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2月11日】植眾德本福慧雙隆

Community:
Branch:

『行一善行成一福德,德本淨行福慧雙隆,誠契佛心荷擔大法。』

 
行一善行,就成一福德。福德要不斷累積,不論是開口講一句好話,成就人的道心,增加人的信心,口說好話就是度人心。或者是出手助人,東西很重拿不動,我們幫他分擔一下,這樣也是一個善行,這個善行也同樣能增一分福。有了善、有了福,還能夠結好緣,一舉三得,這不是平時很容易做得到的事嗎?所以累積福德因緣實在不困難。
 
我們能夠常常培養助人的心,就是最快樂的。成就人的道業,啟一念的善心,都是造福緣。這福的因、福的緣、福的果報,當然要不斷累積。所以在佛教經典中,都說長時間(行菩薩道);愈長的時間,接觸的人愈多。希望人人能夠為人付出,不論是開口動舌、舉步動足等等,都是可以成就福因、福緣、福的行。所以說,學佛做好事並不困難。
 
做好事的確不困難,但是要培養我們的『德本淨行』,就必須不斷不斷累積,種很多很多的福因,『植眾德本』才能夠將福因、福緣深植,也就是深植善因。德的根能夠深植,就『福慧雙隆』,修福也修慧,兩者非常隆盛。
 
這必定要我們用最真誠的心來契合佛的心。不只是在禮佛時誠意,平時待人接物,永遠都要有誠意。行為中有誠意,就是在供養。因為佛陀教育我們,希望人人的本性如來,清淨真如,要時時自我敬重。所以我們用最誠的意來契合真如的本性,這也是自性佛。何況釋迦牟尼佛的法傳流人間,借重釋迦牟尼佛的法,我們好好來用它,行在法中,從這個法回歸我們真如本性。
 
我們的清淨真如本性,佛心,能夠轉大法輪,所以『誠契佛心荷擔大法』。我們擔起了如來的家業,轉法輪,這是很重要的。我們學佛,自覺還要覺他;自覺、覺他,才能覺行圓滿。自利、利他,就是最大福田。所以我們要用心。

 
前面的經文說,『彼諸菩薩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無能知者。』

 
這就是說,菩薩很多。在華光如來的國土裡,就是以菩薩為大寶,很多大寶來莊嚴這個國土。菩薩有多少啊?很多很多,『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可見華光佛從開始發心度眾生,經過很長久很長久的時間,與眾生結好緣。行一善,得一福德,所以到底是造作了多少的善與福,能夠累積成就這麼多人都已經發菩薩心了?這些菩薩就是這個國土的寶。
 
常常說,慈濟人就是慈濟的寶。因為人人用心付出,莊嚴了慈濟道場。不論是從史瓦濟蘭、莫三比克,他們常常自己到南非去,和南非的慈濟人一起見習、培訓。不論環境如何惡劣,他們就是用著心靈的財富,歡喜、甘願為人間造福,自己也得到快樂,心靈由貧轉富;這就是用最誠意的心去契佛的心。
 
他們能夠契合佛心,同時再去播善種子,開啟其他人的心靈財富。這不就是佛陀來人間一大事的因緣嗎?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開啟心靈的財富,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結下菩提的種子。
 
菩提種子、心靈的財富不斷增長,這種造福因、結好緣,這不都是用我們的行動去付出嗎?所以粒粒的種子、粒粒的菩提,每一棵菩提樹都已經可以影響一大片的土地了。菩薩就是這樣來莊嚴國土。就像慈濟,慈濟人就是慈濟的寶,這樣來莊嚴這些道場。

 
接下來再說,『若欲行時,寶華承足。此諸菩薩非初發意,皆久植德本』。

 
『若欲行時,寶華承足』。因為華光如來的國土是很清淨,一點都沒有污濁。我們現在娑婆世界是五濁,充滿了眾生各種見解的污濁。人的見解一點都不清淨,因為別人都不對,我才是對;所有的物質都應該讓我優先,所有的名都應該歸我所得。想想現在的人類,這種惡濁的見解非常多,何況其他?這個娑婆世界真是很惡濁。
 
舍利弗將來成佛的那個國土,都是菩薩,人人的見解都是溫柔、善順,人人的心地都沒有濁氣污染。這就是菩薩莊嚴那個國土,使得那個國土非常清淨。
 
這就像我們人間環保菩薩,只要有環保菩薩的地方,垃圾減量,物資回收再製,物歸源頭,資源增長,不必再不斷從地底下去抽石油,這些回收物都是資源的寶。這就是在我們娑婆世界,有這樣的菩薩來保護大地,這種的菩薩心,自然就能清淨這個土地。

 
⊙華光佛土清淨,多諸菩薩,其量之多,境界之莊嚴,難以言喻,若欲行時寶華承足。

 
華光佛未來所成就國土中都是菩薩,大家都是與華光佛有緣,但是還要再精進,在那個地方再發心多聽法,多累積智慧、福德因緣,將來就是準備要再入人間度眾生。所以,那個地方的菩薩累積很多,境界很莊嚴,無法用語言來譬喻。
 
菩薩在走路時,『寶華承足』,意思就是已經種福因,也已經得福果,步步穩定、福慧平行,舉步動足都是以福與慧在精進中。

 
⊙寶華承足:寶,表珍貴真實之意;華,明福因善行。以菩薩運行作為,皆成佛真實之因行也。

 
『寶華承足』。『寶』表示很珍貴、真實。在那個地方發心立願的菩薩,都是那麼誠意、那麼虔誠,立意堅定,這就是寶。『華』,就是表明造福因、行善行,這個花是一種莊嚴。
 
孔夫子說:『富潤屋,德潤身。』富有的人,你去到他家,就知道這個家庭很富有,因為它的建設、屋裡的擺飾,顯出他的環境富有。但是,德行可以莊嚴人格,不論他是不是經濟富有,你只是看到他,就從內心起了尊重:這個是人格者,他說的話,我們可以相信,『一言九鼎』。像這樣,這叫做『德潤身』。這都是累積來的福因善行。
 
所以『德潤身』,讓人可以相信我們。而我們要得到人們的信任,就要相信法,信根要深植,才能堅定志向,而『以菩薩運行作為,皆成佛真實之因』,這就是我們的行為,平時的造作。

 
⊙此諸菩薩非初發意,皆久植德本:久遠來修菩薩行,非初發意,猶言深植善根。

 
『此諸菩薩非初發意,皆久植德本』。這些菩薩不是華光佛成佛以後才開始發心的菩薩。久遠劫以來,舍利弗不斷不斷在撒播愛的種子,來來回回娑婆世界,入五濁惡世,能夠保持他的心清淨,在人群中運行造作善因福德,所以這些都是與他結緣,受他淨化過的人,才能夠成就現在這個國土。
 
這個國土以菩薩為大寶,來莊嚴這個國土。所以這些菩薩不是初發意的,這些菩薩都是長久以來,善根扎得很深,也已經大樹茂盛了。
 
這『非初發意』,就表示已經扎得很深的善根。『德』,就是善;『本』,就是根。『諸善萬行之功德』都在過去生中完成。這種功德,就是佛的果,菩提的德本。

 
⊙德者,善也;本者,根也。諸善萬行之功德,為佛果菩提之德本。故云:皆久植德本,常為佛所稱歎,深入實智,妙徹本源,常修佛慧。

 
所以說,『皆久植德本,常為佛所稱歎,深入實智,妙徹本源,常修佛慧。』這些都是時時受佛所稱歎的菩薩。釋迦佛也是常常稱歎過去的菩薩來助道場,也時時稱歎很多菩薩開始發心。這也就是佛陀在《法華經》開始,一直一直要來稱歎每一位弟子,過去生中不斷保護著那念清淨之心,只是『大心未啟』。現在就是要啟發人人這念心,所以不斷要讚歎。所以『常為佛所讚歎』,現在釋迦佛是這樣,未來的華光佛也是這樣。
 
『深入實智,妙徹本源,常修佛慧』,這很重要。實智,就是佛智。我們要好好將這個佛智,就是我們的真如,我們要趕快回歸真如本性來探討,因為我們的真如本性都有願,我們要透徹本性的願。
 
這必定要先借重佛的教法,讓我們入心,借重芸芸眾生種種的現形,每一個眾生,人人都有不同的苦相,人人都有集來無量的苦因、無量的苦緣。這種的苦因、苦緣在人群中,我們可以看得到,因此『經一事,長一智』。這就是我們在人群中好修行,見證了佛陀所說是真實法,所以我們能夠生出了堅固的信心。知因果、識因緣,知道因緣果報,就要用心時時好好行善得福,行一善行就成一福德。
 
前面也說,要到成佛才能夠具足三十二相;行百善才能得一福。(註:『百善行為一福,百福一莊嚴相,百福莊嚴一相,成滿三十二相。』)這個地方還是鼓勵我們要好好行善積福,德本要清淨,我們的心要清淨,在清淨中投入人群去造福因緣,這樣才是用最誠意的心,契佛的心,這樣才能夠擔起了如來家業。
 
大寶莊嚴國土,不就是在人群中一直累積菩薩,無量數。說不定我們現在行菩薩道,這些人未來就是華光佛時代的無量數菩薩之一;那未來無量數的菩薩,也正是現在娑婆世界中行菩薩道,在人群中種福因、造福德的人。所以我們要相信,時時要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