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佛隱實施權降尊就卑,四子自告白畏大樂小,迷實滯於權不受大乘,佛慈施大教隨根施大。』
佛陀慈悲,為了教育眾生,就是這樣有耐心、愛心。佛陀『隱實施權』,將他所覺悟的境界、所體會瞭解的大道理暫時隱蔽,隨順眾生的根機來教育我們,這種『降尊就卑』,愛護眾生如疼惜一子,對每一位弟子都平等,隨順他的根機投予教法。
看看,從<信解品>開始,四位僧團中的領導者,四位大尊者,由須菩提率先走出來,向佛陀懺悔,表白他們的心聲。過去所聽法、所瞭解,那種心態,以為自己明白『四諦法』了,人間苦不堪,人與人之間愛恨情仇糾纏不清,生生世世,加上了生老病死,很苦啊!所以不想再來人間了。他將這個道理一直放在內心,每天的生活獨善其身,守在好樂小法,因為他們『畏大』。
但是看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已經得到佛陀授記,體解了佛的心懷,瞭解了佛陀所教育的,無非是要發大心、立大願,行菩薩道。所以他們四人也有所體會,自白說『迷實滯於權』,對一乘實法蒙蔽了,自己遮蓋起來,只想停滯在權教中,不受大法,不肯接受真實一乘實法。
幸好佛陀是這樣的耐心,還是隨眾生的根機施教。大根大機,他就用大乘法;若是中根中機,緣覺,就給他能接受的法;若是初入門,根機較小,佛陀就傳達給他們能瞭解的法。所以『隨根施大』,最重要的就是讓人人能接受到法,這樣『隨根施大』。
佛陀的愛,是愛大地一切眾生,需要人人為人間、為大地付出。是啊!最近看到澳洲慈濟人傳回來的訊息,才知道原來他們不只愛人類而已,現在也普遍去愛大地。慈青與師姑、師伯,四十多人乘一輛遊覽車,浩浩蕩蕩到三百多公里外的一片大農田。他們到底來這裡做什麼呢?原來這個地方過去曾經森林、樹木參天,只因為人類的欲念,一百多年來變成了種牧草、養牛羊。最近十幾年來,年年發生乾旱。在那片土地上,草生不出來,因為羊群吃到沒草可吃,連草的根都啃掘出來,所以連草根也沒了。
曾經有一次,我們去救濟,那些人要求慈濟人,『我們除了需要糧食之外,我們所依靠的生活來源是牧羊、擠羊奶,這些羊要能活下去,我們才有生機。』
記得那時候,慈濟人就去供應他們牧草。看他們用車子載著牧草,就這樣一大片的土地一直撒、一直撒,羊就跟著車撒下來的牧草,整群羊跟著來搶吃草。當時我就說:『這不是辦法。氣候一直乾旱,你一直供應牧草,這不是辦法。要輔導人們不要再養羊了,要趕快種樹,恢復一百多年前的大樹,果樹也可以啊!』
所以五六年前開始,慈濟人每年的四月都去幫他們種樹,如今已種了二千多棵。但願幾年後,這裡就是一片的綠林。這也是人所造,『一切唯心造』,曾經破壞土地的是人,如今保養大地,讓大地能大樹生根、樹木繁榮的也是人啊!這是佛陀所教育。
佛陀的教育,希望我們人人對人、對大地、對事、對物,都能開闊我們的愛心,不只是獨善其身。
前面的經文,長者接近了貧窮子,用種種方法去接近,去輔導他,教他如何工作。
『爾時窮子雖欣此遇,猶故自謂客作賤人。由是之故,於二十年中常令除糞』。
我們前面說過了,就是還未立大志,所以『於二十年中常令除糞』,二十年間一直都做這樣的工作。
『二十年中』,大家應該記得,『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合起來是二十年間。在那個地方徘徊,這是一種譬喻,是須菩提自己的表白,過去二十年間就是這樣過來。
慢慢佛陀再說《般若經》,這二十二年間,須菩提體會很深了。空,『諸法皆空』。須菩提是『解空第一』,瞭解了空的道理,凡事都是因緣果報和合而成,這些因緣果報若分離,道理就又歸零。這種善惡的道理,就是人去招感來才有『苦』、『集』,『集』了種種因緣,製造了很多人間的苦相。須菩提很有同感,瞭解了,所以他被譽為『解空第一』。
接下來經文再說,『過是已後,心相體信,入出無難,然其所止,猶在本處』。
這是須菩提這樣表達,二十年過後,『心相體信,入出無難』。那就是他對《般若經》很投入,瞭解了一切是『空』的道理,真理、真諦沒有體相,都是起於人的心。人心與外面的境界交感,起了貪、瞋、癡、慢、疑,惹來了很多欲望,貪無止境。
須菩提對這些道理都瞭解了,但是還沒辦法發大心,這是他的過去。所以我們來解釋經文中的『過是已後,心相體信』。
⊙過是已後,心相體信:此時在佛說阿含經之後,因見一切聞法者已得到決定信心,於是見機堪受,方等大小乘並說。
這個時候,就是在佛說《阿含經》之後,因為看到他領導的這些僧團,一切聞法者,就是聽法的人,已經得到『決定信』。『見機堪受』,看到根機成熟,能堪得接受,因此佛陀用試探性,『這些小根機的人,我開始來說大乘法。』這樣八年的時間說『方等』,所以『方等』是『大小乘並說』。
⊙觀機說教中,貶抑小乘,褒讚大乘,以引起鈍根者恥小慕大,促其進趣大法,今為菩薩說大乘法,亦必不虛,故云心相體信。
在觀機說教中,佛陀開始貶抑小乘,褒揚、讚歎大乘,開始鞭策『鈍根者恥小慕大』。『我從前只是獨善其身,不對了,我應該開始學如何兼利他人。』從前只是獨善其身,現在開始『恥小慕大』了。
『促其進趣大法』。佛陀開始教育了,勉勵大家要離開小乘的觀念,好好接受大法。『今為菩薩說大乘法,亦必不虛』。現在,就是《法華經》的時候,現在是為菩薩說大乘法,這是真實不虛,所以叫做『心相體信』,讓大家的身心徹底信解。
⊙蓋由前鹿苑中說小乘法,二乘之人得少為足,便謂究竟,故假以維摩居士以呵斥教之,使其恥小慕大,是名方等時。
這就是說,前面鹿野苑中,佛陀初成佛,他降尊就卑,就是隱實開始施權。
施權,就是從鹿野苑中開始說小乘法。『二乘之人』,就是聲聞、緣覺,『得少為足』,他們聽到這些法就很歡喜,覺得很滿足了。去除煩惱,我就不會再來生人間輪迴,這是這些修小乘法的人想要的,所以『得少為足』。『便謂究竟』,以為這樣就究竟了。
『假以維摩居士以呵斥教之』。維摩詰居士是接受到大乘法,佛陀的教法,他就是完全接受到大乘法,所以他的見解與佛陀僧團的見解不同。維摩詰居士會鞭策小乘行者,呵斥小乘法,使大家瞭解,獨善其身太自私了,所以『恥小慕大』。這是『方等時』所說的法,在《維摩詰經》裡,他就是鞭策小乘,褒揚大乘法。
⊙心相體信:喻識達生空,二空之一,又曰我空,亦曰人空。眾生為五蘊假和合,無實體之眾生,謂之生空。得證解脫。
所以『心相體信』,譬喻『識達生空』。『生空』是『二空之一』,又叫做『我空』,也叫做『人空』。『空』的道理,從『方等』一直到『般若』所說的空理。我這個身體,『我』也是空。昨天的『我』,今天的『我』,剛才進來的『我』,現在坐在這裡的『我』,到底哪個時間的『我』才是真『我』呢?『我』,是新陳代謝不斷的這個身體?『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什麼時候有一個『實我』呢?天下眾生都一樣,無不是五蘊假和合,沒有一個實體的眾生,所以『謂之生空』。
我們生來人間,到底『你』是真的嗎?『我』是真的嗎?沒有一個是真的。因為『是日已過,命亦隨減』。這些道理若瞭解,出入就無難。瞭解之後,我能接受,人間是這樣,不必計較。
⊙入出無難:喻自他俱利。以已得一日之價,真實不虛,入為自利,出為利他,無有疑難,故曰入出無難。
『入出無難』,譬喻『自他俱利』。我自己也能修,我也能教導別人修。『已得一日之價』,就是我今天有這樣修行,我今天有這樣聽法,我全都瞭解了,這種法入心,這是真實不虛的法。所以『入為自利』,這個法聽來,我瞭解,我體悟了。『出為利他』,我瞭解之後,這個道理很踏實瞭解,我要再去告訴別人,所以這叫做『入出無難』。
⊙然其所止猶在本處:住生空之理,無度生之心,不希求大果,故曰然其所止猶在本處。
『然其所止,猶在本處』。但是守在小乘法的人,知道都知道了,尚未起於行動,所以『住生空之理』,瞭解這個道理,全都瞭解。『無度生之心』,但是沒有度眾生的心。『不希求大果』,就是獨善其身,自己獨覺。『故曰然其所止猶在本處』,就是還停滯在那裡,知道是知道了,但是要我入人群,我還是猶疑,對自己還沒有信心。所以,對於大小乘法,我出入不困難,但是我還是守在本處。
法入心之後,就要發大心,立大願,起於行動。這常常向大家說,瞭解之後,法就要在我們的行動中。所以『佛心己心』,法入心,身體力行菩薩道,這才是真佛教,才是真修行人。要時時多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