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8月04日】群狗譬喻觀人心

Community:
Branch:

『世皆無常應觀不淨,由癡不悟喻烏甲蟲,迷失思惟墜入岐途,聖見三界不淨悲憫。』

 
人間其實是無常。自古以來到現在,留在世間的人,百齡人瑞,到底有幾人?以世間的物質來說,建築物堅固、耐久,能留存多久?千年還存在的又有多少呢?
 
所以,現在學佛要好好用心細思,很詳細的思惟,生活的意義在哪裡?若靜靜思考,其實眾生造業,罪業深重啊!
 
我們的心就是放散了,收不回來,無法體會『世皆無常』,所以在無明中造業。我們既然有因緣得人身、聞佛法,要將心不斷地收回來,好好來『應觀不淨』。我們要如何降伏欲念?對財物、利欲就想:世間一切無常,何必計較那麼多呢?若是男女色欲就想:『觀身不淨』啊!身體是這麼不乾淨,一輩子到底有多長?何必為了卿卿我我,來造成愛恨情仇。
 
我們要如何將放散出去的心收回來,把煩惱去除?只需要前面這兩句『世皆無常,應觀不淨』,就應該能夠體會了,不必爭也不再貪戀。
 
『由癡不悟喻烏甲蟲』。只因為貪著利欲,這個癡一直無法覺悟,就譬如烏甲蟲,生活在糞便裡面,力量很微弱。我們人的愚癡,不就是這樣嗎?人實在很渺小,卻說『人定勝天,多麼偉大』。這樣不斷去破壞,不斷去爭取,取來之後,到底能擁有多久的時間呢?這種貪著都是愚癡。人生不就是生活在這樣『癡不悟』,如烏甲蟲嗎?這都是『迷失思惟』,心亂了,迷失了,凡夫無明、迷惑而造業。
 
我們修行,要戒、定、慧。定就是禪,就是『思惟修』。但是我們的心,失去了時時思惟、好好收納寂靜的法,都是迷失的時候較多。若是這樣,迷在利欲,或是情愛,就容易『墜落岐途』。所以,諸佛菩薩等聖人,看這個『三界不淨悲憫』。
 
好像這些話,每天都在說,但是我們人人能夠去想到這些道理的時間,到底有多少呢?就像前面經文所說,『狐狼野干,咀嚼踐踏,嚌齧死屍,骨肉狼藉。』爭啊爭啊,爭到最後的收場是什麼樣呢?就是狼藉。

 
這段經文再說:『由是群狗,競來搏撮,飢羸慞惶,處處求食,鬥諍摣掣,啀喍嗥吠。其舍恐怖,變狀如是。』

 
⊙犬科動物通稱,種類多,嗅覺聽覺靈敏,可訓練;亦聰明生慢,由是群狗競來搏撮。群狗,喻七慢。

 
整群的狗,彼此之間也會互相爭鬥。其實『狗是通稱屬犬科動物,光說『犬』這個字,狗也是其中的一種,但是狗有很多種類。有的可以訓練牠當看門犬,有的可以訓練牠當導盲犬,雖然是狗,其實有很靈敏的嗅覺以及聽覺,又非常聰明,所以牠可以被訓練。
 
臺語一句俗諺:『狗踏馬屎膨官勢。』表示狗也很會看情勢,牠的主人若是有名、有利、有力,也會仗著主人的勢力。所以,聰明就生慢,『由是群狗競來搏撮』,可見狗的慢心也很大。在『五鈍使』貪、瞋、癡、慢、疑,這個狗類是屬『慢』這一類。

 
⊙群狗:喻慢惑驅使人之身心。狗仗人勢,有大力,以強取之,貪奪無力之物。兩足翻尋收聚一處,曰競來搏撮。

 
人和狗類一樣,因我慢的無明所驅使,我們這個身去造作很多的事情。
 
『狗仗人勢,有大力,以強取之,貪奪無力之物』。狗也是以強力貪奪弱小的,所以『群狗競來搏撮』,人也是同樣以大吃小、以強欺弱等等,人與狗類差不多都有這樣的習性。
 
又再『兩足翻尋收聚一處』。狗若要占有所要的東西,四隻腳就是一起去『搏撮』。要的東西,先用兩隻腳占住,還在那個地方往裡面翻找,就像人在尋找東西,也是很瘋狂,『我要的東西到底在哪裡呢?』一頭栽進去,一直在翻、在找,狗也是這樣。
 
所以,身與心受這種的慢惑驅使,這樣貢高我慢,一直要占為己有的心都沒有停歇,身也沒有停息下來,身心如此忙碌,到底是為什麼呢?

 
下面再說『飢羸慞惶,處處求食』。

 
⊙貪不知足曰飢。求不能得曰羸。種種營謀私利,尋愁覓恨,似癡如狂,曰慞惶。多貪之人雖富而貧,處處馳逐五塵之境也。

 
有力的在那裡爭,沒力的呢?『貪不知足曰飢』。有的人一直貪求,生活足夠就好了,但是他還感覺不夠啊。『求不能得曰羸』,羸就是瘦的意思;身體很瘦,感覺營養不足又肚子餓,像這種永遠求不滿足,就像營養不足的人一樣。
 
『種種營謀私利,尋愁覓恨,似癡如狂,曰慞惶』。一直要去謀計自己所得的東西,感覺永遠不夠,所以一輩子就是『尋愁覓恨』,一直自找煩惱,若是做不到,他就是恨,『恨我這場生意沒做到』。這種人真的是『似癡如狂』,這叫做『慞惶』。一昧地鑽營、打拚,永遠都是貪求,這種就像『飢羸慞惶,處處求食』的人。
 
『多貪之人雖富而貧,處處馳逐五塵之境也』。他看起來很富有,財產很多,但與貧困的人差多。所以我常常說,『貪
 
『貧差多少呢?『雖富而貧』,像這樣的人永遠都說不夠,他就『處處馳逐五塵之境』,就是在色、聲、香、味、觸,這五塵之中,永遠貪無窮盡。人間就是這樣。

 
⊙飢羸:飢餓瘦弱,喻不得法性之法食。慞惶:恐懼驚惶,疑根未斷之貌。

 
『飢羸』意思是飢餓瘦弱,譬喻不得法性之法食。『慞惶』就是『恐懼驚惶,疑根未』。
 
我們沒有得到法啦!若有得到法,就懂得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像這樣的人生是多麼豐富呢!若是不能知足的人,是因為他不得法性,法沒有入心來,清淨的本性沒有得到啟發,慧命很乾枯,沒有受到法水滋潤,所以它就是譬喻飢羸。
 
『慞惶』就是恐懼驚惶,疑根未斷。法若不入心,就只是怕名失去,怕利被奪,像這樣常常驚惶,這就是法不入心。這種疑,『這個人與我套交情,是不是他對我有什麼貪念?這樣的人無法交到談得來的朋友,心裡全是害怕、懷疑,沒有一位知心的朋友。這就是法沒有入心,這樣怕的行動、做的行為,全都不正確,也是很辛苦。
 
再來『鬥諍摣掣』。

 
⊙鬥諍:凡夫以名利為暗鬥明諍,或為名利相鬥,或因教理見解不和而諍,向前相奪,往來明爭暗鬥,互相牽掣,即爭鬥之形態。

 
這種的『鬥諍』,『凡夫以名利為暗鬥明爭』,又再『或為名利相鬥』,或者是因為『教理見解不和而諍』。諍論,原來就是這樣的道理,何必諍呢?為世間的名利而鬥,為信仰的教理是非一直諍,有什麼用呢?我們自己要提起智慧,該走的方向是什麼,對的路,走就對了,正確的事情,做就對了,何必去爭啊鬥啊?實在是不需要。
 
但是『鬥爭』這個名詞,在近百年造成了多少人生的悲悽苦難啊!不論是向前去奪,或是往來的明爭暗鬥,若這樣互相牽制,是非就很大,所以不斷地產生爭鬥,人間什麼時候能和平呢?這種爭鬥的形態,什麼時候才能消弭呢?還是人心啊!

 
⊙啀喍:開口見齒之狀,皆慢態。銜物死諍曰啀喍,失物潑叫曰嗥吠,即諍而怒之聲。

 
所以,鬥爭的形態是『啀喍嗥吠。『啀喍』就像整群的狗在爭食一堆肉骨,牠腳占到的,還在看其他的,感覺『那是我的,你還來!』所以呲牙裂嘴,『開口見齒之狀』,不曉得你們想得出這種的形容嗎?
 
狗占著東西,嘴也咬著東西,眼前的東西快要被人奪去,又捨不得放掉,於是整個嘴咧開,牙齒都露出來,這種猙獰的臉孔。你們若看到狗群在爭就是這樣,而人群若在爭又是什麼樣貌呢?所以『皆慢態』,像這種都是慢,就是憍慢、自大。
 
像這樣『銜物死諍』的形態在爭,叫做『啀喍』。東西要占有,道理要爭辯,這種又要名、又要利的情形,叫做『啀喍』。『失物潑叫』叫做『嗥吠』,東西我要占有,若是占不到就大小聲了,如狗群在吠,都是在互罵。我們人也是這樣,互相叫罵,你罵我、我罵你,癡人就是這樣。

 
⊙群狗:喻疑使。眾生不明事理是非,而誘發五種慢性的煩惱,即貪、瞋、癡、慢、疑。

 
群狗譬喻『疑使』。眾生不明事理是非,引發出了五種的慢性煩惱:貪、瞋、癡、慢、疑。五種的慢性煩惱中,貪也是有慢,瞋也有慢,癡也有慢,慢則是慢中帶慢,疑也有慢。所以這『五鈍使』含藏著很多的煩惱。

 
⊙因貪等為鬥諍,復謂是非而爭,名摣掣。發言論決是非之理,名啀喍嗥吠。上正明五鈍。

 
因貪、瞋、癡、慢、疑等在鬥爭,『復謂是非而爭』,這種稱為『摣掣』。『發言論決是非之理』,到底你是我非等等,這樣叫做『啀喍嗥吠』。以上是講『五鈍使』。

 
⊙群狗競取曰鬥,群狗相吠曰諍,向前相奪曰摣,往來相扯曰掣,即鬥之形。狗銜物死諍曰啀喍,失物潑叫曰嗥吠,即諍之聲也。

 
所以,群狗競爭來搏來取,這些狗全都圍過來,像這樣你來我往,互相爭奪的生態,實在是很可憐。所以,人類與一切眾生都一樣,全是動物類。
 
所以說,狗類很多,其實動物類更多,所有的動物各有牠的特性,但是人類這種的動物心態裡,涵蓋了所有動物,所以動物的生態和人的心態差不多。總而言之,我們要明道理,要瞭解是非。『世皆無常,應觀不淨』,自然我們的無明就能夠降伏下來。所以大家時時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