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弘願顯理正教,精誠法寶定慧,持戒守真弘道,威儀出俗僧寶。』
我們學佛必定要發弘願,將我們所學的佛法入心。入心, 還要再身體力行,將道理顯現出來。
我們過去常常說『無為法』,道理是無形,所以要用有形的事相, 來將它顯達出來,所以我們必定要立弘願。立這個心願, 將佛陀非常深奧的道理,在我們的行為中表達,表達出了佛的正法、 正教。這是修學佛者,我們的本分事,所以希望人人要有這念心願。
我們讀經之前,《爐香讚》有一句『誠意方殷』, 我們面對著經文要『誠意方殷』。其實,『經者,道也;道者, 路也。』就是對經的誠意,對我們日常所走的路也要很誠意。『經』 的裡面,讀誦佛的世界、菩薩的世界;『道』的道理, 就是佛菩薩鋪出來這條道路,我們要很誠意,輕輕踏, 不要傷害到這條道路。
日常生活中待人處事要很謹慎,這也是叫做誠意,也叫做精進; 也就是我們法在行中,行在這個道路中。所以, 我們必定為了疼惜這個道,我們走路要輕,就是在護法。
佛菩薩鋪出來的這條路,讓我們走,我們要輕輕走,很誠意來走, 向前前進,不要傷到這個道。輕輕走,不要傷到這個道、路, 這叫做『精誠法寶定慧』。我們要走這條路,就是要行在法中, 步步都是寶、句句都是法。我們心在法中,行在法中,行在佛道中, 所以我們的心就會在定與慧裡。
我們的心定在這條道上,待人處事都在慧中,所以戒、定、 慧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叫做法在行中。這要持戒,定、 慧不能缺戒,所以我們要『持戒守真弘道』。我們持戒, 要守護我們這一念心,這一念真如本性。
人人的真如本性若守得住,不再受外面的污濁薰染,保持戒、定、 慧,在這個五濁惡世、紛紛擾擾的人群中,不被它污染了, 我們還能守住自己的真如本性,這才是真正學佛的真功夫。
我們的身口意,舉手動足中,我們的行為、態度, 能夠表現出佛的正法教育。我們人人的身上都有責任, 要負起弘揚佛法的使命,所以我們必定要『持戒守真弘道』, 這樣才能夠現出了『威儀出俗僧寶』。
原來人人這個智慧,『在佛不增,在凡不減』,與佛同等, 真如本性之中,在真如本性的內涵中,就已經有這麼淨潔的智慧。 所以,在我們出家人的身上要將它表達出來。佛、法、 僧具足在我們的身上,在我們的使命上, 所以我們必定要時時固守威儀。
眾生既然平等,既然人人本具佛性,為什麼又要另外有佛、法、 僧呢?那就是我們專心一志,身、心、行合一,現出了那分清淨、 出俗、無染著的威儀,這就是僧團。僧團的真、善,那種潔淨的美, 就像是靜寂清澄,如琉璃無染著那種的潔淨,這種威儀態度很重要。 所以我們人人學佛,必定要在法中,時時用佛法來莊嚴己身。
佛在世時,僧團中大家常常心中有一分羨慕,也有一分疑問, 覺得阿難為什麼人見人歡喜?又是什麼樣的因緣,能夠出生在王族, 還能與佛同族?
因為,佛具足三十二相,而阿難有三十相。阿難的威儀出眾, 那種態度的莊嚴,讓人見了心生尊重、愛敬。
佛陀成道那一天,正是阿難出世,所以大家歡喜,就將他取名『 阿難』,華言叫做慶喜。後來,佛陀回到皇宮度他的親族出家, 阿難也是其中之一,隨佛出家了。
阿難到底過去生中是造什麼福呢?為什麼這一生能當佛的侍者? 又佛所說的法,能夠句句入阿難的心,聞法入心就不會忘記。 到底阿難過去生中是造什麼福業,什麼因緣呢?大家議論紛紛。
佛陀就開始說:過去無量劫以前,一位師父和一位沙彌在修行。 這位師父對這位沙彌非常疼惜,但是也非常的嚴格。 他不斷說法給沙彌聽,但是要沙彌每一天就將師父說過的法, 背誦起來。
不過,沙彌每天都要從深山到市集去托缽,要走很長的路。 有時候托缽如果順利,就早早回來,這樣就有時間背誦師父的教法。 若是太晚回來,師父也會很嚴格的教訓。若是經文複誦得好, 師父也會很歡喜。所以這位沙彌,他一定要很精進。
有一天,已經很晚了,缽還是空的,所以沙彌在回來的路上很擔心。 當時有一位長者看到,就過去問他:『小沙彌,看你心事重重, 你到底在擔心什麼?』小沙彌就告訴這位長者:『 我的師父很疼惜我,不過對我的教育很嚴格。師父每天所說的法, 我一定要背出來,這需要時間,不過我每天都要出來托缽, 如果不順利,就會很晚回去,像今天,我回去一定會被師父處罰。』
長者聽了之後,帶著微笑,恭敬對這位沙彌說:『有這種的困難啊! 你也很難得,小小的年紀那麼精進,我想你可以每天到我家裡, 我每天準時供養你,這樣你就可以每天準時回到師父身邊精進聽法、 複誦。』沙彌聽了很歡喜,從此開始, 每一天都能夠準時回到師父的身邊,認真聽師父說法。很用功, 法入心,他能夠複誦,一句一字都沒有漏失掉, 這樣過著平順修行的日子。
佛陀說到這裡,就告訴大家:『你們知道嗎?那位師父就是定光佛, 那位沙彌就是我,那位長者就是阿難。無量劫以前, 當我在修行的時候,阿難就開始護持我,讓我能夠順利無憂, 專心修行。阿難生生世世都像這樣護著我的道心,讓我修行。 就像今生此世在我的身邊,保護著我的日常起居一樣。』
這是阿難能夠生生世世隨著佛陀,在佛的周圍去獻供、護法, 因此阿難今生此世能夠得到『法入心』,一句一字都不漏掉。所以, 我們今天能夠有經可以誦、有法可以聽,我們也要很感恩阿難。
這是佛陀和阿難的因緣,阿難修行的過程。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個使命,『弘願顯理正教,精誠法寶定慧, 持戒守真弘道,威儀出俗僧寶』,所以我們大家真的要有心修行。
⊙『舍利弗當知,我見佛子等,志求佛道者,無量千萬億』《 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前次那段經文說『舍利弗當知』。舍利弗為請法的代表者, 所以佛陀又再叫舍利弗,要知道,『我見佛子等』, 我看你們大家都是從佛口生子。佛所說法,法入人人的心, 人人成長慧命,這叫做佛子。『志求佛道者,無量千萬億』, 大家已經立志,開始向佛道走,這已經是這麼多人。
下面這段經文再說:『咸以恭敬心,皆來至佛所,曾從諸佛聞, 方便所說法。』
有很多的佛子,無量千萬億,已經開始發心要求佛道的人, 都是用恭敬心。前面我們說過了,佛陀開始要說《法華經》時, 沒辦法接受的人,已經五千人退席。 所以現在在法華會上的這些人都是『咸以恭敬心』。『咸』 就是全部,用恭敬的心。
『皆來至佛所』。退下的人退了,但是來的人還是不斷地來。 佛陀講《法華經》的道場,不斷增長了來聞法的人。用恭敬心來, 來到佛的地方。這個場合,靈鷲山講《法華經》這個法會裡,『 四眾圍繞佛座前』,在佛座的面前,不斷地人一直進來了。
⊙咸以恭敬心,皆來至佛所:四眾圍繞佛座前,如是等咸以恭敬心。 為敬重佛法,乃至合掌以敬心,欲聞具足道,皆來至佛所。
佛陀在講法的過程,有這麼多很恭敬的人圍繞在佛座前,很多人。『 如是等咸以恭敬心』,都是很恭敬的心來,『為敬重佛法, 乃至合掌以敬心』,大家在聽法,那個心的恭敬,表達在身行, 就是合掌恭敬。
我們都知道,在約旦的濟暉居士,他就是每天打開大愛臺看『 人間菩提』,或者『靜思晨語』,他都是跪著雙手合掌來聽法。
現在在聽法,也有這麼恭敬的弟子,何況佛的時代呢?所以這種『 為敬重佛法,乃至合掌以敬心,欲聞具足道』,所要聽的, 就是暢佛心懷說出來的『具足道』。不是三乘法,是一乘實法, 這叫做『具足道』。『皆來至佛所』,這些人都來到佛的地方, 就是靈山會。
這是『曾從諸佛聞,方便所說法』, 這些人都是曾聽過過去的佛所說的法。就是像現在舍利弗, 舍利弗是僧眾的領導者,也是領導大家向佛這樣說:『我等比丘, 過去亦曾從諸佛聞法受教化。』
『方便所說法』。應該過去佛是這樣,現在佛也是這樣。
⊙如世尊四十多年以來,妙權實道施教阿含、方等、般若等, 具歷諸教調適,故云:曾從諸佛聞,方便所說法。
釋迦佛,世尊四十多年的時間以來,都是用『妙權實道』來施教。『 妙權』是三乘,因為眾生的根機差別, 所以佛陀不得不牽引過去的因緣, 例如說阿難為什麼人見人歡喜的原因。若對他們說, 真如本性人人本具,本來人人都有這麼莊嚴威儀, 淨如琉璃的真如本性存在。這樣大家沒辦法體會。 所以佛陀就要引述無量數劫以前,那位沙彌和他的師父, 甚至定光佛,這種的因緣。
『佛佛道同』,過去佛是這樣,現在佛也是這樣,這叫做『妙權』; 『實道』,還是不離開真實法。所以佛陀就講『阿含』、『方等』、 『般若』、『法華』,最前面的是『華嚴』,這叫做五時設教。
所以這是『應機』,真的是等等,已經經歷過了這些教法, 所以現在正是適當,一直調適過來,不論是上、中、下根機, 到這個時候應該要會合,共同要具足在這個真實道, 那就是現在的妙法,《法華經》裡面所說的道理。 這個時候講真實法,正是時候。
各位,學佛真的要好好用心。經、道、路, 這就是我們要時時身體力行,弘揚這個法,保護這個法, 讓這個法能夠綿綿不斷延續下去,這就是我們的使命。 所以人人時時要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