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Branch:
『聞法信受法入心,人性本是如來心,漏落凡夫成不覺, 一念淨信覺有情。』
大家要知道,聽法之後要信受奉行,法入我們的心, 成長了我們的慧命。
法若有入心,我們就會持戒、定、慧。有了戒、定、慧, 心就能預防很多外境的無明煩惱誘惑,否則無論你怎麼聽法, 還是會漏掉了。若是這樣,本來與佛同等的覺性,明明知道了, 卻因為佛法沒有在心裡,所以漏掉了,又恢復凡夫,那就不覺了。 所以,一念淨信就是覺有情,我們清淨的心念要及時浮現出來, 佛法要趕快入心。
就像佛在世時,一段時間在耆闍崛山講法。有一天, 五十位年輕人相約來拜見佛陀,來聽佛說法。 這群年輕人都是城內富貴人家的子弟,所以佛陀就開示: 現在的生活形態好像很快樂、很享受,其實快樂、享受也隱藏著苦、 集、滅、道的道理。說盡了人世間,讓這些年輕人理解, 確實人生無常,而且放眼在這個社會,可憐人比比皆是。
雖然這五十位年輕人的家庭都很富有,難免也會看到社會貧窮、 苦難。又經過佛陀的解釋,也能理解生、老、病、死的苦, 更加體會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等等的苦, 這些年輕人已經體悟到了。大家好樂佛法,求佛讓他們出家。 佛陀很歡喜,這五十位的年輕人都是這麼有善根, 所以佛陀成就他們:『善來比丘』,這五十位歡喜及時皈依、 入僧團、現僧相。
這個消息傳啊傳入了城內。這座城中人人都信仰佛法, 知道出家是很好的事情。所以連五十位青年的父母、親戚、朋友, 大家都趕緊來到耆闍崛山,向佛陀感恩,能夠度他們的子弟出家, 也為他們這些子弟祝福,同時虔誠供養。希望佛陀允許他們, 邀請佛陀帶領比丘們入城受供養。佛陀答應了。
當這一群比丘隨著佛陀往城內走,到長者家去受供養, 城內人人都很歡迎。這五十位年輕人進到城裡,看到世間繁榮, 回到家裡,這種的家庭享受令人迷戀。要回去耆闍崛山, 有人依依不捨。
⊙『如作田溝,近於大道,中生蓮華,香潔可意,有生死然, 凡夫處邊,智者樂出,為佛弟子。』
佛陀了解這些年輕人的心情。回程沿路走著, 看到路邊有一條臭水溝,衛生很不好,裡面有髒污的東西, 發出了很臭的味道,但是溝底污泥的一個地方有蓮花盛開。 佛陀站在那個地方就說:出家就像在這個田溝的污泥中生出了蓮花, 雖然水溝是污濁,蓮花卻是很清淨、很美,人人看了都很喜歡。 但是,蓮花有盛開時,也有凋謝時,就像人有生也有死。 一邊都是污泥,一邊卻有蓮花,凡夫就像站在這兩邊的中間, 若是有智慧的人,『智者樂出』,就懂得做佛的弟子,出家, 就像出污泥中的蓮花一樣。
回到耆闍崛山,阿難請佛陀再向大家解釋一下。佛陀就向阿難說: 阿難,那個污泥中的蓮花,就像大家聞法之後,發心出家, 不只是自度,還能度親族;不只是度親族,還能度天下眾生。
眾生是在出家者的身上,發現了佛法,若能人人用心入佛法, 自然佛法就能夠普遍在人間、人群,淨化人心。 就像雖然我們還在五濁世間,充滿了濁氣, 在這濁氣中才能產生蓮花,也就是因為有『苦、集、滅、道』, 才會有想出世的心。既然想要出世,那就要一念淨信, 才能夠覺悟有情,才能夠成為真正自覺、覺他的有情。
這段故事不就是聽法之後,信受奉行,法就要入心。 我們人人本性與佛同等,只是我們一時的迷失, 所以聞法是要我們好好保護好這念心,要用戒定慧, 不要再讓煩惱覆心。
⊙『少智樂小法,不自信作佛,是故以方便,分別說諸果; 雖復說三乘,但為教菩薩。』《法華經方便品第二》
佛陀對這種『少智樂小法,不自信作佛』的眾生, 還是慈悲的用種種方便法來教化,並且對應眾生的根機、 所要追求的果報,教導你怎樣修因、怎樣成緣,才能夠有這個果。 你若淨因、淨緣,自然就得淨果。輔導讓人人能夠得菩薩道, 這是佛陀教菩薩法。
接下來經文再說:『舍利弗當知,我聞聖師子,深淨微妙音, 喜稱南無佛。』
舍利弗是佛弟子中智慧第一,也是佛陀講《法華經》的當機者, 他代表比丘群來請佛說法,佛陀就再稱舍利弗的名。
⊙舍利弗是智慧當機者,知佛為聖中之王。一聞大覺,諸佛歎善, 猶如聞聖獅子為獸中之王。
因為舍利弗他最了解佛陀,所以說『知佛為聖中之王』, 有智慧的舍利弗很相信佛陀,佛陀是聖中之王。『一聞大覺, 諸佛歎善』,諸佛都很讚歎這個善法。佛乃是聖中之王, 只要我們人人用心來聽,聽了之後能夠覺悟,不只是釋迦佛歡喜, 所有的佛也是歡喜。
『猶如聞聖獅子為獸中之王』。在森林裡有很多的獸類, 是以獅為王,獅是獸中之王。所以說,佛的覺悟在人間, 等於是人間的聖王,譬如森林之中以獅為王,表示尊重。 獅子出聲叫做獅子吼。獅子吼時,也就是牠的聲音出去, 不僅會震動大地,連很多的猛獸都會害怕。同樣的道理, 佛陀所說的正法能夠破諸邪見,諸邪聞正法會震驚, 所以譬如獅子王。
⊙深淨微妙音,喜稱南無佛:甚深清淨微妙音,即稱念過去諸佛, 出聲安慰讚揚之音。釋尊稱南無諸佛,即敬禮、皈命諸佛。
『深淨微妙音,喜稱南無佛』。釋迦佛在描述, 所有覺悟之後的諸佛,開始為眾生說法,那個聲音就是很深沉、 很清淨那樣微妙的聲音。
過去曾說過,佛陀聲音有五音、八音,那個音聲讓人聽了會很歡喜、 很柔軟、很清楚,能夠深入人的心,這叫做妙音。 尤其是很深奧的法,經過了佛陀所說,應機逗教,人人都能夠接受。 『稱念過去諸佛』,以現在佛念過去的諸佛。『出聲安慰讚揚之音』 ,過去佛讚歎釋迦佛,釋迦佛來慰喻現在的眾生, 這全都是過去佛的聲音、現在佛的聲音。
所以這段經文是一語雙關,佛陀敬仰過去的諸佛, 現在的弟子聞佛的聲音能信受,所以出聲稱念過去佛, 這是釋迦佛稱念過去佛,而過去佛來安慰、來讚歎釋迦佛。 釋迦佛貼近了過去諸佛的心,所以『釋尊稱南無諸佛』, 也就是釋尊用最敬禮的心『敬禮、皈命諸佛』。佛陀已經成佛了, 他對過去諸佛還是那麼恭敬,何況我們現在凡夫。
所以現在這個時候,正是因緣成熟,釋迦佛說『我聞聖師子』, 他說:『舍利弗,我聽到過去諸佛清淨的微妙音, 我內心還是稱南無佛,我還是這麼恭敬。』這就是佛陀的教育。 像現在已經成等正覺的佛,成佛了還是這麼的敬禮、皈命十方佛。 何況我們九法界的眾生,哪能不用真誠的心來皈敬佛陀呢!
『南無』就是皈依、皈命的意思。連釋迦佛對過去諸佛也說『 皈依佛』,皈命正覺的佛,何況我們現在是九法界的眾生, 怎麼能不向佛看齊呢?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這十法界之中, 佛陀他用種種的方法,分析了各各因、各各緣。
⊙十法界:各各因各各果,不相混濫,故言十法界。又此十法, 當體皆是法界,故言十法界。
『十法界』,每一法界都有他的因緣。聲聞有聲聞的因, 成為現在聲聞的果,那就是有聲聞的因緣。他的修行,他的根機, 聽佛的音聲了解佛法。若是緣覺,是他能夠觀境界的四季, 知道一切境界都不是恆常,是無常;緣著境界覺悟人世間的無常, 這是緣覺的因、緣覺的果。
或是菩薩,過去親近了諸佛,發心發願修行,所以這樣的因、 這樣的果。所以,『各各因各各果』,這些都沒有混雜到。有人說: 『各人造因,各人受果報。』一點都不會混淆。 絕對無法是你造因我得果,你修的是你得,我修的是我得。 我將知道的說給你聽,你若能夠接受,也是你得。所以, 這是各各的因,各各的果,無法是我修給你,這是不可能。 我能夠說給你聽,你是不是能夠接受,若能夠接受就有得。
『十法界』也是一樣,地獄、餓鬼、畜生,有地獄、餓鬼、 畜生各各的因緣、各各的果報。我們人間也是, 各人的因緣果報都不一樣。這在『十法界』的眾生就是這樣, 各人有不同的因緣果報,這全都叫做法界。造惡法、受惡果, 這也是法;修福、修善得福報,這也是法。修善法得福報, 造惡業就是得惡果,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善法惡法都可稱為法。
總而言之,學佛必定要時時用心,聞法了就要好好信受,讓法入心。 人性本來和如來心是一樣,只是我們聽法之後,法都漏失了, 心沒有一個防止。現在的電腦叫做防火牆,防止被外面的駭客進來, 破壞你的電腦系統。
同樣的道理,我們有戒、定、慧,就能防非止惡,保護我們的慧命, 並且不斷地成長。惡念不會再進來,煩惱可以不斷的去除, 這是因為我們有戒、定、慧,有正確的方向,不會讓它混淆了。 各各因、各各果,這種十法界,各有善惡法, 所以我們要好好保持一念心,善法要增長,惡法要不斷減少, 這樣才是修學佛法的目的。大家要時時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