直陪伴著她,讓她身體健康地跟慈濟人走在一起去做志工,發揮她生命的價值,讓她很樂觀。這都是愛的能量讓他心理很陽光。」

上人欣喜慈青的表現,也不忘再次殷切叮嚀:「慈善的照顧生命,(醫療)研發守護健康,我們還要不斷增長智慧,把智慧和愛的慈悲一併再傳下去,這都是宗教的目標,任何一個宗教都是對人群有益的,我們要天天祝福,也期待天天平安,任何一個宗教都需要戒慎虔誠。」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