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0_吉打分會飲一杯智慧的水

Community: kdkd
Branch: 吉打分會

線上的方便,減少了距離的障礙。感恩上人及精舍師父體恤弟子們的思鄉之情,讓吉打分會的志工能在雲端親近師父,把握慧命增長。此次的主題為「盤點生命」,共有五位志工參與這次的分享,亦有將近五十位吉打分會的志工把握因緣,一起雲端親近師父。當晚的主持人是委員黃麗根(慮本),她亦是吉打分會品書會的分享者之一。她首先感恩精舍師父的用心安排,讓大家能線上飲一杯智慧的水。

第一位分享者:蘇志祥
培委蘇志祥在2014年加入洗腎中心當護士同仁,至今已有九年。他分享到,剛開始加入洗腎中心時,希望可以做一些改變,可是其他人不配合,於是自己就起了煩惱。由於上班時的不愉快,導致自己想離職。感恩當時有緣回到台灣精舍,發現原來慈濟是很好的團體。他曾聽一位師伯分享上人所説:你是因為我加入慈濟,卻因為其他人而離開了慈濟。這句話讓他感觸良多,終於決定繼續留在慈濟。慈濟教了他很多,包括如何處理人事問題,他也慢慢開始往好的方向改變。以往的他只看到別人的錯誤,並不懂得反省自己。在剛過去的浴佛典禮,他因爲一些人事問題而鬧得不愉快。他想起師伯開解:我們可以換個方式思考,也說過「感恩你的無明開啟了我的智慧」。這句話讓他感到非常慚愧。蘇志祥表示自己會一直留在慈濟這條道上。慈濟幫了自己很多。同時,也感恩自己的妻子幫忙照顧四個孩子,才讓自己有機會在慈濟付出。

德瑼師父回饋:慈濟路不是那麼的簡單,因為在有人的地方一定會有是非。所以我們要聽法,慢慢的累積法,心中有法才能去面對並化解這些不如意的事。師父讚歎蘇志祥很有福報,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緣職志合一,上班下班都在做慈濟,能做慈濟事的時間比別人來得長。有考驗才能成就我們的成長,沒有考驗就看不到自己的成長。我們要學習更柔和及如何將別人的意見融合起來,就能轉化成更好的方向。上人教我們合和,是我們做事與思考方式都可以運用的。在與人摩擦中繼續走下去,就能看到自己進步更多。

第二位分享者 — 伍玲玲
培委伍玲玲是一位退休老師,她即將受證。她分享到自己在二O一二年加入慈濟;認識慈濟前在社區做環保,培訓後就開始做訪視。她表示訪視讓自己成長最多。感恩有相處融洽的家人,感恩生活條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還有健康的身體讓自己有機會付出。上人創造慈濟讓自己可以做有意义的事,忙碌的當兒,也把煩惱給忘掉了。雖然加入慈濟有些遲了,但不怕慢,只怕站。未加入慈濟前,喜歡到處遊山玩水,懺悔每次出國都把小孩交由媽媽看顧,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媽媽都沒有怨言。身為老師,以前教書都是在拚成績,一直以填鴨式的教學,要學生死記死背,抹殺了學生們對讀書的興趣。同樣的方式也應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兒子達不到她的要求,她就覺得很煩惱。聞法後,才體會到萬事求不得,上人要我們用菩薩的智慧教自己的孩子,不要有得失心。父母只能從旁協助,沒有辦法做主孩子的人生。让孩子学习感恩更爲重要,凡事都要知足感恩。在做訪視時,有個個案讓自己感觸良多。有兩母女,媽媽是感恩戶,以前是大福人家,對唯一的女兒很溺愛,女兒吃東西沒節制,導致身形過胖行動不便,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出來做工。女兒沉迷網絡,後來也被愛情騙子欺騙。媽媽聽信女兒,把所有家產變賣,以致沒錢交房租而被屋主趕出,最後被迫入住政府臨時屋。因為因緣不足,志工也無法真正幫助,只好放手。從中學到幫人也要有機緣,幫不到就要放手,不要執著。很感恩自己與慈濟有這因緣。上人說,人生無常而短暫;上人也教導我們要盤點生命,要做對人間有意義的事,生命才有價值。這麼多年來開開心心做慈濟,一步一步走來自己已是培訓委員,年尾就要回台受訓,伍玲玲祝福自己以後可以更精進,有能力承擔更多志業。

德瑼師父回饋:做慈濟不是看加入時間的長短,而是看深度有多深。每個人都在跟自己賽跑,看自己跑了多少圈,過了一個終點又是另一個開始。目前還在培訓,做得開心,受證之後就會在承擔中遇到很多煩惱。所以現在就要儲存上人的法,記得每一次的感動;有承擔就有進步,也是提升智慧的一個因素。每次的感動要化成行動。每次的訪視與活動可以看到很多的感動;要走得更踏實,要把握更多的機會來付出。回來受證的時候記得找師父。

第三位分享者 — 張鳴鳳
見習委員張鳴鳳分享感恩有二哥的牽引讓她加入慈濟。她之前因為環保而認識了慈濟。感恩母親以身作則,他們跟著母親在路上看到瓶罐,都會動手撿起來回收。這讓她深受影響,總是會珍惜資源。感恩組長引領她去訪視,訪視中她學到了見苦知福。其中一位感恩戶讓她深受感動,雖然腳被鋸斷了,且嚴重暴瘦,但那位感恩戶亦很樂觀面對逆境。張鳴鳳的丈夫十年前往生了,四個女兒還小,而且自己也病了。當時她覺得應該沒有人比她更苦了;但訪視時才瞭解到,自己並不是最苦的人,因為身邊還有很多兄弟姊妹來幫助自己。全球入經藏那一天,經過冗長的練習,最後卻因為生病而沒法參與,感恩有機會參與今年的朝山。她也分享到,與其讓生命生鏽,不如讓生命發光發熱,感恩有福報來付出。非常感恩!

德瑼師父回饋:張鳴鳳非常有福報,媽媽八十歲真的是很難得,還可以精進做環保。要答應師父培訓受證委員。在慈濟真的可以讓我們學習很多。如果沒有參加慈濟,自己的生活就在一個小空間,接觸的人少,相對的心就會比較小。但走入慈濟,尤其是訪視,看到別人的苦,會慢慢將自己的心放開;看到原來還有人比我們更苦。我們要珍惜這樣的因緣,疫情讓我們經歷了不少,我們有福報跟著上人做慈濟,所以不要等,要發願趕緊培訓成為真正的慈濟人,要珍惜跟上人的因緣,要慢慢的把家人一起帶進慈濟。訪視是慈濟的根本,可以成就我們的慧命。我們要感恩感恩戶,因為他們現苦讓我們體會,讓我們的心也打開。我們在幫他們實際上是他們在教育我們。慈濟路一定要走下去。

第四位分享者 — 洪勇毅
慈誠洪勇毅是一位企業家。他因為孩子參加人文學校,逼不得已須以家長的身份陪伴孩子參加慈濟活動。他在人文學校聽到了上人的開示,不知不覺也把法聽進心去。雖然認同慈濟是很好的團體,但還不是慈濟志工,也沒有很認真做慈濟。感恩有師兄的邀約讓他參加了實業家的營隊,才讓他下定決心要將自己的小愛擴大。他開始把愛擴到自己的公司。因為時常看到員工買肉類快餐來慶祝生日,他開始建議員工們不要買這些食物,讓他們只是買蛋糕,自己則準備了素食餐來招待大家。他鼓勵他們不能吃長素無所謂,但要常常吃素。他表示在加入慈濟前,自己都是修福沒有修慧。成爲了慈濟志工後,從竹筒入校園的活動中學習做宣導,呼籲孩子們要惜福造福,宣導的過程中也開始影響了自己,自己也學會惜福造福。他開始影響自己的家人,每次點餐點足夠就好,避免浪費。原本家人覺得他變得吝嗇。但他沒有放棄,很耐心去與他們分享,現在他們也開始接受了。之後他也落實到與商業夥伴的交流中。過後,他也領悟到說,要度人,首先還是要先自度,並開始走入人群付出,生活很法喜。上人說,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要走進去。他表示上人的法語都是我們可以用在生活上的。他也分享到,慈濟的理念很適合落實在多元種族的馬來西亞,法是活的,是不同種族都可以使用的,只要他人願意轉念,能利用上人的法,就可以離苦得樂。他發願接引更多人加入慈濟。

德瑼師父回饋:自己走過的路,就會有所體會。慈濟無國界、無種族、無宗教之分,中心點在於啓發每個人的善心善念。啟發他人的同時,自己會成長,善心也會增加。自己成長,別人也會跟著一起成長;別人成長,自己也會成長。身為企業家,可以接引及推廣素食的因緣更爲理想。要發願多推廣素食給身邊的人,素食可以成就更多不可思議的因緣。台灣有一位實業家,透過提供素食餐給員工,慢慢帶動他們茹素,開始時時一周一天,慢慢在改進。另一位師兄,把食堂改造成五星級的素食餐廳,吸引更多人來茹素。我們就看自己的能力,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因緣,設想自己如何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推素。要努力將家人也帶進來,走進菩薩道,全家人都是菩薩家庭則爲更加圓滿。

第五位分享者 — 麥梅芳
來自日得拉聯絡處的見習委員麥梅芳分享自己在2016年加入慈濟時只有22嵗。當時那顆心還不堅定,也沒有很認真在做慈濟。後來因為疫情,慈濟活動轉為線上,有師姊邀約她成為蓮花主,這對她是很大的挑戰,因爲不善於溝通。她開始承擔時只是做記錄,後來師姊鼓勵她,讓她去帶動,到現在也看到了自己的進步。她表示,看到上人雖然年紀大了卻還是要拼命為弟子說法,讓她覺得很慚愧,覺得自己還這麼年輕,應該可以做得更多。所以當時也發心要好好的力行菩薩道。因緣真奇妙,發心後,就有這個因緣來入經藏演繹手語。當時的生活就是早上上班,放工后就練習手語。那三個月是自己人生中過得最充實的日子。經藏演繹當天更是滿滿的感動與法喜。入經藏需要茹素三個月,她開始思考可以趁著這個因緣持長素。所幸家人也很支持。感恩家人會特別為了她多點素菜、少點葷食。素食煮得好吃,家人也會吃。她就開始常煮素食給家人吃。對她來説,慈濟算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讓她發揮生命的良能,去做對的事情,讓自己分秒不空過。最後,她也發願去力行菩薩道。

德瑼師父回饋:法的傳承是非常重要的,傳法人除了要會講,同時也要真正的落實自己的生活中。要加強做的方面才能與法融合在一起,才知道法的運用程度更廣。要自己從心裡面體會法,是要透過不斷的付出,通過不同的志業來成就,因為兩個是平行的。所以上人說福慧要雙修,修福需要智慧轉煩惱,只是修慧沒有去做的話,就不知道福是什麼。福慧平行更能成長,尤其年輕人更要發願。對於家人,我們可以發更大的願來回報。讓他們加入素食的行列,看到素食的好處,要發大願才能成就這個好因緣。

德瑼師父愛的叮嚀
今天聼到大家的分享,聽到大家在盤點自己的人生,很感動。走在慈濟的路上為什麼要盤點生命?就是要反省自己,慈濟路上的成長是什麼。起初加入慈濟時,大家可能感到開心。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起退轉心。盤點人生就是讓自己看到現在在哪一個階段,然後重新調整心態,重新起步。所以上人要我們來盤點生命。看看自己停在哪個階段,如果起煩惱心,就要把腳步放慢,看看自己的方向對不對,看準了方向,調整腳步,再往前走。今天如果可以走到十五年、二十年,並不是沒有起過退轉心。每一次的感動與成長,讓自己捨不得離開慈濟這一條路。我們所碰到的問題,五年後再回頭看,其實並不算什麼。看看自己在慈濟路上,是煩惱多過法喜,還是法喜多過煩惱?所以每一次參加的訪視或是任何活動,都要當做是一個法會,再盤點自己學到的是什麼,這樣才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大家要有因緣觀。例如參加歲末祝福,如不參加,那個時間在做別的事,是否可以保證這段時間沒有造任何的惡業?參加慈濟的活動,無論任何的功能組都一樣,這個時間可以用來和五百人結好緣。在精舍要結的緣更廣,所以我們要把握因緣回到心靈之家的靜思精舍。在慈濟路上走得很累的時候,要記得回來精舍充電,因為這裡的磁場還是不一樣,最主要是心可以洗淨,重新出發。大家要把握因緣回來來精舍。師父表示自己也是吉打人,希望有因緣回去吉打跟大家多分享,不過還是等大家回來精舍比較快。期待大家在菩薩道上要更精進。

返回上一頁






20230520_20230520-吉打分會-飲一杯智慧的水-簡報.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