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稻種 七村農民樂開懷

Community:
Branch:

2011/07/18  撰文者/王棉棉 林佳慧   

為了感謝慈濟的幫助,緬甸農民也希望自己可以成為手心向下助人的人,儘管只能盡自己的一點點心力,他們仍將多出來的稻種存下,捐給慈濟。

圖說:農民一大早就到發放現場排隊,就算路途遙遠,農民還是帶著燦爛的笑容前來。【攝影:王棉棉】


因納吉斯風災的因緣,從2008到2010年期間,慈濟志工開始發放稻種,關懷具有世界米倉稱號的緬甸。去年(2010年)丹茵鎮27個村莊,慈濟在其中的13個村莊發放稻種。有著全球慈濟志工的愛心與祝福,13個村莊皆有非常好的收成。 因此農民在稻米收割後,先預留明年的稻種並還清自己所欠下的債務後,再把多出來的稻種存下來捐給慈濟做善事。

稻米收成好 農民生活大改善

去年(2010年)丹茵鎮因7個村莊沒領到稻種,因此94位緬甸當地志工和2位馬來西亞志工在丹茵鎮體育館於5月24日一連3天發放了3582包稻種。每一戶農民可以領取2包稻種,共有1791人受惠。

盼了一年,今年終於可以參與稻種發放活動,因此丹茵鎮農民一早就到現場等待,志工更提早抵達發放現場做準備。從慈濟志工手中接過志工背心,13位村長代表出席參與發放稻種活動。

克茵色村長烏肯茂推(U Khin Maung Twe)說:「得到稻種,農民的生活會有很大的改善,因為有很好的收成,以往住在田裡的農民有半數已經不住茅草房而蓋起了鐵皮屋。因為今年稻米和豆類產量很好,價錢又高,因此農民的生活品質普遍也提高了。」

村民行動不便 千里迢迢領稻種

這次發放的7個村莊都著落在非常的偏僻的地方,因此志工必須先坐車,然後騎摩托車再用走的才能抵達。而讓人很感動的是,農民們也千里迢迢前往參與這次的稻種發放,為的就是可以從志工手中領取稻種包。

失去一隻腿的印度婦女瑪尼拉,杵著拐杖,一步步走進發放現場,志工見了趕緊協助瑪尼拉領取稻種。瑪尼拉說:「克茵色村的農民去年有收到稻種,收成非常好,但是我們的村莊沒領到。因為自己真的很想種,所以不管路途有多遠,行動有多不方便,我今天還是一定要領到稻種。」

新技術代替傳統 育成有方收成豐

在發放稻種的同時,農業部也為農民上了一堂課。一畝田要如何只用六斗稻種,便可收成100到200籮,透過影片,農業部經理烏佐佐把最近研發出來的技術與現場農民分享。

傳統農民的撒播方式,一畝田使用2籮稻種播撒,而較低的地方,稻種就會被淹沒,種子就這樣浪費掉了。烏佐佐說:「要育苗之前應先把地耙平,再把一畝地分成6份,每份則用竹竿隔起,一份撒一斗稻種,一畝地只需用到六斗稻種,插秧時每行隔6寸,每顆秧距離8寸,這樣就能有好的收成。」

如果所有農民都使用新技術,比起以往只播2籮,現在每畝田只要用六斗稻種,每位農民的一畝地便可省下26斗稻種,而丹茵鎮共有6萬多畝田,約可省下7萬籮的稻種。(一籮=16斗=20.3公斤)

歡喜領取優良稻種 灑播希望盼收成

領取慈濟志工發放的稻種包,衲帕(Ng Pa)村的農民烏溫萊(U Win Hlaing)與志工分享:「去年拿到稻種的村民說,慈濟給的稻種很好,收成也很好,所以今年我也要照這個技術做做看,相信收成一定會很好!」

農民肩上扛著一包包的稻種,臉上露出陽光般燦爛的笑容,有慈濟發放的優質稻種,加上農業部的指導,相信下一季會有很好的豐收!

 

左圖:農民肩上扛著一包包的稻種,臉上出現陽光般燦爛的笑容,期待下一季的大豐收!【攝影:王棉棉】
右圖:緬甸稻種發放儀式,眾人整齊列隊領取。【攝影:廖慈斐】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