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上人開示法語】走入人群 心不染著

Community:
Branch:

【證嚴上人開示法語】
佛陀每次說法後,大眾皆大歡喜、作禮而退;但《法華經‧序品》描述,佛陀說《無量義經》後沒有讓大眾頂禮離退,而是靜坐入定。彌勒菩薩因此請教文殊菩薩,佛陀入定現瑞相,是何因緣?

「欲令眾生咸得聞知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文殊菩薩答;並從久遠之前的兩萬位日月燈明佛說起──

最後一位日月燈明佛有八王子隨父出家,這八位王子過去已跟隨千萬佛修行而「植諸善本」;佛滅度後,八王子以妙光菩薩為師,又「供養無量百千萬億佛已」,才一一覺悟成佛。最後一位佛名「燃燈」,燃燈佛八百弟子中有一位弟子「求名」,就是如今的彌勒菩薩;過去的妙光菩薩則是現在的文殊菩薩。

與大愛臺同仁談話,上人闡述此經文,文殊菩薩在過去久遠以前早已成佛,佛名「龍種上尊王如來」,而且是成就七位菩薩成佛的「七佛之師」;此時倒駕慈航來人間,是幫助釋迦牟尼佛度眾生。

「文殊菩薩與彌勒菩薩,一位是過去已成佛,一位是未來將成佛;藉由一位過去佛與一位未來佛對談,不僅為佛陀說《法華經》鋪展前言,也強調佛性真如恆存,生生世世無盡延續;亦說明修行必須生生世世,而非此世閉門自修即可覺悟。」

上人強調,入人群行菩薩道也是如此,並非當下付出即有所得,要不斷「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才能覺悟成道。「就像煉鐵的洪爐,經過高溫燒熔、搥打淬鍊,才能製作出精美的成品。志為人間菩薩,也要在人間的洪爐裏鍛鍊,將層層煩惱去除;煩惱除得愈多,真如本性愈漸顯現。」

近日晨語解說〈信解品〉,上人強調,修行者若是執小忘大——停滯在小乘修行,忘記要發大乘心,或是畏懼於行大乘菩薩道,將無法到達究竟的覺悟境界。

「佛陀覺悟的心靈境界是華嚴世界,『華嚴』二字形容美如蓮花,靜寂清澄、清淨無染的莊嚴心境,融通宇宙萬理。而人人也都具有清淨佛性、富有智慧,只是被無明掩蓋而背離佛性,在天、人、畜生、餓鬼、地獄道輪迴。」

《法華經》將「阿修羅」歸在五道之中;上人表示,其實在人間也可以看到瞋恨易怒的阿修羅——動輒發脾氣、起無明,不斷複製煩惱,沈淪苦境而無法自拔。

「一念無明生三細。貪、瞋、癡是很微細的煩惱,一層一層不斷覆蓋住真如本性。修行,就要在人間的洪爐裏鍛鍊,去除層層煩惱,顯現真如。」

良知與智慧易在剎那間受外境影響,又被煩惱雜念掩蓋。上人教眾,不只要精進聞法,更要入人群鍛鍊,修養出不受外境影響的清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