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12月24日】論議第一迦旃延

Community:
Branch:

『信受一乘實法,解大道,發無上心;斯為亦信亦解,信解並彰菩提道。』

大家要重視,『信』與『解』是很重要。『信』就是要信受,我們若有相信,能接受法,法入心,我們所接受的是一乘實法,那就是大乘法。『解』就要深心體解,『體解大道,發無上心』。『斯為亦信亦解』,只要你有信受、有體解,自然就能『信』與『解』平行,這樣『信解並彰』就入『菩提道』。

⊙『爾時慧命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從佛所聞未曾有法』《法華經信解品第四》

經文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每一個人物都有他的背景故事。前面所說的是慧命須菩提,解空第一。

『摩訶迦旃延』,他也是很精彩的一生。他出生在很富有的家庭,父親官拜國師,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年輕時出外雲遊,拜師學藝,很有才華,幾年後就學成歸鄉了。二兒子就是迦旃延,他雖然沒有外出求學,卻很聰明利根,跟著父親受教育,很用功,也是才氣洋溢。

大兒子回來時,覺得自己已經學識滿滿,很有自信,所以要求向鄉里的人開演講會。弟弟迦旃延也不認輸,『大哥遊學多年歸來,到底他瞭解多少?有多少道理能讓大家受益?我雖然沒出門,但是我也很用功啊!』兩兄弟誰也不認輸,於是大哥向鄉里人開講壇,弟弟也在對面開一個講壇。

一開始鄉里的人覺得,國師的大兒子雲遊回來了,道理應該很充分,很多人摩肩擦踵就要來聽國師的大兒子講道理。大家聽著聽著,發現對面這邊也在說,漸漸的,有的人就被弟弟迦旃延這邊的聲音和道理吸引過來了,聽到後來,大家覺得還是迦旃延所說的道理比較有親切感,聽懂了,所以聽眾就多了很多。就這樣開始,引起了大哥的不滿,兩兄弟在家裡互不相讓。

後來國師的夫人就向國師說:『二兒子也讓他去拜師學法吧!去舅舅阿私陀仙那裡學習。』這阿私陀仙人就是迦旃延的舅舅,母親萬般地勸說,迦旃延就去跟隨舅舅修行,果然舅舅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不過,我們現在先說迦旃延的智慧。他後來入僧團,他的優點就是『善述佛之所說法義』。佛陀說的法,入他的耳根,經過他瞭解之後,他能很生動地用很多種方法來幫助佛陀宣演教法,能夠讓佛的很多弟子對佛法更加瞭解。這就是迦旃延在佛法中『善解』,論議第一。

⊙摩訶迦旃延:善述佛之所說法義,助益於弟子對佛法之理解,於佛法中善解,論議第一。

梵語『迦旃延』,華言譯作『不空』。出生於南天竺阿槃提國一個婆羅門的家庭,就是國師的第二個兒子,他與大哥兩人都很有才華。他順父母的意,就入頻陀山中,跟從舅舅阿私陀仙學習『吠陀』的教義。『吠陀』是婆羅門教最高的教義,阿私陀仙對這些道理全都瞭解了,通達了五通。(編按:第六種神通『漏盡通』惟佛教之智慧才能證得,其他外道只能證得五通。)

阿私陀仙,就是悉達多太子出生時,淨飯王請來為孩子看相的相師之一。阿私陀仙手裡抱著太子,他非常激動地哭了,向國王說:『恭喜啊!太子將來若是執掌王位,是一位轉輪聖王。不過,這位太子將來應該會出家,成為全人類的導師。他是世間人的救世者,是一位聖人。我哭,是哭我年紀大了,我等不到太子將來成道,我無法親自聽他說法,所以我為自己悲哀啊!』

這是阿私陀仙回憶了當年,向迦旃延提起這件往事。『悉達多太子將來一定會成佛,是世間的大覺者。』一直不斷這樣說。

他到了年老臨終之時又不斷地叮嚀,對迦旃延慎重提示,說:『太子已經出家修行這麼多年了,他再不多久就能成道了。我瞭解的只到這裡,至於成道的內涵,完全在覺悟者的內心裡,希望你將來一定要去跟隨佛學法,出家修行。』這是舅舅最殷切的叮嚀。

舅舅往生了,但是這段時間,迦旃延還是很傲慢,他通徹一切道理,所以很傲慢。不多久,在波羅奈城附近出現了一塊古碑,到底是什麼文字?內容是說什麼?沒有人知道。國王來看,也看不懂,所以趕緊通告全國。迦旃延已經懂很多種文字,所以他來看,果然這個碑文的文字他會讀。他在國王和眾人面前讀出碑文,原來這碑文是說:『王中之王是誰?聖中之聖是誰?何謂愚者?何謂智人?怎樣離開垢穢?怎樣獲證涅槃?』又說,『誰是沉溺生死海中?何能離垢穢?何能證涅槃?』

⊙王中之王是誰?聖中之聖是誰?何謂愚者?何謂智人?怎樣離開垢穢?怎樣獲證涅槃?誰是沉溺生死海中?何能離垢穢?何能證涅槃?

碑文他讀出來了,大家就問:『這到底是什麼意思?』迦旃延只會讀這些字,不過他無法解釋文意,該怎麼辦?迦旃延就向國王說:『你給我七天的時間。』這七天,迦旃延只好去請教外道梵志,可是沒有人會解這個文。

他靜靜回想舅舅是怎麼教的?一直想,舅舅就是非常讚歎悉達多太子,舅舅預言太子再過不久即將修行成道。經過了這麼多年,推算起來,太子應該已經成道了,只是自己放不下這個身段,不想去請教。可是現在,這個謎題要如何解呢?他只好去拜訪釋迦牟尼佛了。

⊙釋尊為迦旃延釋文解義:王中之王是第六天王,聖中之聖是大覺佛陀,被無明污染是愚人,斷除煩惱是智者。

『王中之王是誰?』釋迦佛就說:『是第六天王。』就是欲界第六天的『他化自在天』。我們人間是在欲界之中,欲界至高的天王,叫做『他化自在天』。

『聖中之聖又是誰?』佛陀解釋,『是大覺佛陀』。『被無明污染是愚人。斷除煩惱是智者』。

⊙有我、法二執是沉溺生死海,證緣起性空是解脫在逍遙園,修道斷貪瞋癡能離垢染,勤修戒定慧即能證涅槃。

再來說,『有我、法二執是沉溺生死海』。

何謂沉溺生死海?就是因為有『我』。以為我很大,我事事都會,我很厲害,以為『我』是至高無上。這就是兩種的執著,一種執我,一種執法。有這二執的人,儘管學盡了一切法,還是無法脫離『沉溺生死海』。

體會、瞭解叫做『證』。若能夠體會『緣起性空』這個道理,知道一切都在『緣生緣滅』中,一切都是空,瞭解才能夠解脫;能夠解脫,才能在逍遙園裡輕安自在。這樣就是不受煩惱束縛的人。

『修道斷貪瞋癡能離垢染』。我們若懂得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斷貪、瞋、癡。所以貪、瞋、癡若不斷除,我們的心還會不斷受到污染垢穢,無明不就愈來愈多嗎?所以,要如何離開垢染?唯有『修道斷貪瞋癡』,這樣就『能離垢穢』了。

『勤修戒定慧即能證涅槃』。煩惱去除,開始就要勤修;沒有煩惱,我們才要更認真精進,受持戒、定、慧。這『三無漏學』能讓我們防非止惡,定住我們的心,開啟我們的智慧,若能這樣,就是證涅槃。

迦旃延已經從佛陀這裡瞭解了碑文的意義,他趕緊去向國王解開謎題。『但是這個碑文的謎題完全是由釋尊解開的。我心服了,我的志向就是在修行,我要跟隨佛出家。』於是他就回到佛陀的面前,向佛陀虔誠禮拜,說出了他過去的狂妄與傲慢,也已經向大哥懺悔過了,也對佛陀敬仰,希望佛陀能收他為弟子。就這樣,佛陀很歡喜接受他出家。

迦旃延很聰明,智慧超越一切,是僧團中能解佛陀教法深義的人,所以將來佛法因為有迦旃延而廣大傳法,這是佛陀很歡喜的事情。所以他跟隨佛陀,心中對佛敬服,說一不二,忠心耿耿,就是相信佛陀的教法,信受奉行,僧團中為第一。

當時,有些外道時時對佛教的僧團誹謗、散播是非,迦旃延為了保護佛法,常常與外道論戰,互不相讓。每一次他都是說服了外道教,將佛教的道理講清說明,降服很多人。佛滅度後,迦旃延就專心傳法布教,時時與外道論法,在佛陀弟子中稱為『論議第一』。

每個佛弟子都有他的背景和人生過程。常常跟大家說,人人都是一部經,這樣聽下來,是不是一部經呢?前面的須菩提,現在這位迦旃延,他們都是很精彩的人生。

所以我們學法,要調伏自己的心,不要貢高,不要驕傲。世間萬法『真空』,但是有『妙有』存在。我們雖然名詞知道了,可是其中的涵義是什麼?我們一定要先『信』,要『信受一乘實法』,我們要用『體解大道,發無上心』這一念心,這樣才能『亦信亦解』。否則我們光知道文字,無法瞭解其中的意義,如何走入菩提道呢?所以學佛,我們要先調伏自己,才能夠真實接受教法入心,自度度人,這叫做『有法度』。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