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5_與精舍師父飲一杯智慧的水 – 菩薩大招生

Community: mypgselectionmyrw
Branch: 馬來西亞分會

菩薩大招生

感恩靜思精舍釋德淯師父撥冗線上指導,以主題「菩薩大招生」與馬來西亞分會檳城P15、P20、P21三區教育組志工探討如何通過教育活動達到自利利他,設下菩薩招生的目標。志工法喜充滿,用活動與法的鏈接,分享過程中的體悟。在這短短一小時的雲端共聚,志工們吸取法水,滋養慧命,獲益匪淺。

一步一腳印 延續慈濟緣

P15區(甲拋峇底聯絡處)北海人文學校校長,鄭淇璟(慮然)師姐應此次「與師父飲一杯智慧水」的因緣,邀約了幾位教育志工一起盤點慈濟情,分享他們在孩子離開人文學校後,繼續留守崗位,勇猛精進。

淇璟師姐從十年前陪伴小兒子就讀人文學校至今,從白衣家長到受證委員。孩子中學畢業後師姐精進不懈,繼續承擔人文學校校長重職。她感覺收穫最多的還是自己,最受用的就是轉念遇見更好的自己,不論是面對家庭、職場、道場或自己的健康都能關關難過關關過。

林明柳(慮楹)師姐感恩家人的支援與包容成就做慈濟的心願,把家變化成是志工聯誼的加油站,也是帶動志工承擔腎友午餐的場地。明柳師姐感嘆有幸遇到慈濟,她的人生變得不一樣。女兒李姝恩從慈幼、慈少、慈青到見習志工,與媽媽相伴行菩薩道。

菩薩伴侶陳月嬌(慮瓊)師姐和同修林世豪(惟宇)師兄是因人文學校一親一子制度,慈幼慈少不同星期上課,所以夫妻一個月四個星期天都要陪孩子上課,也因此結下很多法親緣。兒子,林宗志、林忠宏,心繫慈濟,毫無怨言在清晨四、五點起牀設置電腦,安排連線讓爸爸上早課。

楊麗妮(慈會)師姐先發心走進慈濟當志工,後才把孩子們帶來人文學校。這些年的磨練讓她看見本身求好心切的個性經常給身邊的家人及共事的法親造成壓力,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多往內求,改變自己。麗妮師姐很欣慰四位在人文學校長大的孩子在公婆生病臥牀期間都主動幫忙照顧老人家的生活起居。

李依玲(慮曦)師姐的三個孩子都曾經參加人文學校,從陪伴孩子的家长到承擔老二黃嘉寬人文班師資與孩子共成長,體會做中學,學中覺。兒子如今依然保持著誠懇、樸實和憨厚的赤子之心,並時時把握行善的機緣。目前他在吉隆坡工作,每個月有一個星期回家線上上班,希望可以多陪伴父母與家人。

陳麗真(明睦)師姐當年陪伴孩子参加人文學校,因為非常注重孩子的學業,遇到學校考試就會請假或早退。孩子畢業後,師姐在法親的呵護下繼續留在慈濟大家庭。在這個善的環境中,師姐深深體悟到凡事不執著,學會放下,人生才不會有遺憾。她正向的改變促進了家庭的和諧。

這幾位志工在人文學校的年資都超過十年以上,是因為關心孩子的教育而走進慈濟的大門。從當初只是為了孩子著想,到如今意識到慈濟人文教育對於個人和家庭帶來的正向影響,他們已經體會自利利他的碩果了。

人文學校菩薩招生需信願行。志工不僅要自己堅信,而且還要恆持精進,並有願力與他人分享,”口口相傳” 才能吸引更多的親子一起來體驗。要深耕社區的人文教育福田,需要有志同道合的教育專才相輔相成。

德淯師父回饋:人文學校教育其實不簡單,大家要鍥而不捨在教育領域耕耘,要堅信這條路是對的,然後很努力的去做。就如分享的個案中,大家自己的改變去影響周邊的人,只有這樣很真實的例子去讓大家知道人文學校教育的好處在哪裡。孩子不只是慈濟的希望,更是整個社會的希望,要如何把孩子教好,就是父母本身的行為要好。人文學校親子原則要守,親子共成長,我們要繼續努力。

同鄉同修同事 菩薩道上共精進

P21(武吉丁雅聯絡處)志工陳彩枝(慈羨)師姐巧遇同鄉鄭雅億師姐。在這位同鄉的引領下,彩枝師姐承擔了大山腳人文學校的師資工作,同時,她的同修則陪伴兒子上人文課程。從此,鄭添財師兄喝酒應酬夜歸的次數逐漸減少,脾氣也改變了許多。在新冠疫情管制令之後的過渡期,鄭添財師兄願意把家的範圍充當課室,進行人文學校的課程活動。他的兒子繼續慈濟緣,百忙中也參與2022年慈濟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的演繹。

菩薩大招生,彩枝師姐把握每一個機緣,無論在家庭還是職場都在說慈濟,身邊的親戚同事殊勝因緣,紛紛投入慈濟教育志業。妯娌蔡亞稔與兒子,以及侄媳陳莉荔一家人,在人文學校親子靜思語教學中接受著善的環境熏陶,一起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過程。彩枝師姐的同事王鈺媄師姐用心學習上人法語,教課時改用愛的教育方式,並改變了自己的習慣。王鈺媄師姐精進共修,珍惜慈濟的因緣,孩子們慈少班畢業後,她仍然勇於承擔教育幹事的工作。

“說你所做,做你所說”。彩枝師姐感恩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了慈濟,逢人把握因緣說慈濟,把握因緣造福,踏實地在菩薩道上精進。

德淯師父回饋:非常棒的分享,整個家庭透過親戚關係都加入慈濟行列。其實家人最難度,一家人一起行菩薩道人生會更完美。人文學校把家長放在對的位子,讓他們可以把功能化良能,是可以留住家長讓他們很樂意的投入教育志業。需要我們一起努力,細心觀察,努力栽培讓他們有因緣接觸慈濟並歡喜付出同時自我成長。感恩大家努力付出。

團隊合心覺有情 線上實體助新芽

P20(知甘峇都聯絡處)雙溪大年人文學校周惟懇師兄分享:【我們的緣起是在新芽這一塊,我們做了很多年。但一直都只是給予金錢的補助,我們的團隊覺得應該給他們實質的幫助。上人說:我們愛對方,都要有感覺的,不只是給金錢,要讓他們的心靈有所成長。大家有個想法,就是給他們課輔。因為COVID因緣,他們的學業進度落差很大。他們屬於比較弱勢家庭,電子設備如電腦,手機,網路等,都沒辦法跟一般家庭比。我們的團隊開始考慮應用線上課輔幫助他們,希望他們在學業方面,落差沒有這麼大。

後來,大家又覺得線上課輔,沒辦法實質面對面教學。曾昭雄校長也認為這樣是無法真正幫助到孩子們。這樣增加團隊的信心,我們要進行實體教學的想法是對的。所以我們開始每週一次,接引他們回來會所進行課輔。

緊接著,孩子越來越多,我們都不是老師出身,所以開始設法接引更多好心的老師來耕耘這畝福田。我們是從一點點的奠基,從一位退休校長開始,之後再邀約一些退休老師。他們聽到有課輔班,就一起來參與,開始投入課業的教學。他們很有愛心,也希望可以對社會有一些貢獻。此外,很多師兄師姐也喜歡這一塊福田,一起歡喜付出。除了退休老師,我們也希望可以接引年輕人,包括在職老師及大學生,一起來參與付出。

我們要感恩上人創辦慈濟世界,讓我們有機緣耕耘這畝田,它讓大家心靈成長。雖然我們並非老師出身,但是因為一個善念,想幫這群孩子,應孩子的需要,我們邀約到了菩薩們來一起付出,期待這些老師以後在慈濟路上,一起走菩薩道。

我們從善的一個念頭開始,福緣不斷延續。就如慈濟志言裡,上人說的:“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蓮萬蕊造慈濟世界” 。人人共好共善,一個善念的發出,產生漣漪擴散出去。後來,我們通過國中校長的連接,一家補習中心負責人表示願意一起來幫助這群學生。他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只要把孩子送去中心,他們都願意免費教學。這段課輔班的美好因緣,讓我們感覺到,原來菩薩招生的目標是在覺有情,一定要在有情人間。讓他們的善念被啟發,在人間付出愛。我們一起學習上人說的:我愛人人,人人愛我。淨化人心,讓人間充滿愛,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

德淯師父回饋:MCO是另一個讓我們去跟照顧戶接觸的平台。因為有緣在線上見過面,進行實體時孩子就不會那麼陌生而對慈濟人很有信心,所以能夠有一個比較好的成就。退休老師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資源,退休之後他需要找一些事情來做。 課輔平台可以讓他們把良能發揮出來。 在任老師可能就比較困難,都是時間不夠用,要他們參與慈濟有些困難。用課輔,付出的時間比較少,一個月一兩次,可以做出有些貢獻,老師其實可以安排時間來做這個輔導工作。慈濟的輔導沒收費,可以賺歡喜。讓他們自己安排時間,只要他們有機會來付出,就有機會接觸慈濟,一起成長。

德淯師父勉勵,教育是一條不簡單的路,但我們一定要堅持,因為孩子是未來的希望。時代的進步,教育也必須與時並進,聽孩子的心聲,貼近他們的心才能走入孩子的世界,才有機會教育他。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