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珍珠寶物庫藏,以譬喻無上道,入此正思惟修,一切境界法寶。』
學佛,我們要用心啊!只要我們用心,一切境界、一切物質,無不是法,無不是寶。只要我們細思用心,我們的心境定在所有的境界中,瞭解事物一切無非合成,分開皆是空,會合在法的境界,一切皆是妙有。
譬喻無上道,無上道會合就是真空妙有,比世間一切珍珠寶物更有價值,無價可比。最珍貴的是我們心中的真如,是我們腦海中的智慧,這本覺慧海,豈是用庫藏所能比擬呢?不只。本性,本覺是我們的真如,本覺現前,智慧如大海,所以說『珍珠寶物庫藏,以譬喻無上道』。其實,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佛的智慧。智慧真如無量無邊,轉個念頭,我們能生天;轉個念頭,可能墮地獄。
在《雜寶藏經》中有一段經文說,佛在世時,般遮羅國的國王有五百隻雁鳥獻給波斯匿王。波斯匿王看到這群雁鳥,每隻都很漂亮、很可愛,他就將這些雁鳥送到佛陀面前。佛陀也歡喜接受,讓這些鳥在祇陀園裡面與僧團一起生活。
僧眾集合,雁鳥也同時都集合了,安靜的聽佛說法。當佛陀說到生死因緣,忽然間其中一隻雁出聲,五百雁鳥和鳴,隨著佛陀說法的聲音,鳥叫聲就起了,這種境界。
後來有一天,雁鳥群飛出去,忽然間被獵人一網都網住了,被打死之後就這樣生天了。生天之後,這五百個天人就做三種念。第一,念本所從來。我現在生在天堂,我到底過去是從哪裡來的呢?第二,念定生何處。鳥,鳥過去是從哪裡來,我現在到底要生到哪裡去?第三,念生前到底做了什麼業,現在能生在天上?
各個就這樣思惟。過去的宿因,並沒有做什麼好事,只是生活在佛陀與眾僧的周圍,每天聽法而已,是否這樣而生天呢?這五百雁鳥化生的天子就來到佛前,向佛表達感恩。
這時候,正好波斯匿王來見佛。向佛頂禮之後,向佛問安,然後就問佛陀:『今天怎麼沒看到那五百隻雁鳥呢?』佛陀就說:『受獵人撲殺了,五百隻雁鳥現在已經生天。再來聞法,他們都已經得須陀洹果了。』波斯匿王看到這些天人,很歡喜。到底他們是什麼樣的因緣呢?國王就問佛。
佛陀就說:『他們的過去生中,在迦葉佛時,有五百女人聽法,也受戒了,但是女人心性不定,再度犯戒,所以墮落畜生道。經過了無數劫,因為乘過去有聽法的因緣,所以此生被國王您送來祇園,再次聞法。後來遇到獵師將牠們捕殺,當時的心有正念,因此乘著佛法往生天堂。也因為有正念,所以他們再回來人間聽法,現在已經得須陀洹果了。』
由此我們就知道,佛法才是真正的寶,能夠讓我們體會真實的道理。五百世之前在迦葉佛也有受過戒,法入心,但是心念一動,戒沒有守好,犯規戒,造業,就要墮落三途,生生世世。但是曾遇過佛、聽過法,這個因緣還存在,經過無數劫,現在遇到釋迦佛,就能聞法解脫。你們想,珍寶豈有辦法令人解脫?唯有妙法,無上道,讓我們懂道理、能瞭解,讓我們的心能正思惟修,心能定下來,如入三昧,正定的修行,看到一切境界無不是法寶,這就是智慧。這就是我們學法最重要的。
⊙『爾時摩訶迦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等今日,聞佛音教,歡喜踊躍,得未曾有。佛說聲聞,當得作佛,無上寶聚,不求自得』《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前面的經文說,『爾時摩訶迦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僧團中最長老的迦葉尊者,就開始『重宣此義』,說:『我等今日,聞佛音教,歡喜踊躍,得未曾有。佛說聲聞,當得作佛,無上寶聚,不求自得』。
這段經文說,我們因為聽法,大家很歡喜,因為佛陀告訴我們,聲聞也能作佛,所以人人歡喜。這個歡喜,就是從心感受而起歡喜。
⊙歡喜:從心感受起歡喜。
歡喜的表情就是微笑,很輕安,而且走路抬頭挺胸,見人就是以歡喜的笑臉打招呼。那種踴躍,常常聽人家形容:『我歡喜得快要跳起來!』這就是表示他非常歡喜。所以『踊躍』是『從身表相歡樂』。
⊙踊躍:從身表相歡樂言踊躍,正明得未曾有。
『歡喜』是在內心;『踊躍』是已經表達出來,在我們的眼、耳、鼻、舌、身,五根都很歡喜的表達。意根就是心,這個法塵先入心,就發動了五根,眉開眼笑,手腳很輕快,這都是表達出歡喜的形象,這叫做『踊躍』。
『得未曾有』,過去不曾這麼高興,過去不敢想自己也能作佛。現在佛陀說,我一定將來會成佛,這是『無上寶聚,不求自得』。以世間最珍貴的寶物來形容。
我現在很歡喜,因為『佛說聲聞,當得作佛』。
⊙佛說聲聞當得作佛:為佛之小乘法中弟子,聞佛之聲教,悟四諦之理,斷見思之惑,而入於涅槃者也。是為佛道中之小根機,從聲聞教立名:聲聞者,亦當得作佛。
『佛之小乘法中弟子』,就是聲聞。僧團中有三乘弟子。有大乘,就是利根器的人,聽到了法,他就會發心,知道除了自覺以外,應該要兼利他人,去覺他,這是上等、上覺、上根機的弟子。
有的是中根機的弟子,就是緣覺,這叫做中乘。聽佛的法之後,知道人生無常,從無始以來,一念心妄動,流落生死,六道輪迴,可怕啊!
若要脫離這些苦,唯有依佛教法來斷煩惱,所有的煩惱要去除,所以他是聲聞。天下事他知道了,他趕緊斷除煩惱,就是要靠聲音入耳根,一直聽,根據聲音來瞭解,但是還未完全徹悟,這叫做小乘弟子,是小乘法中的弟子。
『聞佛之聲教,悟四諦之理』。只是瞭解四諦的道理,佛陀這樣說,所以他知道如何斷見思惑,只是知道而還未徹底體悟,煩惱無明還未完全斷除。所以尚未徹底,只是以聽聲音,『是為佛道中之小根機』的人,這叫做聲聞。『從聲聞教立名』,只是從佛陀的聲音,聽來的教法,所以名稱叫做聲聞。
現在佛陀也說,只要你來聽法,總是聲聞當得作佛。所以大家很歡喜,這個法更深入大家的心。
⊙無上寶聚不求自得:真妙大乘諦理,無處不在,無物不有。起心動念無不具含真諦。
『無上寶聚,不求自得』。我們要知道,真正的佛法是『真妙大乘諦理』,真諦就是最正確的道理,無處不在。你在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看到,因為一切境界無不是法。出坡,我拔草不就是在除煩惱嗎?所以『無處不在,無物不有』。
『起心動念無不具含真諦』。我們的心,每天面對所有的境界,不都含藏著真諦道理嗎?所以『人具本覺』,我們人人都具足真如本覺,像這樣『無上寶聚,不求自得』。
⊙人具本覺:無上寶聚,不求自得。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真如本覺存在,這個法寶就具足在我們的心裡,只是我們沒有用它。我們現在聽法之後,反觀自性,不求自得,原來就有了。我們要好好反觀自性,我們的自性本來就是那麼乾淨,本來就很充足智慧。
這種『無上寶聚』,就是前面<譬喻品>所說的,『我為法王,於法自在。』前段經文已經說過。就是『珍寶之積聚,以譬喻無上道』。
⊙無上寶聚:即前述法王大寶,法華經譬喻品曰:『我為法王,於法自在。』珍寶之積聚,以譬無上道。
所有的珍寶聚集起來,叫做庫藏。珍寶匯集,庫藏在哪裡?在我們的自性。這種『無上法王』,心法、心王都在我們的自性中。
⊙諸佛所說之妙法,珍重如世之財寶,故云法寶,喻無上正等覺。
『諸佛所說之妙法,珍重如世之財寶』,所以稱『法寶』,就是譬喻『無上正等覺』。過去佛所說的那些法,流傳人間,『珍重如世之財寶』,非常珍重,很寶貴,就如世間的財寶。其實世間財寶算什麼?我們內心的法寶才是真正我們所要追求的。這『法寶』譬喻『無上正等覺』。
⊙不求自得:四十年前無有希望,故言不求。四十餘年後唯說一乘教授與之,故言:不求自得,歡喜踊躍。
『不求自得』。就是說『四十年前無有希望,故言不求』。佛陀講經四十多年來,小乘人一直都是停滯在獨善其身,沒有想要再向前進,承擔如來家業,投入人群去廣度眾生。
四十多年後的現在,佛陀『唯說一乘教授與之』,就是現在的《法華經》,獨一無二。『過去說的都是方便法,現在大家聽的才是真正我所要說的法。』這是佛陀表達他的本懷。他覺悟之後,內心的本懷,所要說的唯有一乘教法。現在將此法都說出來,『授與』,都教授給大家。『故言不求自得,歡喜踊躍』。佛陀完全教授了,我們應該要接受,體會這個大法,所以非常的歡喜。
各位,學佛,我們若是用心,自性法寶自然會時時展現在我們的心,看到外面的境界無不是法寶。法寶本來就藏在我們的心,智慧法海,人人的本覺,真如本性,這我們自己都有,只要我們用心,法若入心,自然覺悟就在眼前。所以要人人時時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