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08月14日】真性如來 藏在纏中

Community:
Branch:

「真性如來藏在纏中,名如來藏,一切眾生皆有真如實諦理故。如來性住道之前為煩惱隱覆,能藏蘊蓋為藏,藏者含藏之義。」

用心啊!大家每天聽,每天要用心。平常我若說話,都是到最後「多用心」,但是現在好像每一次,都會向大家說,開頭就要用心啊」,用心了解。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忙忙碌碌,平時在聽,聽話,有時候凡夫是啊、非啊,一切有為都記在心裡;一切無為法,要來解開我們心的疑惑,要除掉我們的煩惱、無明的,道理,我們都是聽了很快就過去了,就忘記了。法,無處不有,無時不在,而偏偏我們將法,都會疏忽、忘記了,所以現在要常常向大家提醒:「多用心啊!」

最近,我們一直在說,我們的心、我們的無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待人、處事、接物,我們要用什麼心境,來看待外面的境界?是實、是虛?是有、是無?這個事相我們要分清楚。從事,日常的生活,我們要如何來將它回歸於道理,將有為與無為法這樣會合起來。我們若是日常都在有為法裡,我們不知道無為法的真諦,我們就會煩惱不能消化,都一直滯積著。所以,我們現在一層一層,要較清楚一點來投入、了解,要好好深入。「真性如來藏在纏中」,名叫做「如來藏」。我們的真性,大家應該清楚,真性就是真如本性,叫做真性。我們的真性是如來藏,藏在哪裡呢?我們的真性放在哪裡?就是「藏在纏中」。纏啦!大家可知道一句話嗎?叫做「紅塵滾滾」。無明,我們在這個人間,很複雜的境界,人、事、物中,這全都叫做「紅塵」,就是塵,如來藏就是藏在這紅塵中,在這無明污染中。我們這麼寶貴的如來藏,竟然是藏在紅塵中,這叫做「如來藏」。

如來的真性,我們人人本具真如本性,就是換一個名字,叫做「如來藏」。就是人人與佛同等,與如來同等,我們有這個真如本性,只是我們有,但是我們藏在這個紅塵之中,無明煩惱中,所以叫做「如來藏」。我們八識,八識的前面,我們的五根去接觸,所接觸來的,無不都是六識去感受,這是冷的;這是熱的。冷的,天氣很冷,接觸到,趕緊穿衣服。要穿哪一件衣服?就是思,我就要思考,哪一件衣服比較適合我,現在這麼冷會拿來穿。

這個行動,經過思考,六識去取著,身根去拿來,感受在我們的心裡,這就是這樣的次序。所以,前的五識,我們去緣境,第六識去思考、選擇,選擇之後就是去行動了。行動後的結果,就是回歸第八識,這叫做藏識。所以,我們所做一切,就是回歸在藏識裡,這個藏識不離開,就是塵,在這個塵中。這是我們日常在一起的,我們的如來本性和這滾滾紅塵,就是這樣會合在一起,原來這麼珍貴的寶藏,藏在垃圾堆之中。

就像在垃圾堆裡,我們的環保菩薩,就這樣尋尋覓覓,去將它回收回來,一一仔細去找它,去將它分類,然後將那很骯髒的東西,找出來了,很多層將它包藏著,裡面有銅、有錫、有鐵,將我們隨手丟掉的手機、電腦等等,去將它回收回來,裡面都有很珍貴的東西。同樣的道理,就是這樣給人新的、所要的;舊的、不要的就將它丟掉,不知道裡面,有很多很貴氣的東西。

所以,「一切眾生皆有真如,實諦理」。大家全都有,就像那些東西,每一項東西都有它裡面,那個真理,將它完成的,很多東西都是要有它的質、它的性、它的理,這樣才能夠分別製成了,不同的物體,應人使用的東西。每一項裡面都有它的理,有它的寶在,但是不要時,毀壞掉時,就這樣隨意丟掉了。這很多的道理,就是被我們將它忽視掉了,不知道「一切眾生皆有真如,實諦理故」。所以,「如來性住道之前」,就是「為煩惱隱覆」。我們還沒有接近法之前,我們就是凡夫,我們就是懵懵懂懂在過日子。所以還未「住道」,還未接觸到法,還未體會到這覺道之前,我們都是煩惱這樣隱著,將我們覆蓋掉了,煩惱覆蓋了真如。所以,「能藏蘊蓋為藏」,它會將它含蓋著,它會將它隱藏起來,這個煩惱、無明惑,它會隱藏了我們的真如本性,將我們隱藏了,將我們掩蓋了,因為這樣所以叫做「藏」。所以「藏者含藏之義」,就是這樣將它隱含在裡面。所以,我們要很用心來體會,體會人人都有真如本性,我們要很相信。

真如在煩惱中
隱含於如來藏
真如攝一切法
如來藏一切法
果地之功德
故名如來藏

「真如在煩惱中,隱含於如來藏,真如攝一切法」。真如就是道理,能夠含蓋所有一切的法,我們的真如本性,我們學法若認真一點,在道中,菩提道中,我們精勤一點,自然一點就通了,真如果然是含蓋在這如來藏。「真如是攝一切法」。我們若有在學佛,一些名稱,一點就通。什麼叫做「四聖諦」?什麼叫做「四如意足」?什麼叫做「四正勤」?《三十七助道品》,這個數字提出來,大家:「哦!我知道。」就開始,裡面的法,名詞一一點出來。這可見有學過法,自然這些法就再回歸回來。所以,「真如攝一切法」,六度萬行無不都是在裡面。所以,「四諦」、「十二緣」、「六度萬行」都是在裡面。常常在說,常常在聽,我們能夠身體力行,一觸、一點即通了。所以我們到這個時候,「真如攝一切法」,我們了解了。

「如來藏一切法」。現在也能夠了解,真如本性藏在纏,紅塵中,我們現在知道。我們從滾滾紅塵中要解脫出來,我們腳踏實地在菩提道中,所以「如來藏一切法」,我們已經能夠體會到了,所以,「果地之功德,名如來藏」。我們能夠回歸,我們能夠發現到,發現到原來我們的真如本性,與道是這麼會合,這麼密切。我們的腳本來在走路,原來走對的路,就是道;在走的道,行這個道理,就是回歸於佛陀的教育。我們能夠清楚了解,所以要時時用心! 

看前面的經文:「觀一切法,皆無所有,猶如虛空,無有堅固,不生不出,不動不退,常住一相,是名近處。」

觀一切法
皆無所有
猶如虛空
無有堅固
不生不出
不動不退
常住一相
是名近處
《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我們讀到這段文,就能夠去體會前面,「真如本性」。我們要如何去體會法的道理?一切法沒有離開我們的生活中,而我們的生活,到底這幾十年這樣走過的路,我們在現在有什麼呢?走過那麼多路了,腳底並沒有帶著路回來。我們做過了那麼多的事情,拿過了那麼多的東西,承擔那麼多的重量,我們現在在這個地方,重量長什麼樣呢?東西到底有多重呢?沒有啊!空無一物。所以,「皆無所有」,過去的就是過去了,「猶如虛空」。過去,雖然東西這麼重,「來啊!大家來幫忙搬,大家來幫忙推。」來完成一場,我們想要去完成的活動。那些東西今何在啊?活動辦過了,我們一切輕安自在,如虛空,那些東西並沒有障礙到我們。我們每天在吃飯,不知道吃了多少,我們的肚子、腸子裡囤積多少,都是這樣就消化掉了,也是一樣沒有東西障礙到,這叫做健康。

就是我們的真如,若是健康,我們所做一切,一切無為法,道理清楚了解,「皆無所有,猶如虛空,無有堅固」,沒有什麼硬質的東西,來障礙我們,我們一切回歸,就像太虛一樣,虛空一樣,所以不生不滅。你要在虛空撒種子,真正的虛空,沒有堅實的大地,就要在虛空下面這片土地,才有四季什麼樣的植物,在這個大地,這樣在播種,在收割,大地不知運載過了,多少堅質的重物,這是大地。但是在虛空,什麼東西都沒有,不論現在什麼太空梭,什麼樣的飛彈,秒鐘是多麼快速,發射上去還是無形無蹤,這已經現在造成了有垃圾,垃圾有污染到虛空嗎?雖然在這個地球吸引力的,在這空間裡,還有發射上去的太空梭等等,沒有歸回來大地,就是還飄散在空中,但是這些東西,並沒影響到真正太虛的空間。因為它太高了,無窮盡,這叫做虛空。所以硬質的東西,根本都不會影響到它,所以不生不滅。

我們的真如也是這樣,我們的思想解脫起來,沒有煩惱、就沒有障礙,我們要想什麼,想多大就有多大,沒有東西能障礙我們。所以這種「不生不出,不動不退,常住一相」。「一相」就是虛空,「一相」是真如,我們的真如,虛空,這種不會受什麼東西,障礙、污染我們,這是最可愛的,這就是「可親近處」。無為法,這就是可近,親近處,我們要很清楚。人間有為,我們要選擇;該做的,我們要去精進。修行就是也在有為法中,去體悟無為法,這就是我們要精進,所以我們要時時用心。

接下來這段文就說:「若有比丘,於我滅後,入是行處、及親近處,說斯經時,無有怯弱。」

若有比丘
於我滅後
入是行處
及親近處
說斯經時
無有怯弱
《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若有比丘」,就是有人已經了解了法,體解人間一切皆苦、空、無常,了解人間就是幻化,就是如夢。了解了,要如何去追求人生,應用這個身體好好來追求,從人間追求出了真理。唯有去出家,沒有家庭的牽掛,沒有這種人與人之間情來纏住。因緣啊!要如何能夠脫離這種顛倒亂想,無明的緣?唯有就是專心去追求道理,那就是出家。所以,比丘、比丘尼,總是專心入道的人,佛陀要把法傳下去,就是這類的人,才有辦法把佛陀精神理念、生態不斷傳下去。佛法能夠延續,必定要有僧眾,這個形態這樣傳下去。所以,這段文就這樣舉出了,「若有比丘」。就是出家的修行者。

佛陀說,「於我滅後,入是行處,及親近處」。行處,就是我們要身體力行,種種的道法你要清楚。真如道理你若不清楚,這條菩提道路,你哪有辦法走下去呢?真如放在哪裡啊?唯有在佛法中去探討,找出了真如,到底是在我們的身上,我們的臟腑的裡面呢?或者是道理?是啊,是道理,不是有形的物質,它是一個道理。所以,真如本性,人人,「人之初,性本善」。「善」也是一個道理,「性」也是一個道理,這個道理,道理就是無形無體,但是我們要通曉道理,我們要懂道理,要了解,這就要專心探究。佛陀他一生,為一大事因緣「開示」,盼望眾生能夠「悟入」,尤其是專心一志要修行的人,沒有纏縛的因緣,也沒有煩惱、無明的因緣,能夠專心一志。只要你耐得住這麼清淡的生活,自然道理就能夠入心。所以佛陀說:「我若滅度之後,要繼承下去這種志業,就是要出家,專心,沒有掛礙、沒有家累、沒有煩惱因緣,這種清修的人,才能夠傳法下去。」所以要身體力行,在這個行處、親近處。是啊,有為法的行處。

我們一直,要如何能夠讓世間,人人把眼界看寬、看開,更要了解天地之間眾生共業。業力一到的時候,眾生受苦難,已經有多少的人,因為氣候而受災的人,飢旱,飢餓、旱災、水災、風災,很多!已經成為長年累月的苦難,貧、災的苦難人很多,尤其是在非洲,尤其是很多的國家,已經陷入了這種災難。是旱災的災區?或者是水災的災區?或者是等等。氣候受災的災民,還有人禍受災的難民,天底下有多少呢?國際間在等待救助的人,又有多少啊?希望「教富濟貧」,鼓勵平安的人,要去為那危機重重困難中的人,去救拔他們的苦難;在安定中的人,付出一分愛心,力量會合,能夠去幫助人。

很感恩,從(二O一七年)二月開始,臺北心蓮音樂的祈福會(「國際大愛心蓮滿人間」祈福音樂會),能夠集大家愛心力量,能夠去救濟天下國際間,苦難的眾生、流浪中的難民。從臺北開始,很感恩啊!感恩這麼多人的投入,也感恩慈悅他們,有這樣去安排一群菩薩,大家會合起來的力量,去輔導、去排練。在排練,不只是慈濟人,我們的同仁,還有就是菩薩;慈誠、委員,還有就是榮譽董事,還有醫療大醫王,還有就是警察,大家,反正社會所有的人士,慈濟各個團體,大家會合起來,臺北這場很成功。還有演藝人員都投入進去。是啊,也是萬多人,這樣成就了心蓮音樂,這個祈福會,很盛況。那個時候,濟暉從約旦回來,和大家分享,他分享他夢中師父向他說的話。

因為他本來是想要回來跟師父說,他們在那個地方救濟難民,這個發放已經力不從心了,沒有辦法,沒有那個力量了,他希望大型的發放要停下來,想要專心去做醫療。為那些孩子,需要開刀的,那些病中,去為他們解困,去為他們解除病的苦難。本來是想要跟師父這樣說,但是就是很快,那一晚就夢見,那個夢境,就是師父到他的面前去,對他說:「我願意用血來供養那些難民。」這種用血,這種心血去供養難民。他這樣驚醒過來,趕緊回來,就是分享這段。在臺上他也拿出來分享,就這樣從南部、中部,來參加臺北這場,大家都受感動了,紛紛就規畫,「臺北做得到這個心蓮祈禱會,我們的地方也做得到。」因為這樣,就向中部、南部走。彰化也一場,也是感動人的故事很多。

接下來就是高雄,高雄也是兩場,也是二萬多人,場面很浩大、很莊嚴。看到高雄,他們有從北部來支援,還有演藝人員,還有海巡署的警察,還有法師,這樣都從北部下來了。

看到那個場面,真的是很感動人,除了高雄自己榮譽董事來帶動,不只是帶動,不論是場地,不論是號召的宣傳,或者是要把人集合過來,或者是「鐘鼓齊鳴」(〈勤行頌〉和〈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終曲〉鐘鼓演繹),這全都是榮譽董事整個團隊會合起來,委員、慈誠會合起來,這樣將這場面很莊嚴。尤其是鑑真東渡,還有《藥師經》的鐘鼓齊鳴。鑑真東渡,法師有十二位,在臺上。本來是兩艘船,到最後會合起來,那個場面很震撼人心。法師們、比丘,他們是法師,修行者,怎麼走到臺上去呢?和這些社會人群來會合起來,這實在是很殊勝的,也是讓人很敬佩,這就是佛法的全體。

講經,也要上臺講經,講經是用語言講話,從內心發出了聲音,來和大家分享,來講話。但是這群法師,他們是用了解了,鑑真和尚他的精神理念,用他們的身體這樣上臺去,大家共同一念心會合起來,用他們的肢體語言,用他們莊嚴的形象,走入人群,領導眾生,在那艘法船上面,肢體語言哦!現在這段的影像,在手機上還是不斷傳,國內外大家都很讚歎,這就是佛法,是全面的佛法,全體的佛法。法師,這麼莊嚴的群眾,共為一心來領導在家人,大家那個法入心,為天下苦難眾生這樣在付出,現在還是,那個回饋的,還是很多人在感動,也是很多人寫簡訊在回饋。看,這就是「行處」,這是「可親近處」,不是嬉笑,是很莊嚴,是將法表達出來。這個整齊的隊伍,肢體語言,將這麼充分的法、精神理念,這是感動多少人了呢?這就是用這樣的方法來度眾生,「入是行處,及親近處」,很可親近,這種的合和,很可親近。所以,「若有比丘,諸法如律行」。

若有比丘:
諸法如律行
則外儀無失
由理顯事行成
內修外行無滯
故說經無怯弱

「諸法如律行」,又是很有威儀,是照這個法這樣在表達,如律的行為,外面這個行儀沒有失,不失修行者的風範。所以,「由理顯事行成」。讓大家能夠了解,我們這樣的作為,就是「有為法」,回歸到「無為法」,為法來宣導。所以,「內修外行無滯」,沒有障礙了,內修,內心已經吸收到佛陀的教法,吸收到鑑真和尚的精神,這種內修外行出來,沒有障礙。所以,有為法在行,無為法讓我們無障礙。「故說經無怯弱」,講經沒有驚惶,就是有「義無礙」、「詞無礙」、「樂說無礙」、(「法無礙」),這就是我們要用心的地方,這就是我們要用心的地方。所以,「為修菩薩行者,當遠離諸惡邪見,親近善友知識」。

為修菩薩行者
當遠離諸惡邪見
親近善友知識
若有人能為說
信、戒、多聞、
布施、智慧
令人受行
即須親近
恭敬供養
名可親近善知識

我們要修行,就是要這樣去親近。為天下苦難眾生,願意付出的菩薩行,「六度萬行」,不忍眾生受苦難,我們能夠這樣趕緊行。「當遠離諸惡邪見」。在這些行動中,不論從北部,一路一直到南部,又到中部,就像南投的洪醫師,他就回來這樣分享,他說:「我的會員又回來很多了。」就說一位地方的某某人士,他說:「本來也是我的會員,只是受到無明風一吹,大家都說:『慈濟怎麼都救濟國外,不救濟臺灣呢?』」所以因為這樣,他就將它,會員自己就停下來了。這樣好幾年哦,這次再找回來了,來向他說:「洪醫師啊!原來慈濟救國際,不是沒有道理的,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我過去幾年來是我錯了,我只是受到人家這樣傳,我就這樣讓它影響了,我愈想愈不對,我要趕緊回來彌補。」就這樣又回過頭來。類似這種也很多。

所以,「當遠離諸惡邪見」。沒有的,說到壞人,影響人的道心,或者是我們有意去誹謗的,這全都是損害人的道心,所以我們應該要趕緊遠離,我們要親近善友、善知識。「若有人能為說:信、戒、多聞、布施、智慧」等等,這些法能夠啟發我們的信心,能夠讓我們好好守規戒,能夠好好讓我們精進聽聞佛法,能夠讓我們身體力行去布施,能夠開啟我們的智慧,能夠讓人人信受奉行這個善法。這樣,這樣的人,我們都能夠去親近的人,不只是能夠親近,我們還能去供養,恭敬供養,這樣叫做「可親近善知識」,也就是親近處。「說斯經」,能夠講這部經,「無有怯弱」。若這樣,我們的心就很穩定,能夠去親近,要講經不困難。

說斯經時
無有怯弱:
前云心無所畏
今云無有怯弱
此勸行人留心於道
先當靜定
觀法觀緣
精思熟慮

前面的文說「無所畏」,現在再加一句「無有怯弱」。所以,這就是勸導,這段文就是在勸導我們,該做的事情我們要趕緊做,我們的心不要脫離這個道,所以「勸行人留心於道」。心,這個道一定要留在我們的心,不要脫離掉了。所以,「先當靜定,觀法觀緣,精思熟慮」。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什麼叫做「禪」?靜思惟。我們要好好,靜下我們的心來思惟,好好用心來分析所有的法。什麼叫做「如來藏」?如來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只是藏在紅塵滾滾中而已,所以,真理到處都有,我們應該好好細心觀法。因緣,顛倒的因緣我們要很注意,所以我們要很精、很純來思惟,這要心要常常保持這樣靜靜,不要像波浪一樣,要好好思慮、考慮。

其諦理精湛
行必依經教
言中必有理
啟口發音時
句句令他心開意解
學力即到智解又明
如理而說
何怖之有

「其諦理精湛,行必依經教」。這道理真的是很精,而且又再行,我們就要好好行,道上方向不要偏差,走在這條路方向要正確。「行必依經教」,就是要依這個經的道理走,經文如何教育我們,道理我們如何接受,人間的道路應該如何走。所以,我們應該「言中必有理,啟口發音時」,不論我們的行為,不論我們將要說話,說話要說有道理的話,而且我們開口出來,發音之時,我們要「句句令他,心開意解」。我們要說出了,讓人家聽得懂的話,不要他就在煩惱了,你又說了一個讓他解不開的法。應該要去開解人生,那個迷茫困擾的事情,所以,道理我們自己若不清楚,我們要如何去引導人,能夠走入這條能通的路呢?所以我們要「句句令他,心開意解」。

「學力既到,智解又明」。我們就要很用心來了解,了解我們的學很到位了,所以說:「若以他的學力,足夠了。」同樣的道理,我們要學,我們要追求,因為這樣,我們道理,我們就了解清楚了,增長了我們的智慧,所看的一切很明朗,不會被它糊塗掉,這面鏡子已經擦清了。這幾天都一直在對大家說,「大圓鏡智」,就是這面鏡子已經明朗起來了。所以,「如理而說,何怖之有」。我們所說的都是真理,我們哪有什麼,再能夠讓我們會害怕呢?只要你道理說清楚,說在你真正有在做,不要能說不能行。我們說得到,我們做得到,不要脫離這個道理。若這樣,我們這個真如藏性,我們就回歸清淨,煩惱、無明我們脫離了,自然我們所看、所做,都是在道理中,就是在「真如」,發揮他如來清淨的智慧,在人間為人群在付出。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返回上一頁