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佛智真空妙有蘊行,為一大事因緣而來,開示眾生悟佛知見,契佛智慧盼證授記。』
我們要很用心體會瞭解,佛的智慧已經與宇宙真空合而為一,宇宙天體真空萬有,所有的事物理,無不都包含在佛智,佛的智慧是遍虛空法界,所以『佛智真空』,卻是『妙有蘊行』。累劫世以來完全為人間眾生,所以他生生世世運用累積來的功德。妙有是很微細、很微妙。蘊就是累生累世不斷累積、聚集這個妙有,妙有就是福德智慧,聚集了一切福德智慧,累積來蘊行。
行,行就是很微細。常常告訴大家,不論是人間、空間、時間都是在蘊行中。蘊,就是聚集的意思,天地萬物道理無不都是很微細的在集合成長或滅,所以生滅無不都是在蘊行中,這就是妙有。佛陀的智慧,運用了時間、空間,不斷來人間,生生世世所造作的福因、福緣,在人群中,又在人群中成就智慧,這樣不斷累積,這就是『妙有蘊行』。
為了什麼呢?為了一大事因緣而來。一大事因緣,無非就是為眾生,所以生生世世開示眾生,期待眾生能悟入佛的知見。但是眾生被煩惱無明覆蓋,明明佛法在面前,明明知道轉惡為善,轉一個念頭就能開啟一個心門,還有什麼恩、怨、仇、恨這些心態呢?我們的心開啟了,就沒有貪、瞋、癡、慢、疑,自然就沒有恩怨了。若能這樣,愛恨情仇都去除了,人人能契佛智慧,入佛的知見,佛陀才有辦法為他授記。
佛陀的弟子中,已經有人能體會了,不過我們想想看,佛陀年邁了,跟著他四十多年的弟子,同樣也年邁了,年紀這麼大,開始發心,這表示:我現在這顆種子,已經能契佛的心智,瞭解佛陀的智慧、佛陀的心,我體會了,我瞭解了,過去所修的小乘行,也已經去除煩惱,現在發大心,立大願,雖然這輩子已年邁了,卻是再生的開始。
所以前面的偈文就說,『如從饑國來,忽遇大王膳,心猶懷疑懼,未敢即便食,若復得王教,然後乃敢食。』
這段偈文,就如在很貧困的地方,沒得吃,又走了很遠的路,來到這個國境,在這個環境中,忽然得到國王賜食,自己會覺得:這些豐盛的東西在我的面前了,是不是真的要給我吃呢?但是不敢吃,因為國王還未詔令下來。就如我過去修行是為了獨善其身,也已經斷盡煩惱了,現在佛陀又加強語氣來啟示,我瞭解了,現在發心,體會佛陀的心懷。
但是,佛陀之前向舍利弗授記,後又向迦葉尊者授記,而我們呢?我們的體會是與迦葉尊者同時體會到,為何還沒叫到我?因為我已經知道人人都有與佛平等的智慧,原來天地萬物的真理就是遍虛空法界,也瞭解了。但是這一番的瞭解是不是很透徹呢?這個透徹的瞭解,是不是將來有成佛的機會嗎?現在就是需要佛陀親口為我證明,將來也能成佛。
⊙『我等亦如是,每惟小乘過,不知當云何,得佛無上慧。雖聞佛音聲,言我等作佛,心尚懷憂懼,如未敢便食』《法華經授記品第六》
所以,『我等亦如是,每惟小乘過』,自己思惟過去獨善其身的小乘,『不知當云何,得佛無上慧』,其實不知道要怎樣才能體會佛心。所以,『雖聞佛音聲,言我等作佛』,雖然佛陀常常說,人人都可以成佛,但是自己無法體會到佛心。所以『心尚懷憂懼,如未敢便食』,我的心還不敢很篤定,我將來也能成佛。
因此不敢走入菩薩道,若走入菩薩道,在人群中,恐怕又會受人群影響。所以,『未敢即便食』,就如國王還未宣示我能吃,我就不敢吃。就如佛陀若沒有證明我將來也能成佛,我就不敢走入菩薩道,不敢入人群。這是我們昨天所說。
現在開始這段經文再說,『若蒙佛授記,爾乃快安樂。大雄猛世尊,常欲安世間,願賜我等記,如飢須教食。』
就是要這樣,若能得到佛陀為我們授記,我們的心才能很安穩,『爾乃得安樂』。
⊙若蒙佛授記,爾乃快安樂:若蒙佛唱名授成佛之記,這時候乃可安心意樂,爾乃快安樂,修大行趣佛果。
這個時候,我自然就安心了,所以『爾乃快安樂,修大行趨佛果』。我現在心就很安,放心跨大步入人群中行菩薩道,將來就能向佛的境界走。方向篤定了,所以我願意入人群中,走過了菩薩道,就是證佛果之時。
⊙大雄猛世尊,常欲安世間:世尊說法,安隱世間一切眾生。況我等心懷悚慄,安有不安隱者乎?
『大雄猛世尊,常欲安世間:世尊說法』,就是『安穩世間一切眾生』,何況我們大家現在心未安,這樣的悚慄。我們現在還未得佛授記,心還不安,這樣的悚慄,怎麼能夠安穩呢?
佛陀的慈悲,要來安穩世間的眾生,而我們這樣修行,還未得到受記之前,還是不安,要等佛陀為我們授記。
⊙願賜我等記,如飢須教食:我等今聞妙法及授記,如飢逢美食。今請佛授記,如飢須教食。
所以,『願賜我等記,如飢須教食』。這時候我們大家已經聽法了,所聽的法都是很微妙,『我等今聞妙法及授記』,若能如此,我們聽進佛法也已有接受入了心,若能再得受佛記,就如飢餓的人遇到非常豐盛的美食,所以『如飢須教食』。
就如長期修行到現在,已經體會到真理,對佛陀的道理已透徹瞭解,知道不僅獨善其身,還要兼利他人。所以菩薩道是必行的,我瞭解走過了菩薩道,那個境界的盡頭就是成佛,只要佛陀為我們證明,我們就已經安心了。
這段偈文結束,再來就是長行文了,『爾時,世尊知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諸比丘:是須菩提,於當來世,奉覲三百萬億那由他佛。』
很平等吧!迦葉尊者會成佛,要經過多久呢?『奉覲三百萬億諸佛』。現在須菩提未來也是一樣要『奉覲三百萬億那由他佛』。『那由他』,那就是很多。
⊙是須菩提,於當來世:此授須菩提記中之因記、果記。
前面偈文的表達,我們已經體會到了,現在長行文再開始要告訴我們,過去是迦葉被授記,現在『是須菩提,於當來世』。『此授須菩提記中之因記、果記』。現在是修因,未來的成果是什麼呢?
須菩提的故事之前已經說過了,他出生時,家裡的庫藏寶物完全空了。尤其更不可思議,母親懷孕開始,對一切的事物都不計較了,忽然間開闊的看一切的事物,一切都是空寂。
⊙須菩提:此云空生,初在母胎便知空寂;又云善現尊者,生時善相現故。
(『須菩提』華文的意思,叫做『空生』,)這是在母胎就『知空寂』這樣,一切的事物無不都是(四大)合成,有這樣的智慧。所以,他出生時,家裡的寶物庫藏,突然都空了,大家很驚惶,父親就請來相師,才知道這是吉相,他從入胎到出生,是一種很善的道理的真相,所以取名叫做『善現』,須菩提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善現』。(後來有人稱他『善現尊者』,因為他出生的時候,有這種家裡面的東西空了,將他取名後,所有的寶物又再回歸,『善相現故』。)
⊙那由他:即萬億。世俗數量中億兆京垓之垓。但內典數量中每一大數,均由前數自乘而得,如億億為兆,兆兆為京,京京為垓之類,垓即那由他。
『(是須菩提,於當來世,)奉覲三百萬億那由他佛』。這個『那由他』的意思就是『萬億』,這個『萬億』是數字很多,常說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計,無法去計算,叫做『那由他』。
『那由他』若以現在的數字來說,就是『億兆為京,十京為垓,十垓……』就是表示數字很多,無法去說這非常多的東西。所以說來,在這『內典數量中每一大數,均由前數自乘而得』。『億億為兆,兆兆為京,京京為垓』,這樣不斷去累積,這『垓』就是叫做『那由他』。
我們不斷生生世世入人群中,面對無量數的眾生,去結善緣,去累積很多的因,結很多的緣,是無量數,無法去計量。像這樣三百萬億的佛出現人間,又是要很長的時間,在這種無量數、無量計,不可思、不可議、不可計數,這麼多的量,還要很長的時間。三百萬億佛出現人間,到底要多久的時間呢?這表示,我們修行者的忍,要有大忍耐心。我們都說忍耐、忍耐,就要有忍,要有耐,耐心。總是不怕時間長,不必去計量,做就對了。
就如我們的很多環保菩薩,大愛臺記者如果去看環保菩薩,『阿公,阿嬤,您做這麼多,您做幾年了?』『我可能,師父說要做環保,我就開始做了。』『這樣二十多年了。阿公,您年紀這麼大了,還要繼續做下去嗎?』『只要我的生命還在,一口氣還在,我就做到最後那一口氣不能做為止。』看,有多少的環保菩薩,年紀這麼大了,他就是這樣說:『看我活多久,做到最後一口氣為止。』
雖然苦難的眾生這麼多,我們是要救到什麼時候,世間的苦才能盡呢?總是去付出,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有多少時間,我們就做多久。所以我們修菩薩道,就是要『六度』。『六度』的忍辱,是忍耐,要有忍,長時間的忍的耐心。
這就是法既然入我們的心,善的種子在我們的心地發芽,我們這棵菩提樹要好好照顧好。在人間,能做就是福,我們要不斷造福人群,培養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我們要好好地思惟修,專心才有定力,才能產生智慧,最終自然就是佛的果位。所以我們不用計較什麼時候成佛,總是把握現在,恆持剎那,做就對了。我們要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