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以佛覺為己心志,以自心為佛慈懷,自覺度他立弘願, 縝緻思惟如實智。』
學佛,就是要『以佛心為己心』,常常都是這樣說。佛心, 必定要對人間事先有覺悟,我們若對人間事不瞭解, 哪有辦法將佛的心成為我們的心呢?
佛陀覺悟的境界是這麼的靜寂清澄,在人群中,佛陀沒有什麼是得、 什麼是失,只是為一大事因緣──想要將他的境界、 他的心得和大家分享,啟發大家共同要瞭解我們也有與佛同等的『 覺』。所以我們要時時『以佛覺為己心志』, 我們要趕快找自己如來的本性,這是我們學佛的心願。
學佛就是想要成佛,我們現在是『做中學』,學就要精進,要『 學中覺』,必定要用這樣的心在人間精進,因為這是我們的志願。 所以,要學的是與佛同樣的心,『以自心為佛慈懷』, 我們自己的心要與佛慈悲的心懷一樣。
佛陀視眾生如一子,對所有『四生』都是『慈悲等觀』, 平等看待一切眾生,將一切眾生當作自己的獨生子, 所以佛陀的慈懷,是與天地之間共生息。我們與天地之間、 人與人之間,何必分你們的種族、我們的種族?人在天地萬物中, 也是『四生』之一啊!
我們不只要自覺,還希望天下人人都與佛陀一樣,心很遼闊, 真正寂靜清澄、淨如琉璃的境界。我們必定要立志、弘願, 度盡一切眾生,將聽來的法和大家分享,眾生有苦難, 我們必定要用心付出。
用心,要用到什麼程度?縝緻思惟。時時用很縝密的心,好好思惟『 如實智』。『如實智』就是真如本性,人人都有真如本性,與佛知、 佛覺一體。我們若能夠很細心、用心體會佛陀的教法,沒有做不到、 不會無法將我們的心與佛心成為一片,我們也能以同樣的慈悲心懷, 看待天下一切眾生。
看看現在科技證明了佛陀的智慧。佛教的經典處處能看到佛說, 行菩薩道救眾生,『頭目髓腦悉施人』。我們現在想:『 頭目髓腦悉施人,可能嗎?』有可能。我們慈濟醫療志業有『 骨髓資料庫』,有人願意捐髓,配對到適合的,就能夠移植。
在二0一0年,新加坡有一位很年輕的媽媽,孩子正好入小學而已。 她在那年忽然間身體不好,去醫院檢查,醫師宣布結果, 讓她很震驚。救她的方法唯有骨髓移植,可是, 有沒有辦法配對到呢?這是她生命苦的開頭。
雖然在新加坡有配對到二個人,這二個人卻不願意捐。 讓她的生命已經有一線的希望,很快的又掉落谷底, 全家人非常的悲痛。
這家醫院告訴她還有臺灣,就向臺灣求援。臺灣『慈濟骨髓資料庫』 ,經過了一段時間尋尋覓覓,終於有三個人適合配對, 其中有一位願意捐,生命的希望再提升了。
捐髓的人在臺灣,受髓的人在新加坡,就這樣隔空有辦法救人, 你們想,這不就是佛陀說『頭目髓腦悉施人』嗎?現在的醫療科技, 若是有人願意做最後的器官捐贈,全身不論是心、肝、腎等等, 都能夠救人,就連骨骼、皮膚也能存放,有需要的人就用得到。
這是二千多年前佛陀的智慧,那麼的縝密,在二千多年後的現在, 科技發達,醫療科技做到了。我們由此就能見證佛法是在人間, 與人間生活是這麼貼切,所以我們應該要用佛陀的覺悟心境, 來為我們的學佛堅定志向。
總而言之,既然學佛、立弘誓願,還要我們的心非常精細思惟。『 縝緻』就是非常的細密、很縝密的智慧,好好來思惟,這叫做聞、 思、修。回歸到我們真如的本性。這是我們學佛應該要時時用心。
⊙『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 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 法華經譬喻品第三》
前面的經文我們讀過,佛是『四生慈父』,將三界之內『四生』 視為己子。這些孩子已經放蕩、調皮,沉迷在自己所好, 不曉得趕緊離開危險的地帶,時間已經很緊迫了, 所以這個父親要用種種的方法, 在門外設著種種珍玩來誘引這些孩子趕緊來取。
『你們若不快出來,會拿不到。不要來不及,拿不到就會後悔。』 這是前面的大意。
經文再說,『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 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
大家趕快出來,你看外面有羊拖車、鹿拖車、牛拖車。 你們所愛的東西,在外面樣樣都有,這都是給你們的,屋裡危險, 出來才會安全,這些東西任由大家選擇。
⊙說牛車,牛壯車大可載物量多,所以欣喜喻上根。說羊車、 鹿車力均小,所以欣著,喻中、下二根。
用這樣來誘引,意思是說,牛與羊、鹿比較, 當然牛就很強壯又力大,牠拖的車乘就大。這是譬喻上根智的人, 是菩薩乘,就是大乘。有的人願意出來,接觸了佛法,選擇大乘法, 行菩薩道,入人群中去度眾生,這一定要有力,願意拉大車。
若說羊車或鹿車比較小,那都是好玩,是『所以欣著』, 是譬喻中根、下根的人,也就是中乘、小乘。我們前面說過了, 菩薩是發大心、立大願度眾生,若是緣覺、聲聞則獨善其身, 就像選擇鹿車、羊車一樣。
所以現在全都在火宅外面,大家可以去遊戲了, 這表示佛陀的本願心意是希望大家都能脫離三界,離開欲、色、 無色界。『欲』是心念的欲;『色』是器世間一切的東西。 人如果有欲,外面這個器世間一切種種物質,都是引誘人的煩惱, 那是看不到、摸不著,但是心裡煩惱多多,這就是三界。
佛陀希望人人能夠脫離三界,化欲念的心為無私的大愛。若能如此, 器世間是用來救度眾生,付出無所求,一片清淨的心, 這是菩薩清淨的『無色界』。趕緊走出門外,心懷慈悲救度眾生, 再進去救度,這就是菩薩。
⊙佛之本意,唯一實乘,原無有若二、若三之乘, 而眾生因欣於三乘之故,不知方便,取證耽著。
『佛陀之本意,唯一實乘』。佛陀的心懷、佛陀的本意, 就是希望人人能夠回歸如來的本性。過程中要經過菩薩道、入人群, 心能夠保持清淨,無求、無所著的心境,這樣才有辦法『體解大道』 ,才有辦法覺悟宇宙真理。
這是佛陀希望教化眾生人人能夠打開的智慧之門, 能夠與天體宇宙會合,這種的覺悟是一實乘的道理。原來沒有『二』 ,哪有『三』呢?所以二乘、三乘是佛陀因為眾生的根機不整齊, 必定要開三乘法,其實佛的本懷只有一實乘, 就是人人回歸如來清淨本性。
『若二、若三之乘』是投眾生的所好。『而眾生因欣於三乘之故, 不知方便,取證耽著』。眾生歡喜、欣慕的方向,這樣來開三乘法。 大家還不知道這是方便法,只想貪著在證果。
其實,真正的證果是要行菩薩道,體會佛的心境慈懷, 這才是真正佛的本懷,否則大家還不知道這是方便法,『取證耽著』 ,只想:我這樣坐禪,就能夠覺悟了,就能夠證果了。 哪有那麼容易呢!不過,現在大家說學佛就是這樣。所以, 我們好好用心,隨順佛陀的教法。
⊙如修禪定者,貪於禪味之樂。研教義者,著於勝妙之文字相。
修禪定的人,貪於禪味之樂,研究教義的人,是貪著在勝妙文字相, 這都有貪著。
⊙殊不知,此乃如來欲令眾生由是應機受教,令其出於生死, 離耽滯於六道。
『殊不知』,他不知道,『此乃是如來欲令眾生由是應機受教』, 這樣的應根機,所施的教法。大家還不知道,還在火宅裡, 不曉得要出來,為了這一類的人,讓他們能夠出來, 所以用種種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夠出離生死,不要再貪著、 停滯在六道輪迴。
⊙三車之喻,亦復如是,牛車喻大乘,即求證根本法性,成後得智, 以圓成佛果上之一切種智是。
三車的譬喻是用牛車譬喻大乘,求證根本的法性, 這才是我們真正根本真如的本性。『成後得智』,做了之後, 體會得到,能夠得到後得智,圓成了佛果上的一切種智。
前面講過,『一切種智』是佛智,就是我們真如的本性。
⊙車之體,即後得智也。
『車之體』,牛很壯,車的體積又很大,這叫做『後得智』。 因為牛這麼壯,這輛車又能負重,能夠裝很多東西,這是證明。
接下來經文說,『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 大家趕快出來,這是指二乘的眾生。
⊙二乘眾生,以未證法性故,不能得此車,但已聞牛車之名相, 可由是求而得之耳。
上根機者,因為他要承擔如來的志業,所以他早就脫離了火宅, 已經入人群中在救度眾生。還在裡面貪著禪定的境界、 貪著在文字研究,這些自己的範圍裡面,不想付出, 若是這樣就是二乘的人──緣覺、聲聞,都只是為自己利益。 這樣學佛的人,就是『未證法性』,還沒有去證得、去體會到。
『不能得此車』。沒有辦法,自己也知道, 不想要負責任去拉那麼重的東西,所以他選擇羊車、鹿車,『 我自己若能修得脫離就好』,像這樣就是無法得到牛車。
『但已聞牛車之名相』。只是聽到有這個大乘, 但是他不願意選擇大乘法,這樣的人很多,所以才求羊車、鹿車。 不論你是選羊車、鹿車,總是能夠從火宅出來就好。 佛陀覺得先救急,再好好來接受佛法,有開始就有希望了。
『可由是求而得之耳』。不論現在是緣覺或聲聞,時間久了, 他也同樣能夠發心,至少能夠知道因緣果報,就不會造作惡因、 惡緣。
總而言之,佛法奧妙,我們人人時時要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