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自古以來生死是人類關心的終級問題,人從母胎出生長大,成家立業,衰老,生病乃至死亡,這一切經歷就是從生到死的過程。但在傳統觀念上,死亡是一個悲劇,會讓人心生恐懼,不敢去面對。尤其是華人談到死亡更是避違,不願多談。
不管是六道中的哪一道上,都只有一期的生命和,所以我們更要積極的看待生死;我們要如何看待生死呢?唯有把死亡與活著的我們緊密的連在一起,我們才會靜下心來反思,進而尊重每一個生命的呈現。
這一次的晚間導讀會團隊與大家共聚暢談《來去皆自在》,藉由 上人的法,大膽觸碰生死課題。為了讓與會者正視此項課題,於是導讀團隊大膽的做了一次嘗試——生前追思會。
正與癌魔抗戰的三位法親──懿陞、慈存和慈襄,她們是生命勇士,也是 上人的好弟子,精進聞法、守法也在行法。她們了解這是大自然法則,因此她們欣然接納邀約 ,暢談生病後的心情起伏。她們已坦然接納病魔的考驗,也不再忌諱談「死」這個課題。
這一個晚上,她們侃侃而談,說著自己的經歷,像是談著別人家的事情,那麼的自在安然。與會者在她們的分享中為之動容而潸然淚下,為這三位「來去皆自在」的分享而致敬,因為「死」這個字,容易寫,但卻難體悟呀!
當天晚上,潘懿陞師姊分享著病發初期,她是如何去面對自己被醫生判定患癌的事實。在新加玻就診期間,醫生只是寫了一句需要「臨終關懷」,她還置之事外,像是看著別人的報告,與自己沒有關係。今天,她才懂得發至內心的去感恩他人的付出,也學會了真實面對自己和學習著真誠的關愛他人。
潘懿陞 :「我們有濟貧的個案,腎友的關懷,我們還有一個是心蓮的。所以當時那個字「Palliative」那個字,對我來講那是別人的事情,在我的報到那邊是寫上「Palliative Care 」,原來我是需要那個就是「臨終關懷」的。生病過後我比較會面對比較誠實的自己,誠實的去面對每一個人,那一種感覺很踏實,所以我會很感恩這個病,沒有它,我不會去好好的跟每一個人互動。」
馮慈存師姊的堅毅和勇敢教會了我們要珍惜每一個當下,這個病為她帶來的是要時時把握時間,讓自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做自己想要做的事。而且這個患癌的機緣讓她的師兄(蔡濟永)加入慈濟。
馮慈存師姊:「很感恩這個病痛的機緣讓我的師兄可以加入慈濟。我們要好好的走上學佛的道路,除了健康之外還有慧命要去照顧。」
蔡濟永師兄:「我家師姊跟我說,大家都不是完美的人。然後大家都是在修行,很多時候大家都是在互相護持,在他活著的時候,我們一起互相的成長,如果有一天躺下的時候,我們也是互相的在成長,其實我也不敢說那一天不知是她先走還是我先走,而是大家互相的祝福。真的就是心理很期望的能夠留下的是希望她能走得很自在。」
陳慈襄師姊是因孩子的因緣而進入慈濟,與同修林濟挺在人文學校當隊輔,一同走在菩薩道上,直到慈襄師姊第一次患癌,治療過程中讓她真正的體會到生命的無常,發願生生世世跟著 上人走。
林濟挺師兄:「我太太她患上癌症的時候是在2012年,她可以接受很坦然。第二次醫生檢查到在今年四月中,醫生又說她患癌症的時候她就不大能接受,之後因為慈濟有很多法親在關懷她,給她很多的鼓勵,她慢慢的走過來,當我們遇到逆境時,佛法是很重要的。有時候也會很無奈,這個病還是她自己要去承受,患上這個病我們要把無握當下。我開始時有一點抱怨,不過最後還是接受,因為既然事情都已經來了,我們以智慧和理智去面對,反而會更好,因為抱怨也是於事無補。」
「知生死,不如體會生死;體會生死,不如契合生死;契合生死,不如利用生死。」我們猶如當頭捧喝的從夢中醒來一般,人生在這樣崎嶇走著,來去曲折的路本來就是快樂與痛苦鋪成的,所以大家加入慈濟,是要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懂得放下和把握當下。生命價值不在於您活多長,而是在於你做了多少事,我們沒有辦法去控制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要如何去把握生命的寬度及深度。
最後也祝福大家學習林碧玉副執行長所說:「在我往生時,請在我一腳寫「慈」一腳寫 「濟」,去就去,去了要趕快回來,回來一定要找慈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