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myeducationmission
Branch: 馬來西亞分會
二○二三年七月三日,12位慈大微光志工服務隊到檳城教育中心服務與學習兩個星期。他們分成六小組,到固定的幼兒園班裡服務。第一天進班時,慈大微光志工服務隊先與班老師了解班上一日作息與孩子的狀況。接著慈大微光志工服務隊和幼兒們相見歡。簡單的剪刀、石頭、布的遊戲,讓慈大生與孩子打成一片。慈大生也善用一條樹膠編制的繩子,造出一個大圈,然後移動到課室裡的不同角落。而,孩子們要想辦法躲進圈圈裡。一條簡單的繩子,經過慈大生的巧思一變,就能讓孩子玩的不亦樂乎。
在角落探索的時段,慈大生陪伴孩子一起進行各自喜歡的活動。如:滾紙製作手工卡、文字配對遊戲、疊積木、玩家家酒等。戶外時間,慈大生也和孩子們在草場運動,玩【老鷹抓小雞】,激發孩子們多動動,鍛煉四肢的肌肉。 此外,慈大生在日常作息中給與班老師很多協助如:量幼兒體溫、用餐後掃地抹地、排床、分配餐點、午覺後幫忙幼兒消毒睡床等。用餐時間和午覺時間,慈大生也會陪伴在孩子身旁。
這一趟來,慈大生也善用繪本讓幼兒了解不同主題的知識,如:【感謝書】–啟發孩子看見身邊值得感恩的小事、【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學習用有趣的方式面對不喜歡的東西等。慈大生也通過【123到台灣】繪本,與孩子分享自己生長的土地–台灣的食物、景點、人物等。
陳詩珮同學分享,她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大馬與台灣幼兒學習上的差異。大多數的孩子因生長在多元種族與文化的環境,而習慣在交談中摻雜不同的語言,所以他們還未能掌握純華文為媒介的教學模式。為了更有效轉達教學內容,陳詩珮同學轉換教學模式,放慢步調,以雙語(英、華)與孩子交談。
除了分享台灣的食物、景點、人物等,黃昱頎同學也把台灣的傳統遊戲—踩高蹺介紹給五歲班的孩子們。活動裡,孩子們需要踩著高蹺走一段路,然後再把豆袋拋進籃子裡。遇到不會踩高蹺的孩子,黃昱頎同學耐心引導直到孩子能獨立完成任務。
胡美智指導教授,定時參與慈大生的教學時段,並用心記錄他們教學模式的優缺點。教學觀摩期間,教授會融入其中,與孩子玩樂,無形中以身示範教學人文。每晚休息前,教授會與慈大生一起進行探討,檢討。
繪本不分年齡,慈大生也分別在四歲、五歲、六歲班裡分享【愛吃水果的牛】繪本。讓孩子們從中認識不同種類的水果名稱,特征和水果的益處。陳詩珮和楊光裕同學善用水果閃卡進行延伸活動,讓四歲班的孩子了解水果的名稱,再通過遊戲評估孩子是否了解課程內容。慈大生也讓四歲班的孩子進行塗色活動,加深孩子們對水果的印像。
負責五歲班的慈大生分享繪本故事後,則讓孩子們閉上眼睛,透過觸覺和味覺來猜猜看盒子裡有什水果。玩中學習,孩子們都歡喜,積極參與課程。六歲班孩子的延伸活動是觀察不同種類的水果。通過視覺,嗅覺,觸覺去分辨水果。慈大生也帶領六歲班孩子討論健康餐盤。從中孩子學會食物可分成六大類與正確的素食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