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證嚴上人11月1日志工早會開示】
「看到有的國度因為大自然的不調和,哪怕最聞名,百年前文明古老的歷史性建築,也會受到天然災難所毀損掉。的確,大自然威力真強!」
義大利中部山區諾西亞(Norcia)附近,當地時間10月30日發生芮氏規模6.6強震,據媒體報導,這個地震的威力在義大利首都羅馬和三百公里外的威尼斯都能感受到,是近三十六年來威力最強的地震;而當地知名,具有六百年歷史的聖本篤大教堂(Basilica of Saint Benedict),三個月來歷經兩次強震之後已經搖搖欲墜,也在這一次地震中倒塌,令上人感到惋惜,於11月1日志工早會中感嘆著。
「看到了(地震新聞)畫面,實在是感覺人世間要計較什麼呢?我們最好把握當下,短暫的呼吸,也都要快速地接受真理。」
佛陀宣說無常觀 難行能行證真理
時近歲末,上人即將於明日(11/2)展開行腳,鑑於一段時間不能與大家在空中相會,共修聞法,不免殷殷叮嚀,期待人人用心感受佛陀帶給世間的珍貴法寶。
「佛陀年紀已大了,他一生中所說法,說盡了人間的無常觀,也說盡了我們的生命價值觀,也說盡了天地成住壞空的真理出來,也講到了我們人間生老病死,在生活中,無不都是製造煩惱無明,人與人之間互相的、長年的惡業,因緣果報。」
釋迦牟尼佛住世為眾生說法,所宣說的道理被佛弟子結集,其中的《法華經》有著無數無量的根本道理。
「很多很多的道理,他(佛陀)四十九年間,把精髓都凝聚起來,就是在這一部經的裡面,佛陀不斷地跟眾生——就是當時的弟子們,一直說,要持這一部經,一再地叮嚀,也不斷地警惕,持經的困難度很高,要聽,要很耐心地聽。」
上人續道:「這一部經的確很不簡單,困難,但是難行能行。因為這一部經是真理,是人世間過去、現在、未來事的救世良方。這是佛陀一直在警惕我們,因為他知道未來眾生累積著心靈的無明,愛恨情仇,人與人之間的欲念無窮,會造成因緣果報的循環,越滾越大,如滾雪球一樣的,成為惡世,這種很濁氣很重。」
法水洗滌心染汙 對治煩惱去無明
有形的物體髒了,可以用水擦拭洗淨,而無形的心靈受到染著,則需要法水潤漬,無明的揚塵才不會擴散。
「現在常常都說,地球受汙染,溫度升高,也看到了海的溫度一直升高。所以我們要趕快(在)人與人之間,要把心靈的滾滾濁氣、煩惱無明,如何用法水把它這樣濕(潤),讓它這種的塵埃,不要再微微一陣風,就吹得濛煙散氣。」
上人直言:「就是期待人人『微渧先墮,以淹欲塵』。在《無量義經》裡不也這麼說:煩惱發生之前,我們就要有法去對治;煩惱一生,就要有法來印證,要用法來控制無明煩惱。」
妙法在人間,人們又該如何吸收理解、進而應用以來增長慧命?
「妙法飛在人世間,人人要發心立願。早上(靜思晨語)也說,誰能發願來持經,要在佛前發誓願。我們真正要好好反省自己,真正的要好好發心立願,要不然的話,看到天地之間不調,那就是一直整個地球就會(受破壞)變形,會慢慢地進入壞劫,真的是很令人擔心。」
不捨古城成廢墟 千里馳援築希望
看見義大利兩個月來三起地震,上人為災民感到憂心與不捨,期待愛的能量能即時帶來膚慰。尤其本次地震所毀壞的悠久歷史教堂,是人類的文化遺產,如同2003年伊朗巴姆地震,千年古城頓時土崩瓦解之際,慈濟志工的愛心也千里馳援。
「就如巴姆城,多少年前慈濟人投入去幫助他們,那一波我們在那裡也有幾個月,後來我們還是為他建設起了四個學校。現在在巴姆城,我們為他建設的中小學,現在他們都叫做地標,還有觀光遊覽的去到那裡都會說:『這是臺灣,當初大地震的時候,是臺灣慈濟來建設的。』」
時間成就一切,累積成人類文明與文化,愛心也能成為地標。而原本歐洲慈濟志工已經跨國集結,要為8月24日的義大利地震災情進行發放,卻也遇上地震,所幸人員平安。
「30日那一天,本來是歐洲的慈濟人,幾個國家會合要去做大型發放,就是在那個時刻地震,天搖地動,我們(慈濟志工)都還在外面(室外),好在人還沒有進去,要是人進去了,那就會很擔心;不過,這麼古老的建築物(聖本篤大教堂),教堂是大家所依靠的,這樣毀於一旦,實在是很可惜,看得都很不捨。將來,我們又能為他們做一些什麼?真是總是很不忍心。」
不忍之念啟悲心 行動實踐平等愛
一念不忍,驅動了慈濟志工在全球各地力所能及之處,發揮智慧與力量為災民付出,此刻在海地啟動以工代賑,帶動災民清掃環境,卻也碰上清運卡車不足的難題。
「要救災也不簡單,要發揮高度的智慧。現在我們就開始(啟動以工代賑清掃),有來做,他們可以賺到的工資,也可以買一些鋅片來搭建,這多少幫助(有幫助);可是很無奈,總是垃圾車不能出去。我們現在也是很快,就是這幾天都在發放熱食,這都是在進行中的。」
普天之下災難偏多,上人細數菲律賓海馬颱風後慈濟志工已經展開發放,又欣慰加拿大人醫會前往原住民保護區舉辦義診,不以表象的貧富為準則,真正做到平等愛,為實際有需要的人而付出。
「這都是愛的能量。(能)有這樣的能量付出,是因為人多,要用心,這愛的點滴累積,讓他們可以(在)需要去幫助的時候,就有可以去做幫助——這不只是臺灣,慈濟的發祥地,其實任何一個國家,都在推動、提倡,要天下平安,唯有就是要提倡人人的愛心,為自己祈福。你要祈福不是空口,要求,一定要實例的付出去造福。」
供養真義在付出 募人募心福天下
福氣並非命中注定,善緣也可由自己創造,慈濟五十年來,一直相信人人皆有佛性,只要啟發出來,去實踐、去付出,就能有愛的能量。
「慈濟五十年來呼籲著募心、募人、募款,這不是現在才開始。晨語我們也看到了釋迦牟尼佛,佛陀也是要勸募人人來發心立願,勸募人願意來接受這部經典(《法華經》)去付出。」
上人提到「供養」的意義,其實在於付出。
「凡是佛法在說供養,供養兩個字叫做付出,就是鼓勵人人能供養。我們現在看到的苦難人,都需要我們供養,需要我們付出,這叫做造福;造福,你要求福,遠災難,唯有你要去造福,你要付出,點滴的力量匯聚起來,就可以造福天下。」
付出並非求自身福慧,而是一個人自然而然地吧內心的愛散發出來,所以慈濟五十年來能跨越國界、種族與宗教,就是佛法真實的實踐。
「今年(2016年)有二十九個國家地區慈濟人(來臺受證),他們都是落實在當地,取在當地,用在當地,那用心在展開了募心募款。期待人人能教富濟貧,能教貧為富,這都是窮困的人也需要來造福,哪怕是一毛錢。」
虔誠信仰正知見 勤做慈濟不改教
一粒米中藏日月,再微小的毫芒之中,也能有無量無邊無所求的愛心。上人提及馬來西亞慈濟志工潘桂英,善待自己女兒的同學、印度裔少女拉潔絲,把她也當成自己的女兒一樣,用品、零食都準備了兩份,一路陪伴她成長。
「從她(拉潔絲)讀大學開始,老菩薩(潘桂英)在慈濟已經很資深,常常要去訪視,就會招呼她去,因為這語言不通,需要她來幫助翻譯,因為印度裔的大部分都是窮,所以她的語言可以通。因為她不斷地翻譯,她是一個虔誠的印度教,可是她接受到了老菩薩這樣的愛,她很感動。」
拉潔絲畢業後進入大企業工作,自力更生之餘仍與潘桂英保持互動。潘桂英趁著這種機會帶動拉潔絲,從訪貧、讀書會翻譯的過程中,讓她了解慈濟,化解了心中疑慮,也有十足的信心,已經成了受證委員。她如同許多慈濟人一樣,開口就說慈濟,也發心立願要影響她的族裔。
「(拉潔絲)回歸到她的族人、宗教裡去,也跟大家說宗教、說慈濟,而且見人就要勸募,她的發心立願,希望把印度裔的,不影響宗教的精神,要希望引導人人都來做好事,她見人就說,人家拒絕她,她也說不要緊。她的會員好幾百人,每個月都去勸募,都是愛的能量,她希望她的族人,人人都懂得如何這行善行孝,而且點滴付出,這都是造福的。」
即將展開歲末祝福行腳,上人殷殷叮嚀,期待大家珍惜因緣,把握時間持續造福修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