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早會:【10月24日】和平人道 愛無分別

Community:
Branch:

對於慈濟人不僅給予米糧,還幫助習經院自力更生,哈比教長點滴在心頭,也多次讓伊斯蘭教友們了解慈濟的大愛精神。上人提及:「習經院哈比教長非常感恩慈濟。他跟大家說,『雖然我接受佛教團體的幫助,但是,慈濟的幫助不求我們改變宗教的信仰,他們是真誠的愛。』所以他希望(習經院)跟慈濟這份愛的精神是沒有分別的。」(攝影者:Hadi Pranoto)

【證嚴上人10月24日志工早會開示】
「幾天來,我們看到的,都是很不忍心,心疼著這一群人(難民),幾百萬人在風雨中居無定處,這樣的人生,真的是苦不堪。」 

今天(10/24)志工早會中,證嚴上人向大眾開示,對比難民個著流離失所的生活,人人應該要要感恩每一天的平安。

居無定所情何堪 雪上加霜苦中苦

「在這樣的戰亂的,居無定處的逃難中,中途有傷有病;死亡的,他們連要埋葬的地方都沒有,當地(逃難所途經)的國家,不願意讓已經死掉的兒童就地埋葬,真是死無葬身之處,這情何以堪。」

難民們離鄉背井,在逃難過程飽受死亡、飢餓與疾病的威脅,此時此刻好不容易逃到歐洲,卻又馬上要面對越來越寒冷的氣候。

「像去年的冬天,難民的帳棚區裡,大雪壓垮了帳棚,他們的生活是就地而睡,下著雨、下著雪、刮著風,就是有土地可以暫時安定,在帳棚裡面生活,碰到了這樣的氣候,難民苦中加霜、加雪,不知道他們又要如何生活?」

不捨難民們在異鄉漂泊、生活失序,土耳其慈濟志工也伸出援手,為當地難民學校助學,透過發放與補助款,讓孩子們免於淪為童工。

「有幸的人,就可以碰到他們生命中的貴人。土耳其接受了難民,凡是逃到了伊斯坦堡,雖然是違法偷渡,也是讓他們(難民)有安居的地方,他們可以租房屋,能住下來,可是不能去工作,(只能)靠著小孩子,七歲、九歲、十一歲的孩子去打童工來養家。」

這一群孩子工作時間長達十二個小時,早上八點上工,晚上八點下工,一共只給十三分鐘的時間上洗手間,其他時間就是在工作。這一群難民童工的處境,令上人十分不捨。

不捨童工無書讀 生命貴人予希望

「聽到這樣消息,真的是悲而痛啊!好在他們的生命中有貴人,在土耳其的慈濟種子在當地萌芽,成為一片菩提林,當地有貴人,發揮這種愛心,跟本會來聯繫,讓這一群我們幫助孩子的家庭可以維生下去,孩子也可以去讀書。」

為了這一次的發放工作,具有豐富國際賑災經驗的臺灣志工團隊,結合當地慢慢成長起來的土耳其與敘利亞籍的志工,用行動給予孩子們溫暖的擁抱。

「畫面上看到了,慈濟菩薩們在訪視的時候,跟當地的孩子相擁抱著,彼此淚眼對著淚眼,這樣擁抱著哭著,慈濟人不捨,孩子感恩……看見愛的能量在當地發揮,當地的志工愛的精神、能量一直提升起來,這對這個社會增添了很大的暖和的力量。」

貧富兩端肇動亂 印華化解為一家

星月交輝,愛心燦爛,慈濟與伊斯蘭教徒間跨越種族、宗教之間的互信、互愛,此時在土耳其得以看見;彼時在印尼也有一段愛的歷史。

「記得在1998年,(當時)印尼一直有印華對立,曾經發生大動亂,真的很嚴重。那一段時間,天天看到的新聞在報導著,也都是人人不安,不管是被搶的、放火燒的,一片混亂。那個時候,期待大家腳踏在那一片地,頭頂著那一片天,我鼓勵他們投入苦難人的環境中去,他們會動亂是因為太窮了,華人很有錢,當地人很窮困,兩個極端就變成了彼此對立的生態,所以有少數人的心不滿、不平衡,那就一動作起來,全面都是失去了平衡,所以才會整個社會這麼地動盪。」

印尼慈濟人對上人的指導恪遵奉行,在社會動亂之際依舊不分對象,對苦難人都給予幫助,慢慢化解了對立與矛盾。

「我就說,我們應該更要做更多,要發揮更大的力量去援助,在從此開始,當地的企業家、當地的慈濟人,我們大家這樣地關懷付出,關懷引領方向,一直整個印尼就是慢慢地平息下來。」

教長愛心辦教育 食指繁浩有慈濟

除了慈濟人付出愛心,印尼一間努魯亞伊曼習經院(Nurul Iman)也長期在幫助貧困,伊斯蘭教長哈比教長(Habib Saggaf)收容很多孤兒,但將近八千個兒童與青少年,也形成習經院沈重的壓力。

「那個時候,哈比教長他下了一個決心向慈濟人求援。慈濟人從1998年開始,臺灣的農委會就給慈濟白米送到印尼去,幫助社會慢慢安定下來。在(2003年)8月中,送了兩千五百包的白米,在10月24日再送一次;同樣這一天,當地企業家郭(再源)居士就跟教長簽約,簽一個五年的援助,每一個月給予五十噸的白米支援,讓這一群孩子生活。」

提起歷史上的今天,上人猶記當時孩子們歡喜用餐的模樣。「孩子們手捧著一盤的白米飯,那樣地開心,聞白米香、吃著白米飯,那樣的滿足。」

學習農耕得溫飽 自力更生仿精舍 

爾後,當五年援助計畫告一段落,習經院的壓力絲毫未減,反而人數增加將近萬人,哈比教長信賴慈濟,又提出延展計畫的期待。

「郭居士再回來,我就跟他說,『以你們的力量可以做得到的;但是要輔導他們,人口已經接近萬人了,有的長大,應該請他們用一千多甲的土地,把這個土地開作為農作物,這旱地可以種菜、可以種麥等等,這五榖雜糧都可以種,也可以自己耕田。跟他們說,我們精舍的生活方式也是自力更生,把我們的生活傳給他們。』」

當哈比教長聽了慈濟人的建議,也從善如流,開始應用土地種植農作,印尼慈濟人也從中協助,從臺灣找尋具有務農經驗的志工前去輔導,一年之後,就看見成效。

「他們再過了一年後,他們都已經都有收成,不只是有收成,而且也可以自己從小麥變成麵粉,從麵粉變成了麵包,都是自己一貫,同時他們自己也做環保維生等等,這都是這樣一路走過來。」

宗教不同如知己 合作互惠情誼深

對於慈濟人不僅給予米糧,還幫助習經院自力更生,哈比教長點滴在心頭,也多次讓伊斯蘭教友們了解慈濟的大愛精神。

「習經院哈比教長非常感恩慈濟。他跟大家說,『雖然我接受佛教團體的幫助,但是,慈濟的幫助不求我們改變宗教的信仰,他們是真誠的愛。』所以他希望(習經院)跟慈濟這份愛的精神是沒有分別的。」

儘管哈比教長已經往生,但他對大愛的堅持,仍持續促成印尼慈濟人與習經院相互幫助。

「這樣一直來,慈濟人醫會也是去做義診,還有一年一度他們(伊斯蘭教)的齋戒月,我們像是供養一樣,補助他們孩子的營養品。十多年前,我們的跟2003年這一天,簽下了五年的約,後面再延一年,看到他們茁壯起來;現在我們浴佛節,我們有什麼大活動,都是習經院年輕人都來投入來支援,這種力量也都很和諧。」

人道精神倡和平 莫蹈戰亂苦蒼生

歷史的今天,今天除了是慈濟與印尼習經院簽約締結愛的互動,值得紀念的一天;也是聯合國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

「在1945年的10月24日,那就是成立了聯合國,聯合國成立的目標,就是希望國際之間要提倡人道精神,維持和平。」

為了避免人類重蹈二次世界大戰的錯誤,聯合國因應而生。也勾起上人對於童年時躲避空襲的回憶。

「我們的小時候,都有『疏開』(閩南語)過,就是要疏離城鎮到鄉下去,那就叫做『疏開』;而且聽到了空襲的警報聲,就要趕快找防空洞鑽、去逃,有的時候真正的聽到炸彈投下來的時候,天搖地動,回想小時候,戰爭真的很可怕。」

要避免戰爭,就需要人類發揮大愛,秉持人道精神互相幫助。

「這也就是聯合國成立的希望,國際間要和平,要有人道精神,這不分宗教、不分種族、不分國際,總是人道精神走入人群中。這都是愛的能量,這很多愛的、真善的,都是在人間用愛鋪路,走過了這樣歷史與空間,這都是,天天無不都是歷史。」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