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撰文者:杜蕙希 馬來西亞檳城慈濟幼兒園的劉仁紳小朋友,從四歲開始邀請媽媽參與幼兒園的環保日。 一開始是為了陪伴孩子,後來卻成了自己的習慣。仁紳對環保的堅持,除了影響媽媽,還有兩個哥哥。 左圖:劉仁紳(右)小朋友喜歡跟兩位哥哥一起做資源分類,他們也常在分類的過程中,發現可以拿來做玩具的「寶貝」。(攝影者:杜蕙希) |
小朋友從四歲一入學,就開始做環保了。每個星期五是慈濟幼兒園環保日,從小培養小朋友回收資源以及動手做分類的習慣。努力在做環保的,除了四、五、六歲的孩子,也不時有大愛媽媽的加入。
「他四歲的時候,就開始提醒我要到慈濟幼兒園去做環保。以前如果沒有答應,他就會發脾氣,叫我一定要去。」媽媽鄭麗英表示,孩子一次又一次的邀請,讓她對幼兒園的環保日感覺好奇。
她内心想:「好吧,不如就配合孩子的心願去參與,再看看情況如何……」結果這一去,就成了習慣,幾乎每個星期五都到幼兒園去做資源分類。
媽媽每天接仁紳放學,從幼兒園走到停車的地方有一段路,只要看到地上有回收物,仁紳會毫不猶豫地拾起來。
「有一次從遠處就看到馬路上有保特瓶,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就是要把它拾起來。但,實在是太遠了,不能讓他去撿。我倒車停在對面的時候,他就堅持要開門下去把保特瓶拾起來。遇到這樣的情況,如果我不順着他的意願,他真的是會很生氣,但是太骯髒或者太危險的情況,總還是不能讓他去做。」
媽媽回想仁紳四歲的時候,不只是堅持做環保,而是有非做不可的「執著」,因此很無奈。不過經過長時間的解釋和教育,仁紳現在懂得「不執著的堅持了」。
「因為我要愛護我們的地球,這個東西還可以再用,拿去回收,地球會更乾淨,也不會生病。」每當媽媽反對拾骯髒的回收物,仁紳總有自己堅持的理由;希望地球不要再生病,大家就能平安快樂地過日子。
「撿了東西就丟在車裏面,唯有在車上放一個紙皮箱,讓他放回收物。」媽媽用行動支持孩子做資源回收。
仁紳回到家裡,會把本份事先做好。爸爸媽媽平日忙於工作,家裡的資源分類,由仁紳和兩位哥哥一起承擔。
「我喜歡哥哥跟我一起做分類,因為他們可以幫忙我。要多多人做,地球才會乾淨,才不會把河流弄得黑黑的,造成水災。」仁紳的童言童語,讓人感到欣慰。在慈濟幼兒園三年的熏陶下,他深深明白,做環保不是一個人的事情。
兄弟仨常常在做資源回收及分類的時候,發現可以用來當玩具及手工的「寶貝」。但,他們的「寶貝」,對媽媽來說是垃圾,因爲有時候把家裡弄得又亂又髒。還好媽媽並不阻止,反而支持。
「雖然有時候不收拾就很骯髒,還是繼續讓他們做。回收的玩具,也可以減少家裡的垃圾。以前會認為孩子很固執,現在慢慢地發現,他的堅持是有道理的。證明了老師用心教導,他也吸收到,才會在生活中實行。」
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老師的用心教導,加上孩子的堅持,終究改變了媽媽一開始的想法,讓孩子毫無牽掛地執行環保小天使的任務。
左圖:雖然背着書包,劉仁紳看到地上有可以回收的塑膠,還是忍不住要拾起來。
右圖:劉仁紳把拾到的回收物放進媽媽為他準備的「車上回收箱」。(攝影者:杜蕙希)
左圖:當環保變成習慣,做起來就一點都不難了。
右圖:三兄弟都是開心環保小天使。(攝影者:杜蕙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