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是大乘法能度無量,諸佛菩薩乘是大乘,度化瞋惑安忍悲愍,與大利益故名為大。』
佛陀鼓勵我們修行要自利兼利他,自己覺悟,還要將這個法普及人人都有機會接受、有機會覺悟。所以大乘法能度無量,因為『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
『諸佛菩薩乘是大乘』。過去諸佛、現在諸菩薩,在人間都是運用大乘法教化眾生。這是諸佛菩薩的心願,來來回回在人間,在人群中不斷教化。所以我們應該時時起尊重心。
我們常常說,『感恩、尊重、愛』。我們對每一個人都要有感恩心。感恩,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境界,什麼樣的人,都是教育我們的機會,好壞都是我們的善知識,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接受。
『度化瞋惑安忍慈愍』。世間的境界都是要讓我們瞭解什麼叫做修行。我們有時候會遇到很多不可理喻的人,道理明明是這樣,他卻不按照道理,逆道而行。若遇到像這樣的人,我們該如何呢?佛陀說,用『安忍悲愍』的心。安定我們自己的心吧!你若無法教育別人,就安定自己的心。他有他的因緣果報,我們有我們應該積極精進的道路。
『與大利益故名為大』。我們要行大乘法,總要先開闊自己的心,要慈悲殷勤善誘,好好勸導他。若是真的勸導不來,怎麼辦?就是包容、善解。總有一天他會瞭解,『我是被包容的,我是被愛的』。這就是愛的力量。
看看慈濟人真實的人生,過去受了如何如何的苦,一路過來,還是用愛不斷忍讓、付出,後來接觸了慈濟,轉變了心境,化忍的苦,變成了真正自然的付出。此後他的家人終於發覺,媽媽改變了,爸爸也改變了!現在才知道,『原來他們是愛我們,原來他們是為我好。用現在的態度對待我們,我們瞭解了,感恩啊!過去都不瞭解您們的用心,所以對您們的態度真的很不好。我藉這個機會要感恩父親,感恩母親。』等等,我們都看得到。這就是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利益,何況父母子女,何況同修道友呢?
總而言之,佛陀教育眾生是要我們修大乘法,將心胸放得很開闊,行菩薩道就要在菩提覺道上,這條路就很開闊了。路寬敞,心開闊,這樣我們在佛法中才能承擔起大乘志業。我們要學習的事情還很多。
前面的經文說,『若見佛子,持戒清潔,如淨明珠,求大乘經,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我們人人修行若能『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用虔誠大乘心接受佛法,就如佛子。『佛子』就是佛口所生子;佛陀講法,就是要來完成我們的慧命。
我們說過,世間親子是由不得我們選擇,但是佛法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我們依照佛陀的教育,成長慧命。我們常常聽到過來人的心聲,『過去的錯誤是浪費生命,造了很多業。現在瞭解佛法之後,我將佛法用在日常生活中待人處事,我重生了。』他如何重生呢?因為他按照這個法,法入心。
法從哪裡來呢?佛口。佛陀的覺悟,從他的內心,將天地宇宙萬物的真理吸收在他的智性覺海裡,所以從他的內心應眾生的根機,從他的口中說出來的法,長養眾生慧命,所以叫做『佛口所生子』。我們若能如法修行,就是佛子了。我們若是真佛子,就要好好受持佛陀的教法與規戒,保護這一念心。一切唯心,我們這一念心若保護得好,要回歸如來清淨本性、人人本具的佛性,就不困難了。
我們要像保護明珠一樣,將我們的真如本性,將我們的心地顧得清淨,用這樣的清淨心『求大乘經』,才能夠受持妙法真理,大乘教義。這就是我們學佛要用心。像這樣,我們才能夠接受佛的大乘法,這樣我們才能再向他人說。
這是佛陀很擔心眾生懵懂,將佛法曲解。大乘法若被曲解,不只無法救人、利益人,妄傳的人反而會造很多業,所以佛陀保護眾生的心是這麼殷切。
接下來這段經文,『若人無瞋,質直柔軟,常愍一切,恭敬諸佛,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復有佛子,於大眾中,以清淨心』。
這段經文,我們更要瞭解,修行無瞋。我們剛才說,若是遇到有瞋心,或是迷惑的人,我們就要忍讓。這樣的人不能守好規矩,而我們自己呢?要反觀自性,自己是不是有這樣的瞋心?或是無明、惑,在我們的內心嗎?有就要趕緊改,改到完全清淨。
『若人無瞋』,已經完全去除了,『質直柔軟』,心地非常柔軟,像這樣的人,到底是修什麼行呢?就是安忍。安下我們的心,要有忍耐力。
有一次,舍利弗、目犍連住在某個地方。那個地方有兩個鬼,一個叫做伽吒,一個叫做優波。有一天,是僧團大眾整理儀容日子,舍利弗剃除鬚髮。那位惡鬼優波看到這些比丘,內心對這些修行者起了瞋恨,就向伽吒說:『我很想一拳揍下去!』這位伽吒就說:『不行啊!不可、不可,千萬不可啊!這些都是修行者,你這樣做,會受到惡報啊!』
伽吒連續阻止三次,但是優波還是不聽,就對著舍利弗的頭用力揍下去。舍利弗頭痛,但是忍著,連續三次。目犍連聽到這個訊息,就趕緊來關心,舍利弗回答:『雖然痛,還可以忍耐。』安然自在啊!
佛陀聽到了,心很歡喜,他就讚歎:『舍利弗已經修到安忍的境界。若被人打,心有瞋恨,他不堪忍,就會致傷很重。因為舍利弗已經去除了瞋心,能安忍無瞋,所以他的心不受傷;他的頭痛還能堪忍,就是因為他修了這分慈悲、安忍的心。』
⊙人能安忍無瞋,即有慈悲能修忍辱。以人事物是道場,用感恩心面對,無怨尤。質直柔軟,是安受苦忍。
『人能安忍無瞋,即有慈悲能修忍辱』。這就是慈悲。有慈悲心的人,他就有忍辱,這是修行得來的,以人、事、物為道場。我們做事,動不動就說:『我很辛苦,我壓力大,我……。』很多,稍微做一點事就怕辛苦,就壓力大。你們想,像這樣如何能做事呢?對人,我們的付出若沒有得到讚歎、褒揚,我們的心就很鬱悶,『我的付出,你們難道沒有看到嗎?一點都沒有讚歎我。』像這樣,心常常在受傷,這樣怎能叫做慈悲?這樣怎能叫做修忍辱呢?所以說,我們要在人、事、物中修忍辱,這都是我們的道場。
我們要時時用感恩心,有這麼多的好事讓我們做,有這麼多好人和我們一起,好的境界是鼓勵我們,不好的境界是磨掉我們的習氣。時時用感恩,所以『無怨尤』,像這樣的人叫做『質直柔軟』。無論對方怎麼樣,我就是善解,我對你無怨無恨,這叫做『安受苦忍』。我們的心就安忍,接受到外面的境界,人、事、物,我們都有辦法忍下來,忍而無忍才是真忍。這種無悔、無怨、無尤,叫做質直柔軟心。人與人之間,分秒就會過,不要和人過不去,這樣才能輕安自在。
⊙常愍一切,恭敬諸佛:習行忍辱者,則能常愍一切,包容憐念一切眾生。
我們要『常愍一切,恭敬諸佛』。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所以我們要『習行忍辱』,『則能常愍一切』。我們要修忍辱行,他的錯誤是他的德不俱全,我們忍耐、忍辱、忍讓是增加我們的慧命。顧好慧命,才是真實修行者,我們要『包容憐念一切眾生』,這叫做修行。所以要『恭敬諸佛』。
⊙恭敬諸佛:尊聖諦法,諦察法忍。
『尊聖諦法』,尊重諸佛所說的真理,要常常『諦察法忍』,境界現前,我們要用很微細的心好好觀察一切,開闊我們的心門來包容一切。
⊙如是體解諦度,守持規戒,並行慈悲忍辱行;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如是之人,乃可為說。』若是有這樣的人,修行修得這麼好,我們要好好將這個法分享給他,這就是『體解諦度』。
『諦』就是道理。我們的身心與人、事、物的接觸,我們真正體悟佛陀所說的法,所以『守持規戒,並行慈悲忍辱行』。這是我們修行的要點,大家要真正用心才有辦法體會這個真理,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如是之人,乃可為說』,這就是讓我們明白,發菩薩心,說法利他,這樣的人,我們能和他分享這個道理。
⊙此明發菩薩心,說法利他,可為說。
大士,也就是菩薩。大士,最重要就是安忍,在人、事、物中善解、包容。若像這樣的人,心在法中,就『能統萬事』,對天下道理就能開闊瞭解。『先人後己』,什麼事情讓別人優先。
⊙大士之要用,如人身之有心,能統萬事。先人後己,慈悲仁讓。
可惜現在的人就欠缺這分禮讓,心不開闊,不懂道理。我們應該開闊心胸,這樣就能統萬事,一切道理都瞭解,所以『先人後己』,先禮讓人,這樣慈悲忍讓。我們學法就是這樣。像這樣的人,乃可為說。能夠體解諦理度的人,能守規戒的人,能行慈悲忍辱的人,這種人『乃可為說』。
佛陀慈悲,一直提醒我們,修行的心要擴大到什麼程度。『是大乘法能度無量,諸佛菩薩乘是大乘,化度瞋惑安忍悲愍』,這個瞋恚無明,就是諸佛菩薩所要化度的。若是化度,不來人間要怎麼辦到呢?『安忍悲愍』,我們還是要幫助他。這叫做大乘法,這就是我們學佛的方向,所以人人時時要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