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5月22日】觀四念處明如來藏

Community:
Branch:

『四念處四種觀,微妙智慧為體;念慧觀心力量,用心安住在道。心靈財富因核,真空妙有果海。』

 
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四種觀念要時時放在我們內心。身體是最不乾淨的東西,皮膚、肉、骨,若有哪裡受傷,所產生的味道也很不好聞。這麼骯髒、污濁的東西,多少人卻為了身體的情、欲,造成了家庭親情的悲劇。
 
我們要好好思量,身是不淨物,要『觀身不淨』、『觀受是苦』。我們看到喜愛的東西,就求啊求,若是求不得,就很痛苦。日常生活,面對不如意的事情——我明明想要這樣做,但是事與願違;那種感受也是很辛苦。
 
『觀心無常』,心念時時生、住、異、滅。現在很高興,一下子因為什麼事情,心意就變動了。所謂『發心容易,恆心難。』凡夫心變異無常,我們的心無法常住,無法時時安住在同一個念。
 
還有,『觀法無我』。一切法都是無常,是因緣所生。但是凡夫顛倒,將無常以為是常,不知道包括大乾坤天地之間都是無常的法。所以,時時向大家提起的『三理四相』,我們應該要很清楚,『四念處四種觀』,我們要好好瞭解,時時要觀照一念心。
 
這念心很微妙,『微妙智慧為體』。智慧就是真如本性,它是常住、無生無滅、永恆存在。可惜我們凡夫還無法回歸真如本性,所以必定要用前面『四念處四種觀』。我們要念念在茲,『念慧觀心力量』,用智慧來觀我們的心,這股力量才有辦法將人間的路先鋪平,而後交接到菩提道。所以,要用我們的心力,身體力行,法在心、行如法,這樣的『念慧觀心力量』。
 
我們要時時『用心安住在道』,安住在我們修行的菩提道中。其實,我們人人『心靈財富因核,真空妙有果海』。就像這次菲律賓獨魯萬,海燕颱風這麼嚴重的災難,慈濟人及時進去,發揮了人人慈悲智慧的力量。有一位年輕人寫一封信,感恩慈濟這麼多人來安定他們的生活,在短時間之內,將他們這個地區打掃得那麼乾淨,同時啟發了他們的希望與愛心。
 
還有一所興華中學,這是慈濟人第一個清掃的點,『以工代賑』將他們帶起來。其中有九位老師,他們雖然準備要復學了,還是捐出了他們的零用錢,投入『竹筒』裡。其中一位老師安娜,代表這九位老師將『竹筒』拿來給慈濟,除了捐錢又拿起擴音機,主動的向大家說『竹筒歲月』,介紹慈濟是從『五毛錢』開始。將這個故事告訴她的鄉親。
 
而後當場發願,她將來要投入慈濟,做一位傳法的人。她不是說『志工』哦,她是做『傳法的人』,要將『竹筒歲月』五毛錢的故事,變成普天之下、地球上、國際間的救濟力量。這不就是『心靈財富』嗎?因,那顆種子是『因核』。『真空妙有』,人生雖然無常,四大不調、禍福隨,都會變動。菲律賓受到這麼大的災難,卻凝聚了大家的愛心,將力量帶動起來,這個『因』,由此就能瞭解,雖然遭受破壞,其中蘊藏著『妙有』,就是愛的力量。
 
『愛』是我們的真如本體,因為清淨的本性是光明、是智慧、是永恆,它不是無常,它是永恆,長久含藏著無量無數的果實,那個結果都在這念因的種子裡面。常常提『因核果海』,合抱之樹,始於毫芒,樹長大了,結出纍纍果實,不是很奇妙嗎?千年的大樹,它的果實還是纍纍不斷。『因核』,因是這麼小,毫芒的力量能夠發揮了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的力量出來,這就是我們修行要時時用心。

 
⊙『駕以白牛,膚色充潔,形體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風。又多僕從而侍衛之。』《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前面經文說,那輛莊嚴的大白牛車,能夠載很多人,後面還跟隨著很多僕從侍衛。
 
我們昨天說過了。佛法,只要你用心受法、轉法輪,自然也能度很多的眾生,『前行後繼』不斷傳承下去。這是我們要有承擔,傳承這個法,所以能轉法輪。

 
下面這段經文就說,『所以者何?是大長者,財富無量,種種諸藏悉皆充溢。』

 
因為這位長者財富很多很多,無量啊!長者要給他們的豈是只有這一點點而已?不是,是要給全部。就像佛陀教導眾生,就是教導人人與佛同等的覺性,要讓人人能夠體會得到,能夠覺悟天地宇宙之間的真理,能夠在天下間安然自在的生活。
 
但是眾生迷,還是浮沉在生死海中,依然無明反覆複製,不斷造業。這種的無明遮蓋了清淨的智慧,即使佛陀想要將他的心境說給大家知道,但是根機差很遠,根本沒辦法瞭解那樣的境界,所以就要開三乘法。就算是獨善其身、了脫生死,也要瞭解為什麼要了脫生死?要讓他知道這些道理。
 
聲聞、緣覺就是譬喻為羊車、鹿車,應他們的根機所需要,應他們的力量能夠拉的車。這就是佛陀的智慧,譬喻為世間的長者。
 
『有價值能充足人類所需求』。這位長者富可敵國,天底下有價值的東西,他都不欠缺,而且很豐富,非常充溢,能夠普及給天下人所要求的。這就是譬喻『佛果地』,佛的果地,是佛陀成佛之後,『果』成也要有『因』,佛陀修行的因地是『因核』,那個很微妙的種子,是很多很多。有種就有核,你看哪一顆果實之內,不是有成大樹的『因』存在呢?佛陀修行的過程是累生累世,他所修行含藏的因,非常充足。

 
⊙有價值能充足人類所需求,喻佛果地能成之萬行為因,而所成之萬德為果,福慧圓滿。

 
我們這輩子能夠修行是因為有緣,過去生中我們有這個因,那個因引來這輩子的果,我們做人還有這個緣——果中帶緣,緣中帶因。
 
這樣是不是上輩子修的因,這輩子得的果,這樣就成了嗎?還沒,我們要生生世世。因為佛陀在修行時,他生生世世隨著無量數佛,不斷修行。在講《法華經》的開頭,就已經講出了『因核果海』的境界,是經過一輩子又一輩子,不斷累積這個因——修學的因,生生世世不斷累積他的果實,這種因、果是要長期不斷累積。
 
所以,譬喻『佛果地』,已經結果了;成佛的境界,『果』與『地』已經成就。過去說『菩薩十地』,我們要成佛必須經過十地行,最後到達成佛的果地。所以『有價值能充足人類所需求』,大長者就如佛,已經很成熟了,而且登成佛的果地了,『能成萬行為因』,你要到達這個果地必定要能萬行,這就是因。
 
萬行,我們先要透徹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行,都要很透徹,累生累世。所以這個果地前面要先有『能成之萬行為因』,你要能夠去付出,瞭解人生苦難,然後瞭解生從何來?死何趣向?到底我們過去的劇本如何寫,這一輩子的人生要如何走?我們所感受到等等,若全都瞭解了,我們就很甘願走入人群中行六度,日常的行為如法行中。所以,我們要先有『萬行之因』,才有辦法成就『萬德為果』,這樣就能夠『福慧圓滿』。這表示財富。

 
⊙財富無量,諸藏充溢:四諦十二緣六度萬行,約行明如來藏;一切法不出於五陰十八界等,即是約理明如來藏。

 
所以這個『財富無量,諸藏充溢』。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萬行,剛才說過了。
 
『一切法不出於五陰十八界』等等的法,這個一切法,一切『有為法』,都在五陰十八界。
 
五陰,就是五蘊。常常在念『五蘊皆空』、『遠離顛倒妄想』,這五蘊:色、受、想、行、識,也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以『五陰十八界』,那就是六根、六塵、六識和合,叫做十八界,這就是道理。
 
前面『六度萬行』,那就是行,我們要不斷去身體力行,回歸我們的藏識──第八識清淨了就入第九識,即如來識,就在我們清淨無染如來藏的裡面。
 
一切法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生活就是在如理中。假使我們不順道理,與道理脫了軌道,這樣就會複製煩惱,而複製煩惱所行動的就是惡法,惡就墮落、造業,苦不堪啊!
 
各位,學佛要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付出?怎樣能夠到達我們修行的目標?必定要時時精進『四念處』、『四如意足』、『四正勤』這些法;『三理四相』要很清楚,才能夠『微妙智慧為體』──非常微妙的智慧為我們真如的本體。我們瞭解要念念觀慧,用這個心的力量去付出,用心安住我們修行的道心,才能啟開了心靈財富的種子——『因核』,才能夠透徹了真空妙有的『果海』。
 
各位,學佛是簡單的,但是也要有這念心,所以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