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5月27日】慈父愛子無偏黨

Community:
Branch:

『人初之性本善,童幼純真無染,慈父愛子無偏,大覺同圓種智。』

 
常常說『人之初,性本善』。清淨的本性與生俱來,只是我們凡夫,六道輪迴、煩惱複製,所以人初之性慢慢受污染了。不過,每一個人初生之時,那個本性的善念,天真、活潑。『童幼純真無染』,尚未受世事染著,過去的習氣還未回來之前,很幼稚的時代,那就是無染著。這個慈父面對著幼子,可愛啊!所以幼童受到父母的疼愛,這是天經地義。因為孩子年幼,天真無邪,父母對孩子那分親情的愛無偏,這是最純最真的時代。
 
不過,人間後來環境的變化,家庭,或者外面的朋友,慢慢來薰習我們,慢慢就遠離了清淨無染的本性。遠離了本性,就接近了無明,接近了過去的因緣所帶來的習氣,又再度會合,因此對家庭的感情、對外面的朋友,就慢慢這樣被牽引出去了。所以,『大覺同圓種智』,那就是要有這位慈父,用智慧的愛來教育他的孩子,也需要這個孩子與父親有緣、有情,所以這分覺有情的愛,能夠時時會合著,這也就是因與緣。
 
我們在慈濟,不也常常看到這樣嗎?有的老人,一輩子勞苦,為家庭付出,為子女不顧一切,這樣辛苦為家庭經營。孩子慢慢長大,各人都有不同個性,無不令父母煩憂操心。最後,就是孤老無依,或者兩老相依,一人病,一人顧,或者兩人都病了,無人照顧,或者一輩子孤單一人,像這種人生也是很多。
 
常常聽到,老人緊緊牽著慈濟人的手,不捨得放,說:『他比我的孩子更好,比我的親人還親,很照顧我,我也隨著他在做環保,我現在很快樂了,我沒煩沒憂了。』也有這樣的。
 
也有年輕人,小時候家境變化,或者父母不賢,所以沒有受到父母的疼惜,家庭不斷折磨,一直到了這個孩子流浪在外面,或者做了很不好的事情,受法律制裁。監獄裡面,青少年不少,還是有一群人間菩薩慈濟人走入監獄去,用盡方法將這些未成年的孩子,淨化他的心態,將他導向正確。
 
就像這樣,這次我出外行腳,屏東有一群年輕人由慈濟人陪伴而來,每一個人都是眉清目秀,這樣排整齊坐在前面。年輕人很勇敢,說了他的過去的人生,說了他的家庭的異常,父母的情形。讓這個孩子的心恨,恨家庭;恨,恨父母,所以他就故意變壞,去和很多不務正業的人在一起,吸毒、販毒、賭博,成年之後就開始強盜搶劫。無奇不有,打架、殺人、搶人,喝酒、賭博都有,所以從很年輕就進進出出監獄,一直到被判重刑。
 
慈濟人進去了,從這樣開始陪伴,帶他讀書、『入經藏』,這樣一直一直接觸,接觸到孩子從內心淨化了,從這樣開始素食了,規矩變好了,循規蹈矩,在監獄裡面成為典範,懂得做好事,願意幫助人,很勤快等等。所以自己內心發願,出獄之後要學好。回去向父母磕頭懺悔,跪在父母的面前。父母也陪他來,來到我的面前,父母就說:『感恩,感恩師父,慈濟將我們的孩子又帶回來了。』
 
『其實他就是很不孝,什麼事情都做,所以和我們斷絕了十多年的親情。這次回來,他這樣向我們跪拜、懺悔了。』我就再問他一次,說:『現在乖嗎?』『很乖,每天都奉茶給我。』父親、母親都同聲這樣說。我說:『是不是回來懺悔的那一天,奉茶給你而已?』他說:『不是,每天早上都奉茶,一直到現在,整年了。』每天按時出門,按時回家,每天早上向父母請安、奉茶,才出門。
 
這是其中的一個。十幾個孩子,就有十幾個故事。那個轉變,人生的開頭是逆向的人生,但是有那個因緣,就能夠遇到善知識,如父如師,這樣到監獄去教他、去疼他、去引導他,讓他脫離了監獄。同時最重要的,是脫離了心靈的牢獄,自己將心打開了,見到自由的光芒,回歸了他心靈天真的本性。
 
所以『慈父愛子無偏』,其實,這分好緣,前後所接觸到的,無不都是清淨法、清淨的愛。清淨的愛付出,那就是亦父亦師,這麼純真無染,這如父子至親的情。
 
眾生在佛陀的心目中,就像初生幼子一般,佛陀用那分慈父的愛,來愛初生幼子,所以他永遠沒有將我們放棄,我們永遠也依教奉行。若能夠這樣,『大覺同圓種智』,我們可以再回歸清淨的本性,與真如本性會合。這就是我們應該要知道,回歸人初之性。
 
前面說過了,長者的財富無量,用種種的法、種種的財物來誘引他的孩子,誘引眾生脫離三界火宅,希望人人都接受大白牛車,可以在康莊的大路上很穩當地向前進,這是菩薩道。

 
接下來這段經文說,『今此幼童皆是吾子,愛無偏黨。我有如是七寶大車,其數無量,應當等心,各各與之,不宜差別』。

 
應當用平等心,這樣一一都給他們,『不宜差別』。這和剛才說的不是一樣嗎?佛陀看待眾生就如幼小的孩子一樣,像父親懷抱稚子一樣的心情。不論孩子如何的壞,東奔西跑,父親一直呼喚他,母親一直去招呼他,孩子還是到處亂跑、爬高爬低,父母還是很耐心,輕聲細語,抱在身上。這就是世間,眾生心性難調難伏,佛陀,或者世間慈父,不也是這樣疼惜。
 
凡夫懵懂不知法,佛陀就用這樣的心殷殷善誘,因為愛,要這些孩子無偏差。佛陀用四十多年的時間,要將這些根機愈整愈齊。一直到四十二年後,開始說《法華經》,希望任何一個眾生、弟子,都能夠聽到。若不在這個時候說,已經沒有時間了。

 
⊙喻眾生同具出世無漏種子,同聞佛法,同起於行,即皆平等同為佛子,故應以慈悲平等心各與以大乘。

 
人生對佛陀而言也有無奈的,也知道還有這麼多人在懵懂中,但是這個大法還是要說呀!所以,他就有羊車、鹿車、大白牛車的譬喻,可見在佛陀說《法華經》這個時代,還是這麼懵懂的小乘人,還不少,三分之二還是停滯在羊車、鹿車的環境中。所以,這就是眾生所以苦,在六道中不斷輪迴。佛陀就說『皆是吾子』,『愛無偏黨』。就說,『我有如是七寶大車,其數無量』。佛陀所說的法很多,但是佛陀的時間有限,也沒辦法直接將真實法給這些根機不整齊的眾生。
 
佛陀到了晚年,有一段時間身體不好,就告訴阿難:『阿難,佛的壽命與人間相同,不過,佛的壽命也可以很長。若需要我再住世一劫,我有能力可以住世一劫,但必須人間有這個緣。是不是需要我再住世長久,一劫的時間?』佛陀三次問阿難,對阿難這樣說,但是阿難那個時候並沒有回答佛陀。
 
所以魔王趁機而入,就說:『你過去曾經說過,你的化緣若盡,就要取入涅槃。現在世間與你的緣盡了,現在應該是你入涅槃之時了。』所以佛陀就這樣受限在人壽八十。要不然,依佛陀的願力,他的世間緣再延續,可以長住世間。不過,那個因緣錯過了。
 
後來,迦葉將要結集經典的時候,責問阿難,說:『那個時候為何你不反應,請佛住世?』阿難很懊惱說:『那時候我聽佛陀這樣說,我很想要回答,不過我的心好像被魔控制住了,我沒辦法回答。』
 
我們由此可知,世間的業力就是這樣,『道高一寸,魔高一丈』,魔王控制不住佛,但是控制了阿難的心。所以佛陀的時間不夠了,沒辦法親自讓所有的眾生一一體悟,沒辦法讓他們一一了解大乘的道理,只好八十歲就要取入滅。所以,講《法華》是七年的時間,佛陀已經到了七十多歲了,才開始講《法華經》。
 
他提前為舍利弗授記了。這就是佛陀要讓舍利弗承擔起這個僧團。因為,僧團相信舍利弗能體悟佛法,而且舍利弗是智慧第一,舍利弗都能夠信服了,何況是大家呢?這是佛陀的用意,用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做當機者,才會向舍利弗第一個授記。
 
這是『愛無偏黨』,《授記品》對更多人授記。甚至連處處與他做對的提婆達多,佛陀也授記。調皮的,或乖巧的,都是佛陀的孩子,他用這樣慈父疼子的心來愛天下眾生,所以說『皆是吾子,愛無偏黨』。
 
佛陀還有很多很多的法,雖然無法在那個時候說,來不及。不過,前面我們說過了,不論是『四諦』、『十二因緣』、『六度』法,都是大法,都是真實法。天地宇宙之間,宇宙的所有物質的本體都有它的法、它的道理存在。總是我們學佛,真的要時時用心,有很多的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若時時用心,回歸童真,佛陀如何教,我們如何來接受,總有一天,我們也能夠『大覺同圓種智』,我們的覺悟也能與佛同等。
 
各位菩薩,回歸清淨如來的本性,守在『人初之性』那個『本善』,像『童幼純真無染』的心。我們有『慈父愛子無偏』,所以我們用心接受,不要懷疑。人與人之間這個感情要珍惜,要像法子在傳法,像父子在傳承家業,這樣就能夠得到法喜充滿,法無邊際,『大覺同圓種智』。所以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