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8月30日】一雨所及皆得鮮澤

Community:
Branch:

『秉慈運慧,小不過分;乘悲啟智,大不減少;五乘各得,增長得益。』

就是要跟大家分享,佛陀的悲心運用自如,他教育眾生,隨順眾生的根機所能接受,能受用,佛陀的法能夠適應各不相同根機的人,這就是秉慈運慧。

有慈,是希望人人能夠幸福,去除煩惱,心時時安穩自在在生活中,這樣的人生是最有福的,心無煩惱,在生活中。這就是佛陀的慈悲,運用他平等的智慧,人人得福。

不論是什麼樣的根機,『小不過分』,在小根器的人所接受到的,也是剛剛好。小根機,若是一下子就給他大法,無法適應,反而會傷害他的善根。所以說,佛陀的智慧就是慈,慈就是佛的根本;再來運用慧,為小根小器的人也能夠接受法,漸漸生長。

佛陀也要『乘悲啟智』。佛陀的大悲,『人傷我痛,人苦我悲』,這種平等的愛,同體的大悲。眾生的苦難要如何幫助他?有的是心靈的災難,有的是身,現象境界的災難,或者長年累月貧窮苦難,或是帶著煩惱、無所事事的苦,這要如何救拔他呢?佛陀就要起於大用,這時候就需要大根器的人來接受大法,發大心、立大願。這種大法施教眾生,『大不減少』。『五乘各得增長得益』,這就是佛陀施用的法,適應五乘各得法益。

『五乘』,除了佛陀教團的弟子,還有教團外的在家居士,他們各人所受的法各不相同,教團內的弟子還守著小根機,獨善其身;教團外的在家弟子,能夠頓教,發大心,行菩薩道,也是有。所以五乘,不論他的環境在哪裡,他的根性來接受佛的教理,都能得到利益。當然,佛陀在世時也是有這樣根機很大的人,人間也有這種不調和的人心。

話說佛陀在世,在波羅奈國,國王有一位宰相,這位輔相他家裡生了一個孩子,具足三十二相,人見人歡喜,趕緊請相師來家裡為他的孩子看相。相師看了,也是很驚訝,就問這位輔相:『這個孩子出生,以及在胎中的時候,有什麼樣的異常嗎?』這位輔相就對相師說:『我的夫人本來個性非常暴烈,自從她懷孕之後,她的性情變得非常溫柔。』相師聽了,就說:『這就是這個孩子的吉祥瑞相。他帶來了家庭的瑞相,將來也會帶給人群吉祥。來為他取名,名字叫做彌勒。』這件事情大家傳開了,孩子從幼小,慢慢地兒童,人見人愛,聰明智慧。

這件事傳到國王的耳中,國王聽了,內心起了不安——這孩子若是長大,我的國家、我的王位,是不是會被這個孩子取代?所以,想要如何先將他消滅。宮裡的人已經知道國王心懷不軌,就向輔相透露國王的心聲。這位輔相擔心,他的夫人就說:『是不是讓他離開波羅奈這個國家,他的舅舅在波梨弗多羅國,是不是就送去那裡?』輔相也覺得應該要這樣,趕緊遣人護送這個孩子到這位人人欽仰的婆羅門的門下。就這樣開始,彌勒就在舅舅的家裡和大家一起接受教育。

這舅舅發現到這個孩子,輕輕一句話,差不多全部的經典都能了解。應該要趕緊為他開一個大會,讓全國的人知道這個少年智慧奇才。但是,辦大會需要錢,就派一位弟子到波羅奈國,希望他的父親替兒子出錢來辦這個大會。就在去程的半途,這位弟子動了一個念頭:先去王舍城拜見佛陀。這心念一起,才在半路中就被老虎咬了,喪命中途。

他起了這個念,雖然受到災難,半路被虎咬死了,他就生到了天堂。在這期間,舅舅傾盡了家財,集所有的婆羅門徒來參加大會,還要如供養一樣,要給他們紅包禮數,每個紅包五百兩。

這個會,大家讚歎、歡喜,離開了。卻是後面又來了一個人,這個人說:『你也要給我五百兩。』這波婆梨,就是舅舅,他說:『我所有的錢都用完了,這個大會也結束了。』但是,這個人就說:『你若是沒有拿出五百兩,七日後,你的後果就很嚴重,會頭破七分。』那時候,這位波婆梨大婆羅門就很擔心。那位半路被虎咬死的弟子,生在天堂,看到師父這樣擔心,他就從天而降來告訴他,就說:『這位惡性的婆羅門,他根本就沒有神通預言的能力,所以你放心。真正能通徹大法的,唯有一個人,那就是佛。』這位天人就向他說起世尊如何成佛,覺悟之後如何度眾生的過程,一五一十說給這位波婆梨大婆羅門知道。

『原來王舍城有這位大覺者!』他就趕緊準備,派十五個人陪伴彌勒,趕緊往王舍城去。「但是,必須測驗這位世尊,問他」我現在到底得幾個相?「問他」我現在有多少弟子?「問他」我現在幾歲?「在遙遠的世尊,他若能了解,他才是你們真正及時要歸投的師父,你們就在那裡修行。」這樣交代。

一路上大家趕著路,果然來到王舍城。將要入精舍之前,遠遠地看到佛陀的莊嚴,周圍弟子圍繞,遠遠地他們就運用心來問難,在內心起個心念要問佛。距離很遠,佛陀開始就說:『波婆梨,他的形相有二個相,一是頭髮的形相,第二他能出廣長舌相。他說法,講道理,普及大家的心。有這兩相。』佛陀停一會兒再說:『這位波婆梨,他有五百位弟子。』再停一會兒,佛陀又再回答:『波婆梨年齡一百二十歲了。』這十六位聽到,尤其是彌勒,非常的震撼,『我們願意在佛的座下修行了。』

彌勒派其中一位回去報告,波婆梨知道了消息,他也心生仰慕,『我無法到王舍城,佛陀是不是能夠現相在我的面前,讓我親見佛陀的身相?』佛陀也滿他的願,也度了這位波婆梨大婆羅門。這樣圓滿了。

這就是在佛世的時代,『秉慈運慧,少不過分;承悲啟智,大不減少』。跨過幾個國家的來回,有這樣的事故,佛陀也應眾生所需求,度有緣人。這種『五乘各得,增長得益』,這是不可思議。所以,佛就如空中的雲、雨露一樣,適應天下眾生的根機。

前面經文說,『乾地普洽,藥木並茂。其雲所出,一味之水,草木叢林,隨分受潤』。一切諸樹,上中下等,稱其大小,各得生長』。

接下來經文就說,『根莖枝葉,華果光色,一雨所及,皆得鮮澤』。

就是前面所敘述的,所有的藥草叢林,一切諸樹,都得到鮮澤,天下的一切無不受益。

⊙根莖枝葉:根喻善種,莖喻善願,枝喻善門,葉喻善行。

『根喻善種』,一棵樹的根很重要,根就是善種,叫做善根。『莖喻善願』,就如願力一樣。『枝喻善門』,如接引眾生一樣。『葉喻善行』,有了善行,就是信根,善行,自然這棵樹就茂盛起來了。

⊙華果光色:受潤鮮澤。華喻善因,果喻善報,光喻善智,色喻善事。

『華喻善因』,這是另外一種譬喻。善因,你看它開花了,花開當然就會結果,『果喻善報』,就是一個過程,所種的因,因來牽引,這個果又成了。所以,種善因,得善果。

『光喻善智』,有了智慧,才能顯發光明。『色喻善事』,有智慧的人,善智慧通達善的道理,所實行造作的一切都是善事。

⊙一雨所及,皆得鮮澤:蒙一味雨之所潤,及一一皆得鮮明肥澤。

『一雨所及,皆得鮮澤』。只要下一陣雨,種子也發芽了,樹上所積的沙塵也洗得乾乾淨淨,地上的乾燥也能得到潤濕。所以『一雨所潤』,不論是卉木、叢林、藥草等等都能鮮澤,整個光耀起來了,生機盎然。『蒙一味雨之所潤』,完全是一味之雨來潤澤。『及一一皆得鮮明肥澤』,覺得整個土地不再貧瘠,整個很有光耀,很有色彩。

同樣的道理,我們的心也是一樣。只要我們接受佛法,小乘根機慢慢地受教,再怎麼鈍根,慢慢地教育他,他也會慢慢地增長智慧。

我們有的照顧戶,父母很無奈,孩子的智力很遲鈍。只要人間的有心人去接近這個家庭,原本不會處理家事,看,菩薩進入這個家庭裡,用愛心、用耐心,慢慢地教,一次一次地來,看他這樣地學,也慢慢地看到他會掃地,會擦桌椅,會把東西收拾歸位。再鈍根的人,再弱智的,都是用心,秉慈運慧,希望造福這個家庭,終於看到這個家庭改善了。

同樣,在這個社會也是如此,讓他有機會——根莖枝葉,根好好的扎深;願,大願,如何成長他的枝;開了善門,如何去接引行善的人,在社會上如何讓大家發心立願。這就是『五乘各得,增長得益』。這就是一雨所潤,大地無不都能復甦,光澤鮮耀。這就是我們要很用心,佛法,要用很細膩的心去體會,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